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4-無量功德智慧生: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人之所為
+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回歸清淨本性已經說到六波羅蜜。
無一不是業從心生
+
無一不是業由身做
+
  
種惡因 結惡業 得惡報
+
眾生在六道中,真的是苦不堪言。有的人說生在天堂很幸福,但是福盡一樣要再墮落,也同樣不是「常」,也還是「無常」,壽命再長也是有盡的時候,所以天並不是真正永恆的。
種善因 結善業 得善報
+
  
隨業而來 隨業而去
+
人間就不必說了,人壽百歲是古來稀,一百歲實在是真的很少,何況還有很多無常。所以說起來,人間六道輪迴苦難不斷。
半點不由人
+
  
六波羅蜜是菩薩
+
尤其是修羅道。修羅是遍佈在五道當中,就算是在「天」,天也有天的修羅,在享福當中,他們還是會有很多的不滿足,還是有很多長久以來所累積的習氣。所以有很多,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瞋恨心同樣還是有。這種雖然是在天,但是還是墮落的機會多。
自度度他、自利利他
+
自覺覺他的修行法
+
  
波羅蜜是梵語
+
何況是人間,互相的爭鬥,彼此瞋恨、明爭暗鬥,這是人間的修羅,愈是富有、地位愈高、名聲愈大,這種修羅的習性發作時,實在是擾亂社會。所以在人天也一樣很苦,也一樣很危險,這種習氣一起,福盡惡墮。平常因為瞋恨心,開口動舌所造累積的業,惡業很多。所以他的福盡了之後,惡業現前,他就墮落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都是苦不堪言。
譯為到彼岸
+
  
若修六波羅蜜行
+
有的人會說:「畜生看得到。但餓鬼在哪裡?地獄又是什麼型態?」
必能從生死的此岸
+
度過煩惱的中流
+
走到究竟涅槃的彼岸
+
+
持戒就是止惡防非
+
惡的境界現前
+
能有所警覺
+
犯錯能即時懺悔
+
  
持戒是修行學佛的根本
+
其實在人間,就已經遍滿了很多餓鬼道的眾生。放眼天下,看到貧窮的國家,尚未開發、很原始的地方;或是文明國家,相爭戰鬥的地方。你去看這麼多的地方,有多少人都因為遭受到人禍災難,所以變成到處流離的餓殍,沒得吃得人很多。所以如果要看餓鬼道,人間有很多地方。
時時攝念在心
+
妄念易消、善念易生
+
心自然平靜祥和
+
----
+
【證嚴上人開示】
+
我們昨天已經說到六波羅蜜。眾生在六道中,真的是苦不堪言。有的人說生在天堂很幸福,但是福盡一樣要再墮落,也同樣不是「常」,還是無常,壽命再長總是有結束的時候,所以天並不真是永恆的。
+
人間就不必說了,人壽百歲是古來稀,一百歲實在是很少,何況還有很多無常。所以說來人間六道,尤其是修羅道。修羅是遍布五道,無論是天,天也有天的修羅,在享福,他們還是有很多的不滿足,還有久了以後所累積的習氣。所以有很多,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瞋恨心,同樣還是有。這種雖然在天道,還是墮落的機會多。
+
何況是人間,互相爭鬥,彼此瞋恨、明爭暗鬥,這是人間的修羅,愈是富有、地位愈高、名聲愈大,這種修羅的習性發作時,實在是擾亂社會。所以說在人天也一樣很苦,也一樣很危險,這種習氣一起,福盡惡墮。平時因為瞋恨心,開口動舌所造累積的業,惡業很多。所以他的福如果盡了,惡報現前,他就墮落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苦不堪言。
+
有的人會說:「畜生看得到。餓鬼在哪裡?地獄又是什麼樣樣子?」
+
其實人間,就已經遍滿了很多餓鬼道。放眼天下,看到貧窮的國家,尚未開發、很原始的地方;或是在文明國家,相爭戰鬥的地方。你去看多才人受到人禍災難,變成到處都是餓殍,沒得吃的人很多。所以如果要看餓鬼道,人間有很多地方。
+
又如盧安達,我們再回想,真的是不堪回首,再去想想當時他們的形態,還有從來都沒開發過的地方,還是很原始的生活,他們全身裸體。冬天時會冷,他們保護身體的溫暖,就是用一樣動物的油,就把油拿來塗在身上,再把沙鋪在身上。用動物油為底,以沙為面,整個身體都是油與沙,這樣來禦寒。
+
你看,他是在人生道,或是在畜生道?他是在人間還是在餓鬼呢?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若以我們的境界來看他們,三惡道就是聚集在那個地方。
+
尤其是我們在衣索比亞,也有去一個地方,本來我們要去幫助,但是那個地方很原始,除了剛才說過的那種裸體以外,還有饑荒就是乾旱,他們吃人,不只吃動物,他們還會吃人。人與人之間,一有了仇恨,他就殺,甚至吃,這和地獄也差不了多少。人與人之間瞋恨的對立,互相殘殺、互相吞食,這不就是人間的三惡道嗎?
+
生在那裡的人,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去的嗎?不是。他門生在那個地方,是由不得自己去的。各位,由不得自己,是什麼東西讓我們由不得自己呢?業!這個業的種子,過去生中無量無數惡的累積,多惡少善,多數都是惡的沒有善。我們前面也說過了。
+
何況我們在平時,惡多善少,或是善多惡少,同樣都是一顆一顆的種子。惡的如果累積較多,業的力量就較大,就隨著業的力量而去,由不得自己。
+
人之所為
+
無一不是業從心生
+
無一不是業由身做
+
種惡因 結惡業 得惡報
+
種善因 結善業 得善報
+
隨業而來 隨業而去
+
半點不由人
+
所以說來,我們學佛要常常保持這念心,佛陀要啟發我們的道心,這念道心不只是朝向著人天道,不只是懼怕三惡道,不只是這樣。其實連人、天我們也要懼怕。因為享受容易墮落,做人很無常,所以我們才要真正啟發菩提心,我們的覺性。
+
菩提就是覺,就是清淨的本性要啟發出來,所以我們要行六波羅蜜。很多都是累積來的,有了這個因緣,我們要好好啟發這念道心。
+
當然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工具,讓我們能度過煩惱的波浪。
+
我們眾生平時煩惱好像大河或是像海浪,煩惱一起遮天蔽地,實在是讓我們迷失一切。所以我們應該要運用工具,才能度過這種煩惱的風浪。人人心中若是不調和,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調好,其實心地的煩惱發作起來,真的會遮天蔽地,很危險。所以以六波羅蜜這個工具,來讓我們度過。
+
六波羅蜜是菩薩
+
自度度他、自利利他
+
自覺覺他的修行法
+
波羅蜜是梵語
+
譯為到彼岸
+
若修六波羅蜜行
+
必能從生死的此岸
+
度過煩惱的中流
+
走到究竟涅槃的彼岸
+
六度,昨天說過布施。布施再來就是持戒。大家都知道,戒就是止惡,止惡防非。我們有什麼惡念時,一來到我們面前的境界,我們的內心要發作時,我們內心要趕緊警覺,能馬上止息。或是已經來不及了,犯了錯了,我們就能及時懺悔。
+
持戒就是止惡防非
+
惡的境界現前
+
能有所警覺
+
犯錯能即時懺悔
+
佛經中也有這樣一段經文:
+
也就是在無數劫前,有一位梵志,也就是外道修行者,當時還沒有佛法,不過,有一個外道的修行團體。這位梵志,他們平時的修行,也有戒律,守戒也是很嚴格,就是很清淨的一個修行者。
+
有一天他外出,從白天一直走到天黑,整天的時間都沒有喝水,因為無水可喝。天黑了,到了一個村莊的地方,大家都已經夜深人靜了,但是他看到有一口池子,這口池子有水。他突然間覺得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水,趕緊掬水來喝。
+
喝下去後,忽然間他想到:「這口池子有主人,我沒有先詢問過,我就喝了,我犯戒了。要怎麼辦呢?」到底主人在哪裡?不知道。所以後來他去向國王自首,請國王治他的罪。
+
國王覺得很好笑:「為什麼只是喝個水哪有什麼罪呢?你沒罪!」
+
但是這位修行者他就說:「有,我的心有罪,我的良知過不去。國王,你一定要治我的罪。」國王覺得真的是不可思議,到底要怎麼治呢?之間國王也很煩,就說:「好了好了,我現在很忙。」就叫太子:「來,你陪這位修行者去花園等一下,等我忙完了我再來。」
+
結果太子就把他帶到花園的涼亭邊,在那裡跟他說:「不然你在這裡等!」太子也離開了。
+
國王很忙,到了第六天時,突然間國王想到了:「那位梵志,那位修行者,後來怎麼回去的呢?」國王趕緊叫人去看。這位修行者在那裡六天,他等不到人,沒吃、沒喝,所以這六天的時間已經脫水,人已經整個消瘦乾枯了,但還是活著。
+
「你為什麼還在這裡?」
+
就說:「因為國王你叫太子帶我來這裡,我就要守規矩,我就是在這裡等。」國王看了很不忍心,這位修行人怎麼會這樣?
+
國王就說:「這樣已經處罰你了,你心理的罪惡感已經可以打開了。」趕快要他的夫人,準備比較有營養的東西給他吃。
+
這位夫人,國王的夫人看到這位修行人,覺得很好笑,真的是不以為然,怎麼只是喝個水而已,就來這裡五、六天呢?所以微微一笑,不以為然。故事到這裡結束。
+
佛陀說:「你們知道嗎?,無心的過失,那個國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六年的苦行,一日一麻,六年的飢餓。那位太子把他帶到那裡,後來沒有理他,這位太子就是現在的羅睺羅,他在母胎懷胎六年才出生。那位王后夫人,一個輕視的一笑,就是現在的耶輸陀羅。耶輸陀羅只是起了一個輕慢,恥笑他,只是微微一笑這樣而已,她懷胎六年,受到國人,迦毗羅衛國的人議論紛紛:『怎麼會有人懷胎六年?是不是太子離開皇宮之後不守婦道。』所以令她受了六年的委屈。」
+
佛陀說:「我們的心就是要顧好,因緣果報,有時有意犯錯,當然有意就是罪,無意就是過,罪過,有意無意都是一樣的一顆種子,還是一樣要受報。
+
所以我們大家平時待人接物、起心動念,真的要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持戒也要多用心,才能使我們的身心清淨。
+
持戒是修行學佛的根本
+
時時攝念在心
+
妄念易消、善念易生
+
心自然平靜祥和
+
  
 +
又如盧安達,我們再回想,真的是不堪回首,再去想想當初他們的型態,還有從來都沒有開發過的地方,還是很原始的生活,他們全身裸體。冬天時會冷,他們保持身體的溫暖,就是用一樣動物的油,把動物的油拿來塗在身上,再把沙鋪在身上。用動物油為底,以沙為面,整個身體都是油與沙,這樣來禦寒。你看他是在人生道,惑是在畜生道?又或者他們是在人間?或是在餓鬼呢?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若是以我們的境界來看他們,三惡道就是聚集在那個地方。
 +
 +
尤其是我們在衣索比亞,也有去一個地方,本來我們要去幫助,但是那個地方很原始,除了剛才說得那種裸體以外,還有飢荒以及乾旱,他們不只吃動物還會吃人。人與人之間,只要有了仇恨,他就「殺」,甚至「吃」,這和地獄也差不多了。人與人之間瞋恨得對立,互相殘殺、互相吞食,這不就是人間的三惡道嗎?
 +
 +
生在那個地方的人難道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去的嗎?不是。他門生在那個地方,也是由不得自己去的。各位,由不得自己,是什麼東西會讓我們由不得自己呢?「業」啊!
 +
 +
這個業的種子,在過去生中無量無數惡的累積,多惡少善,多數都是惡的沒有善。我們前面也說過了。
 +
 +
我們在平常時,無論是「惡多善少」,或是「善多惡少」,同樣都是一顆一顆的種子。惡的如果累積較多,那樣業的力量就會較大,就會隨著業的力量而去,由不得自己。
 +
 +
所以說起來,我們學佛要常常保持這念心,佛陀要啟發我們的道心,這念道心不只是向著人天道,也不只是懼怕三惡道,不只是這樣。其實連人、天,我們都要懼怕。因為享受容易墮落,作人很無常,所以真正要啟發菩提心,我們的覺性。
 +
 +
菩提就是覺,就是清淨的本性要啟發出來,所以我們要行六波羅蜜。很多都是累積而來的,我們有這個因緣,我們要好好啟發這念道心。
 +
 +
當然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工具,讓我們能度過煩惱的波浪。
 +
 +
我們眾生平時煩惱好像大河或是海洋,煩惱一起來,就會遮天蔽地,讓我們迷失一切。所以我們應該要運用工具,才能夠度過這種煩惱的波浪。人人心中若是不調和,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調整好,當心地的煩惱發作起來,實在是會遮天蔽地,很危險。所以用六波羅蜜這個工具,讓我們度過。
 +
 +
「六度」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回歸清淨本性當中說過布施。布施接下來就是持戒。
 +
 +
大家都知道,「戒」就是「止惡」——「止惡防非」。我們有什麼惡念來到我們面前的境界,我們的內心要發做的時候,我們內心要馬上警覺,要能馬上止息。或者是已經來不及了,犯了錯,就要能夠即時懺悔。
 +
 +
佛經當中有這一段經文:
 +
 +
在無數劫之前,當時還沒有佛,但是有一群外道修行的團體。其中有一位外道修者的梵志,他們平時的修行,也是有戒律,守律也是很嚴格,就是很清淨的修行者。
 +
 +
有一天他們外出,從白天一直走到天黑,整天的時間都沒有喝水,因為無水可喝。天黑了,到了一個村莊的地方,大家都已經夜深人靜了,但是他看到有一口池子,這口池子有水,他突然覺得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水,趕緊就掬了水來喝。
 +
 +
喝下去之後,忽然間他想到:「這口池子是有主人的,我沒有先詢問過,我就先喝了,所以我犯戒了。要怎麼辦呢?」到底主人在哪裡?不知道。所以他就去找國王自首,請國王治它的罪。國王覺得很好笑,為甚麼只是喝水就有罪呢?沒罪啊!
 +
 +
但是這位修行者他就說:「有,我的心有罪,我的良知過不去。請國王一定要治我的罪。」國王覺得很不可思議,到底是要怎麼治呢?這當中國王覺得很煩,就說:「我現在很忙。」就叫太子過來跟他說:「來,你把這位修行者帶去花園,等我忙完了之後再來。」結果太子就把他帶進去花園的涼亭旁邊等著,在那裡跟他說:「不然你就在這裡等吧!」說完後太子也離開了。
 +
 +
國王很忙,到了第六天的時候,突然國王想到了:「後來那位修行者,後來那位梵志是怎麼回去的呢?」國王趕緊叫人去看。那位修行者他等不到人,在那邊六天沒吃沒喝的,所以這六天的時間已經是脫水了,人已經整個消瘦乾枯了,但是人還活著。
 +
 +
國王看到了,叫問他:「你為甚麼還在這裡?」他就說:「因為國王你叫太子帶我來這裡,所以我就要守規矩,我就是在這裡等著。」國王看了很不忍心,心想怎麼會有修行人這個樣子,所以就說:「這樣已經處罰過你了,你心理的罪惡感已經可以打開了。」趕緊叫他的夫人,準備比較有營養的東西給他吃。
 +
 +
國王的夫人看到這位修行人,覺得很好笑,非常的不以為然,怎麼只是喝個水而已,就來這邊餓了、渴了五、六天呢!所以微微一笑,不以為然。故事到這裡結束。
 +
 +
佛陀接著說:「你們可知道,無心的過失,那個國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六年的苦行,一日一麻,六年的飢餓。那位太子把他帶去那個地方,後來沒有理他,那位太子就是現在的羅睺羅,他懷在母胎六年才出生。那位王后夫人,一個輕視的一笑,就是現在的耶輸陀羅。耶輸陀羅在當時只是起了一念的輕慢,恥笑他,只是微微一笑這樣而已,她懷胎六年,受到整個迦毗羅衛國的人議論紛紛:『怎麼會有人懷胎六年?是不是太子離開皇宮之後不守婦道。』所以令她受了六年的毀謗委屈。」
 +
 +
所以我們人的心要顧好,因緣果報,有時有意犯錯,當然有意就是罪,無意就是過,這個罪過,有意無意同樣都是一顆種子,也同要也要受報。
 +
 +
所以我們大家平時待人接物、起心動念,真的要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持戒也要多用心,才能使我們的身心清淨。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55itoKowA&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1-無量功德智慧生]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k455itoKowA&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4-無量功德智慧生]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2013年1月6日 (日) 06:56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回歸清淨本性已經說到六波羅蜜。

眾生在六道中,真的是苦不堪言。有的人說生在天堂很幸福,但是福盡一樣要再墮落,也同樣不是「常」,也還是「無常」,壽命再長也是有盡的時候,所以天並不是真正永恆的。

人間就不必說了,人壽百歲是古來稀,一百歲實在是真的很少,何況還有很多無常。所以說起來,人間六道輪迴苦難不斷。

尤其是修羅道。修羅是遍佈在五道當中,就算是在「天」,天也有天的修羅,在享福當中,他們還是會有很多的不滿足,還是有很多長久以來所累積的習氣。所以有很多,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瞋恨心同樣還是有。這種雖然是在天,但是還是墮落的機會多。

何況是人間,互相的爭鬥,彼此瞋恨、明爭暗鬥,這是人間的修羅,愈是富有、地位愈高、名聲愈大,這種修羅的習性發作時,實在是擾亂社會。所以在人天也一樣很苦,也一樣很危險,這種習氣一起,福盡惡墮。平常因為瞋恨心,開口動舌所造累積的業,惡業很多。所以他的福盡了之後,惡業現前,他就墮落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都是苦不堪言。

有的人會說:「畜生看得到。但餓鬼在哪裡?地獄又是什麼型態?」

其實在人間,就已經遍滿了很多餓鬼道的眾生。放眼天下,看到貧窮的國家,尚未開發、很原始的地方;或是文明國家,相爭戰鬥的地方。你去看這麼多的地方,有多少人都因為遭受到人禍災難,所以變成到處流離的餓殍,沒得吃得人很多。所以如果要看餓鬼道,人間有很多地方。

又如盧安達,我們再回想,真的是不堪回首,再去想想當初他們的型態,還有從來都沒有開發過的地方,還是很原始的生活,他們全身裸體。冬天時會冷,他們保持身體的溫暖,就是用一樣動物的油,把動物的油拿來塗在身上,再把沙鋪在身上。用動物油為底,以沙為面,整個身體都是油與沙,這樣來禦寒。你看他是在人生道,惑是在畜生道?又或者他們是在人間?或是在餓鬼呢?看到他們這樣的生活,若是以我們的境界來看他們,三惡道就是聚集在那個地方。

尤其是我們在衣索比亞,也有去一個地方,本來我們要去幫助,但是那個地方很原始,除了剛才說得那種裸體以外,還有飢荒以及乾旱,他們不只吃動物還會吃人。人與人之間,只要有了仇恨,他就「殺」,甚至「吃」,這和地獄也差不多了。人與人之間瞋恨得對立,互相殘殺、互相吞食,這不就是人間的三惡道嗎?

生在那個地方的人難道是他們自己選擇要去的嗎?不是。他門生在那個地方,也是由不得自己去的。各位,由不得自己,是什麼東西會讓我們由不得自己呢?「業」啊!

這個業的種子,在過去生中無量無數惡的累積,多惡少善,多數都是惡的沒有善。我們前面也說過了。

我們在平常時,無論是「惡多善少」,或是「善多惡少」,同樣都是一顆一顆的種子。惡的如果累積較多,那樣業的力量就會較大,就會隨著業的力量而去,由不得自己。

所以說起來,我們學佛要常常保持這念心,佛陀要啟發我們的道心,這念道心不只是向著人天道,也不只是懼怕三惡道,不只是這樣。其實連人、天,我們都要懼怕。因為享受容易墮落,作人很無常,所以真正要啟發菩提心,我們的覺性。

菩提就是覺,就是清淨的本性要啟發出來,所以我們要行六波羅蜜。很多都是累積而來的,我們有這個因緣,我們要好好啟發這念道心。

當然六波羅蜜就是六種工具,讓我們能度過煩惱的波浪。

我們眾生平時煩惱好像大河或是海洋,煩惱一起來,就會遮天蔽地,讓我們迷失一切。所以我們應該要運用工具,才能夠度過這種煩惱的波浪。人人心中若是不調和,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調整好,當心地的煩惱發作起來,實在是會遮天蔽地,很危險。所以用六波羅蜜這個工具,讓我們度過。

「六度」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回歸清淨本性當中說過布施。布施接下來就是持戒。

大家都知道,「戒」就是「止惡」——「止惡防非」。我們有什麼惡念來到我們面前的境界,我們的內心要發做的時候,我們內心要馬上警覺,要能馬上止息。或者是已經來不及了,犯了錯,就要能夠即時懺悔。

佛經當中有這一段經文:

在無數劫之前,當時還沒有佛,但是有一群外道修行的團體。其中有一位外道修者的梵志,他們平時的修行,也是有戒律,守律也是很嚴格,就是很清淨的修行者。

有一天他們外出,從白天一直走到天黑,整天的時間都沒有喝水,因為無水可喝。天黑了,到了一個村莊的地方,大家都已經夜深人靜了,但是他看到有一口池子,這口池子有水,他突然覺得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水,趕緊就掬了水來喝。

喝下去之後,忽然間他想到:「這口池子是有主人的,我沒有先詢問過,我就先喝了,所以我犯戒了。要怎麼辦呢?」到底主人在哪裡?不知道。所以他就去找國王自首,請國王治它的罪。國王覺得很好笑,為甚麼只是喝水就有罪呢?沒罪啊!

但是這位修行者他就說:「有,我的心有罪,我的良知過不去。請國王一定要治我的罪。」國王覺得很不可思議,到底是要怎麼治呢?這當中國王覺得很煩,就說:「我現在很忙。」就叫太子過來跟他說:「來,你把這位修行者帶去花園,等我忙完了之後再來。」結果太子就把他帶進去花園的涼亭旁邊等著,在那裡跟他說:「不然你就在這裡等吧!」說完後太子也離開了。

國王很忙,到了第六天的時候,突然國王想到了:「後來那位修行者,後來那位梵志是怎麼回去的呢?」國王趕緊叫人去看。那位修行者他等不到人,在那邊六天沒吃沒喝的,所以這六天的時間已經是脫水了,人已經整個消瘦乾枯了,但是人還活著。

國王看到了,叫問他:「你為甚麼還在這裡?」他就說:「因為國王你叫太子帶我來這裡,所以我就要守規矩,我就是在這裡等著。」國王看了很不忍心,心想怎麼會有修行人這個樣子,所以就說:「這樣已經處罰過你了,你心理的罪惡感已經可以打開了。」趕緊叫他的夫人,準備比較有營養的東西給他吃。

國王的夫人看到這位修行人,覺得很好笑,非常的不以為然,怎麼只是喝個水而已,就來這邊餓了、渴了五、六天呢!所以微微一笑,不以為然。故事到這裡結束。

佛陀接著說:「你們可知道,無心的過失,那個國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六年的苦行,一日一麻,六年的飢餓。那位太子把他帶去那個地方,後來沒有理他,那位太子就是現在的羅睺羅,他懷在母胎六年才出生。那位王后夫人,一個輕視的一笑,就是現在的耶輸陀羅。耶輸陀羅在當時只是起了一念的輕慢,恥笑他,只是微微一笑這樣而已,她懷胎六年,受到整個迦毗羅衛國的人議論紛紛:『怎麼會有人懷胎六年?是不是太子離開皇宮之後不守婦道。』所以令她受了六年的毀謗委屈。」

所以我們人的心要顧好,因緣果報,有時有意犯錯,當然有意就是罪,無意就是過,這個罪過,有意無意同樣都是一顆種子,也同要也要受報。

所以我們大家平時待人接物、起心動念,真的要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持戒也要多用心,才能使我們的身心清淨。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4-無量功德智慧生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