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來時路20150704-花蓮靜思堂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5年11月23日 (一) 16:06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花蓮靜思堂在1986年8月17日動土,一直到2001年5月12日慈濟35周年慶, 證嚴上人親自為「佛陀灑淨圖」揭幕,才象徵講經堂的啟用。但實際上,靜思堂仍未完工…­…

來到花蓮靜思堂的建築主體-講經堂,你知道曲線天花板的銀河,閃爍的星星是『種』上去­的嗎? 浩瀚銀河中有十個確實考據座標的星座,你看到了嗎? 佛陀灑淨圖歷經多少次草圖的修改再修改? 從平面一公分的馬賽克拼貼如何顯現出立體感? 多功能的蓮花椅其實是源自仁愛義診所的候診椅!

在花蓮靜思堂一連串地的問號與藝術驚嘆號,答案都在『回眸來時路』


回眸來時路-20150704–花蓮靜思堂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這是矗立在花蓮中央路上,慈濟園區正中央位置的靜思堂,靜思堂是一座佛教的精神堡壘,也是莊嚴的藝術殿堂,它的無聲說法,究竟是如何展現,讓人身歷其中,就能夠體會建築物的千言萬語呢?

(旁白) 這是2015年印尼慈濟人,聚集於靜思堂,唱出 “I’ll follow.” 向證嚴上人與全球慈濟人,拜年的視訊畫面,從歌聲中可以感受到,那一份眾人的喜悅與真誠,而他們演唱空間的設計源起,就來自於花蓮靜思堂的講經堂。

講經堂是整棟建築的主體,地面鋪設木質地板安設蓮花椅,加上兩側的法華坡道,猶如大型戲劇院的包廂,由下到上可容納數千人,聆聽法師開示或觀賞表演,做為全球靜思堂的原型,花蓮靜思堂的講經堂,從屋頂到地面,又有哪些獨到的設計呢?

主持人:靜思堂是慈濟在當代,對於宗教和文化藝術,最具體的融合呈現和,而在內部的設計上,也是有非常用心的巧思,今天我們就邀請到,營建處的林敏朝主任,來為我們,看看靜思堂內部的,那一份寧靜之美,讓我們來歡迎林敏朝主任(濟敏,委員號誠11843,慈濟基金會營建處主任)。主任您好!

林主任:主持人好!各位朋友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主任,提到我們講經堂,走進講經堂,我就會忍不住,往頭上一看,那天井的光非常的美,像當時是什麼樣的因素之下,會想到要有一個天井的設計?而這種對於通風和採光來說,又是什麼樣的構想呢?

林主任:是,我們知道講經堂,是我們整個靜思堂的精神中心,是講經說法也是一個藝術殿堂,整個講經堂它的高度,有36公尺之高,寬度有26公尺,長度有34公尺,這麼挑高的天花,我們採用很獨特的,人字型的一個造型。

在人字的一個中間,我們有採光井、採光罩,那在白天的時候,陽光在正中間的時候,我們這個天光可以灑下來,可以將我們在,有六片的一個蓮花跟祥雲,這樣一個天井,就可以照在我們講經堂的,一個地板上面,它這個採光井,既有採光的一個功能,在整個白天的時候,事實上不用任何光線,這個柔和的光線,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講經堂,一個莊嚴肅穆的一個氣氛。

同時它也兼具通風的效果,因為我們知道熱的空氣,它是會往上飄的,那我們採光井的兩側有百葉,就讓這個熱的空氣,可以往外的飄散,如果在集會的時候,需要那個冷氣,這個冷氣我們也不是從,天花板下來,因為這高度36公尺高,所以為了節能,我們的集會的時候,我們的冷氣是從講經堂的兩側,飄過來的,讓熱氣是從中央往36公尺高的,採光井的兩側飄散出去。

主持人:感覺有一種循環的感覺。

採光通風節能 合於一體

林主任:是…,那這樣就可以有採光、有通風的一個效果,也達到一個節能的一個功能。

主持人:沒想到一個天井的功用這麼大,在氛圍上,還有節能上都發揮了,當然我們順著這個天井,往兩邊看就會看到,那閃閃的星光,好像自己就在天空之下,那種感覺非常的讓我們,打開了胸懷,當時怎麼會有這個構想,要把天花板變成星空?這片星空,有沒有代表什麼意涵呢?

林主任:是,我們在整個進行講經堂的,設計過程當中,事實上經過很多次的討論,那我記得,日本的松田平田的事務所,來進行簡報的過程當中,有一次林副總就發想,她想到說如果我們,講經堂的天花板,有這個一個宇宙的感覺,佛陀在宇宙星空下講經說法,飛天齊聚來奏樂,諸佛菩薩前來見證,這樣的情境,她曾經有發想過這樣的一個,在會議中提出來。

宇宙星空下 佛陀說法

接著我們是怎麼樣把這個,這樣一個發想,這樣的構想實現出來,當時我們想說,宇宙的星這麼多,我們怎麼取?從取哪一段?當時也經過跟,許常吉事務所的徐群倫經理,我們在討論,我們在想說我們總是在花蓮,在臺灣,我們往宇宙星空來看的,銀河系是什麼樣的感覺,可是時間怎麼樣來取?

從花蓮仰望 銀河宇宙

所以我們就取我們,坦白講那時候我們滿大膽,就以 上人的生日那一天,從花蓮從臺灣看宇宙星,這樣銀河系的一個感覺。這個有這樣的想法之後,徐經理很認真,他就到天文臺,也到一些學院教授請教,這個宇宙的整個的構圖,當然星光很多,好幾萬顆,我們怎麼取?

我們就把它簡化,這個簡化過程當中,我們取了有一等星大概7顆,二等星87顆,三等星135顆,其他就是銀河系的這個,看起來比較小的一個星,徐經理就把這個圖,因為我們的天花板很特殊,我們是人字造型的,不是一個像一個,圓頂,這樣曲線的造型,所以在施作這方面就很困難,怎麼做呢?當時是想說,這個星光怎麼來表達,其實當時國內,是沒有所謂用光纖,來表達出這種星。

主持人:沒有過這樣子的工程?

林主任:是沒有,因為,我們的天花板是,用穿孔的鋁板,它每一個孔目的大小,只有五毫米,很小的,所以我們怎樣把它安裝上去,就變成對我們是很大考驗,所以我們跟徐經理幾位,我們就是在發想,怎麼樣來解決這個問題。

那也想到說,以後這樣的一個維修的問題,既要表達出來宇宙銀河系列,又要考量到維護的一個簡易性,所以我們那時候就,透過很多的資訊想辦法去找,找到光纖也找到光源機,我們就把光源機,每一部的光源機,它可以有三百條的光纖,透過這三百條的光纖,表達出它的星光。

星座座標化 人工種星星

所以我們在安裝的時候,就把整個宇宙銀河系列,這麼多不同的不等的星,我們把它座標化,整個把它座標化,在正中間的地方,我們放了我們北極星,也有北文七星,也有天鵝星座,獵戶星座等等有十個星座,整個把它分區、分類、編號,用人,滿辛苦的,爬在天花板裡面,一個一個去把它(把星星放上去),對,像種植上去。

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在講經堂的樓板上面,仰望抬頭,對著圖這樣用麥克風,彼此互相通信,這樣對不對要左移右移,這樣滿辛苦去把它種植,把這所有星光安裝上去了,安裝上去之後我們就要測試,我記得我們當時測試的時候,我們大家是一夥,是躺在講經堂的地板,那時候還沒有完工,就是鋼筋混凝土的地板上面,來看這宇宙的星光,可是第一次看到,看的時候發現說。

主持人:哪裡怪怪的?

林主任:好像不是我們在深夜的時候,看到的星光的感覺,最主要差異是,因為星光它是在深夜,它事實上是會有一種閃爍。

主持人:喔!一閃一閃的樣子。

飛輪不同轉速 呈現星星閃爍

林主任:對!而且那個閃的那個燈光,出來的顏色我們也想,跟實際上是有差別的,所以我們就在光源機的前面,安裝一個飛輪,會轉的飛輪,這個飛輪有一部分是把它簍空,一部分是把它遮蔽的,用不同的轉速,我們就採用不同的轉速,來讓表達出那個星光,在閃爍不同的頻率之下,閃爍的感覺,就有一種靜中帶動的一種動感,可是又很安靜,這樣的,一個感覺出來,把這樣的氛圍,塑造出來的時候,我們一夥真的好高興,將近二個月的辛苦,終於把這個,二千多顆的一個星光,把它完成起來,大概是整個從構想設計到施作,總共花了,幾乎花了二個多月的時間。

主持人:我們光是在看,不知道裡面有這麼大的學問,而且您剛才說,北極星就在正上方(是),而且還有織女星跟牛郎星都有。

天花板星座 考據完整

林主任:是,我們在想說這樣的一個星座,可能那時候也在想說,有人可能會,之後,不知道多少年後會來考證,所以我們這個星座圖,都經過一些專家學者的,一個確認,我們才把它安裝上去。

(旁白) 花蓮靜思堂,在1986年8月17號動土,一直到2001年5月12號,慈濟35周年慶,證嚴上人親自為,佛陀灑淨圖揭幕,才象徵講經堂的啟用。高24.6米、寬15.6米的,佛陀灑淨圖,圖中的佛陀不同於,傳統佛像的繁複及色彩,慈眼垂視輕膚旋轉的地球,聖潔的光輝,彷彿照徹每位仰望者的心,佛陀灑淨圖後來廣泛應用於,各地慈濟靜思堂,使其兼具佛堂及藝術品的功能,究竟這圖是由誰設計,又是用何種材質,將這尊現代佛像,栩栩如生地呈現呢?

主持人:當然我們看到了星光之後,接下來會抓住我們的眼神的,就是在正前方的佛陀灑淨圖了,我們看到這佛陀,感覺上佇立在宇宙當中,衪的形象也和過去的佛像,很不一樣,當時怎麼會有這樣子一個構想,而這幅圖聽說製作起來,也很不容易,所以,特別是形象的設計上。

林主任:是,我們知道我們是活在現代,當時上人給我們,一個觀念是說,我們既然是活在現代,想創造出現代的一個佛像,而不是傳統的佛像,我們的這個佛陀大愛灑淨圖,事實上是十方諸佛在宇宙中,這一幅圖畫事實上是唐暉藝術家,他設計的;是北韓的藝術家,採用320萬顆的馬賽克,把它安裝出來的。

北韓在這一方面的,藝術的一個能力真的很好,因為他把同樣一個色,它可以表達出不同層次,這樣的感覺,馬賽克小的部分,事實上可以小到將近1毫米(milli),非常地細緻,我記得唐暉藝術家,他在做這個圖的時候,事實上來花蓮來我們講經堂,他住在精舍在講經堂六樓,一個人就住了六個月,在那邊苦思,做了很多不同的一個創作,過程中滿艱辛的。

可是他住了六個月之後,他一直一直感覺創作出來,不是他想要的,雖然他有心中有那種感覺,可是做不出來,一直苦思,遭到有一點困難。

主持人:有了瓶頸。

林主任:有了瓶頸,所以林副總也同意說,這樣他先回北京去。

隔了一陣子我記得好幾個月,有一次我們就,隨著林副總到北京,到他的那個藝術創作的地方,我記得那個房子很幽暗,他一個人就在幽默日夜都在,白天也沒有出門,就日夜在那邊苦思在那邊創作。

當他把那幾個月的創作,那一副畫,在很幽暗的一個燈光下,揭開的時候,那時候我看到,我說,哇!我那時候很驚歎,我說有那種感覺了,看到創作出來的那個佛陀,很慈悲又很親切的感覺出來,唐暉先生也特別再回到精舍,跟 上人報告, 上人說佛陀是,宇宙佛陀是十方的一個過來,所以希望有十方佛的一個表達,所以佛是層次的,總共有十尊佛,祂是層次的一個呈現出來的。

這個整個過程當中,事實心境的一個,創作的瓶頸的困境,事實上唐暉先生,本身是最清楚的,只是我們有幸在過程當中,看到了分享到了。

主持人:真的非常謝謝唐暉老師,當然更有 上人的這一分,設計上的巧思,把佛法的意涵又穿透了,在這整幅的佛陀灑淨圖裡面了。不過我想來到講經堂的人,最喜歡的就是坐在蓮花椅上,靜靜的欣賞,談到了椅子,聽說和這張照片裡椅子有關係,我們的蓮花椅跟它,有什麼樣的關聯性嗎?

蓮花椅發想 來自義診所

林主任:這個椅子的施作者,事實上是家具商,他當時他也拿了一個椅子過來,給 上人看,事實上那個椅子也滿精巧的,可是 上人覺得說應該採用,上人當年一開始義診,就是花蓮市仁愛街有義診中心,當時 上人的這一個,發明的這一個在義診所,這一個椅子,它也是有雙重功能,義診的時候,讓來義診的義診者可以坐著,椅背也可以往前推,變成一個拜墊。

根據這樣的一個構想, 上人這樣一個創意,家具商他們也很用心,把它進一步的一個發展,當然這發展過程當中,都是取自 上人的一個討論, 上人提供了很多的意見,所以把這一個義診所這個椅子,更進一步的發揮,也可以椅背,也可以來,往前推的時候,也可以放我們的經書,也可以放我們隨身攜帶的物品,在座墊的下方有一個空間,也可以隨身攜帶物品,也可以放在裡面,變成一個多功能,尤其重點是 上人希望說,來聽講經說法的菩薩,他坐的時候能夠舒服,可是在舒服當中,又不容易的打瞌睡。

主持人:不能鬆懈掉了!

林主任:是,所以這個椅子,事實上是透過 上人,這樣一個巧思,講白一點就是所謂的人體工學,把它設計出來。

主持人:靜思堂其實要融合了宗教性,還有藝術性, 上人會認為靜思堂還沒有完成,那您以一個專業的,工程人員來看,我們使用起來是覺得,非常的完善,那您覺得呢?

林主任:事實上靜思堂,是還沒有全部完成,它從外觀來看,當然我們正門有靜思門,是銅門的靜思門,二側我們還有六扇的銅門,這六扇銅門,二側每一側各有三個銅門,這樣的藝術創作,事實上是已經完成,過去在委託製造過程當中,發生一些問題,還沒有事實上還沒有完成,現在已經著手在進行,我們希望說明年50周年慶,可以把它完成起來。

在內部的部分,是很重要的感恩堂,事實上我們現在感恩堂,是多用途的感恩堂,感恩堂有很重要意義在,是因為我們 上人當時,在發起社會大眾大德,很多很多一起來幫忙,興建我們的慈濟醫院, 上人希望說,大家愛心應該要把它留存下來,讓後代的子孫,能夠了解他的祖先的整個參與,整個的慈濟世界的,活動的過程當中的一些事蹟,能夠留存下來。

所以我們感恩堂,當時的構想裡面,是有三面的牆面,希望能透過藝術創作,用芒雕的方式,能夠把它表達出,每一位參與者,每一位慈濟人,他的歷史事蹟,能夠把它表達出來,也表達 上人對於,每一位慈濟人的感恩之意,所以感恩堂事實上,目前說真的是還沒有完成,這個還要一段時間,繼續來努力的。

(旁白) 海內外各地依當地的需求,與因緣興建靜思堂,除了提供慈濟人,共修活動的場所,也是社區民眾,教育學習的好地方,花蓮靜思堂有別於,各地的靜思堂,有全年無休的慈濟博覽會,仔細走一圈可以全盤了解,慈濟的緣起與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歷史經藏。

感恩堂地板是巨幅的蓮花磁磚,由畫家李源海先生繪製,再進行陶磁燒製,象徵「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

可容納六百人的國際會議廳,無論是國際性的佛教會議,醫學界學術界等等的會議,都可在此舉行。

證嚴上人曾經表示,國外人士有自己的語言系統,語言須經過翻譯,翻譯又無法表達透徹,若是在建築物裡塑造出,佛教的精神及慈濟的形態,無需經過翻譯,只要走進靜思堂用眼睛看,用靈明的心思去感觸,就是一種無聲的說法。

主持人:慈濟的靜思堂不僅在外型,具有代表佛教的精神,內部設備也是用藝術的手法,記載慈濟團體中的感人事蹟。

今天非常謝謝主任您的分享,謝謝!(謝謝),歡迎您也可以一起來到,花蓮的靜思堂,不要再只是聽聞而已,而是親身體驗這無聲說法,回眸來時路,我們下周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回眸來時路20150704-花蓮靜思堂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