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36-甘露滅苦: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大家坐下來靜靜的時候,一聲引磬,大家眼睛張開了。眼睛已經睜開,你們的對面,現在所進入的是什麼東...)
 
3.幸福茶香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
大家坐下來靜靜的時候,一聲引磬,大家眼睛張開了。眼睛已經睜開,那現在從你們的對面所映入眼中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相?
大家坐下來靜靜的時候,一聲引磬,大家眼睛張開了。眼睛已經睜開,你們的對面,現在所進入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相?
+
 
眼睛張開的剎那間,這個相很快就印入你的心版,這叫做想!心版上的相,這個相字,就是取六塵的相。這種的六塵,六塵、六根和六想會合起來,這三項合起來之後,就容易有過患。因為昨天有什麼人我是非,根和塵會合起來,放在我們的心裡。
+
在我們眼睛張開的剎那間,這個相很快就印入你的心版,這叫做想!
我們的心,是不是已經對這個人,就會起那種不好的印象?這個不好的印象,就是心印在,那個人沒有順我們的意、或是工作中有互相衝突,這種印那個相在我們心裡,我們心裡還是會再去緣。緣過去,之後那種不好的緣,就結在我們心中,成為過患。
+
 
過去了,我們還放在心裡,這叫做過患,而且傷失善根!
+
心版上的相,這個「相」字,就是取六塵的相。這種的六塵,六塵、六根和六想會合起來,這三項合起來之後,就容易有過患。因為昨天有什麼人我是非,根和塵會合起來,會放在我們心裡造作。
已經過去的事
+
 
仍放在心裡
+
我們的心,是不是已經對這個人,就會起那種不好的印象?這個不好的印象,就是「心」印在那個人的相上。沒有順我們的意、或是工作中有互相衝突,這種印那個相在我們心裡,我們心裡還是會再去緣。緣著過去的印相,之後又接著把那種不好的緣,糾結在我們心中成為過患。
就會成為過患
+
 
久久無法釋懷
+
過去了我們還放在心裡,這叫做「過患」,而且會「傷失善根」!
還會傷失善根
+
 
孔夫子說:「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做一個人,選擇要做的事情,不應該為了一個人,來影響我們的情緒。過去已經和這個人衝突,已經有過失;加上為了這個人,影響我們的心境,就放棄了我們的立志、發心,這也叫做遷怒。
+
孔夫子說:「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做一個人,選擇的事情要做,不應該為了一個人,來影響我們的情緒。過去已經和這個人衝突,已經有過失;加上為了這個人,影響我們的心境,就放棄了我們的立志、發心,這也叫做「遷怒」。
為了這個人,所以把我們的意志、發心全都遷移掉了,這樣就是傷失善根。對我們的慧命有傷害,對我們的善根也有損失。如此喪失善根後,這個妄念就不斷衍生!
+
 
想,是緣著外面的六塵,就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這六項合起來,構成了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的心,一直就是繞著過去的相,在我們的心版上,妄念一直延續下去,如此就顛倒了!所以我們學佛要很謹慎。
+
為了這個人,所以把我們的意志、發心全都遷移掉了,這樣就是「傷失善根」。對我們的慧命有傷害,對我們的善根也有損失。如此喪失善根後,這個妄念就不斷衍生!
因為這個想字,在我們的見、思、惑這三項裡面,它會影響我們的顛倒。
+
 
三顛倒:
+
「想」,是緣著外面的六塵,就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這六項合起來,構成了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的心,一直就是繞著過去的相,在我們的心版上,妄念一直延續下去,如此就顛倒了!所以我們學佛要很謹慎。
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
+
 
 +
因為這個「想」字,在我們的「見、思、惑」這三項裡面,它會影響我們,使我們顛倒。
 +
 
 
第一是「想顛倒」,那就是在思想上,會讓我們顛倒錯誤。顛倒錯誤,妄想就會一直生起。
 
第一是「想顛倒」,那就是在思想上,會讓我們顛倒錯誤。顛倒錯誤,妄想就會一直生起。
第二是「見顛倒」,見解若顛倒,就是邪見不斷不斷叢生。我們也常常聽到:「我如此發心信仰,我非常虔誠信仰,我所要求的,怎麼不能事事如意呢?」
+
 
有人就和他說:「來!我再帶你去信什麼。」他馬上就跟著人家去了!
+
第二是「見顛倒」,見解若顛倒,就是邪見不斷不斷叢生。我們也常常聽到:「我如此發心信仰,我非常虔誠信仰,我所要求的,怎麼不能事事如意呢?」有人就和他說:「來!我再帶你去信什麼。」他馬上就跟著人家去了!
不管從正見走入邪道,在社會比比皆是,很多。無法在因緣果報上,去正確了解。所以容易若有一事不如意,事事顛倒。就容易在見解中產生了邪,邪就是偏差了!一條康莊的大道,應該很好走,卻是已經偏向,邪思、邪見、邪解,這種叫做「見的顛倒」。
+
 
再來「心的顛倒」,心是什麼心?妄想心。因為這個相,印在我們的心版裡,所以令我們的思想已經顛倒了,見解也偏差了,就使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產生,所以妄心邪識,我們所看到的、所了解的,全都不是正確的。一切事物在我們面前,我們已經被它顛倒了,我們的根本。
+
從正見走入邪道也是很多,在社會比比皆是,有很多。都是因為無法在因緣果報上,去正確了解。所以容易若有一事不如意,就會從「見顛倒」衍生成為「事事顛倒」。就是容易在見解中產生了邪,邪就是偏差了!一條康莊的大道,應該很好走,卻是已經偏向邪思、邪見、邪解,這種叫做「見的顛倒」。
我們真正的根本是什麼呢?本來是清淨無染穢的根本,我們應該所選擇是正確的,我們要趕緊。因緣難得,得到因緣,我們要好好把握!把握了,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我們絕對不放棄。什麼樣的因緣、境界現前,我們都不會受影響,這叫做堅定。
+
 
 +
「心的顛倒」,「心」是什麼心:妄想心。因為這個相,印在我們的心版裡,所以令我們的思想已經顛倒了,見解也偏差了,使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產生,所以「妄心邪識」——我們所看到的、所了解的,全都不是正確的,當一切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會被它影響而顛倒了我們的根本。
 +
 
 +
我們真正的根本是什麼呢?本來是清淨無染穢的根本,我們應該所選擇是正確的,我們要趕緊去做。因緣難得,得到因緣,我們要好好把握!把握了,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我們絕對不放棄。無論是有什麼樣的因緣、境界現前,我們都不會受影響,這叫做堅定。
 +
 
 
假使我們若是遇緣,遇到好的緣、好的教法,我們若是一念心不堅定、或是心、想不分明,往往就流失掉善緣,或者是善根、或是善的福業,就容易流失。
 
假使我們若是遇緣,遇到好的緣、好的教法,我們若是一念心不堅定、或是心、想不分明,往往就流失掉善緣,或者是善根、或是善的福業,就容易流失。
境界現前
+
 
絲毫不受影響
+
佛,經過了漫長的修行的過程,得到了覺悟之後,他第一個要度的就是跟隨在他身邊,修苦行的五位隨從。
就是堅定
+
 
遇到好緣
+
這五位本來是父王派他們來,要來勸太子回去。結果他們追隨太子之後,也覺得人生無常,修行才是根本,所以這五個人跟著太子修行。一直到看到,看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羊奶,心印著這個相,以為太子已經失去了道念,所以這五個人,就捨棄太子離開了!
心念堅定、見思正確的人
+
 
懂得珍惜把握
+
這位太子,這些人離開後,他下定決心,全心靜思天地宇宙,物理、生理、心理等等…後來覺悟了,真正覺悟天地宇宙萬物之理,透徹了;所以他再思考,這種道理要在世間流傳,要讓人人在迷茫中,能趕緊覺醒。所以他一定要走入人群,要度的是什麼人?應該是從這五個人開始!
反之易流失善緣
+
 
佛,修行的過程,覺悟之後,他第一個要度的就是跟隨在他身邊,修苦行的五位隨從。是父王派他們來,要來勸太子回去。結果覺得人生無常,修行才是根本,所以這五個人跟著太子修行。直到看到,看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羊奶,心印著這個相,以為太子已經失去了道念,所以這五個人,就捨棄太子離開了!
+
所以離開了菩提場,他就出來了。這段路途中碰到一個人,這是一位很年輕的修行者,他要去尋找明師修行,這個年輕人叫做「憂呼」!
這位太子,這些人離開之後,他下定決心,全心靜思天地宇宙,物理、生理、心理等等。後來覺悟了,真正覺悟天地宇宙萬物之理,透徹了;所以他再思考,這種道理要在世間流傳,要讓人人在迷茫中,能趕緊覺醒。所以他一定要走入人群,要度出來的是什麼人?應該是這五個人!
+
 
所以離開了菩提場,他就出來了。這段路途中碰到一個人,這是一位很年輕的修行者,他要去尋找明師修行,這個年輕人叫做憂呼!
+
他一看到佛陀,眼目非常亮麗,從內心就不由自己起了一分恭敬,他就向前對他恭敬作禮,他就問他:「你到底從哪裡來?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
他一看到佛的眼目非常亮麗,就是從內心就不由自己,起了一分恭敬,他就向前對他恭敬作禮,他就問:「你到底從哪裡來?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
+
 
已經覺悟的佛,他看到這位年輕人,也是心生歡喜,聽到他問:「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
+
已經覺悟的佛,他看到這位年輕人也是心生歡喜,聽到憂呼問他:「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佛陀就回答說:「是!我也是修行者。」
「是!我也是修行者。」
+
 
「到底你的師父是什麼人?你修什麼樣的行?怎能如此莊嚴?一讓人看到就感覺內外明徹,如此莊嚴的形象!到底你是修什麼行?」
+
憂呼問:「到底你的師父是什麼人?你修什麼樣的行?怎能如此莊嚴?一讓人看到就感覺內外明徹,如此莊嚴的形象!到底你是修什麼行?」佛陀他就回答:「『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在修行中體會到一個道理,很重要的是一個正字,這個正字不離開八種,所以已經在正道中自得。不只自覺自得,而且不離,絕對不離開八正道。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論是思、見、解等等,我已經在八正覺中不會離開,而且也不會受到邪思染著。」
佛陀他就回答:「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就是說,在修行中體會到一個道理,很重要,是一個正字,這個正字不離開八種,所以已經在正道中自得。不只自覺自得,而且不離,絕對不離開八正道。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論是思、見、解等等,我已經在八正覺中不會離開,而且也不會受到邪思染著。
+
 
再來說:「愛盡破欲網,自然無師受。」你若要問我,我的師父在哪裡?也沒有,我就是破除愛欲。愛已經盡了,世間的欲愛,我已經都看開了;而且那個欲網,也已經破了。自然我的心有覺悟,這沒有什麼老師來教授我。我不是從別人學來的,我是很自然,在大自然的境界中、天地萬物間,所得到的智慧,所以自然無師受。
+
再來說:「『愛盡破欲網,自然無師受』——你若要問我,我的師父在哪裡?也沒有,我就是破除愛欲。愛已經盡了,世間的欲愛,我已經都看開了;而且那個欲網,也已經破除了。自然我的心有覺悟,這沒有什麼老師來教授我。我不是從別人學來的,我是很自然,在大自然的境界中、天地萬物間,所得到的智慧,所以自然無師受。」
「我行無師保、志獨無伴侶。」我現在就是一個人。無師,也沒有老師叫我去哪裡,也沒有老師保證什麼,都沒有!我現在所立下的志願,還沒辦法伸展,所以發心立志,現在想把這個心得和大家分享。但是還沒有,我現在「志獨無伴侶」,我的話還沒講出去,還沒有人來聽我的話,所以我現在還是單獨,沒有權力!
+
 
「積一得作佛、從是通聖道。」,大家若能知道,一念覺悟生起,這念的覺悟若能累積、累積、累積,覺道就是八正道。好好來累積,一一累積起來,正念、正思、正見、正解、正語、正行等等,這全是正的話,這條康莊的大道,就是佛的道路,就是通達聖賢的道路。
+
「『我行無師保、志獨無伴侶』——我現在就是一個人。無師,也沒有老師叫我去哪裡,也沒有老師保證什麼,都沒有!我現在所立下的志願,還沒辦法伸展,所以發心立志,現在想把這個心得和大家分享。但是目前還沒有,我現在『志獨無伴侶』,我的話還沒講出去,還沒有人來聽我的話,所以我現在還是單獨,沒有權力!」
和他說這些話,這個憂呼聽了就很歡喜,但是,還是不解,沒辦法了解,好像心還有一層網一樣,無法很透徹。
+
 
「你現在想要去哪裡呢?」
+
「『積一得作佛、從是通聖道』——大家若能知道,一念覺悟生起,這念的覺悟若能累積、累積、累積覺道就是八正道。好好來累積,一一累積起來——正念、正思正見、正解、正語、正行等等…,這全是正的話,這條康莊的大道,就是佛的道路,就是通達聖賢的道路。」
 +
 
 +
和他說這些話,這個憂呼聽了就很歡喜,但還是不解,沒辦法了解,好像心還有一層網一樣,無法很透徹。憂呼又問:「你現在想要去哪裡呢?」
 +
 
 
佛陀就對他說:「我現在要去波羅奈國,我要去擊甘露法鼓,轉無上法輪。」這是佛陀向這位年輕人,表達他現在要去的地方,無不都是要去遍灑甘露,去擊響法鼓,能警醒人人這種迷茫的心,所以要去轉無上法輪。
 
佛陀就對他說:「我現在要去波羅奈國,我要去擊甘露法鼓,轉無上法輪。」這是佛陀向這位年輕人,表達他現在要去的地方,無不都是要去遍灑甘露,去擊響法鼓,能警醒人人這種迷茫的心,所以要去轉無上法輪。
 +
 
但是這位年輕人,這位梵志聽了之後就說:「這樣很好!」就在佛的面前作揖,就離開了。
 
但是這位年輕人,這位梵志聽了之後就說:「這樣很好!」就在佛的面前作揖,就離開了。
可惜,和佛陀面對面,還聽到佛這些話,知道佛陀還要去波羅奈國說法,他就在他的面前過去了。結果過去之後,那個晚上,佛陀聽到一個消息,這位梵志在當晚,天未亮之前就往生了。
+
 
所以佛陀就說:「世間愚癡,謂命有常;見佛捨去,而獨喪亡。」這是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感覺世間人,怎麼這麼愚癡!以為生命還很長,不知道是這麼無常。明明見到佛、覺者面對面在說話,竟然這樣捨棄,到半夜還沒找到老師,命就亡了。
+
可惜,和佛陀面對面,還聽到佛這些話,知道佛陀還要去波羅奈國說法,他就在他的面前過去了。結果過去之後那個晚上,佛陀聽到一個消息,這位梵志在當晚,天未亮之前就往生了。
 +
 
 +
所以佛陀就說:「世間愚癡,謂命有常;見佛捨去,而獨喪亡。」這是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感覺世間人,怎麼這麼愚癡!以為生命還很長,不知道是這麼無常。明明見到佛、覺者對面在說話,竟然這樣捨棄,到半夜還沒找到老師,命就亡了。
 +
 
 
所以「法鼓震動,而獨不聞」,這些話已經說了,已經就像在他的面前,震動法鼓了,但是他就是聽不懂,就是獨不聞。
 
所以「法鼓震動,而獨不聞」,這些話已經說了,已經就像在他的面前,震動法鼓了,但是他就是聽不懂,就是獨不聞。
「甘露滅苦,而獨不嘗」。這個甘露能滅除很多苦難,但是他沒有辦法嚐到這個甘露。「輾轉五道,生死彌長」。只是保持在五道中,在生死中,實在是很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在五道中,真的是很辛苦!
+
 
「經歷劫數,何時得度」。其實我們要知道,與佛同世,面對面聽到法,這種甘露他沒有喝到。佛陀在他的面前,已經擊起了法鼓,但是他就像沒聽到。這只是一念心。你看!光是執著遙遠的地方,還有老師,在面前的他放棄了,這就是「見解」!
+
「甘露滅苦,而獨不嘗」——這個甘露能滅除很多苦難,但是他沒有辦法嚐到這個甘露。
見和解若不是很明朗,妄念若是產生,因緣就容易錯過。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常常自己自我警惕。善惡就是在我們的見解中,我們若是想顛倒,在思想中顛倒了,我們就會錯誤,我們就會生起了妄想、妄念。
+
 
若是見解顛倒,在見解上,也容易產生邪識出來,心顛倒。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一直產生妄念,自然我們這個邪、邪道。正的道路,我們也不能夠及時精進。所以若是如此,在一切事物中,我們都無法正確。
+
「輾轉五道,生死彌長」——只是保持在五道中,在生死中,實在是很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在五道中,真的是很辛苦!
 +
 
 +
「經歷劫數,何時得度」——其實我們要知道,與佛同世,面對面聽到法,這種甘露他沒有喝到。佛陀在他的面前,已經擊起了法鼓,但是他就像沒聽到。這只是一念心。你看!光是執著遙遠的地方,還有老師,在面前的他放棄了,這就是「見解」!
 +
 
 +
這個「見」和「解」若不是很明朗,妄念若是產生,因緣就容易錯過。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常常自己自我警惕。善惡就是在我們的見解中,我們若是想顛倒,在思想中顛倒了,我們就會錯誤,我們就會生起了妄想、妄念。
 +
 
 +
若是見解顛倒,在見解上,也容易產生邪識出來,因而會心顛倒。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一直產生妄念,自然我們就會選擇這個邪、邪道。就算眼前就是正的道路,我們也不能夠及時精進。所以若是如此,在一切事物中,我們都無法正確。
 +
 
 
所以感覺起來,真可惜!佛陀為這位憂呼而慨嘆。我們聽起來也感到很可惜,千載難逢,卻讓它閃身而過,實在是很可惜。
 
所以感覺起來,真可惜!佛陀為這位憂呼而慨嘆。我們聽起來也感到很可惜,千載難逢,卻讓它閃身而過,實在是很可惜。
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是我們要永恆把握的,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
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自我警惕、體會,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所以機緣來時,我們要好好把握住。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02METywhck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33-甘露滅苦]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02METywhck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36-甘露滅苦]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
 +
常常我們在內心,有時會回想起過去的事情,但證嚴法師說,「過去了我們還放在心裡,這叫做「過患」,而且會「傷失善根」我們的心常常因為沒有跟著過去而過去,所以把相把不好的緣繼續放在心裡,我們放在心裡,遇到了時機,在天時地利人的影響下,那一刻相應起來,我們的心就起波瀾了,所以才說傷失善根。
 +
過去的事我也常因放不下,不甘願,不甘心,把過錯想成都是別人的,但到頭來除了讓自己作繭自縛,有誰會去可憐你呢?沒有,只有黑暗的心在跟自己做朋友,所以光進不來了。我希望趕快霧散雲開,不館過去自己做錯了什麼,人生不該再耗在過去的過患,那已是無法回頭的了。
  
3-1
+
凡事想一想是一件好的事,所以孔子說三思而後行,但想的不正確,想得過多,想得起疑心,就會讓我們的心起顛倒之心了,所以才叫做想顛倒。常常自己就是這樣想得太多,想得太複雜,一直在自己的內心糾結,所以就讓自己苦不出來。
 +
師父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要想正確的,想正確的就要趕緊去做。過去自己也浪費太多時間在妄想,聞到善知識內心也不堅定,也不完全相信,這就是因為沒有堅定的心,因為妄心產生妄念,這是自己要提醒自己不可不慎啊!甘露滅苦,我冀望用甘露一滴一滴來洗滌自己長久苦悶的心。
  
  
 +
3-1
  
 
==4.幸福彩虹==
 
==4.幸福彩虹==

2013年2月5日 (二) 11:37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大家坐下來靜靜的時候,一聲引磬,大家眼睛張開了。眼睛已經睜開,那現在從你們的對面所映入眼中的,是什麼東西?是什麼相?

在我們眼睛張開的剎那間,這個相很快就印入你的心版,這叫做想!

心版上的相,這個「相」字,就是取六塵的相。這種的六塵,六塵、六根和六想會合起來,這三項合起來之後,就容易有過患。因為昨天有什麼人我是非,根和塵會合起來,會放在我們心裡造作。

我們的心,是不是已經對這個人,就會起那種不好的印象?這個不好的印象,就是「心」印在那個人的相上。沒有順我們的意、或是工作中有互相衝突,這種印那個相在我們心裡,我們心裡還是會再去緣。緣著過去的印相,之後又接著把那種不好的緣,糾結在我們心中成為過患。

過去了我們還放在心裡,這叫做「過患」,而且會「傷失善根」!

孔夫子說:「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做一個人,選擇的事情要做,不應該為了一個人,來影響我們的情緒。過去已經和這個人衝突,已經有過失;加上為了這個人,影響我們的心境,就放棄了我們的立志、發心,這也叫做「遷怒」。

為了這個人,所以把我們的意志、發心全都遷移掉了,這樣就是「傷失善根」。對我們的慧命有傷害,對我們的善根也有損失。如此喪失善根後,這個妄念就不斷衍生!

「想」,是緣著外面的六塵,就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這六項合起來,構成了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的心,一直就是繞著過去的相,在我們的心版上,妄念一直延續下去,如此就顛倒了!所以我們學佛要很謹慎。

因為這個「想」字,在我們的「見、思、惑」這三項裡面,它會影響我們,使我們顛倒。

第一是「想顛倒」,那就是在思想上,會讓我們顛倒錯誤。顛倒錯誤,妄想就會一直生起。

第二是「見顛倒」,見解若顛倒,就是邪見不斷不斷叢生。我們也常常聽到:「我如此發心信仰,我非常虔誠信仰,我所要求的,怎麼不能事事如意呢?」有人就和他說:「來!我再帶你去信什麼。」他馬上就跟著人家去了!

從正見走入邪道也是很多,在社會比比皆是,有很多。都是因為無法在因緣果報上,去正確了解。所以容易若有一事不如意,就會從「見顛倒」衍生成為「事事顛倒」。就是容易在見解中產生了邪,邪就是偏差了!一條康莊的大道,應該很好走,卻是已經偏向邪思、邪見、邪解,這種叫做「見的顛倒」。

「心的顛倒」,「心」是什麼心:妄想心。因為這個相,印在我們的心版裡,所以令我們的思想已經顛倒了,見解也偏差了,使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產生,所以「妄心邪識」——我們所看到的、所了解的,全都不是正確的,當一切事物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就會被它影響而顛倒了我們的根本。

我們真正的根本是什麼呢?本來是清淨無染穢的根本,我們應該所選擇是正確的,我們要趕緊去做。因緣難得,得到因緣,我們要好好把握!把握了,我們知道這是正確的,我們絕對不放棄。無論是有什麼樣的因緣、境界現前,我們都不會受影響,這叫做堅定。

假使我們若是遇緣,遇到好的緣、好的教法,我們若是一念心不堅定、或是心、想不分明,往往就流失掉善緣,或者是善根、或是善的福業,就容易流失。

佛,經過了漫長的修行的過程,得到了覺悟之後,他第一個要度的就是跟隨在他身邊,修苦行的五位隨從。

這五位本來是父王派他們來,要來勸太子回去。結果他們追隨太子之後,也覺得人生無常,修行才是根本,所以這五個人跟著太子修行。一直到看到,看到太子接受牧羊女的羊奶,心印著這個相,以為太子已經失去了道念,所以這五個人,就捨棄太子離開了!

這位太子,這些人離開後,他下定決心,全心靜思天地宇宙,物理、生理、心理等等…後來覺悟了,真正覺悟天地宇宙萬物之理,透徹了;所以他再思考,這種道理要在世間流傳,要讓人人在迷茫中,能趕緊覺醒。所以他一定要走入人群,要度的是什麼人?應該是從這五個人開始!

所以離開了菩提場,他就出來了。這段路途中碰到一個人,這是一位很年輕的修行者,他要去尋找明師修行,這個年輕人叫做「憂呼」!

他一看到佛陀,眼目非常亮麗,從內心就不由自己起了一分恭敬,他就向前對他恭敬作禮,他就問他:「你到底從哪裡來?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

已經覺悟的佛,他看到這位年輕人也是心生歡喜,聽到憂呼問他:「你是不是也是一位修行者?」佛陀就回答說:「是!我也是修行者。」

憂呼問:「到底你的師父是什麼人?你修什麼樣的行?怎能如此莊嚴?一讓人看到就感覺內外明徹,如此莊嚴的形象!到底你是修什麼行?」佛陀他就回答:「『八正覺自得、無離無所染』——在修行中體會到一個道理,很重要的是一個正字,這個正字不離開八種,所以已經在正道中自得。不只自覺自得,而且不離,絕對不離開八正道。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論是思、見、解等等,我已經在八正覺中不會離開,而且也不會受到邪思染著。」

再來說:「『愛盡破欲網,自然無師受』——你若要問我,我的師父在哪裡?也沒有,我就是破除愛欲。愛已經盡了,世間的欲愛,我已經都看開了;而且那個欲網,也已經破除了。自然我的心有覺悟,這沒有什麼老師來教授我。我不是從別人學來的,我是很自然,在大自然的境界中、天地萬物間,所得到的智慧,所以自然無師受。」

「『我行無師保、志獨無伴侶』——我現在就是一個人。無師,也沒有老師叫我去哪裡,也沒有老師保證什麼,都沒有!我現在所立下的志願,還沒辦法伸展,所以發心立志,現在想把這個心得和大家分享。但是目前還沒有,我現在『志獨無伴侶』,我的話還沒講出去,還沒有人來聽我的話,所以我現在還是單獨,沒有權力!」

「『積一得作佛、從是通聖道』——大家若能知道,一念覺悟生起,這念的覺悟若能累積、累積、累積覺道就是八正道。好好來累積,一一累積起來——正念、正思正見、正解、正語、正行等等…,這全是正的話,這條康莊的大道,就是佛的道路,就是通達聖賢的道路。」

和他說這些話,這個憂呼聽了就很歡喜,但還是不解,沒辦法了解,好像心還有一層網一樣,無法很透徹。憂呼又問:「你現在想要去哪裡呢?」

佛陀就對他說:「我現在要去波羅奈國,我要去擊甘露法鼓,轉無上法輪。」這是佛陀向這位年輕人,表達他現在要去的地方,無不都是要去遍灑甘露,去擊響法鼓,能警醒人人這種迷茫的心,所以要去轉無上法輪。

但是這位年輕人,這位梵志聽了之後就說:「這樣很好!」就在佛的面前作揖,就離開了。

可惜,和佛陀面對面,還聽到佛這些話,知道佛陀還要去波羅奈國說法,他就在他的面前過去了。結果過去之後那個晚上,佛陀聽到一個消息,這位梵志在當晚,天未亮之前就往生了。

所以佛陀就說:「世間愚癡,謂命有常;見佛捨去,而獨喪亡。」這是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感覺世間人,怎麼這麼愚癡!以為生命還很長,不知道是這麼無常。明明見到佛、覺者對面在說話,竟然這樣捨棄,到半夜還沒找到老師,命就亡了。

所以「法鼓震動,而獨不聞」,這些話已經說了,已經就像在他的面前,震動法鼓了,但是他就是聽不懂,就是獨不聞。

「甘露滅苦,而獨不嘗」——這個甘露能滅除很多苦難,但是他沒有辦法嚐到這個甘露。

「輾轉五道,生死彌長」——只是保持在五道中,在生死中,實在是很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在五道中,真的是很辛苦!

「經歷劫數,何時得度」——其實我們要知道,與佛同世,面對面聽到法,這種甘露他沒有喝到。佛陀在他的面前,已經擊起了法鼓,但是他就像沒聽到。這只是一念心。你看!光是執著遙遠的地方,還有老師,在面前的他放棄了,這就是「見解」!

這個「見」和「解」若不是很明朗,妄念若是產生,因緣就容易錯過。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常常自己自我警惕。善惡就是在我們的見解中,我們若是想顛倒,在思想中顛倒了,我們就會錯誤,我們就會生起了妄想、妄念。

若是見解顛倒,在見解上,也容易產生邪識出來,因而會心顛倒。我們的妄心,不斷不斷一直產生妄念,自然我們就會選擇這個邪、邪道。就算眼前就是正的道路,我們也不能夠及時精進。所以若是如此,在一切事物中,我們都無法正確。

所以感覺起來,真可惜!佛陀為這位憂呼而慨嘆。我們聽起來也感到很可惜,千載難逢,卻讓它閃身而過,實在是很可惜。

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自我警惕、體會,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的;所以機緣來時,我們要好好把握住。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36-甘露滅苦

3.幸福茶香

常常我們在內心,有時會回想起過去的事情,但證嚴法師說,「過去了我們還放在心裡,這叫做「過患」,而且會「傷失善根」我們的心常常因為沒有跟著過去而過去,所以把相把不好的緣繼續放在心裡,我們放在心裡,遇到了時機,在天時地利人的影響下,那一刻相應起來,我們的心就起波瀾了,所以才說傷失善根。 過去的事我也常因放不下,不甘願,不甘心,把過錯想成都是別人的,但到頭來除了讓自己作繭自縛,有誰會去可憐你呢?沒有,只有黑暗的心在跟自己做朋友,所以光進不來了。我希望趕快霧散雲開,不館過去自己做錯了什麼,人生不該再耗在過去的過患,那已是無法回頭的了。

凡事想一想是一件好的事,所以孔子說三思而後行,但想的不正確,想得過多,想得起疑心,就會讓我們的心起顛倒之心了,所以才叫做想顛倒。常常自己就是這樣想得太多,想得太複雜,一直在自己的內心糾結,所以就讓自己苦不出來。 師父告訴我們,我們應該要想正確的,想正確的就要趕緊去做。過去自己也浪費太多時間在妄想,聞到善知識內心也不堅定,也不完全相信,這就是因為沒有堅定的心,因為妄心產生妄念,這是自己要提醒自己不可不慎啊!甘露滅苦,我冀望用甘露一滴一滴來洗滌自己長久苦悶的心。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