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6-五慳 (一):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
一大早從外面走進來,進入大殿之前,聞到外面樹的香味、草木的香味,土地的香味,空氣也是很芬香,這樣的風平浪靜,沒有什麼風的聲音、雨的聲音,只聽到大地靜謐的聲音,鳥生、蟲的聲音,大地在呼吸的聲音,加上所接觸到的氣味,真的是很美。
一大早從外面走進來,進入大殿之前,聞到外面樹的香、草木的香,土的香,空氣也很香,這種風平浪靜,沒有什麼風的聲音、雨的聲音,只聽到大地靜謐的聲音,鳥聲、蟲的聲音,土地呼吸的聲音,加上所接觸到氣味,真的是很美。
+
 
各位,我們生在如此有福的境界,我們應該要時時有感恩心,感恩心就是福氣,有了感恩心,我們才能夠和天地之氣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時時多造福。
+
各位,我們生在如此有福的境界,我們應該時時都要有感恩心,感恩心就是福氣,有了感恩心,我們才能夠和天地之氣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時時多造福。
造福的人就是要心寬,我們若心寬就意解。能寬心的人,才能和天地萬物,人與人之間的道理,我們才能盡解。意思就是,我們的智慧自然,和天地萬物接觸,我們很敏捷就能知道,這是樹的香、這就是土地的香,我們就能分辨出來。所以我們要開啟意識,總是要把心放寬。
+
 
所以我們若要將心放寬,就要從學處入手。常常說法譬如水,我們的心有什麼煩惱嗎?只要我們有煩惱,受了污染,我們就要用法水來洗滌。
+
造福的人就是心要寬,心若是寬就可以意解。能寬心的人,才能和天地萬物人與人之間的道理我們才能夠盡解。意思就是就說,如果心寬,我們本來的清淨的智慧,就可以自然的與天地萬物接觸,我們就能夠很敏捷的知道這是樹的香、這就是土地的香氣,我們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來。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開啟我們的意識,就要把心放寬。
心寬意解
+
 
能寬心對人
+
我們若要將心放寬,就要先從學處入手。常常說「法譬如水」,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是不是有被煩惱污染?一旦我們的心有被煩惱污染了,我們就要用法水來洗滌。
才能了解天地萬物
+
 
人與人之間的道理
+
前面才剛說過「五蓋」,我們也已經把「五蓋」和「五住」都說過了。現在我們就要接著說「五慳」,「慳」就是「慳貪」的意思。我們的心要寬,意才容意解,心不寬就是因為我們慳吝、慳貪。
心要放寬
+
 
就要用法水
+
「慳吝」就是十分的吝嗇,有東西都想要佔為己有。不論什麼東西都只能我擁有,不高興看到別人有,這種叫做「慳」;捨不得施捨出去,這也叫做「慳」;不願意分給別人一點點,這也叫做「慳」,就是有著慳貪的心。
滌除心中的煩惱
+
 
前面說五蓋,五住、五蓋都說過了。現在我們就說五慳,慳就是慳貪的意思。我們的心要寬,意才容意解,心不寬就是因為我們慳吝、慳貪。
+
慳貪的心可以分成幾種呢?
慳吝,十分的吝嗇,有東西都想佔為己有。不論什麼東西,都是只能我擁有,不高興看到別人有,這叫做慳;我們捨不得,捨不得捨出去,這也叫做慳;捨不得分給人一點,這也叫做慳,慳貪的心。
+
 
慳貪的心念分成幾種呢?
+
第一種就是「住處慳」,住的地方,我們人人生在人間,住在天地間。在天地間我們也要有個小空間。像我們大家共住一起,修行的叢林雖然很大,但是我們修行的地方,我們所著的寮房當中,屬於我們的地方並不大。而且還要規規矩矩。
或因五慳造一切罪
+
 
五慳:住處慳、利養慳、
+
我們既然要修行,我們應該要說心寬而不是屋寬。我們住的地方不是要住得很寬廣、很豪華,不是這樣。我們是要想怎樣縮小、減少我們所擁有的物質,把無形的心念開闊,這才叫做修行。
稱讚慳、財帛慳
+
 
佛法慳
+
所以,過去常說,我們一個人的生活,住的地方到底要多大呢?睡的頂多是六尺長三尺寬,這樣就夠睡了。我們不需要去想還要超過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其實一個人的體積才多大?體積又不大,何必求多餘呢?
第一種就是「住處慳」,住的地方,我們人人生在人間,住於天地間。在天地間,我們也要有個小空間。像我們大家共住一處,修行的叢林雖然很大,不過,我們修行,我們的寮房中,屬於我們的地方並不大。而且還規規矩矩。
+
 
我們既然要修行,就要說心寬,不是屋寬。住的地方不是要豪華,住得很寬潤,不是。而是如何能把所擁有的物質縮小,將無形的心念開闊,這才叫做修行。
+
也不是只說一張床。若是說到一間房間,現在我們的一間寮房可以住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這樣已經很寬了,我們何必一間寮房一個人住呢?不必啊!因為心寬何必屋寬呢?屋寬不如心寬,這也叫做修行。
日常生活中
+
 
把物質的欲望縮小
+
同樣的一間寮房,我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我可以有「可以再來啊!再來啊!多人多福氣啊!」這種願意容納別人的想法!增加道友我們可以論道:「我今天看到什麼;我今天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事情讓我很感動。什麼事情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此互相論到分享,這樣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堅定我們的道心。
將無形的心念開闊
+
 
才是修行
+
但若一個地方有很多人住在一起,整天只知道東家長、西家短的。或是我一個人住一間,再招人來我這裡談論是非,這些則都是敗德損慧。
所以,過去常說,我們一個人的生活,住的地方到底要多大呢?睡的頂多是六尺長、三尺寬,這樣就夠睡了。不必再超過,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其實一個人的體積才多大?體積又不大,何必求多餘呢?
+
 
也不只是說一張床。再說一間房間,我們的一間寮房,可以住三人、四人、五人,這樣已經很寬了,難道一定需要,一個房間一個人住嗎?不必!因為心寬何必屋寬?屋寬不如心寬,這也叫做修行。
+
我們修行就是要增加我們的德、我們的智慧,就算是在很狹窄的地方,我們也要心懷開闊的道。所以我們的住處不可以慳,我們要有「來啊!大家一起來,共住、同修啊!」有這樣的心念就對了。
同一間寮房,我能容納別人再來!再來!多人多福氣啊!增加道友我們可以論道,我今天看到什麼的;我今天聽到了什麼;什麼的事情讓我很感動。什麼事情給我的啟發很大。互相論道分享,這樣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堅定我們的道心。
+
 
常常說要是一個地方有很多人住,東家長、西家短。或是我一個人住一間,再招人來這裡論是非,這都是敗德損慧。
+
所以我們住的地方,除了我們的房間以外,包括對於我們的鄰居,我們也都要有很寬闊的心去互相對待。所以我們才常常對慈濟人說:「我們要敦親睦鄰。」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都要用很寬廣的心去包容。
結黨成群論人是非
+
 
是敗德損慧
+
現在的社會,人心愈來愈窄。甚至現在還有人,當別人來蓋房子了,但是我的房子已經蓋好了,只不過蓋得比較低,所以當別人的土地要蓋房子,就會去計較:「當太陽升起之時,你的影子不能夠遮到我的房子。」也有這樣的人。
互相論道分享
+
 
可增智慧堅定道心
+
至於這樣要限建多高?「那就要看對方的房子離我們多遠。」「要怎麼說?」「要看看當太陽出來的時候,我們的房子會不會遮蔭到別人的房子?」這樣也有這樣的規矩。甚至如果有遮蓋到了,他還可以出來抗議,說:「你房子的影子怎麼可以遮蔭到我的房子?」
我們修行,就是要增加我們的德、增長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心能清淨。所以就算很窄的地方,我們也有開闊的道。所以我們的住處不可慳,我們應該有地方就「來啊!進來啊!共住、同修啊!」這樣就對了。
+
 
所以我們住的地方,除了我們的房間以外,還有我們的鄰居,我們都要用很寬大的心。所以常常對我們的慈濟人說:「我們要敦親睦鄰。」我們的左右鄰居,我們都要以寬大的心去包容。
+
現在人的心愈來愈縮愈窄,別人的土地在蓋房子,連影子都要限制。所以這真的是很無奈的人生,也是人權很囂張的時代。充滿著我行我素的心態——「我已經佔在這裡了,就是佔在這裡。」就是有很多的理由不讓你靠近,這叫做「住處慳」。不高興別人來和我們住在一起。
現在的社會,人心愈來愈窄。甚至現在還有人,就是別人要來蓋房子了,我若是已經蓋 了,我的房子蓋得比較低,別人的土地要蓋房子,太陽出來的時候,你的建築物,影子不能遮住我的房子,也有這樣的。
+
 
會覺得這到底限高有多高?就要看隔壁的房子,離我們多遠。這要怎麼說?因為要看太陽出來,我們的房子的影子,有沒有遮蓋到別人的房子?現在也有這樣的規矩。
+
第二就是「利養慳」。利養,人都是希望多還要更多。
若是遮蓋住了,他可以出來抗議,說:「你的影子怎麼能遮住我的房子?」
+
 
看,現在人的,現在的心愈來愈縮愈窄,別人的土地在蓋房子,連影子都要限制了。所以這實在是很無奈的人生,也是人權很囂張的時代。我行我素,我佔住這裡就是佔住這裡。有很多的理由,就是不讓你靠近,這叫做住處慳。不高興別人住得靠近我們。
+
若是出家人,接受共養的時候,他就覺得:「應該要多布施給我,應該要給我更多。」這都叫做利養。
第二就是「利養慳」。利養,人都是希望多還要更多。若是出家人,接受供養的時候,他就覺得:「應該要多布施給我,應該要給我多一些。」這都叫做利養。
+
 
若是在家人賺錢,什麼人會覺得:「我錢賺得太多了,人家給我的利潤太多了。」好像不曾聽過,都是在計較我的利潤太少。
+
若是在家人,有什麼人會說:「我錢賺太多了,人家給我的利潤太多了。」好像不曾聽過,都是在計較「我的利潤太少。」
就像南亞海嘯的時候,海嘯一來,很感恩全球慈濟人,大家點滴付出,凝聚起來的一股力量。我們想要及時趕緊去幫助,除了緊急救災之外,多少人無家可歸,我們無論是在印尼大亞齊,就是地震的災區,除了是地震的災區以外,又受到海嘯(侵襲),真的是很慘。
+
 
不只是當地的災難,波及十多個國家,我們所要去幫助的,我們所選擇的,重點直接的地方。那就是為他們蓋房子的地方,有兩個地方,除了馬來西亞、泰國,我們緊急救濟之後,評估起來,當地就能幫助,唯有兩個地方比較嚴重,非常嚴重,那就是亞齊和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實在需為,天下人去關心和幫助,所以印尼(慈濟人)就負責亞齊。當然也要借重全球的人去幫助。有三千七百戶的大愛村建設,分作幾個點要去幫助建設。
+
如同過去發生過的南亞海嘯,很感恩過去的慈濟人,大家點滴的付出所凝聚起來一股的力量。當時我們想要即時趕快去幫助,除了緊急救災之外,還有多少人無家可歸啊,都需要我們去幫助。我們看到當時在印尼大亞齊——就是地震的災區,除了地震的災區以外,又受到海嘯的侵襲,真的是很悽慘。
像斯里蘭卡,我們也都發包了,工程都開始了,但是在(二OO五年)四月動土之後,我們開始發包。發包當時的物價,比之現在的物價,不斷不斷升高,所以工程的承包者,他的心很不安,看到物價一直波動,所以工程就有些停頓。有一群我們的建築委員,就打電話回來告訴我:「師父,現在物價波動,我們現在要緊快為他們建設,唯有一項,就是要再增加經費。因為包商他覺得物價會再漲,雖然簽約了,簽訂了才知道物價會再漲,風聲一來,(工程)就比較緩慢地進行。」
+
 
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怎麼了,怎麼那麼慢,溝通之後,才知道沒有一個人肯吃虧,大家都想:「我的利潤應該再提高,我應該多賺一些錢。」所以時間拖長了。這也是利養慳,貪求利潤能得到多一些。要不然我趕快就趕工了,不必一直拖到現在。
+
而且不只是當地受災,還波及到了十多個國家,我們所要去幫助的,我們所選擇的,重點直接的地方。除了馬來西亞、泰國,我們先緊急救援之外,評估起來,還有其他地方,只要是當地就能夠幫助的就採取就地取材的方式直接救援、幫助。
當時所選擇的建材,是適應當地。他們說,他們住的文化,就是土磚屋。想想,土磚屋很好啊,那個地方沒有地震,現在建屋的地點也比較高。土磚屋,像我們之前在(伊朗)巴姆城,記得嗎?巴姆城地震的時候,我們去支援,巴姆城有兩千多年都是土磚屋。其實它只要不要被大水浸泡太久,幾天自然水退了,就沒事。它有一個優點,就是冬天很溫暖,夏天很涼,尤其這也是他們在那裡,(斯里蘭卡)一般人住的文化。
+
 
所以,開頭是以這樣去評估。但是,因為要再製土磚很慢,再兩年都做不起來,因為量很大。所以改換為水泥磚。他們也是很高興,但是就是物價波動,所以藉此機會對我們漲價。這個時代在變,或是人心的浮動,所以就變成負擔加重了。
+
唯有兩個地方比較嚴重,非常的嚴重,需為他們蓋房子的地方共有兩處,那就是亞齊和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實在是需要天下人去關心和幫助,所以印尼慈濟人就負責亞齊。當然也要藉重全球的慈濟人共同去幫助。所已就在那裡,共有三千七百戶的大愛村的建設,分成了幾個點而去幫助建設。
這都是出於:「我做生意就是要賺錢,聽到風聲我就要拖,不要一動工下去,才拖累到我。」所以這種心態,這都叫做利養的慳。這種慳貪,看能不能得到更多、得到更多。這就是我們心意的欲,希望自己能獨得,不允許別人得到,比我更好的利潤。這都是我們的社會人心狹窄,不能很開闊,因為這就是我們凡夫的習氣,不是本性。
+
 
我一直在跟大家說:「本性是光明的,本性是清淨的,本性是與佛平等的。」就是因為我們都是凡夫的習氣,凡夫的習氣都有這個慳字,慳貪。
+
像斯里蘭卡,我們也都發包了,工程都開始了,在二OO五年四月份動土之後,我們就開始發包。但是發包當時的物價,到了現在的物價,已經開始不斷不斷地升高,所以工程的承包者,他的心很不安,看到物價一直波動,所以工程就比較有些停頓。我們有一群建築委員就打電話回來報告說:「師父,現在物價波動,我們現在若是想加緊趕工為他們建設,唯有一項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需要再增加經費。雖然已經發包簽約了,但包商在簽訂了約之後才知道物價會漲,所以當他聽到了風聲之後,包商他覺得物價會再漲上去,所以工程就進行得比較緩慢。」
無論是慳貪,我們所住的環境,好還要更好,寬還要更寬;或是慳貪在利潤,多還要更多,我們能比別人多,這都是慳貪。光想要進來,不想要出去,這叫做慳。
+
 
人本性都是光明的
+
當初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會進行得那麼慢,一直到和這些承包商溝通了之後,才知道沒有一個人肯吃虧的,大家都想:「我的利潤應該要再提高,我應該需要再多賺一些錢。」所以時間就這樣拖長了。這也是利養慳,貪圖這個利潤想要得到更多一些。要不然這些包商其實可以很快就趕工了,不必一直拖到後來還在慢慢施工。
凡夫的習氣
+
 
讓我們想要得更多
+
當時所選擇的建材,是適應當地的居住文化。他們說,他們所住的文化,就是土磚屋。想想,土磚屋很好啊,那個地方沒有地震,而且我們所選擇的地點也比較高。就如同我們之前在伊朗的巴姆城,記得嗎?當初巴姆城會於地震的時候,我們前去支援,巴姆城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都是採用土磚所興建的。其實它只要不要被大水浸泡太久,幾天之後水退了,自然它就沒有事情了。而且土磚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冬天很溫暖,夏天很涼,尤其採用土磚興建房舍,也是斯里蘭卡當地的一種生活文化。
這種心念就是慳貪
+
 
學佛修行,我們是要修如何能慈悲喜捨,每天很歡喜的心,我們能容納很多。把心門打開,把心地拓寬,是我們的心地要寬,不是外面有形的東西寬。
+
所以,開頭要去援建的時候,是以這樣去評估的。然而,因為現在需要的數量太大了,就算再多耗兩年的時間也沒有辦法準備到所有需要的土磚,所以現在改用水泥磚。當然當地的人也是很歡喜,只不過因為當地物價高漲,所以他們也想趁著這樣的機會對我們漲價。這個時代在變,或是人心的浮動,所以就變成負擔加重了。
各位,佛陀真的是大智慧者,我們眾生的毛病,他都一一點出來。
+
 
說不定我們住的,也是有人嫌太窄;說不定我們住的,在寮房和寮房的隔壁的隔壁,我們也有分別,也會嫌,這是我的地盤,隔壁是我的隔壁,你不能住我的隔壁。可能也有這樣的。
+
這都是出自於一念:「我做生意就是要賺錢,聽到物價要漲的風聲我就要拖工程,不要一動工下去之後,才拖累到我。」所以這種心態,這都叫做利養的「慳」。都是因為有這念的慳貪,想要看看能不能夠得到更多,這就是我們心意中的「欲」,希望我們自己可以得到,不允許別人能夠得到比我們更好的利潤。這都是因為在社會中,我們的心念變得很狹窄,不能夠很開闊,因為這就是我們凡夫的習氣。
在家人可能也有這樣的,隔壁鄰居:「我實在很倒楣,才跟這一戶住在一起。」我們都不去想:「這一戶,可能他們的心態也很辛苦,我們要如何和他互通?要如何以愛對他們愛灑人間?」
+
 
這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預防這分慳心、慳吝的心;不肯讓人靠近,這以現在的名詞叫孤傲,真的大家要多用心。
+
這種的是習氣,不是本性。我一直在和大家說:「人人的本性原來都是光明的,本性是清淨的,本性是與佛平等的。」都是因為有這種凡夫的習氣,而這些習氣當中都有這個「慳」字存在,就是有慳貪的習氣。
 +
 
 +
不論是慳貪於我們所住的環境,好還要更好,闊還要更闊;或是慳貪於利潤,有很多了還要更多,我們還要比別人更多,這些都是慳貪。只是想要得進來,而不想要捨出去,這些都叫做「慳」。
 +
 
 +
我們學佛修行,我們是要修如何能夠慈悲喜捨,我們要每天都保持很歡喜的心,想要容納更多的法喜。所以我們要把心門打開,把心地拓寬,是我們的心地要寬,不是外面有形的東西寬。
 +
 
 +
佛陀真的是大智慧者,把我們眾生的毛病都一一點了出來。
 +
 
 +
說不定我們所住的也都有人嫌太窄;或是說不定我們所住的,在寮房的隔壁或是在隔壁,我們也都會去有所分別,也會嫌說:「這是我的地盤,隔壁是我的隔壁,你不能夠住在我的隔壁。」可能也有這樣的。
 +
 
 +
在家人可能同樣也有這樣分別,對於鄰居或隔幾戶的鄰居可能也會有分別心,總是會去計較:「我怎麼會這麼倒楣,才會跟這一戶住在一起。」我們都沒有想到:「這一戶可能他們的心態也很辛苦,我們要如何和他互動?要如何以愛對他們愛灑人間?」
 +
 
 +
這無論是在家或是出家,我們都要好好預防慳貪的心、慳吝的心;以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孤傲」,不肯讓別人靠近。這都要好好的預防。
 +
 
 +
真的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HWceVlYemo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3-五慳 (一)]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VHWceVlYemo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6-五慳 (一)]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2013年1月5日 (六) 10:40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一大早從外面走進來,進入大殿之前,聞到外面樹的香味、草木的香味,土地的香味,空氣也是很芬香,這樣的風平浪靜,沒有什麼風的聲音、雨的聲音,只聽到大地靜謐的聲音,鳥生、蟲的聲音,大地在呼吸的聲音,加上所接觸到的氣味,真的是很美。

各位,我們生在如此有福的境界,我們應該時時都要有感恩心,感恩心就是福氣,有了感恩心,我們才能夠和天地之氣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要時時多造福。

造福的人就是心要寬,心若是寬就可以意解。能寬心的人,才能和天地萬物人與人之間的道理我們才能夠盡解。意思就是就說,如果心寬,我們本來的清淨的智慧,就可以自然的與天地萬物接觸,我們就能夠很敏捷的知道這是樹的香、這就是土地的香氣,我們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來。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開啟我們的意識,就要把心放寬。

我們若要將心放寬,就要先從學處入手。常常說「法譬如水」,我們要常常反觀自己,是不是有被煩惱污染?一旦我們的心有被煩惱污染了,我們就要用法水來洗滌。

前面才剛說過「五蓋」,我們也已經把「五蓋」和「五住」都說過了。現在我們就要接著說「五慳」,「慳」就是「慳貪」的意思。我們的心要寬,意才容意解,心不寬就是因為我們慳吝、慳貪。

「慳吝」就是十分的吝嗇,有東西都想要佔為己有。不論什麼東西都只能我擁有,不高興看到別人有,這種叫做「慳」;捨不得施捨出去,這也叫做「慳」;不願意分給別人一點點,這也叫做「慳」,就是有著慳貪的心。

慳貪的心可以分成幾種呢?

第一種就是「住處慳」,住的地方,我們人人生在人間,住在天地間。在天地間我們也要有個小空間。像我們大家共住一起,修行的叢林雖然很大,但是我們修行的地方,我們所著的寮房當中,屬於我們的地方並不大。而且還要規規矩矩。

我們既然要修行,我們應該要說心寬而不是屋寬。我們住的地方不是要住得很寬廣、很豪華,不是這樣。我們是要想怎樣縮小、減少我們所擁有的物質,把無形的心念開闊,這才叫做修行。

所以,過去常說,我們一個人的生活,住的地方到底要多大呢?睡的頂多是六尺長三尺寬,這樣就夠睡了。我們不需要去想還要超過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其實一個人的體積才多大?體積又不大,何必求多餘呢?

也不是只說一張床。若是說到一間房間,現在我們的一間寮房可以住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這樣已經很寬了,我們何必一間寮房一個人住呢?不必啊!因為心寬何必屋寬呢?屋寬不如心寬,這也叫做修行。

同樣的一間寮房,我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我可以有「可以再來啊!再來啊!多人多福氣啊!」這種願意容納別人的想法!增加道友我們可以論道:「我今天看到什麼;我今天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事情讓我很感動。什麼事情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此互相論到分享,這樣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堅定我們的道心。

但若一個地方有很多人住在一起,整天只知道東家長、西家短的。或是我一個人住一間,再招人來我這裡談論是非,這些則都是敗德損慧。

我們修行就是要增加我們的德、我們的智慧,就算是在很狹窄的地方,我們也要心懷開闊的道。所以我們的住處不可以慳,我們要有「來啊!大家一起來,共住、同修啊!」有這樣的心念就對了。

所以我們住的地方,除了我們的房間以外,包括對於我們的鄰居,我們也都要有很寬闊的心去互相對待。所以我們才常常對慈濟人說:「我們要敦親睦鄰。」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都要用很寬廣的心去包容。

現在的社會,人心愈來愈窄。甚至現在還有人,當別人來蓋房子了,但是我的房子已經蓋好了,只不過蓋得比較低,所以當別人的土地要蓋房子,就會去計較:「當太陽升起之時,你的影子不能夠遮到我的房子。」也有這樣的人。

至於這樣要限建多高?「那就要看對方的房子離我們多遠。」「要怎麼說?」「要看看當太陽出來的時候,我們的房子會不會遮蔭到別人的房子?」這樣也有這樣的規矩。甚至如果有遮蓋到了,他還可以出來抗議,說:「你房子的影子怎麼可以遮蔭到我的房子?」

現在人的心愈來愈縮愈窄,別人的土地在蓋房子,連影子都要限制。所以這真的是很無奈的人生,也是人權很囂張的時代。充滿著我行我素的心態——「我已經佔在這裡了,就是佔在這裡。」就是有很多的理由不讓你靠近,這叫做「住處慳」。不高興別人來和我們住在一起。

第二就是「利養慳」。利養,人都是希望多還要更多。

若是出家人,接受共養的時候,他就覺得:「應該要多布施給我,應該要給我更多。」這都叫做利養。

若是在家人,有什麼人會說:「我錢賺太多了,人家給我的利潤太多了。」好像不曾聽過,都是在計較「我的利潤太少。」

如同過去發生過的南亞海嘯,很感恩過去的慈濟人,大家點滴的付出所凝聚起來一股的力量。當時我們想要即時趕快去幫助,除了緊急救災之外,還有多少人無家可歸啊,都需要我們去幫助。我們看到當時在印尼大亞齊——就是地震的災區,除了地震的災區以外,又受到海嘯的侵襲,真的是很悽慘。

而且不只是當地受災,還波及到了十多個國家,我們所要去幫助的,我們所選擇的,重點直接的地方。除了馬來西亞、泰國,我們先緊急救援之外,評估起來,還有其他地方,只要是當地就能夠幫助的就採取就地取材的方式直接救援、幫助。

唯有兩個地方比較嚴重,非常的嚴重,需為他們蓋房子的地方共有兩處,那就是亞齊和斯里蘭卡。這兩個國家實在是需要天下人去關心和幫助,所以印尼慈濟人就負責亞齊。當然也要藉重全球的慈濟人共同去幫助。所已就在那裡,共有三千七百戶的大愛村的建設,分成了幾個點而去幫助建設。

像斯里蘭卡,我們也都發包了,工程都開始了,在二OO五年四月份動土之後,我們就開始發包。但是發包當時的物價,到了現在的物價,已經開始不斷不斷地升高,所以工程的承包者,他的心很不安,看到物價一直波動,所以工程就比較有些停頓。我們有一群建築委員就打電話回來報告說:「師父,現在物價波動,我們現在若是想加緊趕工為他們建設,唯有一項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需要再增加經費。雖然已經發包簽約了,但包商在簽訂了約之後才知道物價會漲,所以當他聽到了風聲之後,包商他覺得物價會再漲上去,所以工程就進行得比較緩慢。」

當初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會進行得那麼慢,一直到和這些承包商溝通了之後,才知道沒有一個人肯吃虧的,大家都想:「我的利潤應該要再提高,我應該需要再多賺一些錢。」所以時間就這樣拖長了。這也是利養慳,貪圖這個利潤想要得到更多一些。要不然這些包商其實可以很快就趕工了,不必一直拖到後來還在慢慢施工。

當時所選擇的建材,是適應當地的居住文化。他們說,他們所住的文化,就是土磚屋。想想,土磚屋很好啊,那個地方沒有地震,而且我們所選擇的地點也比較高。就如同我們之前在伊朗的巴姆城,記得嗎?當初巴姆城會於地震的時候,我們前去支援,巴姆城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都是採用土磚所興建的。其實它只要不要被大水浸泡太久,幾天之後水退了,自然它就沒有事情了。而且土磚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冬天很溫暖,夏天很涼,尤其採用土磚興建房舍,也是斯里蘭卡當地的一種生活文化。

所以,開頭要去援建的時候,是以這樣去評估的。然而,因為現在需要的數量太大了,就算再多耗兩年的時間也沒有辦法準備到所有需要的土磚,所以現在改用水泥磚。當然當地的人也是很歡喜,只不過因為當地物價高漲,所以他們也想趁著這樣的機會對我們漲價。這個時代在變,或是人心的浮動,所以就變成負擔加重了。

這都是出自於一念:「我做生意就是要賺錢,聽到物價要漲的風聲我就要拖工程,不要一動工下去之後,才拖累到我。」所以這種心態,這都叫做利養的「慳」。都是因為有這念的慳貪,想要看看能不能夠得到更多,這就是我們心意中的「欲」,希望我們自己可以得到,不允許別人能夠得到比我們更好的利潤。這都是因為在社會中,我們的心念變得很狹窄,不能夠很開闊,因為這就是我們凡夫的習氣。

這種的是習氣,不是本性。我一直在和大家說:「人人的本性原來都是光明的,本性是清淨的,本性是與佛平等的。」都是因為有這種凡夫的習氣,而這些習氣當中都有這個「慳」字存在,就是有慳貪的習氣。

不論是慳貪於我們所住的環境,好還要更好,闊還要更闊;或是慳貪於利潤,有很多了還要更多,我們還要比別人更多,這些都是慳貪。只是想要得進來,而不想要捨出去,這些都叫做「慳」。

我們學佛修行,我們是要修如何能夠慈悲喜捨,我們要每天都保持很歡喜的心,想要容納更多的法喜。所以我們要把心門打開,把心地拓寬,是我們的心地要寬,不是外面有形的東西寬。

佛陀真的是大智慧者,把我們眾生的毛病都一一點了出來。

說不定我們所住的也都有人嫌太窄;或是說不定我們所住的,在寮房的隔壁或是在隔壁,我們也都會去有所分別,也會嫌說:「這是我的地盤,隔壁是我的隔壁,你不能夠住在我的隔壁。」可能也有這樣的。

在家人可能同樣也有這樣分別,對於鄰居或隔幾戶的鄰居可能也會有分別心,總是會去計較:「我怎麼會這麼倒楣,才會跟這一戶住在一起。」我們都沒有想到:「這一戶可能他們的心態也很辛苦,我們要如何和他互動?要如何以愛對他們愛灑人間?」

這無論是在家或是出家,我們都要好好預防慳貪的心、慳吝的心;以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孤傲」,不肯讓別人靠近。這都要好好的預防。

真的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6-五慳 (一)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