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078-佛光照映 說法娑婆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4年1月25日 (六) 06:53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共同都生在這個忍土,佛陀慈悲,應眾生根機,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這是一個堪忍的世界。

所以我們有福,在累世中,都是與佛結緣,在現代這個時候,雖然是離佛在世兩千多年了,不過我們還是在佛法中,佛的法身,還是流存在人間。

人間,這個地方叫做堪忍世界,不能離開佛法,若離開佛法,眾生就是不堪忍了,那就苦不堪。

因為佛法,能夠開解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更有福,不移腳步,開眼即見,我們現在還是在佛法中,只要我們能夠依佛的教法,凝聚我們的心境,心靜下來,用心探討佛法,體會佛法,無不都是在人間中。

我們現在只要我們的心清淨,去除煩惱,自然我們就接近佛心的境界了。

但是我們現在所要說的,就是佛陀在靈山會上,有這麼多的人,人間、菩薩,或者是天龍八部,全都聚會來了,那個場合,更是能夠貼近佛心。

所以這是一種的讚嘆,讚嘆同樣凝聚在娑婆世界,這個境界,卻是能夠不離開那個場地,能夠眼睛張開就看到,彼六趣眾生,隨緣招果,趣向各別,類分為六,就是說,乘著佛陀眉間的毫光,我們眼睛睜開,就可以看到,因為和佛的心光會合,能夠就地就看到六趣。

於此忍土 不移腳步 開眼即見 彼六趣眾生 隨因招果 趣向各別 類分為六也 六趣: 地獄趣 餓鬼趣 畜生趣 阿修羅趣 人趣 天趣

六趣,從阿鼻地獄,一直看到阿迦尼吒天,這六趣的眾生,都是隨他的因去招果,若是在世時,行十善等等,所以隨他的善業,生在最極頂的天界,這要看他的果報。

或者是十惡不赧,無惡不作,這種的惡人,層層疊疊的罪業,就入阿鼻地獄,一層比一層更加苦,所以最極頂無間受苦,無間歇的那種地方,也是我們看得到的。

我們真的要用心,去透徹佛陀所說的道理,在人間界其實就看得到,我們若能夠入人群,看到人間界裡面,有的人很有福,所享受的,令人嘆為觀止,怎麼那麼富有,怎麼那麼享受,怎麼會?很多,很多福集在一個人的身上。

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所關懷的,我們聽得到、看得到的,這個人怎麼那麼苦,一切世間,不堪忍的苦事,怎麼都集中在這個家庭裡?怎麼都集中在這一個人身上,也是很多。

人的行為,這個人怎麼那麼兇?看起來環境不錯,怎麼那麼沒有修養,開口或是閉口,沒有一句好話,這個人怎麼這樣?生活的規則;阿修羅道,看到了,看到這個人,怎麼那麼沒有人倫道德;畜生道也看到了,看到,這怎麼那麼可憐?明明有東西吃,為什麼一點點都吃不下去呢?好像針喉,鼓脹,餓鬼道。

在這個堪忍世界,你們不用移到哪裡,我們就都能夠看得到,這就要我們入人群中去,才能很普遍見聞,六趣眾生的形態,所以六趣眾生,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教法,不離開人間法。再來:

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及聞諸佛所說經法

《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就是要對大家說,就是那個場境,佛陀的白毫相光,藉著這個光能夠看到,不只是看到六趣眾生,還再看到眾生,能於彼佛淨國土中,就是看到一些修行的人,又能看到其他的世界,很多的無量世界,無量世界,佛的化土,在教化的地方,那個淨國土。

佛的境界都是很清淨,就是佛陀來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雖然是五濁惡世,但是佛的境界是清淨,佛的國土,他的心境都是清淨的。

現在此處說,所有的眾生修行,有的人想要修,到東方琉璃世界,那就是藥師佛的法門,有的人就說,我要修淨土法門,那就是阿彌陀佛的世界,這要看大家在修行當中,他要修什麼法門,在這中間,就能夠看到,不管他修什麼法門,他就會見到那尊佛的清淨國土。

這個地方所說的國土,不是真正器世間的國土,是心靈的國土,所以說起來,在佛的白毫相光中,就能夠包含其他萬八千世界,諸佛的淨土,親見諸佛,親聞彼諸佛法。

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顯現於佛光之內 即眾生 能於彼佛淨國土中 親見諸佛 親聞彼諸佛法 並見彼諸 比丘 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 諸修行得道者

《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個意思就是說,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那就是四眾修行得道者,這些修行得道的人,也在那個場合中都看到了,看到修行得道的行儀莊嚴,智慧能夠體會佛法,那種的智慧清淨,這些人全部集中在一起。

諸大菩薩,不論是出家的,沒有出家的,只要開發大心、立大願,行大行,入人群去付出,這都是菩薩,菩薩修行都有他的因緣,因為各個所發願行都不一樣。

什麼樣的因緣,或是什麼樣的因緣讓他起信解,有的人遇到什麼樣的因緣,所以他忽然間發心能夠修行,或是發心自利,不只是修行獨善其身,還要修行兼利他人,自覺覺他,這種菩薩。

有的是在什麼因緣中,啟發他的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若無信心,就無法有因緣去發心發願,要先啟發他的信心,才會發心立願,發心立願,開始修行,因為信解所以登住地,十住地,或者是菩薩十行地,這些過去曾經說過,從歡喜地開始,一直到法雲地,這樣不斷一地一地,一直去見證、體會、了解。

再來,以何種相貌行菩薩道,要了解人人接近佛法因緣不同,發心的因緣不同,發心之後,他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在菩薩道中,這要看人人的心境。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 種種因緣 種種信解 種種相貌 行菩薩道

《法華經序品第一》

繼續,復見諸佛於佛光中,見諸佛應化示現,行圓示寂,意思就是說,在這個場合裡,體會到佛,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佛佛道同,顯示在人間時,了解人間的無常,開始修行的過程,成佛之後,如何為人群去付出教化等等,一世的因緣很完全地顯示。

之後應化示現,就是一生的過程,以及覺悟之後,用什麼方法來施教眾生,一直到從方便法到真實法,人人都能夠體會、了解之後,表示他一世化緣已經圓滿了。

一世化緣圓滿了,那就是示寂,示寂之後,及以佛般涅槃後舍利,般涅槃,就是大圓寂的意思,就是寂滅,寂滅之後,佛的舍利分布在每一個地方,我們也知道,佛經裡還有阿育王發心建佛塔,八萬多個佛塔,分布在人間中。

建塔,「塔」就是顯德的意思,顯德高如塔,層層疊疊,所以「塔」的意思,就是顯佛德。

舍利,就是用佛塔來顯佛德,供奉在寶塔中,一世的化緣已盡,他的身化為舍利,舍利就在塔中,後世的人,不管千年、萬年之後,這個建築物,以及舍利還是流傳在後,作為後代眾生的見證。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 復見諸佛般涅槃後 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法華經序品第一》

所以佛光照境,顯現種種瑞相,故大眾遂生渴望聞法之心,佛陀眉間放光,現種種的瑞相,讓人人在會場裡,能夠映著佛的光,從六趣眾生一直看到,他方諸佛的世界,一直看到同在會場中,這麼多修行得果的人。

這就是在那個會中,佛陀所現出來的眉間相光,照亮了人人的心境,人人的心境再反射出了,在一法裡,在一個時間裡,可以普及到這麼多的世界。

所以這是種種瑞相,人人看到這麼異常,跟以前不同,人人就一直想,應該還有更精彩的法可以聽,大家生起渴望之心,一直想要聽。

若有很尊重的心想要聽法,法才能夠入心,若是隨便、加減,有緣就聽,無緣就算了,有空就聽,沒空就放棄了,這就是我們眾生不生敬仰,佛陀為了要暢佛心懷,所以現這個光相,讓大家知道,再接下來的法,是佛陀內心的本懷,引起了人人很渴望,能夠趕快聽得到,這是讓人人起尊重法的心。

大眾現前 欲聞法成就 佛光照境 顯現種種瑞相 故大眾遂生渴望 聞法之心 因既現如是相 必說如是法也

「因既現如是相,必說如是法也」,既然佛陀現這樣的相,一定是會說這樣的法,所以人人生起很期待,很希望這個法能夠趕快,從佛陀的口中說出來,我們要了解在光相中,有這麼多奧秘的境界,其實不是要跟大家說,在那裡都在現神通,是要跟大家說,我們的心境,和佛的心境的會合,人人對法很透徹了解的,那種心境。

智慧人人本具,由佛陀來為我們啟發,啟發之後,我們的心智忽然開啟,同在一個時間,能夠徹見、了解,很多世界的事情,也跟大家說過了,這個世界,一花一如來,一草一世界,不是嗎?多麼微細,同樣有它的世界,那些道理,我們都能夠透徹清楚,不論大小道理。

所以,各位,我們真的要用很微細的心,去體會佛法,不是這樣隨文解義,這樣就過去了,不是,我們大家真的要很用心,佛陀的白毫相光,和我們的心境,這是在描寫佛心和我們的心,應該可以照映,所以大家學佛,應該要用最微細的心境,去體會最微妙的法,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078-佛光照映 說法娑婆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