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314-應聞應知佛心意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6月27日 (五) 23:33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的生命,每天在行蘊裡,隨著行蘊而減少了,「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不過,我們要想,身為佛弟子,我們更要信教奉行。佛陀所說的教法,無不都是大智慧,我們若有用心,「舉一隅以三隅反」。意思就是說,告訴你們做一張桌子的訣竅,桌角要怎麼切、怎麼轉,能四角方正,不必教你四個角,只教你一個角,你就應該能夠知道,其他三個角要怎麼轉。這是世間的師傅教徒弟。

但是,佛陀很辛苦,無論是四個角,他就要用八個角、十二個角,這種的方法,耐心一教再教。不只是方,或者是圓等等,不厭其煩,隨機逗教,這是佛陀對眾生的耐心。世間的師傅,只是教我們一時,無法教我們一世。佛陀教我們的,是生生世世。我們要時時感佛恩,要自愛,要自愛我們自己。我們若懂得自愛,才會認真疼惜時間,把握時間,來成就我們一輩子的慧命,所以我們要自己自愛。

所以常常說,自愛就是報恩;報佛恩,父母恩,眾生恩。這是學佛者,在家、出家都一樣,要懂得疼惜慧命,要懂得自愛報恩的心。所以,我們人人為佛子,「為佛弟子應信受佛教」。

為佛弟子 應信受佛教 信己真如 本具菩提心 唯行菩薩道 歸如來地

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教育我們,我們更要相信我們自己,「信己真如本具菩提心」。我們要相信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本來就具足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我們要回歸,一定要從凡夫的路,一直要往覺悟的道路走,那就是菩提道。菩提道,道在我們的心中,只要你願意,要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佛陀教育我們,將這條路好好走。

人間道路,千千萬萬條,不要走錯路。一偏差,毫釐之差,偏差的道就成為邪道。邪道、邪知、邪見,就是製造無量數的煩惱、業力、造罪等等,所以,我們應該要,顧好這條菩提道。

菩提道在我們的心,與我們的真如是同源,所以我們必定,要找到這條菩提道,才能走回我們的,真如本性的位置。所以這條菩提道,必定是行菩薩道,所以,唯有行菩薩道,才能歸如來地。這大家要清楚。

時間,在行蘊中不斷過,不要浪費時間。我們要知道,修行稍微閃失,我們可能會懈怠。

佛陀的時代,就是在僧團中,有一天在祇園精舍,有四位比丘,他們在精舍外面的樹下,在那裡聊天,各人說出各人他最想要追求的,是什麼。其中有一位,他就這樣說:這輩子最感興趣的,最想要追求的,那就是春天的綠葉紅花,種種的花,百花怒放時,大地草木很美。最歡喜的是這樣的境界,能夠遊山玩水,這是他這一輩子最歡喜,也是最愛的境界。

另外一位,第二位就這樣說:卻是我最歡喜的,那就是有一些親朋好友,和我很親的朋友,或者是我最親的人、最愛的人,能夠整天都在一起,這就是我最歡喜的。大家在一起很快樂,看要唱歌、跳舞,這就是我最歡喜,想要過的日子。

第三位,他就說:但是我所羨慕的,就是人生的榮華富貴,能夠有很多錢,很多寶物,想要享樂的時候,能夠受用、能夠享樂,這種享樂的人生是我最嚮往的。

另外,第四位他就說:我倒是還一直在回憶過去,若能夠時時嬌妻美妾,陪伴在身邊,歡喜作樂,這是我在人生最享受的。說了很多他的享受,每一位都陶醉在,他心想要的境界裡。

這期間,佛陀從裡面往外看,看到這四位,把他們叫進來,佛陀非常慨嘆:過去的人生,在迷茫中追求、沉醉,出家之後,心還停滯、留戀在過去,或者是追求未來。天下人間無常,時間不斷地交替,這種人間生命苦短,還有,榮華富貴是短暫,而且追求榮華富貴是多造業;嬌妻、美妾,人人都是大自然的法則,身體不乾淨。可惜你們出家之後,是虛度時光,不受佛教,不想要找出你們的真如本性,前面的道路都是分歧邪道,甚至你們沒有發心,所以,如來清淨本性的心地,全無啊!

佛陀向他們做了一番的教誨,當然,旁邊的人聽到了受益無窮。除了教誨這四位之外,旁邊的人聽了,覺悟的人也很多。

是啊!人生是這麼短暫,為何還要沉迷在過去呢?為何還要追求於未來,顛倒人生?所以說起來,顛倒的人生,到底我們是不是有呢?佛陀已經說過了,「劫濁亂時,眾生垢重」。由上面這段小故事,我們就能知道佛陀的時代,人心已經有濁氣了,在佛陀的僧團中,都還有這樣,何況那時候社會的俗家人呢?

所以,濁,劫濁,眾生垢重。在這劫濁很亂,亂了人心,所以眾生不斷產生這種,垢穢的心態,慳貪,嫉妒,像這樣的很多,所以,所成就的是不善根。

佛陀為了眾生諸不善根,所以,不得不開三乘的教法,從一乘中開出了三乘;豈止是三乘,八萬四千方法,隨著眾生八萬四千的濁心煩惱,對治,一定要有這麼多法,何況三乘。其實,三乘只是對這些修行者。所謂修行者,僧團中有聲聞、緣覺(根性)。聲聞,四諦法;緣覺,十二因緣觀;菩薩,六波羅密。開出這三乘法,其實,總歸回來就是菩薩法,唯有菩薩法,才能回歸菩提道,菩提道才能回歸如來的本心地。這就是佛陀辛苦的教育。

現在經文又這樣說,佛陀說:「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弗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

舍利弗 若我弟子 自謂阿羅漢 辟支弗者 不聞不知 諸佛如來 但教化菩薩事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這已經開始很明顯了,佛陀又再提醒舍利弗,就是要提醒大家,仔細聽——若是我的弟子,自己以為,我已經得到阿羅漢了,我已經對這四諦法,苦、集、滅、道,種種的道理,我都很透徹瞭解,我已經證到羅漢果,以為自己是這樣;或者是以為,我不只是能瞭解苦、集、滅、道,同時十二因緣法,我也瞭如指掌,我很清楚了,來去因緣,分段生死、變易生死,我都很暸解了,以為自己也已經證辟支佛果了。

這些人自以為(是)的這些人,若是「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這些人若不知道諸佛,不只是釋迦佛本身,還有其他的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來到人間,在此五濁惡世裡,開始為眾生所說之法,只是為了一項,就是要教菩薩事,教化菩薩的事情。教化菩薩事,就是一大事因緣,就是要來化度人人行菩薩道,就是要回歸真如本性的道路,自度、度他,能夠度行圓滿。

假如人人只自以為,我已經得羅漢果,我已經得辟支佛果,不聞不知,不知道諸佛來人間,是為了什麼事,若沒有好好聽,若不知道,那就沒辦法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何謂羅漢。羅漢,就是「具智斷之能」,他的智慧能夠斷盡煩惱,這叫做斷德。若真的得到羅漢果,就是要證到那種,得到真理之後,斷盡煩惱,能證得此德,在人群中,不受人群、事物所污染,這才是叫做智德,這樣才叫做羅漢。也能說菩提真實道,能夠斷盡煩惱,能體會到菩提真實的道路,這樣走,這才是真阿羅漢。

羅漢: 具智斷之能 明白真理名智德 斷盡煩惱名斷德 亦即菩提真實道 若實得阿羅漢者 今聞此經即便信受 進求菩提 若不聞不知 自謂羅漢 辟支弗 豈非增上慢人

若能實得阿羅漢的人,現在聽到這部經,現在佛陀已經開權顯實,過去所說的,佛陀已經很明顯說,過去都是權巧方便法,現在要開始講真實道。應該若是證阿羅漢果的人,他現在聽到這部經,應該是要信受,一定能很信受,能聽,認真聽。若是停滯在「我都知道了」,就不肯認真聽,若不聞不知,自謂阿羅漢,我已經證得阿羅漢了,我已經證得辟支佛了,若像這樣子,不就是增上慢人嗎?像這樣的,不知道佛陀來人間,一大事的目標,不想去瞭解,這難道叫做阿羅漢嗎?

什麼是辟支佛?辟支佛就是「有覺悟之智」。

辟支佛: 有覺悟之智 聞即能解 求自然慧 樂獨善寂 深知諸法因緣 是名辟支佛乘

辟支佛,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獨覺」。就是無佛在世時,他在人間,憑他原來清淨的本性,他還是能體會到,人間無常的道理。但是,道理的源頭在哪裡?與慧命要如何銜接起來?還不是很清楚。所以還停滯在,獨覺、辟支佛(乘)之地。

佛已經出世了,有的人接受了佛陀的教法,瞭解無常人間,證實這無常的人間,要如何與慧命契合。因為慧命,體會到無常之後,如何來淨化,成長我們的慧命。像這樣,在佛世時更加清楚,所以「聞即能解」,佛陀說的法,聽了,他應該能夠很瞭解。

佛陀說法,無非就是要解釋得,讓人人瞭解人間無常,我們要及時,回歸清淨的本性。所以產生了很多的方法,來教育我們。這是佛陀的慈悲。辟支佛能瞭解,所以懂得「求自然慧」,這就是辟支佛。

「自然慧」,其實得大智慧,自然智、無師智、一切種智等等,這都叫做自然。但是,真實的辟支佛在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還是在只希望獨善其身,獨覺的境界。只知道很多很多的因緣,所以不敢再去造因,或者是造緣,所以他就只求自己能清淨了脫。

「不聞不知但教化菩薩(事)」。不瞭解佛陀是唯一佛乘,不是只要教得成羅漢,或者是成為辟支佛,不只是這個道理,人人應該要向前進步走。所以,若是光停滯,不肯進步,這樣的人他就是「不聞不知」,這叫做不解佛的心意。

不聞不知 但教化菩薩事 唯一佛乘 此謂不解佛之心意 聞而不信受 成增上慢

各位菩薩,增上慢人,在佛的時代,佛陀辛辛苦苦這樣帶過來,說那麼多的法,這樣親自調教,到了法華會上,還有退席的人;就是在座在聽的,還有聞而不信,不懂得起歡喜、信樂的心。你們想,多麼悲哀啊!

所以各位,我們要學佛,佛陀是慈悲要啟發我們,開啟我們的心門,要讓我們人人能回歸菩提道,入如來地。我們怎能不自愛,我們怎能不好好,顧守我們的道心?所以,人人時時要自愛、自覺,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314-應聞應知佛心意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