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1-慈悲喜捨做慈濟: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大喜無憂就是
+
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說,如何能去除凡夫心?如何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本性?這是這幾天以來一直不斷在說的。
以甘願歡喜的心
+
為人人付出
+
即使辛苦也不憂慮
+
  
大捨無求就是
+
所以很多的方法,除了六波羅蜜,還有四無量心。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
以三輪體空之心
+
看待一切
+
即使辛苦也不多求
+
  
人生逆境
+
「慈、悲、喜」這三心,就是指引我們:當面對著人間的人事物當中,我們應該如何付出去造福人群?我們要有無私的心才能造福人群,所以要有永遠不後悔的這念心。在苦難中的眾生,如何去為眾生拔除苦難?要付出很多身心的力量,勞心勞力還要沒有埋怨。
若能隨順而轉
+
以大喜無憂之心
+
歡喜付出
+
自然境隨心轉
+
化苦為樂
+
  
捨心無求
+
在眾生中,我們必定要有時時都能懷著歡喜心,很甘願的去做。做了之後很歡喜,這就叫做「大喜無憂」,這都是在人間付出。
則無掛礙無煩惱
+
 
心無染方得清淨
+
「大捨無求」,則是講在我們的心中,對於一切的付出,無論是造福人群或是拔苦眾生,都是非常甘願。無論在付出的過程當中是苦是樂,我們都很願意去付出。
 +
 
 +
甘願以外,還要從內心去捨。捨得非常乾淨,沒有「我能救人」,也沒有「有人要讓我救」,也沒有「我救的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東西」。這些種種的心念與執著都不在我們的心中,這念心就能清淨了。
 +
 
 +
有一天,「草根菩提」的節目當中,介紹了一位在北部的古雲隆先生。
 +
 
 +
他是慈誠隊,也是委員,應該說一家人都是慈濟人。
 +
 
 +
這位居士小時候沒辦法唸書,為什麼沒辦法唸書呢?他說:「我三歲的時候就被父母賣掉了,三百元賣給別人。每天都在做工作、耕田,什麼工作都做了,這樣子長大的。」
 +
 
 +
後來他成家了,但是就算是這樣的生活,也還是每天都是這樣做,這樣過著如此這般的生活。後來夫妻倆相伴到北部的碼頭,做捆工扛貨,就是靠著搬運的工作而生活。
 +
 
 +
不過他們很認真,同樣這個家庭,在夫妻合心協力下,無怨的過著這樣的勞力生活。
 +
 
 +
等到兒子、女兒都長大了之後,他們就開始投入慈濟工作。他很認真,除了做委員、做慈誠隊,他還做環保。他覺得只是這樣做還不夠,光是出力還不夠,還發願「我要做榮董。」
 +
 
 +
但是發願了之後,錢在哪裡呢?錢就要打拼了。他說:「奇怪,自從發願之後,菜市場的生意特別好,我的工作特別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個榮譽董事了,現在又將要圓滿第二個了。」
 +
 
 +
兒子女兒都很孝順,有時間都會來和他一起做慈濟。太太就更不用說了,太太本身就是委員。
 +
 
 +
你看,這樣的人生,這就是喜、歡喜無憂,雖然生活如此平淡,從兒時到年輕,就是靠著他的努力去付出。但是無論是對於他的家庭,或是他的人生的過程當中,在他的內心都沒有一個苦字。真的是很辛勞,但是他沒有苦,因為他的心境很寬闊,很能夠配合他的環境,所以這叫做「隨緣」。
 +
 
 +
既然有這個因緣生在人間,家庭貧困把他賣給別人,他也能隨遇而安。現在他應該能夠享受了,但他還是繼續付出,做慈濟的志業。他為了要能夠做慈濟,所以還是很高興他有健康的身體,他還能加入慈誠的大家庭,很多好師兄弟,常常都說他很快樂。在慈濟的大家庭中,他覺得我們的家很大,大的普遍天下。所以他每天都很歡喜,以歡喜心甘願去做。
 +
 
 +
看到這樣的人生,雖然在環境上談不上富有,但是在心理上是富有的。除了心理上富有,在他的家庭當中,有這麼好的子女,有這麼好的太太,所以在他的生活中也是富有的。不是富在物質,是富在生活,富在心靈,富在一家人的那分親情。
  
----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說,如何能去除凡夫心?如何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這是這麼多天以來一直不斷在說的。
 
所以很多的方法,除了六波羅蜜,還要有四無量心。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
 
慈、悲、喜,這三心就是面對著人間,人事物中我們應該如何付出?造福人群,我們要有無私的心,才能造福人群。所以必定要以永不後悔的這念心,在苦難中的眾生,如何去為眾生拔除苦難?要付出很多身心的力量,勞心勞力還要沒有埋怨。
 
在眾生中,我們必定要有那分時時都是歡喜心,很甘願去做。做了之後很歡喜,這叫做大喜無憂,這都是在人間付出。
 
大喜無憂就是
 
以甘願歡喜的心
 
為人人付出
 
即使辛苦也不憂慮
 
大捨無求,則是講究我們的心,一切的付出,無論是造福人群或是拔苦眾生,或是非常甘願。無論是苦是樂,我們都很願意去付出。
 
甘願以外,我們還要從內心去捨。捨得非常乾淨,沒有「我能救人」,也沒有「有人要讓我救」,也沒有「我救了多少人,付出多少東西」。這些都不在我們心上,這念心就能清淨了。
 
大捨無求就是
 
以三輪體空之心
 
看待一切
 
即使辛苦也不多求
 
有一天,我看到一段「草根菩提」,在北部有一位古(雲隆)先生。他是慈誠隊,也是委員,應該說一家人都是慈濟人。
 
這位居士小時候沒辦法念書,為什麼沒有讀書呢?他說:「我三歲就被父母賣掉了,三百元賣給別人。每天都在做工作、耕田,什麼工作都做了,這樣子長大的。」
 
後來他成家了,但是這樣的生活,每天都是這樣做,這樣的生活。後來夫妻相伴到北部的碼頭做捆工、扛貨,就是靠著搬運工作而生活。不過他,們很認真,同樣的這個家庭,在這樣的勞力,夫妻合心協力,這是過著這樣的勞力生活。
 
兒子、女兒都長大了,他開始投入慈濟。很認真,除了做委員、做慈誠隊,他還做環保。他覺得只是這樣做還不夠,光是出力還不夠,還發願我要做榮董。
 
但是發願了之後,錢在哪裡呢?錢就要打拼了。他說:「奇怪,自從開始發了願之後,菜市場的生意特別好,我的工作特別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個榮譽董事了,現在又第二個了。」
 
兒子女兒都很孝順,有時間都會和他一起來做慈濟。太太更不用說了,太太本身也是委員。
 
你看,這樣的人生,這就是喜、歡喜無憂,雖然生活如此平淡,從兒時到年輕,就是靠著他的努力去付出。但是對他的家庭,或是他人生的過程,在他的內心沒有一個苦字。真的是很辛勞,但是他沒有苦,因為他的心很寬闊,很能夠配合他的環境,所以這叫做「隨緣」。
 
既然有這個因緣生在人間,家庭貧困把他賣給別人,他也能隨遇而安。現在他應該能享受了,他為了做慈濟。還是很高興他有健康的身體,他還能加入慈誠的大家庭,很多好師兄弟,他說,他很快樂。在慈濟的大家庭中,他覺得我們的家很大,大得普遍天下。所以他每天都很歡喜,以歡喜心甘願去做。
 
看到這樣的人生,雖然在環境上談不上富有,但是在心理上是富有的。除了他的心理富有,他的家庭有這麼好的兒女,這麼好的太太,所以在他的生活中也是富有。不是富在物質,是富在生活,富在心靈,富在一家人的那分親情。
 
 
所以人生,若能利用人生,能隨和環境,這樣的人生沒有苦。
 
所以人生,若能利用人生,能隨和環境,這樣的人生沒有苦。
人生逆境
 
若能隨順而轉
 
以大喜無憂之心
 
歡喜付出
 
自然境隨心轉
 
化苦為樂
 
也有很多的富中之富。有的人物質很豐富,但是他更富有愛心。
 
你看,印尼這群企業家,他們每一個企業都是算集團。每個集團企業的員工,都差不多是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的員工。這樣的大企業、大集團,這些老闆,你看,在印尼,承擔起慈濟的志業,在那裡做了很多事,在很短的時間。
 
像他們在印尼,從開頭的第一顆種子,帶回印尼去,當然是臺商,也是一位委員。那時候她(劉素美)還沒有當委員,是家庭主婦。回到臺灣知道有慈濟,慈濟在臺灣能安定社會,慈濟在臺灣能救濟苦難人,慈濟在臺灣能及時做救難的工作。她覺得印尼的社會實在很需要,所以她發了一念心,要把這個精神理念帶過去,用心一個、一個去感動人。所以幾位婦女合起來,就開始在那裡展開慈濟。
 
這顆種子他們在那裡,開拓、耕耘、做農夫,感動了人。在那裡感動了當地的企業家,就開始出錢,讓他們做救濟的工作。看他們做得那麼歡喜,也開始投入。投入之後才知道,原來雙手把東西拿給人,那個時候的歡喜心。甚至他們知道,救人的事其實是救自己,所以慢慢的,企業家們開始匯聚起來。
 
印尼水災這個因緣,所以請企業家們回來了。我用很短的時間跟他們說話,他們聽進去了。我以十分殷切的心情付託,他們接受了。所以他們要離開的時候,就跟師父說:「師父,您所交代的『五管齊下』,沒有問題。我們絕對會做好。」這樣而已,就回去了。
 
就開始做了,無論是消除那裡的水患,讓很多人本來泡在水裡,他們很快地把水抽出去,讓那邊的住戶能過著很乾爽的日子。除了抽水,同時動員所有的員工,除了我們的慈濟人,慈濟人當然要參與,企業家派員工,還有當地政府的軍人、警察,一起來清掃。水開始一邊在抽,快抽乾了,就開始垃圾的清除。也感動了那個地方的居民,那些居民也自己自動出來協助打掃。所以水抽乾了,垃圾清除了,接下來他們趕緊消毒。消毒好了,居住的這片土地乾淨多了,住的環境輕鬆多了。
 
接下來他們還有事要做。因為水泡了整個月,人在那裡生活,環境的污染,難免人會生病,所以趕緊舉辦義診。很感恩,八個國家的慈濟人會合,所以八國聯心,醫師以及醫療志工,從八個國家匯集起來,為一萬多人看病。
 
接下來,我們要為他們鋪一個永久的,代代子孫能安定,不要再過著那種流浪、違建,那種又髒、又臭的生活。要從根本除掉這種髒亂,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土地。而且要找靠近市區,他們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安身、安生」。
 
安這個身體,又讓他能安居,又讓他能樂業,歡喜做事而且方便做事,安定他們的生活,這叫做安身,安定這個身體,又能安定生活。所以安居樂業,真的是很感恩。
 
由於這群企業家,在那個國家,在那個社會,已經很有力量,所以他們能上達國家的元首,也能下通一切民眾,所以土地已經有了。開始集合所有愛心人的力量,將大愛村建設起來了。我們能看到那個環境,大愛村的環境、建築,實在是令人很震撼,這都是在那裡富中之富的人,他們付出的力量。
 
所以在我們慈濟世界,貧、富的人都有,富中之富、也有貧中之富。但是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富中之貧和貧中之貧的人生,我們去付出。我們不斷在社會上呼籲,甚至很多慈濟人身體力行去做輔導,就是教富。
 
再來就是濟貧,一個個人的愛心,一直啟發出來。富中之富的人愈來愈多,所以聚集了這麼多歡喜的力量,去幫助急難、貧困的人。
 
所以大喜無憂!什麼人都可以過著無憂無慮,很開心的生活。只要我們能隨著這個環境,隨緣,我們有多少力量就去付出,每天都會很歡喜。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各位,真的大家所做的,就是做到外面不斷付出。我們的內心,還是每天都很乾淨,都沒有什麼煩惱。也就是要無悔、無怨、無憂、無求,最高的境界就是到無求的境界,所以「人到無求品自高」。
 
各位,如果我們若能付出無所求,這樣我們就能慢慢離開凡夫地,慢慢接近聖人的境域。所以請大家要很注意,我們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
 
  
 +
也有很多的富中之富。有的人物質很豐富,但是他也很富有愛心。
 +
 +
你看,印尼這群企業家,他們每一個企業都是算集團。每個集團企業的員工,都差不多是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的大企業。這樣的大企業、大集團,這些老闆在印尼承擔起慈濟的志業,在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在那裡做了很多事。
 +
 +
像他們在印尼,從開頭的第一顆種子,帶回印尼去當然是台商,也是一位委員。那時候她(劉素美)還沒有作委員,只是一位家庭的婦女。當她回到台灣知道有慈濟,慈濟在台灣可以安定社會,慈濟在台灣能救濟苦難人,慈濟在台灣能及時做救難的工作。她覺得印尼的社會實在很需要,所以她發了一念心,要把這個精神與理念待過去,用心一個、一個去感動人。所以幾位婦女聯合起來,就開始在那裡展開了慈濟。
 +
 +
這顆種子她們在那裡,開拓、耕耘作農夫,感動了人。在那裡感動了當地的企業家,就開始出錢,讓她們做救濟的工作。看她們做得那麼歡喜,也開始投入。投入之後才知道,原來雙手把東西拿給別人那個時候的歡喜心。甚至他們知道,救人的事情其實是救自己,所以慢慢的,企業家們也就開始匯聚起來。
 +
 +
因為有印尼水災這個因緣,所以慈濟請企業家們回來台灣了。上人用很短的時間和他們說話,他們也都聽進去了。上人以十分殷切的心情付託,他們接受了。所以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他們就說:「師父,您交代的『五管齊下』,沒有問題。我們絕對會做好。」只是這樣說而已,就回到當地去了。
 +
 +
接著,無論是消除那裡的水患,他們很快就把那些水抽掉,讓很多本來泡在水裡的人,讓那邊的住戶能過著很乾爽的生活。除了抽水以外,同時動員他們所有的員工,除了我們的慈濟人以外,慈濟人當然是一定要去的,還加派了員工,還有請當地政府、軍人、警察,一起來清掃。一邊開始在抽水,快抽乾了,就開始垃圾的清除。也感動了那個地方的居民,讓當地的居民自動出來協助打掃。所以水抽乾了,垃圾清除了,接下來他們趕緊消毒。消毒好了,居住的這片土地乾淨多了,住的環境也感到輕鬆多了。
 +
 +
但接下來他們還有事情要做。因為水泡了整個月,人在那裡生活,環境的污染,人難免會生病,所以就趕緊舉辦義診。很感恩,八個國家的慈濟人會合,所以八國聯心,醫師以及醫療志工,從八個國家匯集起來,這樣一同為這一萬多人看病。
 +
 +
接下來,慈濟還要為他們建設,要建設一個能永久令代代子孫安定,不要再過著那種流浪、違建,又骯髒、又臭的生活。要從根本消除掉這種髒亂,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土地。而且要找靠近市區,他們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安身、安生」。安這個身體,又讓他能安居,又讓他能樂業,歡喜做事而且方便做事,安定他們的生活,這叫做安身,安定這個身體,還能安生,又能安定生活。
 +
 +
所以能讓災民安居樂業,真的是很感恩。感恩這些企業家,在那個國家,在那個社會,已經很有力量,所以他們能上達國家的元首,也能下通一切民眾,所以土地已經有了。開始集合所有愛心人的力量,也已經將大愛村建設起來了。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環境,大愛村的環境、建築,真的是很讓人感到震撼,這都是在那裡富中之富的人,他們付出的力量。
 +
 +
所以在我們慈濟世界,貧、富的人都有,有「富中之富」、也有「貧中之富」。但是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改變「富中之貧」以及「貧中之貧」的人生,我們去付出。我們不斷在社會上呼籲,甚至很多慈濟人身體力行去做輔導,就是教富。
 +
 +
再來就是濟貧,把一個又一個人的愛心,一直不放棄的把他們全部都啟發出來。當富中之富的人愈來愈多,就能夠聚集這麼多歡喜的力量,去幫助急難、貧困的人。
 +
 +
所以大喜無憂!什麼樣的人都可以過著無憂無慮,很歡喜的生活。只要我們能隨著這個環境,隨緣,我們有多少力量就去付出,我們就可以每天都很歡喜。
 +
 +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都是我們的本份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
 +
各位,真的大家所做的,就是做到在外面的行為是不斷地付出。我們的內心,也還是每天都很乾淨,都沒有什麼煩惱。也就是要「無悔、無怨、無憂、無求」,最高的境界就是到「無求」的境界,所以說:「人道無求品自高」。
 +
 +
各位,如果我們能夠付出無所求,這樣我們就能慢慢離開凡夫地,慢慢接近聖人的境域。所以我們要很注意,我們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jSTGyBe2_0U&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8-慈悲喜捨做慈濟]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jSTGyBe2_0U&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1-慈悲喜捨做慈濟]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2013年1月6日 (日) 06:48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說,如何能去除凡夫心?如何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本性?這是這幾天以來一直不斷在說的。

所以很多的方法,除了六波羅蜜,還有四無量心。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大慈無悔」、「大悲無怨」。

「慈、悲、喜」這三心,就是指引我們:當面對著人間的人事物當中,我們應該如何付出去造福人群?我們要有無私的心才能造福人群,所以要有永遠不後悔的這念心。在苦難中的眾生,如何去為眾生拔除苦難?要付出很多身心的力量,勞心勞力還要沒有埋怨。

在眾生中,我們必定要有時時都能懷著歡喜心,很甘願的去做。做了之後很歡喜,這就叫做「大喜無憂」,這都是在人間付出。

「大捨無求」,則是講在我們的心中,對於一切的付出,無論是造福人群或是拔苦眾生,都是非常甘願。無論在付出的過程當中是苦是樂,我們都很願意去付出。

甘願以外,還要從內心去捨。捨得非常乾淨,沒有「我能救人」,也沒有「有人要讓我救」,也沒有「我救的多少人,付出了多少東西」。這些種種的心念與執著都不在我們的心中,這念心就能清淨了。

有一天,「草根菩提」的節目當中,介紹了一位在北部的古雲隆先生。

他是慈誠隊,也是委員,應該說一家人都是慈濟人。

這位居士小時候沒辦法唸書,為什麼沒辦法唸書呢?他說:「我三歲的時候就被父母賣掉了,三百元賣給別人。每天都在做工作、耕田,什麼工作都做了,這樣子長大的。」

後來他成家了,但是就算是這樣的生活,也還是每天都是這樣做,這樣過著如此這般的生活。後來夫妻倆相伴到北部的碼頭,做捆工扛貨,就是靠著搬運的工作而生活。

不過他們很認真,同樣這個家庭,在夫妻合心協力下,無怨的過著這樣的勞力生活。

等到兒子、女兒都長大了之後,他們就開始投入慈濟工作。他很認真,除了做委員、做慈誠隊,他還做環保。他覺得只是這樣做還不夠,光是出力還不夠,還發願「我要做榮董。」

但是發願了之後,錢在哪裡呢?錢就要打拼了。他說:「奇怪,自從發願之後,菜市場的生意特別好,我的工作特別多。所以我已經完成一個榮譽董事了,現在又將要圓滿第二個了。」

兒子女兒都很孝順,有時間都會來和他一起做慈濟。太太就更不用說了,太太本身就是委員。

你看,這樣的人生,這就是喜、歡喜無憂,雖然生活如此平淡,從兒時到年輕,就是靠著他的努力去付出。但是無論是對於他的家庭,或是他的人生的過程當中,在他的內心都沒有一個苦字。真的是很辛勞,但是他沒有苦,因為他的心境很寬闊,很能夠配合他的環境,所以這叫做「隨緣」。

既然有這個因緣生在人間,家庭貧困把他賣給別人,他也能隨遇而安。現在他應該能夠享受了,但他還是繼續付出,做慈濟的志業。他為了要能夠做慈濟,所以還是很高興他有健康的身體,他還能加入慈誠的大家庭,很多好師兄弟,常常都說他很快樂。在慈濟的大家庭中,他覺得我們的家很大,大的普遍天下。所以他每天都很歡喜,以歡喜心甘願去做。

看到這樣的人生,雖然在環境上談不上富有,但是在心理上是富有的。除了心理上富有,在他的家庭當中,有這麼好的子女,有這麼好的太太,所以在他的生活中也是富有的。不是富在物質,是富在生活,富在心靈,富在一家人的那分親情。

所以人生,若能利用人生,能隨和環境,這樣的人生沒有苦。

也有很多的富中之富。有的人物質很豐富,但是他也很富有愛心。

你看,印尼這群企業家,他們每一個企業都是算集團。每個集團企業的員工,都差不多是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的大企業。這樣的大企業、大集團,這些老闆在印尼承擔起慈濟的志業,在很短的時間,就已經在那裡做了很多事。

像他們在印尼,從開頭的第一顆種子,帶回印尼去當然是台商,也是一位委員。那時候她(劉素美)還沒有作委員,只是一位家庭的婦女。當她回到台灣知道有慈濟,慈濟在台灣可以安定社會,慈濟在台灣能救濟苦難人,慈濟在台灣能及時做救難的工作。她覺得印尼的社會實在很需要,所以她發了一念心,要把這個精神與理念待過去,用心一個、一個去感動人。所以幾位婦女聯合起來,就開始在那裡展開了慈濟。

這顆種子她們在那裡,開拓、耕耘作農夫,感動了人。在那裡感動了當地的企業家,就開始出錢,讓她們做救濟的工作。看她們做得那麼歡喜,也開始投入。投入之後才知道,原來雙手把東西拿給別人那個時候的歡喜心。甚至他們知道,救人的事情其實是救自己,所以慢慢的,企業家們也就開始匯聚起來。

因為有印尼水災這個因緣,所以慈濟請企業家們回來台灣了。上人用很短的時間和他們說話,他們也都聽進去了。上人以十分殷切的心情付託,他們接受了。所以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他們就說:「師父,您交代的『五管齊下』,沒有問題。我們絕對會做好。」只是這樣說而已,就回到當地去了。

接著,無論是消除那裡的水患,他們很快就把那些水抽掉,讓很多本來泡在水裡的人,讓那邊的住戶能過著很乾爽的生活。除了抽水以外,同時動員他們所有的員工,除了我們的慈濟人以外,慈濟人當然是一定要去的,還加派了員工,還有請當地政府、軍人、警察,一起來清掃。一邊開始在抽水,快抽乾了,就開始垃圾的清除。也感動了那個地方的居民,讓當地的居民自動出來協助打掃。所以水抽乾了,垃圾清除了,接下來他們趕緊消毒。消毒好了,居住的這片土地乾淨多了,住的環境也感到輕鬆多了。

但接下來他們還有事情要做。因為水泡了整個月,人在那裡生活,環境的污染,人難免會生病,所以就趕緊舉辦義診。很感恩,八個國家的慈濟人會合,所以八國聯心,醫師以及醫療志工,從八個國家匯集起來,這樣一同為這一萬多人看病。

接下來,慈濟還要為他們建設,要建設一個能永久令代代子孫安定,不要再過著那種流浪、違建,又骯髒、又臭的生活。要從根本消除掉這種髒亂,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土地。而且要找靠近市區,他們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安身、安生」。安這個身體,又讓他能安居,又讓他能樂業,歡喜做事而且方便做事,安定他們的生活,這叫做安身,安定這個身體,還能安生,又能安定生活。

所以能讓災民安居樂業,真的是很感恩。感恩這些企業家,在那個國家,在那個社會,已經很有力量,所以他們能上達國家的元首,也能下通一切民眾,所以土地已經有了。開始集合所有愛心人的力量,也已經將大愛村建設起來了。我們可以看到那個環境,大愛村的環境、建築,真的是很讓人感到震撼,這都是在那裡富中之富的人,他們付出的力量。

所以在我們慈濟世界,貧、富的人都有,有「富中之富」、也有「貧中之富」。但是我們所做的,都是為了改變「富中之貧」以及「貧中之貧」的人生,我們去付出。我們不斷在社會上呼籲,甚至很多慈濟人身體力行去做輔導,就是教富。

再來就是濟貧,把一個又一個人的愛心,一直不放棄的把他們全部都啟發出來。當富中之富的人愈來愈多,就能夠聚集這麼多歡喜的力量,去幫助急難、貧困的人。

所以大喜無憂!什麼樣的人都可以過著無憂無慮,很歡喜的生活。只要我們能隨著這個環境,隨緣,我們有多少力量就去付出,我們就可以每天都很歡喜。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都是我們的本份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各位,真的大家所做的,就是做到在外面的行為是不斷地付出。我們的內心,也還是每天都很乾淨,都沒有什麼煩惱。也就是要「無悔、無怨、無憂、無求」,最高的境界就是到「無求」的境界,所以說:「人道無求品自高」。

各位,如果我們能夠付出無所求,這樣我們就能慢慢離開凡夫地,慢慢接近聖人的境域。所以我們要很注意,我們的心態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1-慈悲喜捨做慈濟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