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32-三輪體空無念無求: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第 32 行: 第 32 行:
 
----
 
----
 
【證嚴上人開示】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這念心能成佛,這念心也會墮入三途,能把心保持得清淨,大慈悲心保持得好,這樣我們的智慧,對世間萬物能夠很清楚,看得透徹,不受世間萬物人我是非所迷惑。
+
我們昨天說過三種障礙,那就是「惑、業、報」。
記得要蓋花蓮慈濟醫院時,我常常去台北,在那裡講經。大企業家的夫人如果有人帶來,她們很有話題,就會說我什麼時候跟先生去哪裡應酬!看到人家我以前我出間穿這樣的衣服已經很美了,我以為這顆鑽石已經很大了。我五克拉,他有七克拉。這實在是比不完。
+
惑就是「煩惱、無明」,很多無明在我們心中。有了無明,動作就成為業。有了業力必定要受報,只是我們做的業,有善惡業。惡的業當然就是障礙,我們將來的人身,或是障礙我們生天。
在那個地方懊惱時,我聽了就說:「五克拉和七克拉到底差多少呢?你買這個東西時,花了多少錢?」
+
障礙我們成就人身
她說:「我也不知道,我先生那時候,不曉得用幾百萬買的。
+
或生天的惡業
我看了一下,就說:「嗯,我看實在是美!我知道世間有這麼貴重的東西。知道就好了,也看到了。但是你戴著那個很危險!」
+
稱為惡法障人天道
其中有一位,她說:「師父,您剛才說的那句話,我實在是很懺愧。」
+
為善也一樣,為善雖然是好事,但是也會障礙我們。因為做好事之後太自大了,這就是障礙我們的道心。做不好,很懊惱,這也是障礙道心。
「好為甚麼懺愧?」
+
我們若能修學為善,我們必定要有三輪體空。
她說:「我什麼都沒有,沒有什麼嗜好,只是愛買寶石。所以出門很擔心,怕人知道這個東西價值多少,我怕出門會有危險。」
+
三輪體空意指
這種將世間同樣是石頭,有的是白色,有的是藍色,有的是紅色的,一個名稱叫做藍寶石、紅寶石或是鑽石。名稱不同,但是同樣是石頭。
+
布施時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說:「真的很可憐,女人實在很可憐!到底為什麼破銅爛鐵戴了一身?你們雖然穿得這麼美,戴了這麼好的東西過來,對我來說都沒有感覺。不覺得這是富貴。但是我只有一樣,覺得你如果告訴我價值多少,我看一下,欣賞之後我知道了,這樣而已。危險的事讓你們去負責,欣賞的,我來欣賞,所以我要感恩你們。」
+
對施者、受施者、所施物
她們聽了以後覺得:「是啊!我們怎麼要去和人比呢?人家如果手伸出來,說她那只(戒指)比我們的大,我們欣賞一下就好了。」
+
抱持無求無念之心
心境就是這樣轉一下,其實世間萬物有什麼好讓我們掛礙的呢!
+
善無分大小,看到的時候當下即是。在我們面前,哪怕說一句話,哪怕一個小小的動作,說不定這就是很大的善。只要你們沒去分別,你如果沒有分別,世間的善事無大小,你若是起分別,心就有障礙。
我們如果「有」,就有煩惱了;煩惱能不能到,煩惱會不會失去,患得患失,這就是凡夫。
+
分別心實在是我們修學佛法最大的障礙,所以叫做「善法障出世道」。
心若貪求有
+
為善若是過於執著
煩惱必叢生
+
起了計較分別之心
心若無所求
+
因而障礙學佛的道路
知足又常樂
+
稱為善法障出世道
我還記得,同樣在那個時候,有一個女人穿得很樸素、很簡單。她爬上樓時,那時在吉林路,因為大家要來聽經,一直等不到電梯,所以她就爬樓梯,爬上七樓喘咻咻,看到人很多,她就說:「師父,您給我幾分鐘就好,我要趕快回去了。」
+
我們如果能夠就是要學三輪體空,沒有我是去做好事的人,做就對了;也沒有「已經做了多少的量,做了就是做了,何必在那裡計量;也沒有哪一個人接受我多少,受我幫助多少的人。如果能這樣,無物相、無人相、無我相,若能如此應該就是三輪體空。
老實說那時候我心裡想著:「不知道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助?」認真聽她說,她說:「我只是送這個來給師父。」
+
這樣我們就能做得很歡喜,我們就能每天海闊天空。我們能心無一物,沒有掛礙,什麼都沒有障礙了。所以我們昨天說過了,這很重要。
一層一層拆開,打開來就是一個可樂的罐子,這個罐子拿來給我,很重。我想:「一罐可樂,為什麼她要專程騎兩個鐘頭的腳踏車來?是為什麼呢?」
+
不要內心很多煩惱不斷覆蓋,愈來對世間的萬事萬物,疑惑就愈大,人我是非就愈多,這就叫做煩惱。
等到我的手去接下來,很重、很沈,打開來看,裡面都是金條。十幾條金條放在罐子裡。
+
所動作的、所做的,開口動舌、言語動作無不是業,這些東西都像是一顆顆的種子,進入你的心田中,到時候就是現前,這就是報了。
我嚇了一跳,問她:「這是怎麼回事?」
+
所以我們說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好事。這三種法會障礙我們人天勝妙好事。再下來又是一種障就是不動法:
她說:「師父,您收下就對了,您不必擔心。這都是用我的勞力去賺的錢,我本來想要買一間房子。心想一輩子都向人租房子,都是租在閣樓上,孩子也已經有三、四個了,和先生兩個人都是磨手皮(做工),只是期待有一間房子。」
+
為善若是過於執著
我說:「這樣你應該可以趕緊去換房子了?」
+
起了計較分別之心
她說:「師父,只是這十幾條金條,還要積多久才能有一間房子呢?不過,現在師父您要蓋醫院,蓋醫院很快就能啟用了,我趕緊先拿來給您。其實我想通了,自己買的房子和向人租的房子差不了多少。我有聽到師父的錄音帶,我瞭解了,所以您安心。」
+
因而障礙學佛的道路
我就問:「先生知道嗎?」
+
稱為善法障出世道
她說:「我都說好了,他也知道,很贊成。」
+
不動法我們昨天也說過了,就是好壞不動心。這樣也會障礙我們的菩提道。
這個故事我到現在,說起了心裡還是很激動,這就是智慧,這就是毅力,這就是大愛。
+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能慈、悲、喜、捨,真的要學得佛心、菩薩心,不忍眾生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叫做中道。
和那些婦女,另外那些貴婦人比起來,我覺得那些貴婦人,還是富中之貧,她們還是「缺」。這位女人看起來,我以為她是來求幫助的,竟然是來幫助我的人。這是不是貧中之富呢?所以人生的價值就是在這邊。
+
雖然我們沒有其他凡夫種種層層疊疊的煩惱,我們對人間世事,我們能善解、我們能包容、我們能時時感恩、時時知足;這樣我們的心就都沒有煩惱了,該做的我們也會去做,也不會認為到好壞事都和我沒關係,分得那麼清楚。
我們要以感恩心,感恩生為人身在人間,更要感恩,我們有這個緣可以得遇佛法,還要感恩在佛法中,我們實行菩薩道。
+
這樣人生就會很冷漠。世俗事和我都沒有關係,這樣也不行。像這樣就會障礙我們發大心、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路。
所以我們要以感恩心,接受佛法,要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知道眾生人人都有業,過去已經造業了,我們要好好地求佛法。佛法已經進入我們的心,我們要趕緊徹底改過,這樣我們的業才會消。要不然做的又囤積進來,做出來的又囤積進來,這樣永遠業都不會消。
+
所以這種不動法,苦樂都沒感受,修這樣的行獨善其身,也是很可怕。
所以我們昨天說,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以很多種方便法來教我們,應我們的根機,我們能受到很多教法,無非是要讓我們起懺悔心。懺悔則清淨,一層一層的骯髒垢穢,我們發現了,我們就要用心好好洗淨,這樣才能夠除滅。
+
所這樣合起來是三種障聖道法:
學佛者
+
三種障聖道法
應時時 以至誠之心
+
惡法障人天法
發露懺悔
+
善法障出世法
除滅煩惱、業、報
+
不動法障菩提法
三障滅即清淨
+
所以「經中目為三障」,經文中說三障:惡法是障人天法;善法障出世法;不動法就是障菩提法。這叫做三障。
 +
「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教作方便」,諸佛菩薩知道我們眾生有這麼多的毛病,所以開方便門,應眾生的根機,應機說法,就像應病下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菩薩就如大醫王,他能觀機,視眾生的根機不同,他能隨著時、地、人、物,以及他的根機利鈍,他能去分別;什麼時候要設什麼樣的環境、引導什麼樣的人進來受教。這叫做應機逗教。
 +
對佛法來說,我們眾生的心病,實在是很多,習氣、煩惱就很難改了。如何能讓一個人改掉習氣、煩惱,除了靠他本人以外,就是要靠整個環境,所以諸佛教作方便。
 +
諸佛菩薩就如大醫王,能判斷眾生病的種類,所以能開出很多方便。
 +
就像我們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任你選擇。有的人有憂鬱症,憂鬱症如果整天待在家裡,他的症狀發作時會很懊惱。有時會發脾氣,有時很多事情想不開,有時和自己過不去,有時用暴力去對待別人,有時傷害自己。
 +
這種病如果只靠藥物,實在是有限。藥物壓下去,過了一段時間又發作了。唯有最好的方法,藥要吃,但是要設置一個環境,讓他可以和很多人互動、做事,這樣他會忘記身心的(毛病)。
 +
身體有事情做,心有很多人互相開導,這種病情過了一段時間,度過了這種憂鬱期,病就好了,他的心就開朗起來了,病就好了。
 +
但是有的人脾氣很壞,習氣常常…。人本來是很好的人,就是有一點習氣要改很難改。
 +
我們新竹有一位慈誠隊,現在也很投入在大隊中,在九二一時,差不多在工地裡,精舍的工程也多數都回來精舍。這位陳居士,你看,他很善良,但是在年輕時,就有一個賭博的習慣。所以一直對家庭、對妻小也很好,他也是一個很孝順的人,沒有其他的嗜好,只是一項愛賭博而已。
 +
說他的脾氣也很好,說他的為人,無論孝道或是疼惜妻小也都有。只是每次一賭博,就晝夜不分了,真的很辛苦。
 +
每次賭博以後回來,就用很多理由,怕太太生氣、怕母親生氣,就用很多話欺騙父母、欺騙太太。一直到最後,家裏的人對他都不信任了,他自己也很懊惱,一直要改一直要改、屢次要改,這樣一、二十年下來。
 +
每一回賭博的朋友手稍微招一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去了。有時候通宵達旦,自己也知道我這樣不行,我回去要用什麼理由和妻小說?不過,只要往賭桌坐下去,就是昏天暗地。
 +
後來太太很有智慧,就請慈濟人設法慢慢帶他。那時我們新竹的聯絡處開始在整理時,他一下去忙,忙得時候就忘記賭博了。因為有一群人不斷在約他,一忙的時候,賭博的朋友就比較遠離去了。又有一段時間,那些工程都差不多好了,雜事已經比較空閒了,又跑去(賭博)了,真的是自己不能自拔。
 +
讓他徹徹底底改過來的,就是在九二一之後很長的時間,一個很大的環境,不斷好像密密麻麻的愛籠罩住他,所以從此開始真的滴賭不沾了。這實在是,他常常很感恩。
 +
慧命就是這個團體救他的,生命也是。有一回忽然間在工地裡,我看到奇怪你的臉怎麼那麼紅?去看醫生。我又交代大隊長說:等一下要叫人押他去大林慈院看看。一看才知道是腦瘤,而且是在最深處的中心,很不容易開刀。
 +
不過,幸好現在醫療發達,開刀了。我們花蓮的院長到了大林,配合大林的神經外科為他開刀,幸好,在很危險之中,把他救回來了。
 +
之後他這樣告訴我:「師父,生命也是我們慈濟醫院救的。」他會害怕,那時要叫他開刀時他很害怕,他說:讓他最安心的,就是我們的院長,去看他時,開刀前他看到就說:「你是師兄,我是師弟,我會把你照顧得很好。」所以他安心了。
 +
果然麻醉下去,一直到他醒來時,第一個感覺就是肚子餓。從這樣開始,二天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
 +
你看現在還是又投入,哪裡有工程,他就到哪裡負責。要不然四大志業,無論是醫療、教育、文化,哪個地方需要志工他就去。甚至社區帶志工活動、帶慈誠隊,環保,他也帶環保志工。國際救災,同樣也承擔國際救災,哪個地方需要他去,他就去。
 +
看,本來是一個被賭桌黏住的人,只要坐下去就昏天暗地,這就是一個方便法門。慈濟大環境是一個方便法門,只要你的腳走得進來、能踏進來,都能應機受教,這就是這個時代,要如何將佛法化為清流,注入人人的心,這一定要用方便法。
 +
所以經文中就這樣說:
 +
諸佛菩薩教作方便
 +
懺悔除滅
 
此三障滅
 
此三障滅
 
則六根十惡
 
則六根十惡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皆悉清淨
 
皆悉清淨
三障如果除滅,就是我們的六根、十惡,六根,大家知道,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我們六根緣外面的六塵,六根緣六塵就起識,我們的心、意識就起來了。
+
「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教我們做很多種方便。「懺悔除滅,此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六根:
+
諸佛菩薩就像醫生,方便的法門就像開藥的處方箋一樣,只要醫生把藥開出來,照這個藥方、處方箋去拿藥。
眼、耳、鼻、舌、身、意
+
所以禮懺或是誦懺,就像我們找藥方一樣。我們禮拜之後,我們的心情會很輕安、自在,所以能夠改,這樣自然病就消除了。病消除了,就像我們一切的業障消除一樣。所以叫做方便法。
六塵又稱六境:
+
看佛陀講《法華經》,才真正開始開真實法。所以四十二年的時間,所說的都是方便法。真正要開啟一個真實、直指人心、見性(的法),實在是不簡單。
色、聲 、香、味 、觸、法
+
要行這條大直道,實在定也是很困難,必定要牽藤挽豆,慢慢地拉、慢慢地教。以各種方法,合什麼樣的時代,用什麼樣的環境?這無不是法!
就像開頭所說的那些女人,珠光寶氣你要叫她捨,捨多少總是有限。過著這種日子,天色稍晚就不敢出門,怕人搶劫。用這種眼睛所看到的,眼根對色塵起了貪念,所以她就顛倒了。
+
所以跟大家說,日常生活中,哪一樣生活不是在佛法中呢?請大家用心。;一草一木無不是在為我們說法,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那些東西若捐出來,不知可以做多少好事?但是既然有了這念貪,她就有那分慳吝,就捨不得,因為那是我最愛的!那是我最愛的,我最愛的就難斷了。這就是我們的習氣,意識上要他消滅掉這種根塵很難。
+
消滅掉眼睛看到這些東西,不要生愛、不要生貪,實在是有點難。因為這是一種習氣。無始以來,已經藏在我們內心識,這個習氣還是存在。所以我們的六根緣六塵,起了心識,過去所藏的習氣、習性,他就會慳貪。
+
舉六根我們就知道,它就會造作十惡。
+
十惡業:
+
身業:殺、盜、淫
+
口業:惡口、妄語
+
   綺語、兩舌
+
意業:貪、瞋、癡
+
十惡上回也說過了,身三、口四、意三,身三就是殺、盜、淫,口四:惡口、忘語、兩舌、綺語,這稱為七支,就像七個放射線一樣。
+
這都是從內心起,內心起一念貪,七支很快就放射出去,動作很快。所以意境三毒,會指使我們身口造惡。如果合起來,十惡就完成了。只要意和身和境合起來,很快十惡就同時發生。
+
所以,我們若能除滅三障,如果這樣自然六根,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和外面的境界就不會糾纏不清,會很清楚。智者觀境,每一個境界、一草一木無不是在說法中,這就是智者看天地萬物。你看獨覺,獨覺就只是緣著境界,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輪轉,他就體會到人間無常,就能知道這個身體新陳代謝,生命也是無常。所以他能很快就覺悟,這叫做智慧。
+
獨覺又名緣覺
+
或辟支佛
+
是於無佛之世
+
靠自己的力量覺悟
+
脫離生死的聖者
+
智慧者來觀天下,萬物看得很清楚。若是愚癡者就不是了,愚癡的人就受境界所纏住我們、綁住我們,所以使我們在業中加倍不斷地造業。所以我們若是能三障滅,滅掉了三障,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都能夠清淨。
+
我說了這麼久了,法譬如水,眾生垢穢,眾生的心很污穢,水要洗滌這念心。這個東西,這麼簡單的水,這麼單純的心,心水合一,這樣是不是福慧雙俱呢?這念心,有愛心你就會去造福,慈悲心。水,水就是法,就是喜捨,喜捨就是智慧。你能造福,我們也要能歡喜捨除。所以福慧能夠慈、悲、喜、捨,慈悲造福,喜捨有智慧,若這樣,這都是佛法。
+
所以說心法合一,也能說心和水合起來,這不就是每天都很清淨嗎?
+
六道眾生
+
無明煩惱覆心
+
隨業輪迴不息
+
惟有法水
+
能洗滌本性
+
所以八萬四千的塵勞門都能清淨。其實塵勞門就是煩惱門,只要有個縫隙,煩惱就進去了,所以我們要努力地關好一道一道的煩惱門。我們不只是門要關,甚至裡面的垃圾都要倒一倒。所以如果能夠這樣,那就清淨了。塵勞是非常微細的煩惱,就像灰塵一樣無孔不入。
+
所以如果能讓我們的心常常有法水滋潤,就算是有風,灰塵也不會飛起來。就算外面有什麼境界,我們的心也一樣很寧靜,所以心一定要有法。唯有法水才能清淨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既然知道了,知道之後,我們應該就是要好好利用,利用這個機會,「運此增上勝心」來懺悔。
+
在這麼殊勝的因緣,我們既得人身,我們也聽聞佛法,這是一個殊勝的因緣,所以我們要趕緊把握,這叫做「運」。運此殊勝的因緣,大乘的心能發出,請大家要互相啟動,互相勉勵,互相照顧好這念心。
+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012年12月29日 (六) 21:13的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障礙我們成就人身 或生天的惡業 稱為惡法障人天道

三輪體空意指 布施時 對施者、受施者、所施物 抱持無求無念之心

為善若是過於執著 起了計較分別之心 因而障礙學佛的道路 稱為善法障出世道

學佛若是修到不動境界 失去悲憫眾生心 障礙行菩薩道之路 稱為不動法障菩提道

三種障聖道法 惡法障人天法 善法障出世法 不動法障菩提法

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 懺悔除滅 此三障滅 則六根十惡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皆悉清淨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昨天說過三種障礙,那就是「惑、業、報」。 惑就是「煩惱、無明」,很多無明在我們心中。有了無明,動作就成為業。有了業力必定要受報,只是我們做的業,有善惡業。惡的業當然就是障礙,我們將來的人身,或是障礙我們生天。 障礙我們成就人身 或生天的惡業 稱為惡法障人天道 為善也一樣,為善雖然是好事,但是也會障礙我們。因為做好事之後太自大了,這就是障礙我們的道心。做不好,很懊惱,這也是障礙道心。 我們若能修學為善,我們必定要有三輪體空。 三輪體空意指 布施時 對施者、受施者、所施物 抱持無求無念之心 善無分大小,看到的時候當下即是。在我們面前,哪怕說一句話,哪怕一個小小的動作,說不定這就是很大的善。只要你們沒去分別,你如果沒有分別,世間的善事無大小,你若是起分別,心就有障礙。 分別心實在是我們修學佛法最大的障礙,所以叫做「善法障出世道」。 為善若是過於執著 起了計較分別之心 因而障礙學佛的道路 稱為善法障出世道 我們如果能夠就是要學三輪體空,沒有我是去做好事的人,做就對了;也沒有「已經做了多少的量,做了就是做了,何必在那裡計量;也沒有哪一個人接受我多少,受我幫助多少的人。如果能這樣,無物相、無人相、無我相,若能如此應該就是三輪體空。 這樣我們就能做得很歡喜,我們就能每天海闊天空。我們能心無一物,沒有掛礙,什麼都沒有障礙了。所以我們昨天說過了,這很重要。 不要內心很多煩惱不斷覆蓋,愈來對世間的萬事萬物,疑惑就愈大,人我是非就愈多,這就叫做煩惱。 所動作的、所做的,開口動舌、言語動作無不是業,這些東西都像是一顆顆的種子,進入你的心田中,到時候就是現前,這就是報了。 所以我們說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妙好事。這三種法會障礙我們人天勝妙好事。再下來又是一種障就是不動法: 為善若是過於執著 起了計較分別之心 因而障礙學佛的道路 稱為善法障出世道 不動法我們昨天也說過了,就是好壞不動心。這樣也會障礙我們的菩提道。 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能慈、悲、喜、捨,真的要學得佛心、菩薩心,不忍眾生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叫做中道。 雖然我們沒有其他凡夫種種層層疊疊的煩惱,我們對人間世事,我們能善解、我們能包容、我們能時時感恩、時時知足;這樣我們的心就都沒有煩惱了,該做的我們也會去做,也不會認為到好壞事都和我沒關係,分得那麼清楚。 這樣人生就會很冷漠。世俗事和我都沒有關係,這樣也不行。像這樣就會障礙我們發大心、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路。 所以這種不動法,苦樂都沒感受,修這樣的行獨善其身,也是很可怕。 所這樣合起來是三種障聖道法: 三種障聖道法 惡法障人天法 善法障出世法 不動法障菩提法 所以「經中目為三障」,經文中說三障:惡法是障人天法;善法障出世法;不動法就是障菩提法。這叫做三障。 「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教作方便」,諸佛菩薩知道我們眾生有這麼多的毛病,所以開方便門,應眾生的根機,應機說法,就像應病下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佛菩薩就如大醫王,他能觀機,視眾生的根機不同,他能隨著時、地、人、物,以及他的根機利鈍,他能去分別;什麼時候要設什麼樣的環境、引導什麼樣的人進來受教。這叫做應機逗教。 對佛法來說,我們眾生的心病,實在是很多,習氣、煩惱就很難改了。如何能讓一個人改掉習氣、煩惱,除了靠他本人以外,就是要靠整個環境,所以諸佛教作方便。 諸佛菩薩就如大醫王,能判斷眾生病的種類,所以能開出很多方便。 就像我們慈濟四大志業、八大腳印任你選擇。有的人有憂鬱症,憂鬱症如果整天待在家裡,他的症狀發作時會很懊惱。有時會發脾氣,有時很多事情想不開,有時和自己過不去,有時用暴力去對待別人,有時傷害自己。 這種病如果只靠藥物,實在是有限。藥物壓下去,過了一段時間又發作了。唯有最好的方法,藥要吃,但是要設置一個環境,讓他可以和很多人互動、做事,這樣他會忘記身心的(毛病)。 身體有事情做,心有很多人互相開導,這種病情過了一段時間,度過了這種憂鬱期,病就好了,他的心就開朗起來了,病就好了。 但是有的人脾氣很壞,習氣常常…。人本來是很好的人,就是有一點習氣要改很難改。 我們新竹有一位慈誠隊,現在也很投入在大隊中,在九二一時,差不多在工地裡,精舍的工程也多數都回來精舍。這位陳居士,你看,他很善良,但是在年輕時,就有一個賭博的習慣。所以一直對家庭、對妻小也很好,他也是一個很孝順的人,沒有其他的嗜好,只是一項愛賭博而已。 說他的脾氣也很好,說他的為人,無論孝道或是疼惜妻小也都有。只是每次一賭博,就晝夜不分了,真的很辛苦。 每次賭博以後回來,就用很多理由,怕太太生氣、怕母親生氣,就用很多話欺騙父母、欺騙太太。一直到最後,家裏的人對他都不信任了,他自己也很懊惱,一直要改一直要改、屢次要改,這樣一、二十年下來。 每一回賭博的朋友手稍微招一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去了。有時候通宵達旦,自己也知道我這樣不行,我回去要用什麼理由和妻小說?不過,只要往賭桌坐下去,就是昏天暗地。 後來太太很有智慧,就請慈濟人設法慢慢帶他。那時我們新竹的聯絡處開始在整理時,他一下去忙,忙得時候就忘記賭博了。因為有一群人不斷在約他,一忙的時候,賭博的朋友就比較遠離去了。又有一段時間,那些工程都差不多好了,雜事已經比較空閒了,又跑去(賭博)了,真的是自己不能自拔。 讓他徹徹底底改過來的,就是在九二一之後很長的時間,一個很大的環境,不斷好像密密麻麻的愛籠罩住他,所以從此開始真的滴賭不沾了。這實在是,他常常很感恩。 慧命就是這個團體救他的,生命也是。有一回忽然間在工地裡,我看到奇怪你的臉怎麼那麼紅?去看醫生。我又交代大隊長說:等一下要叫人押他去大林慈院看看。一看才知道是腦瘤,而且是在最深處的中心,很不容易開刀。 不過,幸好現在醫療發達,開刀了。我們花蓮的院長到了大林,配合大林的神經外科為他開刀,幸好,在很危險之中,把他救回來了。 之後他這樣告訴我:「師父,生命也是我們慈濟醫院救的。」他會害怕,那時要叫他開刀時他很害怕,他說:讓他最安心的,就是我們的院長,去看他時,開刀前他看到就說:「你是師兄,我是師弟,我會把你照顧得很好。」所以他安心了。 果然麻醉下去,一直到他醒來時,第一個感覺就是肚子餓。從這樣開始,二天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 你看現在還是又投入,哪裡有工程,他就到哪裡負責。要不然四大志業,無論是醫療、教育、文化,哪個地方需要志工他就去。甚至社區帶志工活動、帶慈誠隊,環保,他也帶環保志工。國際救災,同樣也承擔國際救災,哪個地方需要他去,他就去。 看,本來是一個被賭桌黏住的人,只要坐下去就昏天暗地,這就是一個方便法門。慈濟大環境是一個方便法門,只要你的腳走得進來、能踏進來,都能應機受教,這就是這個時代,要如何將佛法化為清流,注入人人的心,這一定要用方便法。 所以經文中就這樣說: 諸佛菩薩教作方便 懺悔除滅 此三障滅 則六根十惡 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 皆悉清淨 「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教我們做很多種方便。「懺悔除滅,此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諸佛菩薩就像醫生,方便的法門就像開藥的處方箋一樣,只要醫生把藥開出來,照這個藥方、處方箋去拿藥。 所以禮懺或是誦懺,就像我們找藥方一樣。我們禮拜之後,我們的心情會很輕安、自在,所以能夠改,這樣自然病就消除了。病消除了,就像我們一切的業障消除一樣。所以叫做方便法。 看佛陀講《法華經》,才真正開始開真實法。所以四十二年的時間,所說的都是方便法。真正要開啟一個真實、直指人心、見性(的法),實在是不簡單。 要行這條大直道,實在定也是很困難,必定要牽藤挽豆,慢慢地拉、慢慢地教。以各種方法,合什麼樣的時代,用什麼樣的環境?這無不是法! 所以跟大家說,日常生活中,哪一樣生活不是在佛法中呢?請大家用心。;一草一木無不是在為我們說法,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29-三輪體空無念無求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