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栗子20111113-禮多人不怪

出自幸福奉學網
在2015年5月23日 (六) 08:30由Birdd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唐朝小栗子20111113-禮多人不怪

3.幸福茶香

3-1我覺得小栗子他玩捉迷藏累了就跑走,這樣很不應該,阿福和湯包站得比他久,他卻自己跑回家,這樣真的很沒禮貌。這是孩子看完的心得。我要孩子動動腦,怎樣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說:「在學校看到老師要說老師好,看到不認識的人說客人好,要稱呼別人;別人拿給你東西的時候要說謝謝;如果不小心碰別人要說對不起,要請別人幫忙的時候要說請,不可以用命令的口氣;平常用餐時喝湯不以大聲,去餐廳吃飯時,走路要輕,說話要輕聲細語;在走廊上不要奔跑;長輩說話要注意聽,如果有事情要跟別人講,看到別人在忙就先不要打擾他;在圖書館不要吃東西。」以上就是我要孩子想出的十個日常生活要有那些禮貌,其實孩子懂很多,但真有做到嗎?這就要平常生活中要要求孩子的,最後我問孩子覺得自己有沒有禮貌,孩子說:「有啦!」禮貌真的要教,且要不斷重複的教,才能養成習慣,例如和鄰居打招呼,早上起來向爸媽問好等等,我們常把最重要的親子禮節忽略了,卻把學習成果看得比禮貌重要,看完影片我也要深深的自省。 其實禮貌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要父母的示範,身教重於言教,孩子出現沒有禮貌行為時,有時是同儕的學習,但我相信,父母才是孩子的模和樣,真正影響孩子的還是家庭教育,所以做父母的真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模和樣。

3-2 我曾經在書上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九七八年一月,七十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有記者問其中一位得主:「您在哪所大學或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是最重要的東西呢?」

出乎意料的是,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在幼稚園。」「在幼稚園學到些什麼呢?」記者驚訝地問。

學者回答說:「把自己的東西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每次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得到了與會得主們的認同。

其實,「把自己的東西與其他小朋友分享;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每次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這些都是每個人應該養成的好習慣;可見,從小養成好習慣,會讓一個人受益終生。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印度諺語:「播種行為便收穫習慣,播種習慣便收穫性格,播種性格便收穫命運。」

我做過多年學校的班導師,那所學校是寄宿學校,我經常抽時間到孩子們的寢室裡去看看。有的孩子生活習慣很差:吃不完的飯菜亂倒,衣服扔得滿床都是,鞋子也七橫八豎地擺在室內,書本文具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需要的時候,才到堆裡去翻,就像翻垃圾。

在個人性格與品性修養方面,有些孩子也做得不好;比如:對人沒有禮貌,同學之間發生爭執時不懂得謙讓,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做事挑輕鬆的做、不願吃苦,不懂得自尊、自信、自強、自立……

這些不良現象與行為,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我開始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教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班會課上,我為孩子們講養成良好習慣的好處;日記本上,我不時給孩子們批上一句「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一對一談心時,我為孩子們指出哪些不能養成哪些習慣養;家庭訪問時,我和家長一起探討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感觸頗深: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了,就很不容易糾正。

我不禁起念:作為一名童話作家,作為一名教師,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開始撰寫與習慣養成有關的童話:寫因為吃手指而肚子疼的果果,寫因為睡懶覺而背錯書包的小熊可哥,寫因為做事磨蹭而誤了比賽時間的皮皮狗,寫因為勤勞而變成天使的蜜蜂姊妹,寫因為自信而變得快樂的大臉猴……讓孩子們透過閱讀故事,明白哪些壞習慣養成不得,哪些好習慣該及時養成。

在每個故事的後面,我都設計了親子互動的問題,讓爸爸媽媽和孩子交流讀完故事的感受,一起回答一些與習慣養成有關的問題;希望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充分理解養成良好習慣的意義,明白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

希望這本書就像一座「好習慣銀行」一般,能讓小朋友從中「提領」培養好習慣的智慧;同時也能從小一點一滴地「儲存」良好的習慣,成為日後經營人生的豐美財富。

願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快樂地閱讀這些習慣養成故事!

願這些習慣養成故事能伴隨孩子們健康成長!

願孩子們都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且能受益終生!....引自[好習慣銀行作者序]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