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1/27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2年2月5日 (日) 00:03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幸福連結

01/27

幸福下載

幸福分享

幸福簡介

1965年 台灣首座眼庫 開啟愛與光明

由高雄紅十字會與高雄醫學院合作,成立台灣第一座眼庫,首開台灣眼角膜捐贈與移植風氣並且與斯里蘭卡和美國跨國合作,截至2010年為止,成功移植2100多例。

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的台灣,民風保守,不過,當時已經有眼科醫生,具有移植眼角膜的技術。為了幫助失明者,當年1月27日,高雄紅十字會與高雄醫學院合作,成立高­雄眼庫,鼓勵捐獻眼角膜,免費供應失明的人 讓大家得以重建光明 並且眼盲者復明 並且與斯里蘭卡和美國,跨國合作,截至到去年底,移植案例達到兩千一百多例。走過46年,現在高雄眼庫繼續運作,希望能延續愛與光明。

首開台灣眼角膜捐贈與移植風氣並且與斯里蘭卡和美國,跨國合作,截至2010年為止,成功移植2100多例。

眼睛,靈魂之窗;當中眼角膜,更是超乎想像。 正常厚度大約520微米,等於千分之五十二公分,這麼薄,透明無色,卻能帶你看見美麗世界。民國54年1月27日,第一座眼庫,正式成立,鼓勵眼角膜捐獻,幫助眼盲者復明­。

紅十字會高雄分會總幹事 王鏡山: 那時候台灣還是非常落後,眼角膜要取得也相當困難,當時紅十字會會長吳基福博士,邀請我們地方上的情治單位,和醫學界有力人士,共同來組織紅十字會高雄眼庫。

慈善與醫療結合,眼庫就在高雄醫學院。但篳路藍縷,成立14年才移植五十三例,直到六十九年,引進錫蘭眼球,七十四年與斯里蘭卡接觸,捐贈數目才逐漸增加。

紅十字高雄眼庫主任 王惠美:運送都要經過斯里蘭卡到香港,再到台灣,運到了大概都兩三天以上,所以做移植的時候,效果比較不像國內那麼好,因為常常做完角膜就會水腫。

真的是分秒必爭,眼庫主任王惠珠任職26年,為了提升捐贈數量,後期與美國辛辛那提眼庫合作,終於在九十六年,眼角膜移植突破兩千眼。

紅十字高雄眼庫主任 王惠美: 醫院的殯儀館非常暗很黑,可是坦白講,我那個時候一點都不怕,因為我覺得他是個好人,他願意捐出來,他絕對不會害我,你會覺得他是充滿愛的光輝的人。

感謝捐贈者的大愛,讓失明者重見光明。三十二歲的沈易昇,就是高雄眼庫的受贈者,罹患先天圓錐角膜病,七年前接受移植,人生重新開始。

眼角膜受贈者 沈易昇:從十二開始發病,慢慢到二十幾歲,從看得到很清楚,後來慢慢看不到 那種感覺真的很恐怖 ,好險我已經恢復正常了,如果我有機會,或是我也可以的話,哪一天我走了,我眼角膜也可以捐出來。

無限感恩,沈易昇與捐贈者家屬,也成了好朋友。走過46年。現在高雄眼庫繼續運作,希望延續往生者的遺愛,讓盲胞重見光明。

黃永鈴 陳立偉 高雄報導


幸福奉學

幸福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