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261-好樂佛法轉小趣大
目錄 |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疆際;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如來智慧海 深廣無疆際 二乘非所測 唯佛獨明了
各位,我們瞭解佛陀的智慧如海,佛的內心所含藏著的法是比大海更廣又更深,深廣是無邊際。二乘,就是聲聞和緣覺,這小乘哪有辦法去測量佛的智慧呢?所以「二乘非所測」,沒辦法。所以「唯佛獨明了」,智慧,佛陀的心智,唯有佛自明了,其他的人無法體會。
最重要的,佛陀是要我們人人能夠發現自我如來智性,所以他就要用很多教法來應機。這分心念已經保護在內心很久了,隱藏著,一直希望能將這個寶藏打開,讓大家看得到,看透佛的心,恨不得他的心讓眾人都看得到。
在法華會上所有的人人,已經這麼長的時間,從聽聞佛陀過去所說的法,一直到現在,看到佛陀將要講經之前的形態,又聽到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在對答等等,開始全場所有的會眾迫切想要瞭解。舍利弗代表大家來求法,卻是佛陀:「止!止!不須復說。」
當大家好樂,想要聽,想要信,想要瞭解這個時候,佛陀竟然是這樣:「停,不必再說了。再說恐怕這些人間天人等等會生起懷疑的心。」所以舍利弗趕快再懇求:「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
舍利弗重白佛言 世尊 唯願說之 唯願說之 所以者何 是會無數百千萬億 阿僧祇眾生 曾見諸佛 諸根猛利 智慧明瞭 聞佛所說 則能敬信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所以者何」?相信的、追求佛陀一乘大法的人,是很多,「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瞭,聞佛所說,則能敬信」。這些人過去也是跟佛累生累世修行,「勇猛精進,智慧明瞭」,大家要來接受佛陀一乘實相的法,以這些人的智慧應該能夠接受。所以,「聞佛所說,則能敬信」,這些人的根機,聽佛所說的法,他們一定能敬信,會很恭敬,會很相信。
沒有去相信的,其實人不多。所以,少數人看到大多數,這種很有根機的人能夠接受,他們慢慢也能接受,慢慢地他們也會受影響。這是佛陀的用意。
「智慧明瞭」,我們再更清楚何謂「智慧明瞭」?
智慧明瞭 謂人聽聞佛經 廣解其義 開發本有利根智慧 示信受堪任 照徹無礙
也就是說,我們人聽聞佛經,我們要能廣解其義,開發本有利根的智慧。
其實,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心的這面鏡子,過去常常跟大家說,本具大圓鏡智。任何一個人,你們的心中都有這面鏡子,是這麼圓、這麼清的鏡子。這面鏡子若能擦得很清、很清,你的鏡、我的鏡,和佛的鏡是同樣的清淨,能夠照徹自然的境界。
所以,是借重經典,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現在一路追求。「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必定要起相信,甚至要敬,敬信的心。若這樣來聽聞佛經,自然我們聞一能知十,或者是聞一知無量萬數。道理是一項,一理通,萬理就能徹,所以叫做「開發本有利根智慧」。
我們要用心,一個道理已經包含了無量數的智在其中,所以「示信受堪任」。現在智慧明瞭,就是表示大家已經相信,不只是相信,也能堪得接受;堪得接受,就是責任能夠扛起來。我們人人發心,就是要繼承佛陀的家業,我們要為大地眾生,要擔起這分教化眾生的責任。
所以,「照徹無礙」,很多很多道理都能瞭解,如這面鏡子很透徹,將境界都攝入在這面鏡子中,所以人人能堪得承擔這個責任,叫做「智慧明瞭」。我都瞭解了,瞭解,我就能承擔。這是智慧明瞭。
因為在《法華經》後續就有佛陀的期望,期望《法華經》菩薩道,能夠弟子人人承擔。但是,《法華經》的開頭,佛陀的用意,就開始要讓人人除去了那分疑,驚疑的心,讓人人培養出這分大根的信力,準備來接受菩薩道,承擔天下眾生的大任。這是佛陀開經這個時候,開頭就這樣準備,所以到後面就有這樣的盼望與付託。這是整部經裡的精神。
接下來這段(經)文,又是要再重複一次。那個時候,叫做「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 舍利弗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光是這樣說一次還不夠,「唯願說之,唯願說之。」還不夠。現在就用偈文再重述一次,可見這段文是多麼重要。集經的人,將重要的法要再重新一次,用長行文讀完,就要用偈文重複,「而說偈言」。
舍利弗就說:「法王無上尊」,這是更加文雅,文句雖然短,但是意義更深。這裡「法王無上尊」,就是用舍利弗最尊敬的語言來稱呼佛陀,世尊是「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
法王無上尊 唯說願勿慮 是會無量眾 有能敬信者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是上面這段(經)文的解說。我們現在再來瞭解,「法王無上尊」。
法王無上尊 如來是諸法之王 已於諸法得自在 是故稱佛為法王
法王就是如來,如來是諸法之王。宇宙萬物,所有所有的法,唯有如來的智性能去體會到宇宙萬物的真理。所以,所有天地萬物無不都是法,人有人生活的形態,光說人的生活生態,佛陀要說人的法就已經很多了,何況除了人道以外,還有天、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中所有的眾生都有不一樣的法,各有其法。
即使我們智慧有多高,凡夫,光是人要如何修行?修行的法就夠多了;要如何才能接近佛的心靈境界?我們已經不知道幾生幾世,在這條道路上不知道跑多久了。偏偏又有六條的岔路,我們若一不小心往天堂去。大家會說:天堂不是很好嗎?是很好,但是福享盡還是要墮落,一墮落就是萬劫難再,要再回來就難了。
因為在五趣雜居地,過去跟大家說過,很複雜、很複雜的地方。福,你造很多福,雖然能享受,但是福盡之後,雜揉的業,隨著你什麼樣較強的業,就隨著那個業去受報。所以說起來,一路走過來是很辛苦,我們是不是有很準確的走在那條菩提大直道上呢?
在「法王」,那就是「如來」,「已於諸法得自在」,所有的法,他都是得到很自在。我們凡夫就是不自在,這個時候擔心下一分鐘的事情,今天擔心明天的事情,無窮無盡的煩惱一直連續下去,不斷的雜念,累積過去的煩惱,又再憂慮未來的每分鐘,無窮盡的時間。這就是不得自在。
但是,佛「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稱佛為法王」,這就是法王的名稱。所以稱為「無上尊」,佛陀是法王,是無上至尊。我們平時是簡說「世尊」,是世間人所尊重,不只,是天地宇宙中所有六凡四聖皆所尊敬,所以稱為「無上尊」。
所祈求的,「唯說願勿慮」。唯願佛陀您能說,「我們唯一很虔誠的心,就是祈求佛陀趕快將這個法說出來,不要考慮那麼多。」這是舍利弗的心聲,也是會眾的心聲。
唯說願勿慮 舍利弗言 會眾利根智慧 正表堪能聞法 信受之意
會眾是根智已經成長了,這就是表示能堪任,能夠堪得接受這個法,聽法之後一定會信受,尤其是已經證小乘果的人。
又已證小乘果者 自悔未從大乘法修入 而今有轉小趣大之意
我們前面說過了,證小乘果就是「執小障大」,執著小乘法,障礙大乘道理。但是這些人開始「自悔未從大乘法修入」,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以前只執著在小乘,那時候沒有直接接受大乘法,有一點後悔。不過現在不少人開始自「轉小趣大」,開始自己轉過來,轉小乘趣向大乘的意思。
這就是我們這段(經)文,要看到底釋迦佛一心想要讓大家知道,但是等到大家想要知道,佛陀就說:停一下,停一下。大家求法的心就更懇切了,所以一而再,再請,請佛說法。那佛陀是不是這樣就開始能說呢?相信佛陀還會:停一下,停一下。因為,還是有少數人,我們要讓他能完全將疑慮,都掃除清楚,讓人人來信受,不要存一點疑,而生出不信、毀謗之心。這就是佛陀的慈悲,考慮很周到。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就是要學佛陀的智慧,學佛陀的慈悲。所以,佛陀的智慧如海,廣闊無邊際,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理解,不過我們應該要相信,佛的悲智,在人間是悲智雙運,我們要用心接受。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261-好樂佛法轉小趣大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