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履足跡20140215-法入心‧行如法: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25 行: | 第 25 行: | ||
==3.幸福茶香== | ==3.幸福茶香== | ||
+ | 3-1法是什麼?法是準則,人生遵行的方向,法是條文,指引我們正確道路的途徑,法也是佛陀留下來教誨我們的人生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將法入心,我們的行為能受法規範,那這社會就會祥和,人人之間就沒有紛爭,也沒有你爭我奪的行為,可惜的是,人心飄渺不定,容易受外界的一塵一物所影響,所以迷失了內心原有清淨無染的本性,可嘆的是,往往我們迷失在錯誤的方向中,卻往往都不自知,做過的事,事後回想才懊悔,但一切都來不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法入心,行如法了。如果我們心中有法,就不會做出錯誤的事情,而法入心只是不犯錯,真正要做的卻是行如法,把這些人生的道理指引,用在人生的道路,人生的光明就會在前。 | ||
+ | 。 | ||
+ | 看到別人幸福,內心起了羨慕之心,卻忘了自己擁有的,看到別人幸福,這是自己生出來的,是不是真的幸福,我們用眼看,卻沒有用心看,我們相信眼睛,以為一切都是真的,卻不知一切唯心造,內心這樣想,又真的是這樣嗎?真相為何?別人的幸福又和你有什麼關係呢?如果真的起了羨慕心,是不是也該用正念的覺悟來祝福別人呢?人總是往外求,卻不知自己的寶藏有多多,這就是在關鍵時刻,在一剎那間,我見我想,自己是否能察覺,察覺自己此刻的心是往何處尋了。 | ||
+ | 一切事情總有因緣,看見別人受苦,能感同身受,是同理心,是不分你我的心,這一念心,因緣到了,能匯聚成大愛,能化小愛為大愛,這是把小愛化作成行動的愛,就像看到貧窮的人,或者遭遇困難的人,為何有的人能伸出援手,而有的人袖手旁觀,其實人的內心本就是有一顆良善的心,只是我們被一些無名的貪婪嗔癡所蒙蔽了,以為那些才是真的,所以知道很多道理,卻不願意去做,這就是心中沒有法,沒有正確的法,沒有正確的法,當然就無法行如法了。 | ||
+ | |||
+ | 上人說一法生萬法,上人為佛教為眾生就是法入行的最佳的典範,人生該有典範學習,把自己的心提起來,把典範放在前,他就是我們的法,指引我們的方向。 | ||
+ | |||
+ | 3-2 娑婆世界為何稱為勘忍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好像火宅,住在火燒火烤的屋子中,能夠平安快樂?但是,眾生卻被無明煩惱障礙,眼睛向外看這娑婆世界,以為雖苦卻也有樂在其中,不相信也不認為人生真苦,哪有什麼好追求與執著呢?但是並不是說人生就沒有希望,也沒有解脫喜悅,如此也是錯誤知見。佛陀說人生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心向攀緣,以自我為中心,已有所得為樂,已有所失為苦,但人生無常,哪有真的得的時候,既然無法有所得,時時卻被得失之心纏縛,因此無得者,有求不得苦,有得者,卻也有擔心失去的苦,得失得失,心難知足、心難平安,哪有心安時候,心難安、心不安,是人生大苦啊! | ||
+ | |||
+ | 佛陀在2500年前,已經以身示教,身為一國最尊貴的王子,外在所見皆可得,佛陀為何「捨得」而出家呢?因為三界如火宅,哪有真的幸福可言呢?因此佛陀開始了法的追尋,何謂法?法高深?一點也不,而是真真實實的,就是我們心家的安身處。佛陀找到了,並且告訴我們,幸福不在外,只在內。守護我們的心家,眼睛不向外追逐,而以靜思寧靜的心,回歸自己無求無染的本性,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輕安與自在。 | ||
+ | |||
+ | 我們應當謹遵佛陀教誨,應當安分聽從上人的叮嚀,以感恩知足之心,以信以願以行以懺悔反省之心,對內靜思己心,戒慎恐懼切莫以為火宅中有寶藏,而當遠離火宅,回歸清淨之地,回歸自己原本無所染無所求之心,守護我們自己的心,當無明一念起,就以正念正思之念止住,因為這無明的驅動,只是牽引我們進入火宅,絕無任何真實利益,只有煎熬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田變得乾旱乾枯,而更加苦不堪言而已。 | ||
+ | |||
+ | 我們不但要讓法入心,不隨無明風而生煩惱草,更要將法行之於外,轉眾生煩惱心為菩薩喜捨心,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以行動讓善念共振,這善念看似只對他人有益,對自有何好處?其實,當我們緣苦眾生的同時,這善念首先振動的就是我們自己,雖然辛苦付出,卻有一種內在的喜悅,為何忘我付出反而喜悅呢?因為這與我們的真正的本性相應,什麼是我們的本性,無所求也不必求即是我們的本性,人的幸福不在比較,也不在自己擁有多少,而在於自心無所求之心。當我們有願行動付出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他人的需要,而非自己的欲求,如此即是無我,無我即是真我,為何?因為這個「無」,不是「沒有」,而是「無所求、無所執著」,既然無所求,無所執著,哪有患得-求不得苦,哪有患失-得怕失去的擔憂呢?如此就是放下了,放下了自己本來「得」的快樂嗎?錯!放下了纏縛自己的慾念與無明,這樣的放下,哪裡不好呢?那麼放下之後,不就沒有了嗎?錯,放下了纏縛我們累生累世的無明煩惱慾念之繩後,得到的是一種輕安自在的感受,而這種輕安自在,實在說,也不是得,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本心,哪裡算得呢?因為我們本來就擁有,如今只是回到心家了,出了火宅回歸心家,哪有失呢? | ||
+ | |||
+ | 法入心,法入行,實在是我們的本性本心,隨著本性本心走,哪裡困難呢?哪裡行願行得辛苦勉強呢?感恩! | ||
==4.幸福彩虹== | ==4.幸福彩虹== |
2014年11月6日 (四) 07:35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
1.幸福奉學
觀眾朋友您好,很高興在證嚴上人衲履足跡與您見面。上人感嘆,凡夫心因有所需求,在關鍵時刻就容易受影響,被引至錯誤的方向,受騙入迷。上人說,佛陀為我們開示,自己要真能悟入,有所警惕、解悟,真正入門,心行才會正確,回歸清淨無染的自性,而清淨無染的心,即是無所求之心,提起正信,不生疑惑,以智慧判斷,踏實於人間路,現在敬請一塊來,收看今天的節目。 上人說我們所居住的國度,皆在天蓋之下,地載之上,天下是一個大家庭,佛陀把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比喻為一個大宅,而這個大宅已經四面火起,無論你身在火宅中的哪一個角落,都會危險。
上人說,天地之間是所大宅院,每個人心靈都有個心宅,也有三界,倘若心宅被境界誘惑,而生起欲念,無明煩惱起,就會驅使人發起動作,造作業力,眾生共惡業,引發災難,會波及三界眾生。
上人說,佛陀教示大眾,要認清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不要沉迷不覺,而造業、沉淪。上人表示,雖然我們不知無常何時到來,未來無可預測,生命長短不由自主,但是慈濟人,可以把生命拓寬加深,做天下人的貴人。
上人說,人是父母生、天地養,為人應知回饋父母,天地的恩德,人們更需心平氣和,才能安和樂利的生活。上人說,人若懂得自愛,自然就能安然度日,若不自愛,製造問題、擾亂人心,釀成社會混亂,要讓社會安和樂利,就要傳法入心,心中有法,就有智慧,就能夠判別是非,不受言語煽動。
上人說,真正法入心,則能從一法生萬法,猶如上人領受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嚀,畢生盡形壽,獻生命,立定方向邁進。
上人說,佛陀是四生慈父,也是三界導師,佛陀愛護眾生,就像疼惜自己的子女一樣,學佛者應體悟佛心,更當身體力行佛法,將佛法落實人間,上人之所以成立慈濟,就是為了將佛法落實人間,引導眾生聞法覺悟。
上人說,佛陀為眾生開 示 悟 入,於佛陀覺知的真理,而真理是無為法,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是本就存在。上人說,宇宙萬物都有其真理,世間一切有形有色的事相,都是從無為法的真理而生。
上人以簡易屋為例,諄諄說明無為法的真理,雖然本來就存在,但若沒有人體會,法不入心,就沒有行動,若有人會合因緣,把無形的愛心,化成有形的行動,把無形的道理,化成有形,以啟發更多人的愛,體會無形的道理。
上人說,佛陀開啟眾生的心門,指示一條大道直的正道,我們若能聞法入耳,能悟出道理,從此不再迷惑,不再走錯路,即是聞法入心,入於正知、正見,而正知、正見,即為佛知、佛見,慈濟人從做中學、學中覺,在人群中,體會無量法門,增長智慧,感謝您的收看,我是慈暘,祝福您平安順心,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我們下週同一時間再見。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衲履足跡20140215-法入心‧行如法
3.幸福茶香
3-1法是什麼?法是準則,人生遵行的方向,法是條文,指引我們正確道路的途徑,法也是佛陀留下來教誨我們的人生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將法入心,我們的行為能受法規範,那這社會就會祥和,人人之間就沒有紛爭,也沒有你爭我奪的行為,可惜的是,人心飄渺不定,容易受外界的一塵一物所影響,所以迷失了內心原有清淨無染的本性,可嘆的是,往往我們迷失在錯誤的方向中,卻往往都不自知,做過的事,事後回想才懊悔,但一切都來不及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要法入心,行如法了。如果我們心中有法,就不會做出錯誤的事情,而法入心只是不犯錯,真正要做的卻是行如法,把這些人生的道理指引,用在人生的道路,人生的光明就會在前。 。 看到別人幸福,內心起了羨慕之心,卻忘了自己擁有的,看到別人幸福,這是自己生出來的,是不是真的幸福,我們用眼看,卻沒有用心看,我們相信眼睛,以為一切都是真的,卻不知一切唯心造,內心這樣想,又真的是這樣嗎?真相為何?別人的幸福又和你有什麼關係呢?如果真的起了羨慕心,是不是也該用正念的覺悟來祝福別人呢?人總是往外求,卻不知自己的寶藏有多多,這就是在關鍵時刻,在一剎那間,我見我想,自己是否能察覺,察覺自己此刻的心是往何處尋了。
一切事情總有因緣,看見別人受苦,能感同身受,是同理心,是不分你我的心,這一念心,因緣到了,能匯聚成大愛,能化小愛為大愛,這是把小愛化作成行動的愛,就像看到貧窮的人,或者遭遇困難的人,為何有的人能伸出援手,而有的人袖手旁觀,其實人的內心本就是有一顆良善的心,只是我們被一些無名的貪婪嗔癡所蒙蔽了,以為那些才是真的,所以知道很多道理,卻不願意去做,這就是心中沒有法,沒有正確的法,沒有正確的法,當然就無法行如法了。
上人說一法生萬法,上人為佛教為眾生就是法入行的最佳的典範,人生該有典範學習,把自己的心提起來,把典範放在前,他就是我們的法,指引我們的方向。
3-2 娑婆世界為何稱為勘忍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好像火宅,住在火燒火烤的屋子中,能夠平安快樂?但是,眾生卻被無明煩惱障礙,眼睛向外看這娑婆世界,以為雖苦卻也有樂在其中,不相信也不認為人生真苦,哪有什麼好追求與執著呢?但是並不是說人生就沒有希望,也沒有解脫喜悅,如此也是錯誤知見。佛陀說人生苦,是因為我們總是心向攀緣,以自我為中心,已有所得為樂,已有所失為苦,但人生無常,哪有真的得的時候,既然無法有所得,時時卻被得失之心纏縛,因此無得者,有求不得苦,有得者,卻也有擔心失去的苦,得失得失,心難知足、心難平安,哪有心安時候,心難安、心不安,是人生大苦啊!
佛陀在2500年前,已經以身示教,身為一國最尊貴的王子,外在所見皆可得,佛陀為何「捨得」而出家呢?因為三界如火宅,哪有真的幸福可言呢?因此佛陀開始了法的追尋,何謂法?法高深?一點也不,而是真真實實的,就是我們心家的安身處。佛陀找到了,並且告訴我們,幸福不在外,只在內。守護我們的心家,眼睛不向外追逐,而以靜思寧靜的心,回歸自己無求無染的本性,如此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輕安與自在。
我們應當謹遵佛陀教誨,應當安分聽從上人的叮嚀,以感恩知足之心,以信以願以行以懺悔反省之心,對內靜思己心,戒慎恐懼切莫以為火宅中有寶藏,而當遠離火宅,回歸清淨之地,回歸自己原本無所染無所求之心,守護我們自己的心,當無明一念起,就以正念正思之念止住,因為這無明的驅動,只是牽引我們進入火宅,絕無任何真實利益,只有煎熬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田變得乾旱乾枯,而更加苦不堪言而已。
我們不但要讓法入心,不隨無明風而生煩惱草,更要將法行之於外,轉眾生煩惱心為菩薩喜捨心,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以行動讓善念共振,這善念看似只對他人有益,對自有何好處?其實,當我們緣苦眾生的同時,這善念首先振動的就是我們自己,雖然辛苦付出,卻有一種內在的喜悅,為何忘我付出反而喜悅呢?因為這與我們的真正的本性相應,什麼是我們的本性,無所求也不必求即是我們的本性,人的幸福不在比較,也不在自己擁有多少,而在於自心無所求之心。當我們有願行動付出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他人的需要,而非自己的欲求,如此即是無我,無我即是真我,為何?因為這個「無」,不是「沒有」,而是「無所求、無所執著」,既然無所求,無所執著,哪有患得-求不得苦,哪有患失-得怕失去的擔憂呢?如此就是放下了,放下了自己本來「得」的快樂嗎?錯!放下了纏縛自己的慾念與無明,這樣的放下,哪裡不好呢?那麼放下之後,不就沒有了嗎?錯,放下了纏縛我們累生累世的無明煩惱慾念之繩後,得到的是一種輕安自在的感受,而這種輕安自在,實在說,也不是得,因為這本來就是我們的本心,哪裡算得呢?因為我們本來就擁有,如今只是回到心家了,出了火宅回歸心家,哪有失呢?
法入心,法入行,實在是我們的本性本心,隨著本性本心走,哪裡困難呢?哪裡行願行得辛苦勉強呢?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