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99-知見波羅蜜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2月1日 (六) 10:44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佛心慈憫,悲智雙運;菩薩為伴,善巧方便;入群施教,濟度沉淪;人間頑愚,耽慾難拔。」

佛心慈憫 悲智雙運 菩薩為伴 善巧方便 入群施教 濟度沉淪 人間頑愚 耽慾難拔

實在是感覺到佛陀的慈悲,還有諸佛、諸菩薩,還是與佛為伴,來人間悲智雙運,就是要來度眾生。但是眾生就是頑愚,耽著於慾念裡,總是很難救拔他。所以諸佛、菩薩辛苦!來來回回於人間,不知道何時眾生才能很快聞法、接受?這實在是很令人擔心!

所以,佛陀永遠都是這樣的慈悲,無始以來,也沒有盡頭,永遠的永遠,無始無終,就是那一念心——悲憫之心。時時倒駕慈航,在娑婆世界、人間中,用慈悲的心,運用他的智慧來教化。既然我們來到這個人間,我們現在就要好好來聽佛、菩薩,他現相施設方便,權巧教育。

所以,常不輕菩薩就將每個人當作佛,我們應該也是要這樣。在我們大家的周圍,我們要把每個人當作是我們生命中的佛——活佛。不論他現什麼樣的相,用什麼樣的言教,是好聽的,是不好聽的,是好看的臉色,是不好看的臉色,或者是順從我們的人,或者是與我們唱反調的人等等,我們要感恩他。

「菩薩為伴」,這都是來我們的身邊,教育我們的人,他用種種善巧方便在教育我們,所以我們要感恩。若能如此,我們來的這一輩子,我們就能夠,業漸漸地消,不好的緣結束。

每一個人給我們惡的緣,我們用好的去回報。若如此,就如一桶濁水,這桶濁水,我們現在知道水是髒的,不能用了,所以要趕緊加清水進去,濁水讓它不斷流掉,濁水流久了,清水就(漸漸)清了。

所以我們的業,我們與人人在過去,都結了善、惡業。是善業嗎?他用正面的方式來教育我們、來開導我們、來誘導我們,讓我們能向一條好的道路走。這是我們過去與他累積了是好的(緣),是清的水。這好的法,「法譬如水」,向我們說的都是施教、正面的。

若是現了不好的相,我們就要自我警惕——感恩啊!這也是一個法,要讓我不要犯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只是莫作,這個惡已生,趕緊將它斷除,不要再繼續與他結惡因,或者是又再與他結下惡緣,不可以。惡生速斷,若是惡未生時,惡未生時,我們就要提高警覺,不要惹到惡的又再來。所以「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避開了惡因、惡緣。

我們就要趕緊想,這種惡因緣現前,這是「善巧方便」,要讓我們磨練我們的心,提高警覺。若是「已生善令增長」,是好的因緣,善知識、好友,我們要好好把握。若是有好人,緣未成熟,我們就要用很珍貴好樂的心,能找到這種好緣,來讓我們(有)好的方法,這就是「未生善令速生」。

所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事、在物等等,都含藏著道理在。所以人、事、物、理,我們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做事當中,我們能在這期間會遇到真理。這也就是我們日常行在法中,無不都是向我們說法。天地萬物都是在向我們說法,這就是「善巧方便」;「菩薩為伴,善巧方便」。

入群,入人群中,我們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是菩薩。他入於人群中,為我們施教,所以我們的心要因為周圍的環境,讓我們增長智慧,不要受到周圍的環境反過來將我們拉沉下去,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

「人間頑愚」,我們若看到我們的同修者,知道這個人如何跟他說,都是很固執。前面我們不就是說,佛陀來人間就是「廣演言教,無數方便,引導眾生,令離諸著。」

廣演言教 無數方便 引導眾生 令離諸著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就是佛、菩薩來教導我們眾生,用種種的方便,使我們能離開執著。凡夫的執著,小乘根機的執著,這都是在凡夫與已修行者,還有執著,這種的執著也就是頑愚。佛陀要讓我們開這麼大的門,我們偏偏就是要在門縫裡,在那裡穿不過去。

門已經是大敞開的門了,我們應該要從大門進入。所以佛陀,諸佛、菩薩來人間,就是為了要開,「開、示」,將心門打開,讓我們瞭解宇宙天地萬物的道理,何況人與人之間,事、物,我們應該更加瞭解了。

只是,我們凡夫真的是頑愚,頑愚於何處呢?就是貪慾,在那念貪著慾念開始,真的是難拔,很難拔除。這就是我們要瞭解,聽法,我們要很用心。

接下來就說:「所以者何,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

所以者何 如來方便 知見波羅蜜 皆已具足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為何佛陀用這麼多的時間,不斷不斷來人間教育?所以,我們應該要很能體會,為什麼?無常!人生無常,什麼事情在什麼時候要發生?不知道!何況人為什麼要執著,執著那麼多呢?所以佛陀他來人間,用種種方便。

是為什麼佛陀要這樣一直用方便法,一直來教化呢?此處就說:「如來方便,知見波羅蜜,皆已具足」。世間,這個娑婆世界,堪忍,佛、菩薩都很瞭解,既然都瞭解之後,他就無畏,不怕。但是「悲憫眾生」,所以不斷來(人間)。因為他具足了知見波羅蜜,他瞭解,知、見波羅蜜全都具足。

什麼叫做「知見」?知見,「知」就是從意識,從意識能體會到,宇宙天下萬物真理。這是從他的意識深處。常常告訴大家八識,凡夫人人都具有八識。佛陀除了八識之外,超越過去就是第九識,這就是清淨無染的佛性。所以,他用這種能夠瞭解天下宇宙萬物的真理,如此知道了,每樣都知道了,叫做「知」。

就意識云「知」 就眼識曰「見」 又推理名「見」 覺了云「知見」

就眼識曰「見],眼睛看到就是見。佛,佛出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現在的人會說:「我又沒看見。」有啊!佛陀他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現在的歷史記載著,這是用世間傳統記錄下來的。還有,三藏十二部經,每一個朝代是如何流傳下來的,這都能夠見證。我們從這些法之中,我們能瞭解到佛陀的心靈意識,那一分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能超越煩惱、造作。

藏於我們的內心,那種無論是第六識、第七識的思想,或者是藏入於我們的業識中,常常都會想到,過去是什麼什麼……。這是我們凡夫的意識。

但是佛陀是清淨的意識,所知、所見,所以叫做意與眼的見識,所知道的、所看的,再從所看見的事情,再與大家分析,就是推事究理。現在若在說法時,就推理就事,要讓大家知道,這叫做方便,用這件事來譬喻其中的道理。所以無論是用事來譬喻道理,或者是以理說事,這都是叫做知見。

已經知見宇宙萬物真理,全都能覺悟,人生沒有一項事情,不知道、不覺悟的,全都覺悟,所以叫做知見(已具足)。將這些事、物、理全都完全瞭解,瞭若指掌,如同指頭(手掌)打開,就可以看到的東西。這叫做覺知,原本就全都知道,再看到,向大家說法,這就是知見。

「知見波羅蜜」,這波羅蜜就是知一切諸法邪正之見。一切諸法邪正之見,我們都能瞭解,究竟是邪,或是正,這種邪正之見全都能瞭解。已經覺悟的人,絕對不會被偏差的邪法,迷惑了他,絕對不會。

我們每個人,每天、每天要做人間菩薩,就要入人群中聽人間事,聽多了,這事與法會合,自然我們的心就能很清淨。見到別人在亂時,我們的心就是很清淨的知見,知道這是在亂時,我要用什麼方法來接近他。這也是我們學佛者開始要學的。這都是從意識所生,就是知道一切知見。

知見波羅蜜 了知一切諸法 邪正之見 皆從意識而生 即得知見一切法 度彼岸也

我們現在也是在學,所以「知見一切法度彼岸」,是佛與菩薩的知見,用方便法就是波羅蜜;波羅蜜之意就是「度」,從迷茫的此岸,度到清淨無染的彼岸去,所以叫做波羅蜜。甚至有六波羅蜜、十波羅蜜。六波羅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再加上四波羅蜜,就是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六加四就是十,十波羅蜜。用這種方式來度眾生,叫做知見波羅蜜。

我們很瞭解世間事,所以用種種方法來度化,所以這波羅蜜,就是我們所用的方法,將他度到彼岸。但是,我們現在要學的,就是乘大行之船,就是「度」之意;度,「愛河千尺浪」,尤其是茫茫大海中,就要用工具,剛才說過六波羅蜜、四無量心等等,好像一艘大船般,慈航普渡,由生死苦惱的此岸,能度到涅槃安樂的彼岸去,所以叫做到彼岸,也是度彼岸,那就是叫做「波羅蜜」。

波羅蜜:度彼岸 行者乘大行之船 由生死苦惱的此岸 度至 涅槃安樂之彼岸 即是到彼岸

各位菩薩,學佛,真的要學得正見、要正知,我們要時時用心,要學會用種種方便教法,入人群中接近眾生。這也是諸佛、菩薩的心願。所以我們既是諸佛、菩薩的弟子,我們應該也要投入人群去付出。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99-知見波羅蜜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