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201-四無量心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2月2日 (日) 06:16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道法入心智慧如海,四無量心六波羅密,善巧方便度向彼岸,廣大橫遍豎直深遠。」

道法入心智慧如海 四無量心六波羅蜜 善巧方便度向彼岸 廣大橫遍豎直深遠

這也是要告訴大家,「道法入心」。

我們學佛不就是要,行在菩提道上?我們要去身體力行,我們要踏上這塊土地、這條道路,我們才能看到這條道路的風光。所以我們必定要身歷其境,所以叫做「道法入心」。

是正法,正是我們要去追求,正是我們要將世間很多不瞭解,從佛法中我們體會到,我們必定要把握當下,身體力行去行。所以叫做「聞、思、修」,這能三而合一,必定是「智慧如海」。

我們既然要成為佛之弟子,我們應該要決心,要體解大道。我們既體解大道,瞭解佛陀所為我們開出的這條大路,要走這條路的方法,很多的方法,佛陀不厭其煩,設種種權巧方便,種種譬喻言教,就是要指導我們能接受這個法,然後我們還要身體力行於人群中。所以人群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四無量心」,心要寬,心要闊,心要很單純,心寬念純。

將慈、悲、喜、捨與六波羅蜜結合起來,就是「十波羅蜜」,這十種的方法,就是讓我們體解大道,瞭解佛陀心靈的風光。佛陀的教法,希望我們入人群中,法如海。若不入人群,你無法去體會到佛陀所說的教法。「四無量心」、「六波羅蜜」你沒有去使用,光在言辭上無法體會,如何能「智慧如海」呢?所以必定要將「四無量心」、「六波羅蜜」用於我們的生活,在人群中。

所以道法要入心,要應用「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再「度向彼岸」。用這十種波羅蜜來自度、度人,將煩惱,將我們從煩惱的此岸,我們能安全度到彼岸,那就是輕安、自在,沒有煩惱的彼岸。

「廣大橫遍,豎直深遠」。法實在是很廣、很大,我們要如何能好好利用,「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在人群中呢?你必定要學佛陀的善巧方便。若在人群中沒有善巧方便,你走不通。

善巧方便的法能用很多,「廣大橫遍」,人、事、物,無不都是有它的道理存在。所以很多,無論是用橫的、用直的。直的就是無始無終,很久很久的以前,而且法要從哪裡開始說,也是無始無終,直的到底有多直、多深?真的是深遠!寬呢?橫遍到底有多廣呢?不可思議!不可思、不可議,甚深,甚深,無量甚深。《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所以不可思、不可議,甚深甚深,很深、很廣。光是這一段(經文),與大家說起來,就夠我們很用心了。

所以道法要入心,因為我們接受了道法,我們才能開啟智慧。開啟智慧,我們才能心寬念純,於人群中善巧方便、自在,能夠運用很多的法,在人間。簡單地說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

我們前面說:「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

如來知見 廣大深遠 無量無礙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到底是什麼無量?四無量。「四無量」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

四無量心: 慈無量心 悲無量心 喜無量心 捨無量心

第一就是慈,大慈,所以「慈心無量」。慈就是「大愛念」,我們的心要啟開大愛,這就是「菩薩愛念一切眾生」。菩薩的心就是愛,這種的大愛無私,他就是心心念念都是眾生。所以諸佛、菩薩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要度化眾生,甚至在人群中「常行福樂的事情」,造福人群,希望人人都得到快樂。所以菩薩就是要創造人間的幸福,這叫做大愛。

所以,「隨彼所求而饒益(之)」,菩薩心就是應眾生所需要而付出,只要眾生有需要,我們必定要不斷開啟,無量行遍。很開闊的地方,橫的方面,這個空間,去開啟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就是要應天下眾生能得到幸福、快樂、平安的日子。所以,眾生有利益,菩薩就要不斷去開啟空間,普遍讓眾生能平安、幸福,這就是「大慈」。

慈無量心: 慈名大愛念 謂菩薩愛念 一切眾生 常行福樂事 隨彼所求而饒益之

再來,第二就是「大悲無量」,那就是說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常懷悲心拯救濟拔。菩薩的心就是如此,「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因為菩薩與眾生共為一體,眾生的苦就是菩薩的悲,眾生受傷,是菩薩心在痛。所以這就是「菩薩悲愍一切眾生」。

因為不忍心眾生受種種的苦,所以菩薩,諸佛菩薩之心「常懷悲心」,他的內心僅一大事,就是眾生受苦難,不斷要如何去濟拔眾生,只這件事。這是諸佛菩薩,他的內心所含(藏),懷著這分救拔眾生之心。要如何去救拔,救拔他,能使令眾生得解脫。不只是身體的解脫,還要再讓他心靈的解脫。「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也是在《無量義經》中,教我們如何行菩薩道,用心去救他,救完之後,安頓妥當,還要為他說法。

所以這是身心(入法),我們不忍眾生道心退失,菩提芽枯萎了,所以要趕緊要法如水,不斷再趕緊滋潤他。這也就是救濟,「拯救濟拔,令其解脫(得脫)」。因為,法與我們的生命是息息相關,生命、慧命不能離開,所以我們悲無量。「悲無量心」就是菩薩的心,不捨眾生、同體大悲,希望每一位都能接受佛法,永遠修法,身體力行。

悲無量心: 菩薩愍念 一切眾生 受種種苦 常懷悲心 拯救濟拔 令其得脫

再來就是「喜無量心」。菩薩就是「慶喜眾生離苦得樂,其心欣慶無量」。

喜無量心: 菩薩慶喜眾生 離苦得樂 其心欣慶無量

因為我們用很多苦心來救拔,看到大家能接受法,心的困惑、矛盾,或者是生活上等等,接受了佛法,他能開啟他的心,這種知見一開,就不受現在的生活,人事物來困擾他。所以,無論他的生活環境如何,卻是心得到方向,心靈能開啟,心開意解,如此得到佛法,所以現在的環境如何,他的心能超越。菩薩最歡喜的,就是見到如此,眾生能離苦得樂。

這苦難,是我們的心一直過不去,才會感覺苦,心若過得去,那就沒有困難。所以「其心欣慶無量」,若見到眾生修法得到安樂,自然菩薩就很歡喜,所以叫做「喜無量心」。

再來是捨,「捨無量心」。「菩薩所緣眾生」,就是我們於眾生人群中,我們要培養出「無憎愛」,沒有這個人我看了就不順眼我們不可如此,我們應該每一個人都要尊重。因為,(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視你。」我們既然不敢輕視他,我們應該要尊重他,所以,在他身上,我們又何必與他起怨,怨憎?我們就不需要怨,不需要對他起瞋恨之心,不需要,所以無憎。

我們對人應該用平等心,沒有分別的心,若能如此,我們自然就沒有怨,沒有瞋的感覺。所以常說「慈悲等觀」,我們要用大慈、大悲,對眾生平等的觀念,必定要修喜捨心。我們不只是見到他快樂,我們歡喜,我們還要於人群中沒有分別。這就是我們學佛者應該要努力的。

菩薩要常念,「一切眾生,同得無憎愛慾」。不只是我們而已,我們還要再教其他人,人人都互相平等、互相愛、互相疼惜,人人都是我們大家庭(的法親),人人都是我們要包容、大愛之人。我能做得到,你也能做得到,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這就是菩薩的心願,也是佛陀的教育。所以要捨,捨去瞋恨,無怨、無惱、沒有煩惱,若能如此,這叫做捨,「捨無量心」。

捨無量心: 菩薩復念一切眾生 同得無憎愛慾、 捨瞋恨、無怨惱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四無量心」,自然就無礙。你在人群中,你既然瞭解這麼多的法,你還有什麼障礙呢?所以自在通達無礙,諸事自在就融通為一體。樣樣都很自在,融通於一體,我們與天地之間共生息,何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與我們就是如一體、如一家。

所以如燈,燈光互相交涉,這就是無礙。看我們的燈光,哪一盞燈有這樣的光?很多的電燈融合起來,就形成了光的亮度。所以電燈,燈光是互相交融、互相交涉,與外面的太陽,已經開始出來,陽光普遍大地同樣的意思。

無礙: 自在通達而無礙也 諸事自在融通 而為一體也 如燈光互相涉入 是無礙之相也

所以我們應該學佛要學在法入心,智慧如海。我們更需要「四無量心、六波羅蜜」,更需要「善巧方便,度向彼岸」,更加需要是「廣大橫遍,豎直深遠」,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要如何廣、如何深,不離開這樣的法。

總而言之,我們人人既然身入佛法中,我們要身體力行,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201-四無量心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