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200-如來知見 廣大深遠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2月1日 (六) 10:46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無始古今時空難計,諸佛菩薩法海慈航,娑婆堪忍度生大事,施設方便行波羅密。」

無始古今 時空難計 諸佛菩薩 法海慈航 娑婆堪忍 度生大事 施設方便 行波羅蜜

就是要與大家分享,真的是「無始古今」,從前、從前,到底是多久以前?無法說多久多久以前,卻是在這時間、空間,還是一樣無法去計量。所以說,「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麼大的虛空,這麼長的世間、時間、空間,但是我們的願,絕對無法計量。

看我們要發什麼心、立什麼願,因為佛陀已經很明瞭告訴我們,眾生人人本具佛性,佛、菩薩的心願有多大,我們眾生的心願應該也有多大。只是諸佛、菩薩,他已經是覺悟者,我們現在才是要求覺悟的人。凡夫與佛比起來,太渺小了,差很多!不過,我們的本質就是具足,與佛同樣那麼大的佛性,有無量、無始以來,就有的本性。所以我們學佛,即使在凡夫地,也要學與佛同樣發弘誓願。

所以,諸佛、菩薩是已成佛、已覺悟,不過不忍眾生受苦難,他還是來人間,在人間「法海慈航」。諸佛菩薩智慧如海,所以在這娑婆世界,施展了法海,無論是施方便教,也是善巧方便,用各種的方法來為人間來付出,要將大家從不懂的教到懂,從懂的、瞭解之後,再帶我們向前進,這就是慈航;用種種方法來施教,這是法海。

其實,諸佛、菩薩來人間,是從無始以來,不斷(來回)人間,倒駕慈航。現在釋迦牟尼佛,過去所修行的,所經過的是無量數佛,百千萬億諸佛。可見這時間、空間,無窮盡的以前,諸佛、菩薩就已經施教了,就是法海;不斷來人間,這就是慈航。真的是時間很長,都是來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叫做堪忍的世界,要堪得忍耐,才能在這娑婆世界裡。因為娑婆世界苦難偏多,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都是由不得自己來的凡夫,(隨)因緣果報來這人間裡。任何一個人都是經過因緣果報,因為過去的因,所造的緣,牽引來到這個時代,在這個時代裡的世間形象,我們就要隨著,現在世間的形象來生活。

有福的人就生在富有國家、文明的國家。更有福的,就生在一個很好的家庭、很好的社會、很平安的環境。這就是過去生,真的是種福因、結好緣,所以來到這娑婆世界,算是還有福之人。

這福,也不是我們這輩子,自己能選擇的,是過去生有這個因與緣,所以引來這一世,我們能遇到這麼好的依報、正報。我們的正報,是我們自己本身過去所造的福,依報是過去與他人所結的緣,所以我們能生在哪一個國家,依這個國家而生,依這個社會、依這個家庭而生。所以這依報與正報,就要視我們在過去如何造作。

來到這人間,多數人就是苦。放眼天下,現在在飢餓中、在最貧困的國家,他就是有這依報,就是過去不好的因、不好的緣,即使有諸佛、菩薩要進去,也是無奈。

這就如天堂無法成(就)佛,因為享受,他根本沒有見到苦難人,他自己在享受中,就是迷失了自己。我們人人的本性,只是靠著過去生的依報,與他的福報、正報,生在天上,生在有福的世界,所以他不會想要,如何來求行菩薩道。

若是地獄,根本無法修行,無法聽聞佛法,所以他根本隔絕了外來的人間。所以像是地獄一樣,那樣的生活是難堪忍!

娑婆世界就是五趣雜居地,看我們眾生到底造什麼業,五道都差不多在人間,我們看得到。在人間看得到,(如)天堂,在享受的人,在人間,我們可以看到地獄受苦的人,在人間,我們可以看到飢餓、貧困,非常非常落伍,好像餓鬼道一樣。所以地獄、餓鬼在人間,還有畜生道,這是到處可以看得到,無論是什麼生物,我們都看得到。所以在這人間是五趣,就是五道雜居的地方。

看我們的心,我們在人間能修行,就是人間有佛法可聽,因為人間,我們可以見苦知福、我們可以造福。所以在人間,佛陀來人間說法,能有種種方便言教,來為我們譬喻,讓我們能看得到,讓我們感覺得到,讓我們能知道該覺悟。

所以說起來,娑婆世界好修行,雖然它是一個堪忍的世界,苦難偏多,人間無常之事很多。不過,佛法在人間,我們能及時覺悟,這麼深奧的道理,這麼淺顯的讓我們能感覺得到,我們為何不把握於現在此時?所以諸佛、菩薩的慈悲,施法、施教於娑婆,法海慈航要來度眾生,在這個娑婆世界,這是諸佛、菩薩的一大事。

前面說過,佛陀設教,種種善巧方便波羅蜜,來教導眾生。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接受法,佛陀的教法。

經文中接著說:「舍利弗,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

舍利弗 如來知見 廣大深遠 無量無礙 《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

佛陀向舍利弗再說,如來知見是廣大深遠,「無量無礙」。無礙,佛陀的智慧就如光速一般、光年般,他能遍虛空法界、一切的境界很快,無礙,就能瞭解,這是佛的智慧。

佛的本性,清明的知見,與我們凡夫的知見不同。但是,凡夫也有凡夫的小知見,修行小根、小機,這全都是。我們有多少智慧,我們就知道多少範圍。但是,佛的智慧是無量無邊,廣大無量。

所說的「廣大」,就是「如來三昧,普遍包容,無法不備,眾生世界,不離一心,是名廣大」。

⊙廣大:如來三昧,普遍包容,無法不備,眾生世界,不離一心,是名廣大。

這就是說,如來他的正知、正見、正定……,反正等等,佛的心是如此專一於三昧中。佛心無有雜念,所以他能心量開闊,普遍包容。所以,有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的心,一念心能包太虛。太虛就是宇宙,所以普遍包容,全都能包容。現代科技那麼發達,還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就是無量,這種普遍包容。

「無法不備」,所有的法都在佛的內心,這種清淨無染的佛性、藏。我們凡夫是業藏、第八識,所造的業藏於第八識。超越了第八識,就是清淨、無限量的本性存在,所以很包容,無法不備,所有的法都是在佛清淨無染的智慧海中。

「眾生世界,不離一心」,我們眾生的世界都不離開一心。剛才說人間五趣雜居,這種世界都是一切唯心。凡夫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五道裡,但是我們若要修行,「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若有發心,現在發心,一念心我們也能親近過去諸佛,一直到現在聞法,以現在的決心到未來,我們的心念只有一個方向,就是向佛的菩提大直道行。

所以若能如此,於眾生世界,不離一心,你是要一切唯心造?或者是五道於一心造?所以也可以造地獄,也可以超越三界,都不離開這念心,所以這樣叫做「廣大」。因為佛的心就是如此廣大,所以我們要用心。

不只是廣大,還深遠。那就是「佛的智慧是幽深,所出音聲,自近而遠,徹至十方;令近聞非大,遠聞不覺得小聲,皆悟甚深幽遠一乘之理」。

深遠音: 謂佛智幽深 所出音聲 自近而遠 徹至十方 令近聞非大 遠聞不小 皆悟甚深幽遠 一乘之理

這就是佛陀他的智慧功德所成就。智慧如海,聲音要發要從聲出;雖然佛陀知道以後,若沒有說法,法如何流通呢?所以佛陀為一大事要開、示,要來「開」示」眾生,所以瞭解於他的心中,說法是出於口,所以他「所出音聲」,佛陀的法,用聲音說出去,「自近而遠,徹至十方」,從近處能夠透徹至遠處,「令近聞非大」,在近處聽的人,不會感覺到很大聲。

有的人說話,一開口就嚇到人,很大聲。聽起來這種聲音,不只是讓人無法接受,反而讓人反彈。但是佛陀說話,他雖然是聲音在近處,聽到也是很柔軟適中,在遠處的人聽起來,也不感覺小聲,同樣也是很分明、聽得到。

所以,從近處聽的人不感覺很大聲,從遠處聽的人不感覺小聲,所以「皆悟甚深幽遠,一乘之理」,這叫做深遠音。說的道理很深,但是能以此聲音,透徹至遠處聽得到。不只是遠處聽得到,佛陀的時代,聽到現在,兩千多年了,佛的法,我們也聽得到。

總而言之,我們總是有這念心,用心就能貼近佛心,沒有時間的限制,也沒有空間的限量。只要我們現在這念心很虔誠,就能接近佛心。所以人人要用心,可有分秒的時間懈怠。

從「無始古今,時空難計,諸佛菩薩,法海慈航,娑婆堪忍,度生大事」。這娑婆堪忍之處,真的要度眾生的大事,不只是諸佛、菩薩的責任,我們大家都有責任。所以我們要好好來吸收法、設方便,來行波羅蜜,度,度眾生;從苦惱的此岸,度到讓他歡喜的彼岸去。

這在志工菩薩每天走在醫院,就能夠去施展「度生大事」,去度廣度眾生,施設方便,讓他於苦處打開他的心,讓他能歡喜安心,所以醫心、醫病,醫病再醫心。總而言之,我們現在都做得到,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200-如來知見 廣大深遠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