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332-服膺善法與善友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6月27日 (五) 23:58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日常生活面對著周圍的境界,我們的心境是歡喜,或者是鬱悶?這就是在一天的時間,我們要對人做事等等,就是要先調整這念心。首先要調整的,那就是看到人,就要起歡喜心,聽到事情,我們就要發大心,不要有煩惱厭煩之心。

每一天,我們面對所有的境界,因為歡喜心,看人,人人都是善,輕安的心看事情,每件事情都是好事。無論何事都是一念心,向善的心都是好的事情。若是不歡喜的心,那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順利的事情,所以「善惡隨緣轉」。

其實,我們今天所面對,不歡喜的事情,不是現在開始,是我們過去就已經開始了。善惡的因緣引來了,我們今天、這輩子,所遇到的人、事、物。所以我們若能常常道理瞭解,無論何時接觸的人、事,我們就心平氣和。

我們要暸解,「善惡隨緣轉」。無論你遇到什麼境界,最好就是要培養,於時時歡喜、時時感恩,那就輕安自在了。

我們這輩子要如何歡喜、輕安?我們要知道,在我們的面前,人人都是我們的善友知識。無論他對我們是何種態度,無論他用何種意念來對我們,我們全都要用感恩之心。所以佛教中,才會常常說,雖然是逆境,也是在成就我們,要如何調伏來我們的心,要如何來訓練我們,瞋怒的脾氣如何調伏下來,這也是我們的善知識。

不要說我看到他,我就很生氣。聽到他在講話,一點都沒道理。我對這個人,不中意,不歡喜。不可,不可有這種的,這樣就會結到惡緣了。哪怕他是愚昧,所說的話不合道理,我們也要感恩,這是我們的善知識。這種沒有道理,我們聽了瞭解,這個不能做,我們就會提起警惕之心。

哪怕是這種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也要將他當做是善知識,何況真心在教育我們的人,真心在引導我們的人,這是真善友,也是真善知識。

我們若抱著這樣的心,日常生活,我們就沒有過不去的事情。無論何種事情,尤其是學佛、聽法,我們要,「得銘記服膺,拳拳菩提心」。這種的善友知識,來教育我們的時候,無論是在講佛法,或者是在言談中,對我們有幫助的,我們要常常記得,一定要「銘記服膺」,當作是在教育我們的話,我們要時時記住。

古時候有句話說,得一善拳拳服膺。這也是過去我常在說的,一件善法,我們要常常守護於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在此境界中,我們才能選擇好壞的事情。

善惡隨緣轉 近善友知識 得銘記服膺 拳拳菩提心

就如在佛經中,也有這樣的一段故事。一位在種花的人,種花維持他的生活。有一天,他採收到一些花,他拿去市集開始要賣,那期間有一位外道教的人,就來跟他說:來,你這盆花要多少錢?」開始開出了價錢。旁邊又來了一位長者,這位長者就是須達多長者,他就說:「這樣的價錢,讓我買。」外道教就說:「這個價錢,我還能再增價,我來買。」須達多長者說:「不要啦,讓給我。我能再加一倍的價錢。」這樣在那裡爭競價錢,要買這盆花。

這位賣花的人就問說:「請問,您們為何這麼需要這盆花?」外道教的人就說:「我今天要祭祀,祭天,我需要這盆花來奉祀天神,我要求福。」他就又問須達多長者,「長者,您(為何要)買這盆花呢?」他就說:「我這時候要去見世尊,我正想要買一盆花,表達我對佛的恭敬。」這位賣花的人就問:「佛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又不是天,又不是神,只是一個人,為什麼您要用這麼恭敬的心?」

須達多長者就說:「這位雖然是人間的人,不過他已經是覺悟之人,他透徹,透徹一切萬物真理,他能指導人人,一個正確方向的大道走,使這些迷茫的眾生能夠覺悟。」這位賣花的人,他認識城中的長者須達多,他想:須達多長者是一位人格者,平時是一位很穩重的人,絕對不會為了一盆花,與外道修行者這樣在爭價錢,要能夠買到這盆花。應該是須達多長者所說的,這位佛是大覺者。

「我只是一個種花賣花的人而已,我能有機會見到佛,這位大覺者嗎?」須達多長者就說:「可以。我可以引進你來去見佛。」這位賣花的人,趕緊將花捧起來,說:「這盆花,兩位我都不賣。我要自己親自去見佛,這位大覺者。我能用自己種的花,虔誠獻花。」就這樣,他隨著須達多長者,到祇園精舍去了。

這位賣花的人遠遠見到佛,心生歡喜,非常踴躍的心,抱著這分清淨、踴躍、歡喜之心,慢慢接近佛的面前。長者跪下來禮佛,他也跪下來禮佛,在那瞬間,他作一想:佛陀這麼莊嚴!他這樣閉起了眼睛,闔起來好像是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好像這些花,忽然間飛起來了,好像這花在佛的周圍,花瓣散落在佛的周圍,結成了子像一個(花)蓋一樣,這樣遮於佛的頭頂。他的心很歡喜,很莊嚴的道場。

這只是一念間,闔一下眼,這個境界就這樣出來了。很歡喜,滿心清淨光明的境界。抬頭看到佛,佛陀對他微笑。這位賣花的人,將花供佛。佛陀歡喜接受。佛陀問他,說:「賣花人,你供佛有何願望嗎?」

他轉一個念,他就向佛這樣說:「假如要說我心中有願的話,我只求,只求將來能與佛一樣,能夠去修行。然後,但願我將來,對著芸芸的眾生,還未皈依的人,我讓他有機會能夠皈依正法。若是有苦難,有苦,沒有人救的人,有病,沒有醫藥的人,我能夠幫助他。若是有滿心煩惱,不得解脫的人,我能夠給他依靠,引度他,能夠解脫。我若能夠來生有這樣的機會,我就已經很滿足了。」佛陀歡喜,這正是修行者。

這是一場很歡喜的法會。這只是一位賣花農來獻花,能夠引起了全場的人,要聽法的人的歡喜心。而這個人,他感恩的是,引度他來的須達多長者,能夠見到佛,用這麼清淨的心付出。

所以要得到因緣、善友,不是很困難。在街上賣花,能夠出這麼多錢、這麼多錢,他就懂得去選擇,我應該要選擇何種善友,讓我有機會。所以錢,他不貪,但是對這種善友的引度,他很珍惜,所以他能將這盆,這樣花捧去佛前,供佛。這也就是親近善友知識,也能及時把握,這樣去發揮他的良能。

總而言之,學佛,在人間,應該要時時把握境界,無論何人、何事。常常告訴大家一句話:「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你永恆能夠成就的志業,也是在那一念間。

所以《法華經》中又這麼說,「以諸緣譬喻」。有很多因緣可以譬喻。就如那個因緣,佛的時代那個因緣。我們也能夠去瞭解,這種為善要及時,見到人,全都是我們的善知識,都能夠引度我們的人。所以,這我們也能應用來做譬喻,及時把握此因緣。

所以,佛以言辭方便力,種種的因緣會合,佛陀所說之法,都是有力量,都是能夠成就一切眾生。

以諸緣譬喻 言辭方便力 令一切歡喜 或說修多羅 伽陀及本事 本生未曾有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無論是小乘法,中乘的道理,無不都是為了,要引度到大乘境界的程度,所以這都是用言辭方便,「令一切歡喜」。無論何種根機之人,所得到的都是歡喜,歡喜接受,歡喜信受奉行。這是佛為眾生說法,讓任何一位眾生所接收到都能夠歡喜。

讓眾生能夠歡喜,佛所說之法有種種的方法,現在我們要知道,「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這是瞭解、歡喜,接下來的法。

歡喜什麼呢?因為佛,不是天生下來就是佛,他是於生生世世不斷修行、精進,一念心,那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生生世世,無不都是遍布六道,救濟、度化苦難眾生,因此稱為菩薩。

所以,菩薩能以六度,在此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等等,這個的方法饒益有情,因此所造的一切,與很多的眾生結很多的好緣。

要度眾生要先令人歡喜。聽到你說話,歡喜;看到你的人,歡喜;聽到你的名,歡喜;聽到……,很多。無論是見聞都能夠利益人。

因為讓人聽到,讓人看到,或者是口口相傳聽到,人家都會歡喜,所以這稱為「令一切歡喜」。

令一切歡喜: 謂菩薩能以六度 饒益有情 由此所作 心生歡喜

再接下來就說,「或說修多羅」。用種種方便的力量、言辭,來讓大家歡喜。所說的話,所說的法,不離「修多羅」。何謂「修多羅」?不是阿修羅,叫做「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這是梵文譯過來的。

修多羅 華譯契經 契是上契諸佛妙理 下契眾生根機 又經如線的意思 貫穿法義 使不散失

「修多羅」,用我們的華言,我們的中文翻譯,叫做契經。「契」就是契合的意思。契「上契諸佛妙理」。諸佛,不只是釋迦佛,所有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佛的道理,「契」就是很契合這個道理。

其實,「契」本身就已經是道理,它是與道理不離開,所以,「契」,「上契諸佛妙理」。諸佛的心懷,諸佛的智慧,諸佛如來的本性,這全都是稱為妙,含藏著微妙的道理存在,所以能夠非常契合經典。

「下契眾生根機」。因為這是,這條路,從聖人通徹到凡夫的道路,從佛的心一直通徹到眾生的心,從凡夫的境界,要通徹到佛的境界,這叫做「經」,叫做「道」,叫做路。所以它能「上契諸佛妙理,下契眾生根機」。

再者「經」,就譬喻線一樣,線的意思。看那個珠,寶珠,我們要讓它這樣串連起來,就要有一條線。字字珠璣,此法一段一段,要如何將它連串起來,這就如線一樣,好好將它編輯起來,讓此法能夠貫穿。這就是譬喻,就是叫做「修多羅」。

「伽陀」那就是梵語,「伽陀」華言譯作諷頌。我們在誦經,或者是以偈,或者是直頌,一直頌下去,或者是以偈來說法,就是不用長行文。

伽陀 為梵語直譯 華言諷頌 或名直頌 謂直以偈說法 不頌長行也

總而言之,經,有長行文的經,有偈頌的經典,無不都是要讓我們更加瞭解,讓我們重複記得住。所以,我們必定要銘記,要好好記於心,拳拳服膺。平常的善知識,我們要好好珍惜,這個因緣、善知識,好好將此法放在我們的心,不要一下就讓它散失掉,要如這條線貫穿起來。每一天所受的法,我們都要好好貫穿。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332-服膺善法與善友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