歷史上的今天-02/27
目錄 |
幸福連結
幸福下載
幸福分享
幸福簡介
1986 世紀黑死病 台灣首例愛滋
被稱為21世紀黑死病的愛滋病,是在1981年首次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台灣地區在這天,首度證實第一個本土愛滋病例, 挑戰台灣愛滋病的預防治療。
1986年2月27號,台灣發現首例本國籍愛滋病患者,至今,台灣的愛滋感染者,已經突破兩萬人,平均每五個小時,就有一個人感染愛滋病。其中,以藥癮者共用針頭造成感染比率最高,占七成。也因此,衛生署調整防治方向,把藥癮者當成病患而非罪犯,積極推動愛滋減害計畫。不過另一個對愛滋病患,更重要的心靈療法,是社會大眾摒除成見和恐懼,平等地接納愛滋感染者。
一早剛剛起床,小朋友們聚在一起,又玩又鬧,歡樂不斷。很難想像,他們從一出生,就因為母子垂直感染愛滋病,而被遺棄留置在這裡。愛滋寶寶長大後,到了就學年齡,還會面臨被拒絕入學,失去上學機會。
關愛之家秘書長 楊捷:因為感染愛滋病,學校知道以後就想辦法讓他們離開,拒絕的恐懼就是不瞭解,以為一起上課就會感染愛滋病。
因為不瞭解,現今大眾對愛滋仍然充滿恐懼和歧視,為數不少的感染者,更是在不清楚傳染途徑下感染愛滋。回顧愛滋病在台灣的發展,1985年,衛生署正式列為法定傳染病,1986年,發現首例本國籍愛滋患者;1988年,為了提高輸血安全,增列HIV抗體檢驗;1990年,更正式立法通過「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全面投入、篩檢預防工作。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中心主任 陳宜民:因為其實在防治上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做個案發現 你要投入資源找到這些病例,同時你要做衛教呼籲, 讓他們願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樣就可以切斷傳染鍊。
前端預防後端治療,是全球防治愛滋一致的方針。1995年,何大一博士發明雞尾酒療法,大幅降低患者死亡率;1997年,衛生署開始提供感染者免費檢驗和治療。近幾年新增的愛滋患者,七成都是因為藥癮者共用針頭,因此,2005年起,衛生署調整防治方向,把藥癮者當成病患而非罪犯,積極推動愛滋減害計畫。
陽明大學愛滋病防治中心主任 陳宜民:包括像空針的交換計畫,還有美沙冬的替代療法,這其實也是後來變成國際減害,可以說是有率先國際愛滋防治的潮流,而且台灣是走得很前面的。
胸前別上紅絲帶,是呼籲大家正確認識愛滋病,更對感染者表達關懷和支持;每年12月1號,世界愛滋日,全球同步發聲。如今愛滋病情可以被控制,摒除成見和恐懼平等地接納,是當今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紀穎如 李俊葳 吳帛勳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