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035-戒定慧破見思惑: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3.幸福茶香
 
第 93 行: 第 93 行:
  
 
煩惱由心生,生、住、異、滅,凡事都有因緣,來的該來,去的該去也不須可惜,一張紙的使用也有緣盡的時候,所以世間一切事物沒有永恆,應該活在當下。煩惱既由心生,也該由心滅,聽聞佛法就是要把心看清楚了,自然明白煩惱是不存在的。我常仰望天空,每當看到夜晚星星,心情也希望如星星清澈明亮,我也希望心情能像白雲自在自如。
 
煩惱由心生,生、住、異、滅,凡事都有因緣,來的該來,去的該去也不須可惜,一張紙的使用也有緣盡的時候,所以世間一切事物沒有永恆,應該活在當下。煩惱既由心生,也該由心滅,聽聞佛法就是要把心看清楚了,自然明白煩惱是不存在的。我常仰望天空,每當看到夜晚星星,心情也希望如星星清澈明亮,我也希望心情能像白雲自在自如。
 +
 +
3-2 二千多年前,佛陀傳佛法給我們之前,佛陀也是經過一番的修行,終於找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真相是什麼呢?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開朗時這樣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即是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所以,禪宗有句偈也這麼說:「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煩瑣,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而妙法蓮華經也用「懷著寶珠的窮子」來比喻我們眾生,明明身懷寶珠,卻不知道自己身懷寶藏。
 +
 +
我們要如何找回自己的光明寶珠呢?就是我們要把累生累世的煩惱習氣:或貪、或嗔、或癡、或慢、或疑等蒙蔽我們心光的塵勞洗淨,如此我們內心的光明寶珠,自然就能顯現原來的光彩,如此內心也就寧靜不再煩惱叢生,而不斷造作了!
 +
 +
那麼如何把煩惱塵勞擦拭呢?佛陀說:我們要破惡殺賊!破什麼惡,我們可以用證嚴上人教我們的四神湯:感恩、善解、知足、包容來破內心的惡念;我們又要如何殺賊呢?我們應該用覺悟懺悔心來殺賊?為何說「殺」「賊」呢?因為這「賊」太狡猾,偷偷的把我們的內心寶珠偷去了,像賊一樣。如何「殺」呢?我們可以用證嚴上人教我們的「靜思」: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內修誠正信實,察覺我們內心的光明,並且好好守護;外行慈悲喜捨,多付出將我們的心胸擴大,將小我、私我之愛,擴大成淨化人生、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的大愛,如此,自然煩惱漸輕,心也就能夠寧靜而輕安自在了,感恩!
  
 
==4.幸福彩虹==
 
==4.幸福彩虹==

2016年6月9日 (四) 17:10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聲聞受法要深入道心,我們大家修行,開始都是在懵懂中,所以發心入佛門來,一步一步精進,以什麼來精進?以我們的耳根聞法,了解了才能向前精進,就是以聲音,我們才能受法,這叫做聲聞受法,也能說聞聲受法。

因為法要從耳聞,耳朵聽到的法,聽到的,聽清楚了嗎?平時我們聽到人在說話,不知道在說什麼,好像很有意義,不過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拜託你再說一次;再說一次之後,聽到了,我了解了。不過意思是不是確實如此?我再複述一次,這樣對不對?說出來的人聽了之後,對了,你說的沒錯,證實你聽的了解了,再複講一次,講的人證明你聽的沒錯,這樣叫做深入道心。

我們聽,了解之後,在我們的心裡,當然我們要依教,要依照這個教,在我們的心中,才能發揮我們的智力,所以智力要從那裡起?我們了解之後,身體力行,所行的,對準我們聽到的法,這樣入於我們的心,走出去,讓人看得到的,那就是道了。

道,就是從依教而來,我們依教奉行,這就是智力;我們所吸收之後的力量,沒有漏失掉,「就有道而正焉」,我們走的路是對的,我們也能向大家證明,路要這麼走,道要這麼修,這叫做「依教智力」,若這樣我們才能除煩惱賊。

聲聞受法 深入道心 依教智力 除煩惱賊 遠離無明 生死自滅

我們也說過了,比丘是因,羅漢是果,所以比丘開始入佛門時,他就要依教,依什麼教?要破惡、怖魔、乞士,這也是一樣在心靈,要不斷不斷糾正自己,過去的煩惱要去除,叫做破惡,糾正自己的思想,叫做怖魔,我們要接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也是叫做乞法。

所以比丘是羅漢的因,羅漢是比丘的果,因為他已經有成果了,經過發心,所修的行,然後他已經證果了,阿羅漢果,開始一樣要殺賊,一樣要把所有的煩惱,更微細,他所要殺的賊,就是很微細的「九十八使」,所以這就是殺賊。

這九十八使的煩惱,全都去除了,自然就是無生,脫離了魔王三界的控制,那就是無生無滅了,才能堪得受應供,應供是受人恭敬,利的供養。

我們說過了,出家、乞士和應供,乞士是內調心、外化緣,一直到應供,一樣就是要來領導群眾了,我們在三皈依時,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僧,乃是福田僧,堪得受人天供養,供養,我們說過,在家的信眾,我們要來領導他,他有供養,要有供養的義務,意思就是說要立志供養;供養有三種供養。

一種是利的供養,但是佛陀說,利的供養很幻化,心若沒有受法,利的供養也沒有用,所以說來,貧困的人哪有辦法供養?過去佛陀讚嘆,讚嘆貧婆,記得嗎?貧婆的故事,很多國王、大臣、大富長者的供養,佛陀並沒有很讚嘆,但是假如是受貧困的人供養,有多少故事。

在佛的時代,愈是貧困,他的供養愈受到佛的讚嘆,貧困的人到底能供養什麼呢?就是供養他的心,那分歡喜、敬受奉行,聽到法,他起歡喜心,他能依教奉行,這叫做敬的供養。

沒有利的供養沒有關係,他能按照佛陀所說的教法,依教奉行,這是敬的供養,行的供養,這就是我們要領導大眾,要如何領導他來敬與行,當然,自己要有德,你若沒有破惡,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口業、身業,我們如果沒有好好的,很小心的,聲色照顧好,這樣和世俗人一般,沒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樣你的修行能受人供養嗎?

所以第一階段我們要破惡,破惡,才能殺賊,你的身、口、意,若是自己全部調和起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彼此之間互相敬愛,出家叢林,六和敬。

還是常常對大家說,這個形,形象,我們要知道這個團體好或不好,那就是看你們彼此之間,你們的行動,你們的聲色,你們的生活行為,人人是不是真的很和睦,彼此之間行動是不是一致,這都是在我們破惡,和殺賊的程度。

破惡是比較粗淺,在我們的聲色行為中,就會表達出來,若是殺賊,是在我們的思想,在我們心的深處,在我們的習氣,常常會起煩惱,常常就會發脾氣,常常就會有惡念生出來。

儘管惡念生出來,沒有現出你的行動,但是這念惡念還是潛伏住,這在「九十八使」的裡面,還沒有清除,所以我們要殺賊,殺,就是完全掃除掉,不讓它復生,煩惱、惡念,在我們心中沒有復生的機會。這樣叫做殺賊,我們若能殺賊,我們才能無生,心念無覆煩惱,才不會一些煩惱,不好的念頭在我們的心,讓我們無法靜寂清澄下來,所以破惡、殺賊,破惡就是修行的因,開始若沒有因這顆種子,那個結果,羅漢,就是證果,就沒有辦法了。

所以羅漢就是比丘的果,破惡就是殺賊的因,殺賊是破惡的果,結果是我們內心,所有惡的念頭,都把它殺除掉了,所以說我們要知道,智德、斷德,到阿羅漢的程度,我們能夠明白一切,叫做智德,我們能夠斷除一切煩惱,叫做斷德,所以這必定要從聲音聽進來。

法我們要受,要深入我們的道心,我們要依教智力,才能夠去除煩惱賊,這煩惱的賊,我們才能夠把它去除掉,才能遠離無明,自然生死自滅,就不再有生死,六道輪迴。

哪怕是六道輪迴,也是我們發願,倒駕慈航重來的,這是諸佛菩薩所發的願,像地藏菩薩的大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也是菩薩的大願,所以我們現在就了解了,證道果就能夠受供養。

大家要記得,能夠受供養,不是出家就理所當然,就是要讓大家供養,師父一直在跟你們說的,就是我們要受人供養,我們就要自己有德,不過我們也是要常常覺得,我們在接受供養。

我們看看靜思弟子,都是佛、法、僧三寶的弟子,慈濟委員、慈誠,看看依教奉行在慈濟宗門裡面,看他們身心奉獻,雖然他們不是用利來供養我們,不過他們用敬、用行,在供養我們,他們的敬和行,我們有法給他們嗎?有法給他們,他們才能(知道)如何來敬,如何去行。

所以法讓他入心,他才能走入人群,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就是要開、示、悟、入,他要開示,開示就是來施教,將他的教法,將它所覺悟的,要來普施給眾生,他要普施給眾生,就是救濟眾生的慧命。

佛陀說,我們人間有成、住、壞、空,四相的道理,我們人呢?生、老、病、死,生命長短就看我們過去,結多少緣,造多少福,或者是造多少惡,就要看我們的過去了。

所以人,生命長短不知道,不過不脫離因果,因緣果報,所以出自哪裡呢?因緣果報是在心理裡,生、住、異、滅,我們的心裡很虔誠,起了一念道心,但是魔境現前,煩惱一生,將我們的道心就混亂掉了,使我們的道心偏向,這也就是心理,生、住、異、滅,所以我們要時時,要很用心顧好我們這念心,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戒,戒、定、慧要從你破惡,才能夠怖魔,才能夠產生智德、斷德,這樣我們才能領導人。

我們要領導他,他要有敬重的心,所以我們要好好,自己如果不自愛,不敬重自己,我們自己品格,是修行者的品格,我們要做人群的典範,所以,我們要自己先自我檢討,要自我思惟,要忖己德行,好好思惟,想想自己的德行有多少?我們才能夠說是應供。

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應供,就是希望能讓人人互相尊重,彼此互愛、敬重,我們如果能夠尊敬別人,這也是叫做敬的供養,互相供養、互相練習,我要如何以敬、以行來幫助你?你做得那麼辛苦,我投入進來,減輕你一分的付出,我多一分的力量,減輕你一分的付出,這也是叫做行的供養。

我們用我們的行動來供養,我們自己彼此要互相尊重,這叫做感恩、尊重、愛,所以對內圍的道場要先做好,戒,就是制度,我們互相恭敬、互相尊重,就是互相供養。

我們要讓人尊重、供養,我們要自己尊重自己,我們要敬重別人,這樣才能叫做互相,所以,應供乃是乞士的果。

我們開始從修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大家應該都記得,開始要修戒、修定、修慧,要從破惡開始,才能夠怖魔,從殺賊,我們才能夠不生,這就是要有戒、定、慧,所以我們有戒、定、慧,才能夠破見(惑)、思惑,這樣內心的煩惱、無明,才能去除,慧命才能安定下來,要不然,我們的慧命是不是能成長起來?能很安定下去呢?

所以殺賊之後,我們的慧命才能得安,殺賊乃是破惡的果,把這些惡的果全部把它破除掉,這樣才是真的叫做殺賊,從發大心開始,我們發大心之後就不要退步,要不然,你開始發大心,魔王就開始動了,所以我們要堅定我們的心志,不會再受魔王把我們降伏了。

今證道果 破見思惑 今賊已殺 慧命得安 殺賊乃破惡果也 始發大心 魔王恐怖

我們修行就是要降伏魔王,不要被魔、煩惱,把我們牽絆住。

各位,這樣說大家應該很清楚,所以我們人人互相共住,彼此要尊重,這就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雖然每天說在為你們開示,人人要悟入,開示是師父的責任,但是悟入是在你們自己的行動,你們是不是有接受進去?是不是有用在你們的道心裡?心有沒有入道?這要看你們自己,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035-戒定慧破見思惑

3.幸福茶香

3-1要顧好一念心真不容易,有時候是自己的固執,有時候是自己的嗔心,所以會嗔怒。小孩子生氣時,沒有想很多,所以一下子氣就不見了,大人煩惱多,失去了純真的心,心理計較多,所以無法馬上轉變心情。其實情緒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如果沒有聽聞佛法,我們很容易被情緒拖著走。

聲聞受法要深入道心,這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薰陶,學佛就是要用在我們的生活。我常常把自己關在煩惱裡,除了這個,人生好像沒有選擇,其實心是可以單純呈現的,就像白雲那樣自由自在,就像山裡清澈的流水聲那樣自然清涼,就像小鳥清脆悅耳的歌聲那樣舒暢。聽聞佛法後,讓我明白,其實煩惱是虛妄不存在的,因為欲望多了,所以失落的也多,因為想要或不要而傷心難過,你為什麼那樣對我,我為什麼要這樣受你羞辱,為什麼你可以過得比我好,我想你應該要怎樣做,卻沒那樣做,這是不是都是以自己為我當中心呢?把我放得太大,所以煩惱也多,上人說:「在人群中要縮小自我」真是有道理。

煩惱由心生,生、住、異、滅,凡事都有因緣,來的該來,去的該去也不須可惜,一張紙的使用也有緣盡的時候,所以世間一切事物沒有永恆,應該活在當下。煩惱既由心生,也該由心滅,聽聞佛法就是要把心看清楚了,自然明白煩惱是不存在的。我常仰望天空,每當看到夜晚星星,心情也希望如星星清澈明亮,我也希望心情能像白雲自在自如。

3-2 二千多年前,佛陀傳佛法給我們之前,佛陀也是經過一番的修行,終於找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這真相是什麼呢?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開朗時這樣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即是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所以,禪宗有句偈也這麼說:「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煩瑣,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而妙法蓮華經也用「懷著寶珠的窮子」來比喻我們眾生,明明身懷寶珠,卻不知道自己身懷寶藏。

我們要如何找回自己的光明寶珠呢?就是我們要把累生累世的煩惱習氣:或貪、或嗔、或癡、或慢、或疑等蒙蔽我們心光的塵勞洗淨,如此我們內心的光明寶珠,自然就能顯現原來的光彩,如此內心也就寧靜不再煩惱叢生,而不斷造作了!

那麼如何把煩惱塵勞擦拭呢?佛陀說:我們要破惡殺賊!破什麼惡,我們可以用證嚴上人教我們的四神湯:感恩、善解、知足、包容來破內心的惡念;我們又要如何殺賊呢?我們應該用覺悟懺悔心來殺賊?為何說「殺」「賊」呢?因為這「賊」太狡猾,偷偷的把我們的內心寶珠偷去了,像賊一樣。如何「殺」呢?我們可以用證嚴上人教我們的「靜思」: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內修誠正信實,察覺我們內心的光明,並且好好守護;外行慈悲喜捨,多付出將我們的心胸擴大,將小我、私我之愛,擴大成淨化人生、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的大愛,如此,自然煩惱漸輕,心也就能夠寧靜而輕安自在了,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