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43-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每天都跟大家說,時間分秒擋不住啊!還是不斷地這樣在流逝掉。所以,我們要人人提起精進的心。精進...)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64 行: | 第 64 行: | ||
==3.幸福茶香== | ==3.幸福茶香== | ||
+ | 3-1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是要空空的過,還是精進的過?有的人很忙碌,但在忙碌中卻迷失了自己,有的人也確實很忙碌,但在忙碌中得到法喜,得到智慧的增長,因為他精進的過生活,把法活在生活中,表面上看似拘束了自己,卻是安樂的生活,那日在《荒漠甘泉》看到了我心有所感的一段話:「安樂的生活不能引領我們向上,只會帶領我們向下。藍天總是在我們上面的,所以我必須時時望著上面。」這和上人說的:「我們要人人提起精進的心。精進的心與日子要好好地競賽。」它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說如果活著只想逃避責任,只想要減輕痛苦,束縛,想要享樂,那麼這不會是一條永遠安穩的路,它不會帶領我們走向菩薩道,自度也度人的一條路。 | ||
+ | |||
+ | 供養佛要本虔誠,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因為信,所以才有行動,就像走在十字路口,我相信向右轉,就是一條通往回家的路,因為我信,所以勇敢的走,所以因為信,每個人都可以「供養」自己,也可以「供養」別人,這是上人告訴我們的,如果供養自己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是為了內心的貪嗔癡,那麼供養反助虐了自己惡念的心,如果供養是希望自己修為得到更精進,得到內心法喜的充滿,那麼供養了自己,也在精進中供養了別人,因為你帶給人歡喜,對方也會受你感染,對你尊重歡喜。這就是上人告訴們的,真正供養的意義。 | ||
+ | |||
+ |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看了這段文,讓我對供養更了解了意思,期盼自己以清靜的本心,無染的心,堅定的心`去除內心的汙染,讓心空出來,讓自己變成一個空碗,才能裝進多的法。 | ||
+ | |||
+ | 3-2 佛經上常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意思是說:時間一分一秒的流失,我們的生命也一分一秒的減少,好像一條在水中的魚,水一點一滴的減少,有什麼好快樂的呢?因為當水乾涸時,魚還能活嗎?不了解者,可以誤解佛陀的本意,以為說人生沒有什麼樂趣。其實,這裡的樂是享樂,什麼是享樂呢?財色名食睡都是,各種的欲望。佛陀告訴我們:這些享樂有何樂,就算一生中財色名食睡都能夠充分的滿足,又如何呢?能逃得過生老病死嗎? | ||
+ | |||
+ | 人生真正的可能有快樂嗎?當然有!佛陀以身示教,放下王子財色名食睡的享受,出家修行悟得人生真理,要把真正的幸福寶珠給我們。其實,嚴格說來,不是給我們,因為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身上本來就有寶珠,只是我們的心總是往外看,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有寶藏在身上。 | ||
+ | |||
+ | 如何找到寶藏呢?其實也不難,就是把寶石上的灰塵擦掉就好了。用什麼擦呢?用法水來擦,法水從何而來?從我們的虔誠信願中來,只要虔誠有信有願,日日用慈悲喜捨的心、感恩尊重愛的態度耕耘心田,就能夠用法水灌溉我們自己的心田,並且去除心田上的無明草,自然原本心亂如麻的心田,自然會慢慢變成一片清淨的心田,如此自然漸漸輕安而自在。感恩! | ||
==4.幸福彩虹== | ==4.幸福彩虹== |
2014年8月9日 (六) 07:34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每天都跟大家說,時間分秒擋不住啊!還是不斷地這樣在流逝掉。所以,我們要人人提起精進的心。精進的心與日子要好好地競賽,到底是我們精進比較快,還是時間在過得比較快呢?這就是要看我們心有堅定嗎?對法有精進嗎?
心在法中精進,若能「一理通,萬理徹」,一念通達就能夠心包太虛,萬法無不清楚,每樣都很清楚了,所以時間與法來比,還是法比時間更快。這要看我們領悟的範圍,若說一項,能夠了解很多,就是精進,那就是我們的心念比時間快速了。所以我們要時時精進,時間不斷在變,法也是要不斷接收。
我們現在看到,釋迦牟尼佛將要講《無量義經》的那個場合,我們回顧過去所說,「六成就」的開始那時候,人一直來、一直來,那個道場人數之眾,人很多,大家來了,都是很虔誠禮佛,就前後陸續坐下來。來聽法的場合裡面有菩薩八萬人俱,很多,還有比丘萬二千人俱,他們已經都得到心靈的解脫了。
說起來就是那個道場,靈山會上,菩薩、比丘、還有天龍八部、還有天人、還有人王等等,那個道場的莊嚴,已經讓大家的心都很穩定,很寧靜地這樣坐下來。當然在那當中,佛陀還是在定中。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
「爾時」,就是那個時候,大家真正心靈平靜的時刻。菩薩的心境、小乘極果的心境,都已經很整齊,已經都很穩定。那個時候,大莊嚴菩薩他就起來問佛。這位大莊嚴菩薩能夠體會佛陀的心懷,應該「離言法華」有很深奧的智慧,佛陀這個形象,應該就是要來敘述、暢演他心中所保護的微妙正法。這就要看時機、看人,這個時候、這些人的心有定嗎?有虔誠嗎?有想要求道的心嗎?很多的因緣要和合下來,佛陀要暢演本懷,才不會辜負佛陀用心說法的意。所以一定要有這種根機的菩薩開始來看。
「與眾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
大莊嚴菩薩是在大眾中八萬菩薩的代表,所以這些菩薩看到大莊嚴菩薩已經起立了,所有的菩薩也同時「從坐而起,來詣佛所」。光是這個場面,八萬,很多人。這個數字,上一次就已經跟大家解釋過了,不要那麼執著在數字。這些菩薩都已經起立了,開始就是要準備向佛請法的時候。要請法,有請法的動作,這就是在《無量義經》的境界。《法華經》與《無量義經》是同時,「離言法華」與形象的法華。
佛陀的《法華經》一直有文殊菩薩來引導,引導大家進入過去日月燈明佛要講《法華經》的因緣。日月燈明佛,前後有二萬佛,名稱都是日月燈明佛,這是表示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不離開像日一樣的智慧、像月一樣的慈悲、像大地黑暗地方的燈光,能夠引導人走對路,能夠在平平安安、覺悟的道路,這都是所有的佛他的心靈本性。
所以這是在日月燈明佛,最後那尊佛有八個孩子,八個孩子看到父親出家,也來出家了,這些王子都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父。這些弟子很用心,師父也是很用心,教與受都是彼此之間很精進,所以能夠進入堅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道心。
所以現在再說,「是諸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
八王子,我們知道是一種形容。八位王子的名都有一個「意」字,表示我們的八識。八識緣在外面,當然就有很多污染,反一個面過來,八識就是清淨,做很多的功能、良能,將這些識回歸到心王、心識。心王就是我們人人的本性,就是回歸於一,從八回歸於一。這是在經典,若要深入精神面,應該我們能了解。
這八王子也是供養過無量百千萬億佛。不是現在才開始有這個因緣,過去的過去,還沒來為最後日月燈明佛以前,這些王子的過去都是同樣不斷修行、不斷供養,時間很長,是無量百千萬億佛,他們都不斷在供養。
大家會認為,有那麼多佛能供養嗎?要成為一尊佛都那麼不簡單了!這是不是心又去鑽牛角尖,又會被數字、時間障礙了呢?
實在說,有一天和大家分享,菩薩遊戲人間,專心救濟,就是跟大家結好緣。佛不是說,人人無不都是佛,本具佛性。所以應該說,八王子的過去同樣是行菩薩道,同樣芸芸眾生無量,就如常不輕菩薩,不管任何人,他都是說:「我不敢輕視你,你也是同樣能成佛。」都是同樣的意思。我們若以佛心看人,人人不就是佛嗎?總而言之,我們平常待人接物都要有感恩、尊重、愛,以這種心境來對人人,無不都是人人受供養。
你感恩他,他也很歡喜;他歡喜,就已經受到你感恩的供養。你尊重他,他也是很歡喜,所以合和互協,人與人之間互相接受,互相付出,互相愛,這都是我們生活在彼此供養中。就是大家互相見面,互相的感受,感受到好的都是法的供養,感受到不好的就當成一面鏡子。這是修行者,我們應該能夠了解,學佛,不只是在文字上這樣去感受,最重要的,我們要在心靈上來感受。
過去兩千多年前,釋迦佛的時代,那時候的菩薩又說到三大阿僧祇劫以前,那麼長的時代。你們想,時間比較快呢?還是心念比較快呢?心念能夠很快就回顧到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那時候的人與事、物。心念一轉,菩薩的境界就現前了。
所以這些王子,「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皆成佛道」。這意思就是說,這八位王子受妙光菩薩所教化,所以這八位王子已經「皆能進入於,如來法輪究竟之地」。
如來轉法輪,平時就是在轉法輪,法輪不息。法輪就是心輪,佛的心輪,佛的思想,心靈的境界。這八位王子受妙光菩薩所教化、引導,也已經慢慢進入了佛的心靈境界,所以叫做「入於如來法輪究竟之地」。這個境界很高。
這八位王子受教了,所以他們會供養。供養,那就是大家知道,財利的布施、敬的布施、行的布施。
⊙供養:兼財供養,敬精進供養,法行供養而言。
第一個有相布施,就是財布施,這是有相布施。有的人沒錢要怎麼供養呢?他用敬;很尊重,敬佛、敬法、敬僧,他用他的行動來表示供養。有的不只是能夠財施,能夠敬的布施,以外就是行,那就是身體力行,這三種和合起來叫做供養。
布施、供養,不管財物用多少,供養的人若心不清淨的供養,就是想說:我布施、我供養,我要得到福。像這樣,這個功德是很輕微的。有的人沒有錢,但是拜佛、禮佛、敬佛,雖然用他的心,但是行為若是不當,拜佛只希望佛能保佑我,拜佛、敬法、敬僧,只是為了說他要得到加持,這也是功德有限。最重要的是要行,身體力行。
你要走這條路,不是站得遠遠看這條路,必定要走。福慧是兩足尊,就是說有腳,你要啟動,一隻是福、一隻是慧,所以說福慧兩足尊。我們若不啟動這兩隻腳去走的話,那我們心地的風光如何能了解呢?或者是這條路,覺道,菩提覺道,這條路你若不去走,哪有辦法知道這條覺道的風光?所以光是站在原地,敬啊、拜啊,這樣還是其次,若可以,就是身體力行。
若是能夠身體力行的人,自然你就會很恭敬,而你能夠很恭敬,了解了道理之後,自然你就會財施,很自然的。所以三種布施,最重要的就是行的布施。所以,財的供養和敬的精進供養,還要法、行的供養。我們要如法身體力行,這樣才叫做真供養。三種的供養若能夠合一,這是最好的。這是我們要了解八王子的心靈境界。
這(經)文再接下來就說:「其最後成佛者,名曰燃燈。」「八百弟子中有一人,號曰求名,貪著利養,雖復讀誦眾經,而不通利」。
在過去日月燈明佛的時代,有妙光菩薩來持《法華經》教化,他有八百位弟子,在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名字叫做「求名」。我們好好想,他到底為什麼叫做「求名」?在修行的過程中還有貪著利養,這種貪著利養,很自然在讀誦中就容易忘失,因為心不專,心散開了,哪怕你的經一直在誦,還是無法了解經其中的道理。
所以我們要學佛,第一項,總是要將我們的內心煩惱都去除清淨,漏盡,清淨的水才裝得進去。法譬如水,清淨的法水才能夠入我們的心,洗滌心的垢穢。這就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不能減少的心念。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43-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
3.幸福茶香
3-1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是要空空的過,還是精進的過?有的人很忙碌,但在忙碌中卻迷失了自己,有的人也確實很忙碌,但在忙碌中得到法喜,得到智慧的增長,因為他精進的過生活,把法活在生活中,表面上看似拘束了自己,卻是安樂的生活,那日在《荒漠甘泉》看到了我心有所感的一段話:「安樂的生活不能引領我們向上,只會帶領我們向下。藍天總是在我們上面的,所以我必須時時望著上面。」這和上人說的:「我們要人人提起精進的心。精進的心與日子要好好地競賽。」它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說如果活著只想逃避責任,只想要減輕痛苦,束縛,想要享樂,那麼這不會是一條永遠安穩的路,它不會帶領我們走向菩薩道,自度也度人的一條路。
供養佛要本虔誠,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因為信,所以才有行動,就像走在十字路口,我相信向右轉,就是一條通往回家的路,因為我信,所以勇敢的走,所以因為信,每個人都可以「供養」自己,也可以「供養」別人,這是上人告訴我們的,如果供養自己是為了達成一個目的,是為了內心的貪嗔癡,那麼供養反助虐了自己惡念的心,如果供養是希望自己修為得到更精進,得到內心法喜的充滿,那麼供養了自己,也在精進中供養了別人,因為你帶給人歡喜,對方也會受你感染,對你尊重歡喜。這就是上人告訴們的,真正供養的意義。
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看了這段文,讓我對供養更了解了意思,期盼自己以清靜的本心,無染的心,堅定的心`去除內心的汙染,讓心空出來,讓自己變成一個空碗,才能裝進多的法。
3-2 佛經上常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意思是說:時間一分一秒的流失,我們的生命也一分一秒的減少,好像一條在水中的魚,水一點一滴的減少,有什麼好快樂的呢?因為當水乾涸時,魚還能活嗎?不了解者,可以誤解佛陀的本意,以為說人生沒有什麼樂趣。其實,這裡的樂是享樂,什麼是享樂呢?財色名食睡都是,各種的欲望。佛陀告訴我們:這些享樂有何樂,就算一生中財色名食睡都能夠充分的滿足,又如何呢?能逃得過生老病死嗎?
人生真正的可能有快樂嗎?當然有!佛陀以身示教,放下王子財色名食睡的享受,出家修行悟得人生真理,要把真正的幸福寶珠給我們。其實,嚴格說來,不是給我們,因為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身上本來就有寶珠,只是我們的心總是往外看,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有寶藏在身上。
如何找到寶藏呢?其實也不難,就是把寶石上的灰塵擦掉就好了。用什麼擦呢?用法水來擦,法水從何而來?從我們的虔誠信願中來,只要虔誠有信有願,日日用慈悲喜捨的心、感恩尊重愛的態度耕耘心田,就能夠用法水灌溉我們自己的心田,並且去除心田上的無明草,自然原本心亂如麻的心田,自然會慢慢變成一片清淨的心田,如此自然漸漸輕安而自在。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