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9-乘弘願船 廣修六度: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1.幸福奉學==
 
==1.幸福奉學==
除滅三障的七種心
+
佛陀常常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種在無常的人間,在危脆的國土中生活,我們要覺無常,所以有了人身,我們要趕緊向佛到精進,感恩佛陀的智慧教化。佛陀對我們說,這種無常的人間,我們要去體會生死的根源。
一、慚愧心
+
二、恐怖心
+
三、厭離心
+
四、發菩提心
+
五、怨親平等心
+
六、念報佛恩心
+
七、觀罪性空心
+
+
六波羅蜜:
+
布施、持戒、忍辱
+
精進、禪定、智慧
+
+
事理學問
+
稱之為知識
+
明辨是非的智慧
+
稱之為良知
+
  
學佛就是
+
生死根源最近一直都在說,就是無明。許多無明來覆蓋,牽引在六道輪迴當中,多數都是苦不堪言,這種苦難都是來自無明。知道無明,要如何去除無明,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清淨的佛性?佛陀就開始一一為我們分析。眾生有的根機很愚劣,所以佛陀要用無量法門來對治無量煩惱。但是很煩惱的對治方法,不出於七種心:
要將知識轉為良知
+
找回本具的智慧
+
  
六波羅蜜是
+
我們已經說到「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說,我們要怎樣走這條路?菩提就是「覺道」,這條覺的康莊大道,我們要如何走?走得穩,走得一心向前精進,不停歇,不會再走到叉路上,這一定要道心堅固。
度越生死煩惱的
+
六種修行方法
+
  
若修六波羅蜜行
+
所以佛陀為了要讓我們有堅定的道心,走在「大道直故」的菩薩道,他就跟我們說:「要修很多無量的法門,裡面六波羅蜜。」我們已經在這麼多天以來都在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項,就是從我們的身去行。這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圓融六度 成就佛道中說過了。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
度過煩惱的中流
+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
  
此六波羅蜜
+
後面「智慧」就是無形,就是如何好好地找回我們原來的智慧本性。
能令人度
+
慳貪等煩惱染著大海
+
到於彼岸
+
以是故名波羅蜜
+
《大智度論》卷12
+
----
+
  
【證嚴上人開示】
+
我們要從啟發良知開始,在凡夫的日常生活,待人處事,多數都是用知識,「我知道、我懂」這叫做知識。知道得很多、懂很多,但這只不過是凡夫學習所得的,都是世間事,都是人我是非的對與錯,這些都叫做知識。
佛陀常常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在這種無常的人間,在危脆的國土中生活,我們要覺無常,所以有了人身,我們要趕緊向佛道精進,感恩佛陀的智慧教化。佛陀對我們說,這種無常的人間,我們要去體會生死的根源。
+
 
生死根源最近一直都在說,就是無明。許多無明來覆蓋,牽引在六道中,多數都是苦不堪言,這種苦難就是來自無明。
+
然而良知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它同樣也是學習而來的,不過能夠明辨是非,是對的我們要學,是錯的我們要改過,這叫做良知。「良」就是好的,良知就是好的知識,「我要知道的都是好的,才是我要學的。好的我會學起來、會用心,但是看到不好的事情,我們也懂得要提高警覺。」
知道是無明,要如何去除無明,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清淨的佛性?佛陀就開始一一為我們分析。
+
 
眾生根機有的很鈍劣,所以佛陀要以無量法門來對治無量煩惱。但是很多煩惱的對治方法,不出於七種心:
+
所以才會常常提醒大家:「三人行必要我師焉,得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就叫做良知。各位,我們從知識要轉為良知,這必定要有一段路,我們若有好的因緣,碰到善知識,我們要好好跟著善知識的腳步走。
除滅三障的七種心
+
 
一、慚愧心
+
在我們凡夫地時稱為此岸,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我們只是憑著常識、知識在生活,人和人待人接物間的互動,滿心煩惱,行為都是罪垢,有心去造罪、無心犯錯,這都是此岸的凡夫在凡夫地的心境。
二、恐怖心
+
 
三、厭離心
+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而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案,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彼岸的工具。
四、發菩提心
+
 
五、怨親平等心
+
要從凡夫地到達聖域,要走的這條路真的很辛苦,所以我們叫做修行。要修行,修行我們要堪得捨,不只是要堪得捨,要修行我們還要能走上正道,要上正道就是要守好規矩,讓我們的身與心不犯錯,這就是要守規戒,這也要堪得一股的毅力,才不會讓我們的方向偏差,所以這也堪得一股的力量,去對抗外面誘惑的力量。當然需要堪得忍耐。
六、念報佛恩心
+
 
七、觀罪性空心
+
再來是「精進」。若沒有精進,我們絕對是就地被停困,停下來被困住了,這就是精進的力量。要有精進的力量還要有一股定力,這股定力就是正念,有正念就可以有定力,讓我們的心不會在那邊搖擺不定。
我們已經說到「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說,我們要怎麼走這條路?菩提就是覺道,這條覺道、康莊大道,我們要如何走?走得穩,走得一心向前前進,沒有停歇,不會再走到叉路上,這必定要道心堅固。
+
 
所以佛陀要讓我們有一個堅定的道心,走在「大道直故」這條菩薩道,他就跟我們說:「要修很多無量的法門,裡面六波羅蜜。」我們已經說了這麼多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
各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圓融六度 成就佛道中說過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還有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看,在無量義經中的這句話,這句經文,我們大家如果能夠體會瞭解,我們就能夠堅固道心。若是道心堅固,就能夠啟發我們的智慧,不只是良知。
六波羅蜜:
+
 
布施、持戒、忍辱
+
我們這分的良知,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路該要怎麼走,所以修行煩惱要漸斷,漸漸不斷地來斷除我們的煩惱。我們還要乘弘願船,我們要發弘願,常常說:「發心、立願。」我們有發心才會親近佛法,我們有立願,我們的意志就能夠堅定,才能夠應用這六種方法,才能度過千尺浪的煩惱流。有這樣堅定的發心來乘弘願船,就能運到覺地,從凡夫度過了煩惱河,到了覺悟的彼岸去。
精進、禪定、智慧
+
 
這五項就是從我們的身去行。這昨天說過了。
+
所以,「六度」又有一個名稱叫做「波羅蜜」,「波羅蜜」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彼岸度」,也就是到彼岸去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以這六種方法,來度過煩惱流,達到聖人的彼岸。所以六度、六波羅蜜,是修行者最好的工具。
後面的智慧就是無形的,就是如何好好地找回我們原來的智慧本性。
+
 
我們要從啟發良知開始,在凡夫的日常生活,待人處事,多數都是用知識,我知道、我懂,這叫做知識。知道很多、懂得很多,但是這只不過是凡夫學習所得的,都是世間事,都是人我是非的對與錯,這都叫做知識。
+
接著,還有「從慈悲喜捨生」。除了六波羅蜜以外,我們還要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但是「良知」,「良知」是最重要的,雖然它也同樣是學來的,不過能夠明辨是非,對的,我們要學,錯的,我們要改過,這叫做「良知」。「良」就是好的,良、良知,我要知道的都是好的。我要學的,好的,我會學起來、會用心,但是看到不好的事情,我們也會提高警覺。
+
 
所以我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是這一句,這叫做良知。
+
「慈悲喜捨」這是我們經常都在說的,但是只是說還不夠,一定要身體力行。慈還要無悔,大慈無悔。大慈就是要給眾生幸福快樂,因為佛不忍眾生苦,希望眾生能轉苦為樂,為了眾生,為了要使眾生能夠得到幸福快樂,所以不捨一切,所以不斷地倒駕慈航來救度眾生。
各位,我們從知識要轉為良知,這必定要有一段路,我們若有好的因緣,碰到善知識,我們要好好跟著善知識的腳步走。
+
 
事理學問
+
以一個很簡單的譬喻,我們慈濟的四大志業,慈善就是「慈」,大慈。
稱之為知識
+
 
明辨是非的智慧
+
慈濟人在菲律賓的義診當中,發現到一對的連體嬰,家庭非常的貧困,所以慈濟人願意把這一對連體應帶回來,幫助他們動手術,將這對連體嬰分割開來。慈濟的校長,帶著慈濟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學生,來到這個病房,來看這對連體嬰。這是一個生命的教育,能夠把這群孩子帶去和這兩位連體嬰互動。在那之間,實驗小學的學生也會有很多的疑問要詢問連體嬰的媽媽,媽媽就說了很多感恩慈濟的語言,而且也帶他們到三樓,去喝咖啡、吃蛋糕,這樣大家就很快樂的上了一堂很寶貴的生命課程。
稱之為良知
+
 
學佛就是
+
因為那位媽媽只會說英語,所以陪同的除了校長以外,還有英語老師。慈濟實驗附小三年級的學生也會說英語,就用英語對談。再來還有院長、副院長,也陪著患者,患者的媽媽,小小的學生有大醫王陪,有校長、老師陪,來和家屬以及連體嬰對話。尤其是校長看這位媽媽抱著連體嬰,抱得很辛苦,她就把這兩位連體嬰抱過來,好像阿嬤在抱孫子一般,那種天倫之樂。
要將知識轉為良知
+
 
找回本具的智慧
+
張副院長看到了,就說:「我也要抱一下。」就從校長手中接過連體嬰,像個爸爸一般。抱過來掂掂重量之後就說:「有比較重了。」露出那分很歡喜的笑容。因為他是外科醫生,這連體嬰要分割得時候,就是要由他主刀。
在我們凡夫地時叫此岸,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我們只是憑著常識、知識而生活,人與人待人接物間的互動,滿心煩惱,行為都是罪垢,有心去造罪、無心犯錯,這都是此岸的凡夫,在凡夫地。
+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岸,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
林院長看了也說:「來來來,我也要抱一下。」在哪裡這樣抱來抱去,這對連體嬰很開心。尤其是大家在喝咖啡、吃蛋糕,慈大實小的學生就走到校長身邊和張副院長身邊詢問:「他們能吃蛋糕嗎?」經過慈院的醫師說:「可以。」這個孩子就把他還沒有吃的蛋糕,先拿給連體嬰吃。一個很配合,每一個人拿給他的,他嘴張開就吃了,吃得很歡喜。另外一個很難纏,蛋糕給她,她一定要用手去抓,所以無法把東西直接送到嘴中,她的手總是比別人餵蛋糕的速度還要快。所以雖然是連體,卻也是心不同。一個是乖乖接受,一個是很難纏。
六波羅蜜是
+
 
度越生死煩惱的
+
所以慈大實小的學生就問媽媽說:「她們兩個會打架嗎?」媽媽就說:「會喔,他們兩個還會互抓!而且還會搶東西吃。會打架,很調皮。」這就是一場生命的教育。
六種修行方法
+
 
若修六波羅蜜行
+
大慈無悔,這都是愛的接力。我們在台灣的慈善工作,能夠透過菲律賓,發現這個個案,我們能將這個個案接回來,發揮團隊的愛,這實在是沒有後悔的,感覺起來也是很感恩,真的是很感動。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
 
度過煩惱的中流
+
很多感恩的事情都在於日常生活中,人和人之間如果能夠調和起來,這個世間也就很美了。真的,調和非常的重要,萬物調和就世界平安,人與人調和就人間和睦。心與身如果能夠調和,那就是身心健康,所以調和很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要說感恩。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
 
我們要從凡夫地到達聖域,要走的這條路真的很辛苦,所以我們叫做修行。要修行,修行,我們要堪捨,也就是布施。不只是堪捨,我們要修行就要上正道,要上正道就要守好規矩,讓我們的身與心不犯錯,這就要守規戒。這也要堪得一股的毅力,才不會受外面的愛欲所誘引,使我們的方向偏差,所以這也要堪得一股毅力,去對抗外面誘惑的力量。當然需要堪得忍耐。
+
大慈無悔,永遠都不會後悔。慈善的工作要靠大家合心、和氣、互愛、付出,如果這樣,再辛苦都沒有後悔。所以要記得,不只是六波羅蜜,還要有四無量心。
再來是精進。如果缺乏精進,我們絕對是就地停困,停下來被困住了,所以我們必定要有精進的毅力。精進的毅力,還要有一股定力,這股定力就是正念,正念才能有這股定力,不會讓我們的心在那邊搖擺不定。
+
 
各位,昨天我說過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還要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看,在《無量義經》這句話,這句經文,我們大家如果能夠體會、能瞭解,我們的道心絕對堅固。道心堅固,就能啟發我們的智慧,不只是良知。
+
「大慈無悔」,請大家要多用心啊!
我們這分良知,知道我們的路要怎麼走,所以修行,煩惱要漸斷,漸漸不斷不斷地,斷除我們的煩惱。我們要乘弘願船,我們要發弘願,常常說發心立願。發心立願,我們如果發心,才懂得親近佛法,我們能立願,我們的意志堅定,才能夠應用這六種方法,才能度過千尺浪的煩惱流。
+
如果能這樣堅定,乘此弘願之船,就能運到覺地,凡夫度過了煩惱河,到彼岸的覺地去。
+
所以,六度又有一個名稱,叫做「波羅蜜」,波羅蜜翻譯過來是「彼岸度」,也就是到彼岸去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以這六種方法,來度過這條煩惱流,達到聖人的彼岸。所以六度、六波羅蜜,是修行者最好的工具。
+
此六波羅蜜
+
能令人度
+
慳貪等煩惱染著大海
+
到於彼岸
+
以是故名波羅蜜
+
《大智度論》卷12
+
還有「從慈悲喜捨生」。除了六波羅蜜以外,我們還要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
各位,慈悲喜捨,我們常常都在說,但是光是說,光是知道還不夠,必定要身體力行。慈還要無悔,大慈無悔。大慈就是要給眾生幸福快樂,因為佛不忍眾生苦,希望眾生能轉苦為樂,為了眾生,為了使眾生得到幸福快樂,不惜一切,所以不斷倒駕慈航,來教化眾生。
+
以一個很簡單的譬喻,我們慈濟的四大志業,慈善就是「慈」,大慈。
+
有一對的連體嬰,我們在菲律賓,慈濟人在義診中中發現到,家境非常貧困,所以我們願意帶回來,幫助他們將這對連體嬰分割開。
+
我們的校長,帶著慈大實小的孩子,來到這個病房,來看這對連體嬰。這是一個生命的教育,和這對連體嬰互動。之間,孩子也有很多疑問,會問(連體嬰的)媽媽,媽媽就說了很多感恩慈濟的語言,而且也帶他們到三樓,去喝咖啡、吃蛋糕,大家很快樂,上了一堂很寶貴的生命課程。
+
除了校長以外,還有英語老師。因為那位媽媽只能說英語,所以有英語老師陪孩子們來,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會說英語,就用英語對談。
+
再來還有院長、副院長,也陪著患者,陪著患者的媽媽,小小的學生由大醫王陪,有校長、老師陪,來和家屬以及連體嬰對話。尤其是校長看到媽媽抱著連體嬰,抱得很辛苦,她就把她們抱過來,好像阿嬤在抱孫子一般,那種天倫之樂。
+
張副院長看到了,就說:「我覺得我也要抱一下。」就從校長手中接過連體嬰,像個爸爸一樣。抱過來掂掂重量說:「嗯,有比較重了、重一點了。」露出了那分歡喜。因為他是外科醫生,連體嬰要分割時,就是要由他主刀。所以他抱起來,嗯,重一點了,很歡喜。
+
院長看了說:「來來來,我也要抱一下。」就在那裡抱,這對連體嬰很開心。尤其是大家在喝咖啡、吃蛋糕,我們慈小的孩子很貼心,就走到校長和張副院長身邊,他就問:「她們能吃蛋糕嗎?」
+
經過我們的醫師說:「可以。」孩子還沒吃之前,先拿給連體嬰吃。一個很配合,每一個人給她的,開口就吃了,吃得很歡喜。另外一個很難纏,蛋糕給她,她一定要用手來抓,所以無法把東西直接送到口中,她的手總是比別人的蛋糕快。所以雖然是連體,卻也不同心。一個是乖乖接受,一個是很難纏。
+
所以我們的學生就問媽媽:「她們兩個會打架嗎?」這個媽媽就說:「會啊,她們兩個會互抓!而且會搶東西吃。會打架,很調皮。」這就是一場生命的教育。
+
大慈無悔,這都是愛的接力。我們在台灣的慈善工作,能夠透過菲律賓,發現這個個案,我們能將這個個案接回來,發揮團隊的愛,這實在是沒有後悔的,感覺也很感恩,真的是很感動。
+
很多感恩的事情都在於日常生活中,人和人如果調和,這個世間就很美了。調和真的非常的重要,萬物調和就世界平安,人與人調和就人間和睦。心與身若能調和,就身心健康,所以調和很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要說感恩。
+
大慈無悔,永遠都後悔。慈善的工作必定要大家合心、和氣、互愛、付出,如果這樣,再辛苦都不後悔。所以記住,六波羅蜜,還要有四無量心。大慈無悔,請大家要多用心!
+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NPj8phqrs&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6-乘弘願船 廣修六度]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NPj8phqrs&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9-乘弘願船 廣修六度]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2013年1月6日 (日) 06:50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佛陀常常提醒我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種在無常的人間,在危脆的國土中生活,我們要覺無常,所以有了人身,我們要趕緊向佛到精進,感恩佛陀的智慧教化。佛陀對我們說,這種無常的人間,我們要去體會生死的根源。

生死根源最近一直都在說,就是無明。許多無明來覆蓋,牽引在六道輪迴當中,多數都是苦不堪言,這種苦難都是來自無明。知道無明,要如何去除無明,能回歸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清淨的佛性?佛陀就開始一一為我們分析。眾生有的根機很愚劣,所以佛陀要用無量法門來對治無量煩惱。但是很煩惱的對治方法,不出於七種心:

我們已經說到「發菩提心」!菩提心裡面說,我們要怎樣走這條路?菩提就是「覺道」,這條覺的康莊大道,我們要如何走?走得穩,走得一心向前精進,不停歇,不會再走到叉路上,這一定要道心堅固。

所以佛陀為了要讓我們有堅定的道心,走在「大道直故」的菩薩道,他就跟我們說:「要修很多無量的法門,裡面六波羅蜜。」我們已經在這麼多天以來都在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項,就是從我們的身去行。這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圓融六度 成就佛道中說過了。

後面「智慧」就是無形,就是如何好好地找回我們原來的智慧本性。

我們要從啟發良知開始,在凡夫的日常生活,待人處事,多數都是用知識,「我知道、我懂」這叫做知識。知道得很多、懂很多,但這只不過是凡夫學習所得的,都是世間事,都是人我是非的對與錯,這些都叫做知識。

然而良知才是最重要的,雖然它同樣也是學習而來的,不過能夠明辨是非,是對的我們要學,是錯的我們要改過,這叫做良知。「良」就是好的,良知就是好的知識,「我要知道的都是好的,才是我要學的。好的我會學起來、會用心,但是看到不好的事情,我們也懂得要提高警覺。」

所以才會常常提醒大家:「三人行必要我師焉,得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就叫做良知。各位,我們從知識要轉為良知,這必定要有一段路,我們若有好的因緣,碰到善知識,我們要好好跟著善知識的腳步走。

在我們凡夫地時稱為此岸,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我們只是憑著常識、知識在生活,人和人待人接物間的互動,滿心煩惱,行為都是罪垢,有心去造罪、無心犯錯,這都是此岸的凡夫在凡夫地的心境。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而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案,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彼岸的工具。

要從凡夫地到達聖域,要走的這條路真的很辛苦,所以我們叫做修行。要修行,修行我們要堪得捨,不只是要堪得捨,要修行我們還要能走上正道,要上正道就是要守好規矩,讓我們的身與心不犯錯,這就是要守規戒,這也要堪得一股的毅力,才不會讓我們的方向偏差,所以這也堪得一股的力量,去對抗外面誘惑的力量。當然需要堪得忍耐。

再來是「精進」。若沒有精進,我們絕對是就地被停困,停下來被困住了,這就是精進的力量。要有精進的力量還要有一股定力,這股定力就是正念,有正念就可以有定力,讓我們的心不會在那邊搖擺不定。

各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圓融六度 成就佛道中說過了:「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還有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看,在無量義經中的這句話,這句經文,我們大家如果能夠體會瞭解,我們就能夠堅固道心。若是道心堅固,就能夠啟發我們的智慧,不只是良知。

我們這分的良知,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路該要怎麼走,所以修行煩惱要漸斷,漸漸不斷地來斷除我們的煩惱。我們還要乘弘願船,我們要發弘願,常常說:「發心、立願。」我們有發心才會親近佛法,我們有立願,我們的意志就能夠堅定,才能夠應用這六種方法,才能度過千尺浪的煩惱流。有這樣堅定的發心來乘弘願船,就能運到覺地,從凡夫度過了煩惱河,到了覺悟的彼岸去。

所以,「六度」又有一個名稱叫做「波羅蜜」,「波羅蜜」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彼岸度」,也就是到彼岸去的意思。意思就是說,我們要以這六種方法,來度過煩惱流,達到聖人的彼岸。所以六度、六波羅蜜,是修行者最好的工具。

接著,還有「從慈悲喜捨生」。除了六波羅蜜以外,我們還要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這是我們經常都在說的,但是只是說還不夠,一定要身體力行。慈還要無悔,大慈無悔。大慈就是要給眾生幸福快樂,因為佛不忍眾生苦,希望眾生能轉苦為樂,為了眾生,為了要使眾生能夠得到幸福快樂,所以不捨一切,所以不斷地倒駕慈航來救度眾生。

以一個很簡單的譬喻,我們慈濟的四大志業,慈善就是「慈」,大慈。

慈濟人在菲律賓的義診當中,發現到一對的連體嬰,家庭非常的貧困,所以慈濟人願意把這一對連體應帶回來,幫助他們動手術,將這對連體嬰分割開來。慈濟的校長,帶著慈濟大學附設實驗小學的學生,來到這個病房,來看這對連體嬰。這是一個生命的教育,能夠把這群孩子帶去和這兩位連體嬰互動。在那之間,實驗小學的學生也會有很多的疑問要詢問連體嬰的媽媽,媽媽就說了很多感恩慈濟的語言,而且也帶他們到三樓,去喝咖啡、吃蛋糕,這樣大家就很快樂的上了一堂很寶貴的生命課程。

因為那位媽媽只會說英語,所以陪同的除了校長以外,還有英語老師。慈濟實驗附小三年級的學生也會說英語,就用英語對談。再來還有院長、副院長,也陪著患者,患者的媽媽,小小的學生有大醫王陪,有校長、老師陪,來和家屬以及連體嬰對話。尤其是校長看這位媽媽抱著連體嬰,抱得很辛苦,她就把這兩位連體嬰抱過來,好像阿嬤在抱孫子一般,那種天倫之樂。

張副院長看到了,就說:「我也要抱一下。」就從校長手中接過連體嬰,像個爸爸一般。抱過來掂掂重量之後就說:「有比較重了。」露出那分很歡喜的笑容。因為他是外科醫生,這連體嬰要分割得時候,就是要由他主刀。

林院長看了也說:「來來來,我也要抱一下。」在哪裡這樣抱來抱去,這對連體嬰很開心。尤其是大家在喝咖啡、吃蛋糕,慈大實小的學生就走到校長身邊和張副院長身邊詢問:「他們能吃蛋糕嗎?」經過慈院的醫師說:「可以。」這個孩子就把他還沒有吃的蛋糕,先拿給連體嬰吃。一個很配合,每一個人拿給他的,他嘴張開就吃了,吃得很歡喜。另外一個很難纏,蛋糕給她,她一定要用手去抓,所以無法把東西直接送到嘴中,她的手總是比別人餵蛋糕的速度還要快。所以雖然是連體,卻也是心不同。一個是乖乖接受,一個是很難纏。

所以慈大實小的學生就問媽媽說:「她們兩個會打架嗎?」媽媽就說:「會喔,他們兩個還會互抓!而且還會搶東西吃。會打架,很調皮。」這就是一場生命的教育。

大慈無悔,這都是愛的接力。我們在台灣的慈善工作,能夠透過菲律賓,發現這個個案,我們能將這個個案接回來,發揮團隊的愛,這實在是沒有後悔的,感覺起來也是很感恩,真的是很感動。

很多感恩的事情都在於日常生活中,人和人之間如果能夠調和起來,這個世間也就很美了。真的,調和非常的重要,萬物調和就世界平安,人與人調和就人間和睦。心與身如果能夠調和,那就是身心健康,所以調和很重要,所以我們應該要說感恩。

大慈無悔,永遠都不會後悔。慈善的工作要靠大家合心、和氣、互愛、付出,如果這樣,再辛苦都沒有後悔。所以要記得,不只是六波羅蜜,還要有四無量心。

「大慈無悔」,請大家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9-乘弘願船 廣修六度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