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67-怨親平等無分別
目錄 |
1.幸福奉學
「常樂我淨、薩婆若果」,面對著芸芸眾生皆得自在,不會受眾生種種不清淨的慾念而染汙,我們還能走入人群中去拔苦眾生,這一定要有佛的一切種智。「薩婆若果」就是佛的境界,也就是一切種智。若能如此,我們就能淨佛國土,成就一切眾生。
我們自己如果能透徹一切世間萬物,不再於人群中起心動念,我們才能和很多眾生結好緣,我們才能在眾生中結下好緣,如此才能使一切眾生,人人心地清淨,這不就是我們平常時在說的「淨化人間、預約人間淨土」?
我們常常都希望能夠預約人間淨土,什麼時後人間淨土才能顯現?為有人人心地淨化!這就是清淨佛土、成就眾生。當然發菩提心就是要「於身命財無所吝惜」!
身體健康就是我們的財源,因為我們有能力,靠著我們的能力來生活,這沒有什麼困難的。當然除了生命財以外,還有智慧財。智慧如果具足,我們就有力量去救人,我們才有智慧去幫助別人。不要有所吝惜,六度和四無量心,我們都提過了,所以這就是發菩提心!佛陀教我們發菩提心,一定要具足這些條件。
再來,第五就是要「怨親平等」!「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這一段就是說:「面對著眾生,我們要學習怨親平等,起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命共同體的這種體悟,所以無彼我相!」
不可以分別是他、是我,是他的、是我的。這種彼此之間,假使有計較,就是有彼我相。「彼」就是別人,「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容易起紛爭。
所以下面又說:「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
因為我們若是看到那個「怨恨的人」,有了「怨」就起了分別,怨和親絕對不同,我們如果沒有平等心,這個是我所深愛的,這個我不愛。愛和不愛都有分別,這種起了分別心,如此「起諸相別」,這樣執著的相就出來了。
我們人如果起了執著相,就很麻煩了。
所以:「相著因緣,生諸煩惱。」——我們如果著於因緣,就生起種種的煩惱,就造了惡業因緣。「惡業因緣故,就得惡果」。
這說起來好像大家都覺得很容易,一連串很容易,其實做起來不簡單。在這裡,要如何做到怨親平等呢?第一,對人統統當作是我們的父親。對女人,年紀大的統統當做是我們的母親;對於年紀接近的,就把她當作像是我們的姊妹。以這種兄弟姊妹、父母的態度去對待,這樣還有什麼親和怨的差別呢?這就沒有什麼親和怨的差別了。
我們在這中間也要起三種心,第一種就是平等心。剛才所說過的無怨親之別,這就叫做平等心。
第二,我們要有「孝順心」,我們還記得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提到,當佛陀看到那路邊一堆白骨頭,他就地膜拜,阿難問因緣?佛陀就說:「這堆的白骨頭,堆積如山,你們可知道,這堆白骨,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
以佛法來說,生命是一期的壽命,捨此投彼生生不息,不斷再來人間受生。想想那堆積如山的白骨頭,他們再投生時,我們難道可以保證他們不會是我們的父母呢?我們應該要把他們都當成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
對那一堆的白骨頭,佛陀都可以就地禮拜,何況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人人,我們也可以當成說不定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也說不定有可能是我們未來生的父母,現在要好好結好親子緣,這都是應該的。所以我們要用孝順心。
還有一種,第三種叫做「慈悲心」。慈悲心是佛陀對我們最大的期待,也是最懇切的教育,所以我們一定要以者種心態來對待一切的眾生,如此我們才能夠真的做到怨親平等,也才能夠消除我們彼次之間的分別執著。
我們如果能夠不分別,我們對世事物質也能看得很開。世事物質我們如果可以看得開,我們就不會有煩惱了。這在慈濟的菩薩行中,我們慈濟人,人間菩薩,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再在都可以作為我們的模樣。
之前,在五股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
有一間是做出口的玩具工廠,這個時間剛好工廠的工作剛好是一天的結束,主人和太太兩個人就相約出去了。他們去哪裡呢?原來這對夫妻是慈濟的菩薩伴侶,林清合居士他們夫妻。他們離開工廠後去哪裡呢?去收功德款,所以就離開了工廠。當時在工廠裡面還有一對的父母、弟弟,還有三、四個工人。
他們兩個出門了之後,在路上聽到新聞報導,外面有人在說五股這間工廠發生大火,兩夫妻趕緊趕回來。回到工廠,已經有很多的消防車圍著,總共有卅八台在周圍進行滅火,工廠已經燒得面目全非。回來之後他們問說:「人有平安嗎?」回答說:「平安!平安!」他們就說:「感恩啊!」他一點也不慌張,就是很穩定,只要人平安,都是一直說感恩。大家看到他怎麼那麼鎮定,只是聲聲句句說感恩?
他事後就解釋說:「為甚麼說感恩?第一,感恩大家都平安!第二應該要感恩,感恩消防隊員火裡來、火裡去。看他們在滅火,那麼的辛苦,那麼的危險,所以應該要感恩。第三要感恩慈濟人,當火在燒的時候,大家聽到,附近的慈濟人都來了,在那裡安撫讓大家不要怕,讓大家能夠穩定這念心,所以感恩這些慈濟菩薩伴侶,大家來陪伴,真的要感恩。再來第四要感恩員工,員工大家都表達出來要再重新打拼,要協力復建這間工廠,所以應該要感恩!再來要感恩有這一場的大火,幸好沒有波及別人的工廠,所以讓大家都很平安,所燒毀的,只限於自己的部份,所以感恩!」
這樣一連串的感恩,浮上他的心頭,所以他可以很鎮定。
更不可思議的,他說因為他的幕後委員,才剛拿了十幾萬,有現金、有支票以及簿子拿來交給他,他同樣把東西放著,還有他自己本身的委員證,還有他的榮譽董事證,好像有十幾張。最令他感動的就是那十幾萬的現金、支票,以及勸募本都安全無恙。
他說:「榮譽董事證都燒掉了。」榮譽董事的感謝證都燒光了。他說:「沒有關係,我還會重新補上這些東西。」
那些剛勸募到的現金、支票和勸募本,只被火燒到邊邊。他說:「那些被火燒到邊邊的,還可以拿到銀行換,那些東西平安啊!」這些都是很不可思議的。所以他說他應該要繼續做,要補上!
所以這就是我們慈濟人,看得開沒有執著,他只是滿心的感恩,因為他說:「世間的財物是五家共有。」師父常常說:「財產為五家共有,何必執著那麼多?」所以在這場大火災難中,讓他想到「五家共有」,他想到「不要去想失去了多少?只要想我還擁有多少?」這種的心態實在是非常的難得?
若是問他說:「你未來有什麼樣的心願?」他就說:「要加強慈濟的志業。」他期待他的員工,在工廠在復建起來之後,人人都可以透過這一場的大火,可以更加透徹瞭解人生的無常。他感恩這些員工,能和他同甘共苦,所以他很期待這些員工,都能夠慧命成長。他希望作慈濟的那分喜悅、快樂,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你看,這是不是菩薩心呢?
菩薩的心「怨親平等」。自己本身可以體會到在慈濟菩薩道中,有這麼多的感受,第一想到五家共有,因為財務是五家共有。又想到:「不要去想失去多少,只要想我還有多少,這樣就好了。世間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們感恩的,這不就是人間的福報呢?所以福報還是滿滿的。」
甚至這種不可思議的應驗,幕後委員向無數的會員那些的愛心所凝聚起來的這些東西,竟然在他的東西裡面部會和他共頁,所以這一回的火災,不但沒有打擊到他,反而讓他堅定道心。
看,這不就是從我們執著於「有」和「無」這樣的觀念中跳脫出來!面對人間的現實,不要去想人間的障礙。尤其是對人人,沒有怨親的分別,自然就沒有煩惱的因緣,所以事事提起感恩。
這就是我們學佛,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我們化得開、做得到,這就是真功夫。
所以,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在這種地方,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67-怨親平等無分別
3.幸福茶香
3-1有一句靜思語是這麼說的「看別人不順眼,要檢討自己」為什麼會看別人不順眼,因為我們的心分別了你我他。你是我喜歡的,我給你多一點好處,你是我討厭的人,我就對你不理不睬,這人的心念一動,就起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不僅在自己心田種下惡念,也阻礙了自己的福報,就好像老師面對學生,如果起了分別心,對家境優渥或品學兼優的就特別疼愛,對家境清寒的起了厭惡心,那這樣沒有慈悲心的心,和有教無類的老師態度就相違背了,上人說「老師心,菩薩心。」老師更要對每位學生怨親平等無分別。怎樣做到怨親平等無分別呢?上人是這樣開示我們的。
我們對人要有平等心,人和人之間其實大家都是在一個婆娑世界裡,雖然彼此在不同的環境裡但大家都是同在一個地球村裡,不要去分別他是我喜歡的,他是我厭惡的,當這樣分別時,我們的心也起了一些起心動念,要在人群中和人好好相處就不容易了,有了平等心,看待人就有不同的角度,把同輩當成兄弟姊妹,把長輩當成父母親,用這樣的心去對待人,這樣的心不就是上人說的:「心念清明開朗就是美善。」對每個人還要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有辦法做到怨親平等,怨親平等不分別,我們的心胸才會開闊,對很多事情也才不會去執著,執著一個人的一句話,執著已發生的事實,我們還要有孝順心,這孝順讓我們對長輩起了一份恭敬心,把每位張長輩都當成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
怨親平等無分別這是菩薩的心,在我們的生活裡,時時都有人事的考驗,學佛就是要用在生活裡,有正確的正知正見正念,讓我們走向正確的路,心地光明,有怨親平等的菩薩心,讓我們的心地不再我執,我執去分別,分別讓我們的心常常不平靜,受著別人來亂自己的心,這樣是活在別人的喜怒哀樂陰影裡。怨親平等的真實意,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運用三種心平等心、孝順心、慈悲心,這三心也是三寶,讓我們好好運用這三寶在生活中,不僅度自己,也度他人。
3-2 佛陀告訴我們,人人都有一顆無淨無染的佛性,我是深深相信的。為何?其實道理很簡單,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一顆石頭,那麼無論對於何種境界,完全沒有任何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是內心寧靜、輕安自在,當然也不明白什麼是心獄,這些我們都無法分別。
可是我們每個人,的確都能夠有所感,不只有所感,而且所感都相同,內心寧靜、輕安自在是每個人都喜愛的,也許有的人說,我明白,因為我沒有體會過什麼事輕安自在,那也沒有關係,因為至少也感受過煩惱或是心獄吧?這應該是在娑婆世界的我們,都感受過的。這和無淨無染的佛性有何關聯,有的,因為當我們感受到煩惱、心獄時,這種不愉快的感覺從何而來,當然是因為佛性種子在我們心中的緣故,否則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種子,我們應該「樂」在其中,可是我們身在煩惱、心獄中的人,一點也無法樂在其中,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本性啊!反過來想,當我們偶爾有一刻的寧靜與輕安自在時,卻又感覺非常舒服,很想一直在那種境界中,這是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本性啊!我的心所嚮往的歸處,是我們的心家、本家。
可是偏偏我們總是回不了家,總是跑到我們不喜歡也受不了的地方去,這是怎麼回事?因為我們應該都希望讓自己愉快,怎麼偏偏盡做連自己都不喜歡,把自己搞得煩惱重重、身心俱疲呢?這並不合理啊!的確是不合理,因為沒有人喜歡這樣子,因此這不是我們不願意,也不是我們喜歡虐待自己,而是我們看不清自己,因為像個迷路的人,也像個喝醉酒的人,而無法清醒,這就是佛所說的:無明。
無明來自於哪裡呢?佛陀提醒我們,無明來自於一念。那一念,有分別心的一念,因為有了分別,所以有了:我喜歡、我討厭、我親愛、我不愛,這種起了分別心,就產生了執著,有了執著就麻煩了,因為就有了貪,貪、癡我喜歡、我親愛,嗔我討厭、我不愛,而有了種種的想法、情緒,甚至因為這樣的分別,而開始行動造業,自然也就要受報了!
那麼,如何對治呢?就是佛陀所說、上人叮嚀我們的:怨親平等無差別。可能,我們會覺得很難,其實所謂的很難是「心」很難,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分別」的惡習,所以才說很難,但我們只要靜思,便可用智慧來關照,和我們相遇的每個人,都是和我們的有緣的人,既然是有緣人,當然一定在過去生就與我們有緣,也許這個人是我們前生的父母、親人、朋友等,才有緣相遇。我們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小時候,有那麼多的分別嗎?應該沒有吧?那麼,那時的我們擁有的比現在多嗎?應該沒有,但是我們卻比較沒有煩惱,因為我們的心沒有分別,看每個人都是好人,對於每個人也都感覺親近。
又或者我們可以用師生的角度來看,沒有一個學生喜歡老師用分別心來看他們,每個學生都希望老師能夠「一視同仁」。可是事實上,學生有沒有可能都一樣呢?絕對是沒有的,有的學生就是比較聰明,有的學生就是資質遲鈍,有的學生就是比較開朗,有的學生就是比較內向,有的學生就是長得一副討人喜歡像,有的學生看起來就是沒人緣的模樣,有的學生家裡就是比較富有,有的學生可能家裡連三餐都有問題,但無論學生有多少、多大的差別,老師都應該用一種慈悲的心來照顧學生。即使這個學生,資質不好、內向鬱鬱寡歡、看起來很沒有人緣、家裡又貧窮,甚至行為舉止也都不好,這都無法動搖老師這就是慈母心、菩薩心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