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48-六行~十住行(六):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學佛、修行,無非就是修心。我們解釋了佛陀的「十身」,「十住」一直到了,第八「童真住」之間,我們就開始說,童身的十...)
 
(移除所有頁面內容)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學佛、修行,無非就是修心。我們解釋了佛陀的「十身」,「十住」一直到了,第八「童真住」之間,我們就開始說,童身的十身靈相,所以我們說過了:
 
十身:
 
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
 
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
 
如來身、智 身、法 身
 
虛空身
 
這就是在童真住中,又分析了十種的身。
 
大家聽起來,好像一層過一層,這樣結束了嗎?還沒,因為我們十住行,才說到第八的「童真住」。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說第九住,就是「法王子住」。既然有童真,童真還沒有出生以前,就是懷聖胎,一懷了聖胎,出生就是聖子,所以這個童真會慢慢長大,這叫做「法王子」。
 
所以它裡面說:「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
 
我們每個人,若能將每顆種子,我們常常說過,修行不是從這一生開始,我們應該在過去生中的過去生,也有善惡雜揉。過去我們善的部分,應該也是結了與佛有緣的種子,所以只要我們有這念種子,我們就有那分緣。
 
所以我們今生來修行,應該就是在冥冥之中,就是有那顆種子,這就像聖胎一樣。你若無緣,就沒有這顆種子;你若沒有這顆種子,就沒有什麼助緣,好讓你修行。所以我們必定要很慶幸,不知道在哪一生中,我們與佛有緣。
 
《法華經》中也這麼說,同在一場法會中,這些眾生、這些聽眾,有的人說不定在過去、過去的無始劫以前,已經結過緣;也有說不定在佛陀時代,初聞佛法,開始一顆種子。佛陀也說:「還有未來無量無央數劫,在這個道場中,自從結了這顆種子以後,未來的未來,這顆種子也會不斷來現行,一樣會聽我的法,行我的行,在這個世間去度眾生。」這就是一顆種子,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說不定我們今生的未來,我們的緣都還在,這顆種子,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
 
我們如果用這樣來解釋,人人都已經有這顆種子。這顆種子我們若好好珍惜,每一生、每一世,都不要讓他流失掉,也不要讓這顆種子壞掉,種子要壞掉也會很快,壞掉。
 
就像稻穀,我們現在在割的稻子,是過去的稻穀;過去的稻穀在稻桿上,叫做稻子;稻子割下來以後,叫做稻穀。稻穀可以磨成白米,它還要留下種子。種子留下來再播種;育秧,育秧以後再插秧,就變成了稻子,稻子結穗就變做稻穀。
 
同一種東西不同的形相,但是你要成長到這個形相。最初的種子就是穀種,我們若不及時,再下一年、下一個時刻,稻種裡面的種子,就被破壞掉了,因為時間不對,把它放太久了。所以我們常常說要把握當下。
 
時間很重要,我們既然有這顆原來的種子,因緣若到了,我們要把握時間,懷了聖胎,我們有這顆種子,我們要趕緊讓它得以成長,所以它可以長聖胎,就這樣成長起來。
 
這顆種子若讓它成長起來,如何才能成長?那就是像我們現在修行,修行要精進,絕對不能懈怠。精進不光是說:「有啊!我認真在拜佛,我也是認真拿著念珠、在念佛,我這樣叫做精進。」不是,身體這樣,看起來是有形的精進,其實最重要的是心,心有沒有精進?
 
什麼叫做心精進?就是有沒有佛心?佛心是大慈悲心。「有啊!我很有愛心。」愛心做出去了嗎?芸芸眾生,苦難偏多,我們是不是願意去付出?你真的願意去付出,你就是在行菩薩道,菩薩道的盡頭,就是佛的境界。就像穀種、秧苗、稻子,然後又是稻穀。這就是說,我們若沒有經過菩薩道,哪能結穗成果呢?所以行菩薩道是很重要的。
 
所以佛在六行中,其中有一個「十住行」。
 
六行:
 
十信行、十住行、十行行
 
十回向行、十地行、等覺行
 
十住行:
 
發心住、治地住、修行住
 
生貴住、具足方便住
 
正心住、不退住
 
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頂住
 
這個十住行,你看,到了童真住,特別又指出了十身。
 
十身:
 
眾生身、國土身、業報身
 
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
 
如來身、智 身、法 身
 
虛空身
 
方便我們如何解釋、如何體會,天下萬物,能以很多種形態去體悟人生,能用種種的方法,去投入、去接近佛法的境界。給你很多方法去行菩薩道,這就是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要紹隆佛種,必定要從我們自己這顆種子,要好好培養好,好好讓它成長,我們才有緣再來接引眾生,我們才能同時增長。
 
所以說,大乘、小乘,騎一輛腳踏車,自己騎,頂多再載一個人,這叫做乘;開轎車,這也是坐轎車,開的人和讓人載的人一樣到達;開一輛大巴士、一列火車,也是一樣,駕駛員一定是和被載的人,一起到達,這是同時成長。
 
我們要載一個人也是載,我們要載幾百人、幾千人也是一樣載。所以我們應該是行大乘,我們應該是和很多人同時成長。
 
何況我一直在說,現在是壞劫的時候,天地,天的氣候被污染,已經是不調了,異常了;大地也被污染、破壞了。所以在這種壞劫的時代,眾生共業,我們應該來修行,我們要趕緊紹隆佛種,就是人間菩薩招生。
 
其實人間菩薩招生就是「紹隆佛種」,如何趕緊再培養人;造緣,讓大家趕緊有這個緣,走入這種人間菩薩的道場,來淨化人心。心若淨化了,天地才不會再遭受到污染。
 
其實人與人之間,所以「長養聖胎、紹隆佛種。」是多麼重要!但願你我都是「法王子」,我們要立志,承擔如來家業,這就叫做法王子。
 
行善即時
 
如長養聖胎
 
人間菩薩招生
 
即是紹隆佛種
 
二者兼具
 
堪作法王之子
 
再來就是「灌頂住」。灌頂住,就像在印度他們的規矩,當國王的兒子已經長大成年,長大成年後,就開始要傳王位,在這之中,他們就要用最乾淨的四大海,就是大海清淨的水,來對已成年的王子灌頂。
 
在佛法來說應該是皈依,證明你已經入佛門,你要奉行三寶的規戒。三皈五戒,這是最起碼的,佛教徒應該要有的規矩。五戒才能清淨心,這就是初階開始的時候。
 
但是在這裡的灌頂,就是王已經要傳位給他的兒子。希望人人都能成為佛子,真真正正能夠承擔家業,我們就要去付出、去投入,所以這叫做灌頂住。
 
菩薩既為佛子
 
佛以智水灌頂
 
藉表成人
 
名「灌頂住」
 
「菩薩既為佛子,佛子智水灌頂」,希望我們人人,既然是佛的弟子,我們要接受法,法譬如水。師父這麼長的時間,每天這麼早來和大家說話,不厭其煩,如此細密,把最深的道理挖出來,讓它用極淺的,在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讓大家能接受,這好比點滴的水。但願法水可以點滴入大家的心;希望這是滴水灌頂,希望我們這樣慧命能成長。
 
所以在文字中說:「佛以滴水灌頂,藉表成人。」藉此滴水,可以成長這位成年的人。希望我們的慧命,也藉著這個法點滴吸收,可以讓我們慧命成長為法王子。這也是我們大家的期待,希望我們人人在佛法中,要用智慧接受,我們絕對不要荒廢人生。
 
人群中好修行,我們若不在人群裡,只是獨覺一個,只是自己可以了解天地人間,但是他還是在辟支佛,他還是非常獨善其身,他也無法成佛。
 
所以《法華經》裡就說,獨善其身像是斷佛種一樣,因為他只想自己知道,他不想讓別人知道,這種獨善其身也不對。所以我們要把握時間,不要只想獨善其身,我們應該要兼利天下!
 
修行要在人群中
 
獨善其身如斷佛種
 
應把握時間
 
兼利天下
 
佛陀的種子,我們要好好珍惜。說不定我們和佛陀,是同在法華會上。佛陀說法,我們聽法。說不定我們在法華會上,佛陀在授記時,我們在那裡虔誠被授記,也說不定。說不定我們乘願來這裡,要面對芸芸苦難的眾生,也說不定。所以,我們應該要用珍惜的心情,在人群中,我們要用心付出。
 
雖然人生很苦難,煩惱偏多,我們自己要覺悟,這是一個凡夫界。所以既然在眾生凡夫中,每天我們面對的,就是苦惱、煩惱,那種心,自己自我起煩惱。明明聽了很多法,還是有我自己,還有我比你行,這種心態還是無法調伏。這叫做剛強眾生。
 
這種的剛強眾生我們要調伏,真的要付出很多心力。調伏不過來,我們也是一樣會擔心。擔心和煩惱不同,煩惱是為自己而自私,我的執著、我的愛、我的什麼…,這樣在煩惱,煩惱就是無明;擔心就是擔憂,臺灣話叫做擔憂,不忍心、很可惜,明明這麼發心在付出,怎麼就是那點脾氣?怎麼那點我執不改過來?實在是很擔心。這種擔憂,各位,難免。
 
所以什麼叫做覺有情?他還要留一點有情,才能在眾生群中。但是他一定要覺悟,覺悟在充滿煩惱人群中去付出,這叫做覺。還有留一點和眾生情的牽連。和眾生的情牽連住,難免就會擔憂。我這麼出力,拉好啊!不要掉下去!這種擔憂。
 
不過,這種擔憂,是我們發願的,這也就是要到達佛的境界,過程就是菩薩道。
 
各位,對大家解釋十住行,已經到這裡剛好是一個十住行。希望大家在十住行中,童身住再拉出來,所以前面好幾天,一直另外解釋十身。十住是在六行中,佛陀修行的過程,就是有另外的十住。就是這樣一層一層,不厭其煩,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Ze_X-81_czQ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48-六行~十住行(六)]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2013年1月6日 (日) 07:45的最新修訂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