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3-把心安住: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四無量心: 大慈無悔 大悲無怨 大喜無憂 大捨無求 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 凡夫煩惱不斷覆心 若能用...)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
第 1 行: | 第 1 行: | ||
==1.幸福奉學== | ==1.幸福奉學== | ||
− | + | 諸位同修,我們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每天向內自省?每天我們都是忙忙碌碌面對外面的境界,心隨著境轉,很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也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意。凡夫迷失了本性,人人都是這念真心本性迷失,才叫做凡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凡夫有這個因緣,得到人身入了佛道,現在開始就是要向內自省,如何這念真心找出來?如何能讓我們的本性,能發揮它的光芒?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一環,這就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 |
− | + | ||
− | + | ||
− | + | 所以我們每一天,雖然忙忙碌碌面對外面的境界,我們自己的內心,還是要時時提醒,向內自省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人人迷失要如何回歸呢?就是要靠四無量心,以及六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則是卅七助道法,前面也已經說過了四念處,四念處這是我們最切身的事,那一個時刻不會接觸到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觀身不淨」,大家如果稍微能夠用點心,在我們身上,好好思考看看,這個身體是不是很不淨呢?夏天氣候炎熱,流汗,汗一流,在早上、中午不斷在流汗,身體的汗臭味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天天都要沐浴。有時人群聚會時,人群聚在一起時,也會感覺怎麼氣味那麼差?氣味不好是從哪裡發生的?其實是從人人身上發出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位,人與人,人群合在一起,看起來人人的身體都很乾淨,但是如果一起聚在同一個大空間,人多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覺得空氣不好、很悶,或是氣味不好。我想這些大家都能感覺到,所以我常說:「人生最髒的東西,最不乾淨、最臭的,就是人的身體。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觀身不淨」,身體是不乾淨的。 | |
− | + | ||
− | + | 健康的人能夠時時整理自己,都還是不乾淨的,何況是生病或受傷破皮的時後。 | |
− | + | ||
− | + | 我到心蓮病房感觸很多,開頭要進去在入口時,看到一位先生坐在旁堂前,看到我時他也很虔誠,很俐落地站起來。看起來他穿的是醫院的衣服,也因為他穿的那一套衣服,所以我知道他是患者。但是看他的態度,好像很自在也很輕安。 | |
− | + | ||
− | + | 我問他:「怎麼了?你怎麼坐在這裡?」他就用手比一下:「我在裡頭住院。」在裡面住院就是心蓮病房,他看起來不像是住在心蓮病房裡面的人,雖然人很瘦,但是在他的臉上是那麼自在,帶著微笑很安然。好像在那裡等待著一件很神聖的事務來臨那種輕安。 | |
− | + | ||
− | + | 跟他打了招呼,我就往裡面走,開始進到裡面,就是很沈重的心了。看到病人在那裡掙扎,醫師也很用心,然而到底我們跟他說話,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他內心有很多話想說,但是他無法表達,醫生、護士用盡心力。 | |
− | + | ||
− | + | 然後看到一些家屬在外面,好像期待我到他們的病房去一下,所以我就進去了。看到裡面有四張床,這四張床的人生都不一樣。 | |
− | + | ||
− | + | 開頭看到的是一位老阿嬤,這位老阿嬤好像在半昏迷中,不過家屬叫她一下眼睛就張開了。家屬就跟她說:「師父來看妳喔,妳很有福氣。」她還會把眼睛睜開,表情笑一下,看起來很累,給她幾句祝福的話,家屬就歡喜了。 | |
− | + | ||
+ | 後來到了對面床,布簾已經閤起來了,把它掀開時,一個孩子很小,坐在地上,一碗麵放在地上,好像還不會用筷子,用湯匙一直在舀麵,看起來很可愛。大家都知道,如果用湯匙去舀麵,一舀起來就是會滑掉。看他舀得很認真,但是怎麼舀都很難舀,舀得嘴開開的,湯匙舀麵舀不起來。 | ||
+ | |||
+ | 我走近了就說:「怎麼會有這麼可愛的孩子呢?」在病床上看起來,是一位老先生就趕緊起床,當然很吃力,肚子已經有腹水了,還是一樣很用心、很出力,爬起來坐著。我說:「你有沒有比較舒服一點?」他說有。我看他肚子大大的,我就往他的肚子摸一下,硬硬的。 | ||
+ | |||
+ | 我就問他:「這個孩子,是不是你的孫子?」他說:「不是啦!是我兒子。」我說:「怎麼差那麼多?」他就跟我說:「我是父老子幼,我年紀很大才娶妻,所以孩子很小。」 | ||
+ | |||
+ | 看到一個女人坐在他的對面,很年輕。我心理知道,這個女人的反應不是很好,可見這個家庭,這個人要是有個萬一,這個家庭不知道要如何生活?所以我心裡就想:「我回來之後要趕快跟他們說,這床的患者可能將來我們要多關心。」因為這位先生已經肚子很硬了,身體好像柴枝的顏色,所以我為這個家庭擔心。 | ||
+ | |||
+ | 我就問他:「是不是只有這個孩子而已?」他說:「還有一個十三歲。那個最大。」所以人生要叫他割捨放下,實在是很難。可是這個身體已經由不得自己了,無論醫師、護士,也是很用心在照顧他。 | ||
+ | |||
+ | 還有一位比較年輕,看起來四十多歲而已,看起來身體壯壯的,為甚麼會有病?為甚麼會住在心蓮病房呢?可想而知,應該同樣也是病情沈重。 | ||
+ | |||
+ | 這在裡和他們說話的時候,就聽到對面另外一床病床的人,在那裡哀叫。我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把布簾掀開來看,有我們的志工在那裡,一直拍他,安撫著他說:「他沒有跑太遠,馬上就進來。」我想:「是什麼人呢?」護士就說:「這位阿嬤很有意思,只要阿公稍微離開她身邊一下,她馬上就開始唉,害怕阿公不再回來她的身邊。」這就一位很黏人的阿嬤,都已經年紀這麼大了,怎麼感情還黏得那麼緊?知道她可能是一位很會撒嬌,很黏人的阿嬤。 | ||
+ | |||
+ | 看到她這樣感觸很深,病痛就已經很苦了,但是心中的情,還是佔有的慾念還是很深。阿公一定要常常在她的身邊,牽著她的手。看,這種人生如此纏綿,你看,最後的一天不知道要怎麼走?實在無法體會。身體有病痛來磨的時候,到底要用什麼心境來面對這個身體?總是有一天一定會離開。 | ||
+ | |||
+ | 還有另外一位少婦,哭得很大聲,他們跟她說:「師父來看你了。」她還是哭得很大聲,臉都蒙住了。問她怎麼了?她說:「很感動。」那為什麼哭得那麼大聲?無法回答。就有人跟我說:「很害怕、很害怕。」我內心就在想:「人生到了現在難免會怕。」看起來她是一位很愛美的人,就是在病中,也看到她化了妝。看起來是很愛美的人,看落得到了現在年紀輕輕就住在心蓮病房。 | ||
+ | |||
+ | 我聽到院長跟我說:「她的癌細胞,已經跑到骨頭裡面去了。癌細胞侵蝕到骨頭裡面去,全身都攤瘓了。這麼年輕的生命,她哪裡能接受呢?看到每一床、每一床,都讓人看了心痛。有的人還很年輕,但癌細胞已經侵佔了她的身體,連骨頭也侵佔了。一位看起來才不過四十多歲的壯年人,怎麼會讓病毒侵入他的身體呢?但是那麼維繫的病菌、病毒,就是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了他的身體、全身。所以,我想這位中年、壯年人,我相信他的心裡也是很掙扎。何況看到了父老子幼,何況看到情感糾纏的人。 | ||
+ | |||
+ | 如果每一個人的身體,能人人觀想「不淨觀」,就不會執著,能夠輕安自在。看看在我要進入心蓮病房之前,在外面遇到的那位先生,我想那位先生應該也是癌症的患者。雖然他很瘦,但是你看他的臉,很輕安自在的感覺。 | ||
+ | |||
+ | 所以人生還是一樣,我們要好好常常在我們的身體上下功夫,不要每天拖著我們這個身體,空白的過日子。 | ||
+ | |||
+ | 為這個身體怕它冷,怕它熱、怕它餓、怕它累,把一個身體顧得這麼好,怕去傷害到它。但是日子不斷地過去,總有一天,在我們身邊最愛的人,是我們很親的人,周圍的總有一天,不是他先離開我們,就是我們有一天要離開他,這種生死是這麼自然的法則。但是,我們就是看不開自然的法則,所以身病、心也病了,那種惶恐、那種不捨、那種纏綿,看,人生多苦難啊! | ||
+ | |||
+ | 所以,我們應該要把身心照顧好,所以我們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真的很多的苦難,都是身體緣著外面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身體所要求的,這種難免會有很多苦樂的感受,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外了外面的境界,一下子高興,一下子就發脾氣,一下子就覺得受很多委屈苦難。很多的心理毛病,我們要藉著這一生好好去瞭解,藉著這個身體面對外面的境界,好好磨練。 | ||
+ | |||
+ | 身如果修得好,不苦不樂的心態自然一點,希望我們在這一輩子就可以不受情感所纏,要解脫。 | ||
+ | |||
+ | 不過要解脫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生死的關頭,實在是不簡單,就是因為不簡單,所以才叫做修行。所以我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 ||
+ | |||
+ | 世間到底有什麼東西,是永住的呢?沒有。所以說起來,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利用這四種觀法,這就是智慧為體。 | ||
+ | |||
+ | 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可以「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這四項下功夫,這就是智慧。智慧為體,以此智慧的力量,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心安住在道法上。 | ||
+ | |||
+ | 因為卅七道品,這卅七項是要幫助我們在這條菩提的大道上行走,所以我們卅七道的第一項,四念處,我們要照顧好。這就是在啟發我們的智慧,在我們的身、心感受,和天地萬物的境界,教導我們要如何下功夫。所以這四種觀法,就是智慧為體,要以智慧為主。 | ||
+ | |||
+ |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只要我們人人啟發出來,就能以智慧為我們的本體。所以我們若能以智慧,來觀察這四項,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安住下來在這一條的康莊大道上。 | ||
+ | |||
+ | 大菩提直道,我們才能沒有障礙向前行。 | ||
+ | |||
+ | 除了四念處以外,接下來就是四正勤。各位都知道四正勤,我們必須知「勤」,勤就是「精進」。 | ||
+ | |||
+ | 但是修行有兩項「事」要選擇,就是「善」與「惡」。有句話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所以在這二項,我們要好好下功夫,所我們要用四正勤。「正」就是沒有偏邪,我們要好好選擇。 | ||
+ | |||
+ | 第一就是「已生惡令斷」。因為諸惡莫做,我們如果有一點惡念起,我們要即時斷掉,已生惡令斷。 | ||
+ | |||
+ | 「未生惡不生」。把心照顧好,我們的心如果有一點惡念生起,我們要即時斷掉。萬一外面的境界來誘惑我們,如果我們的惡心生起來,我們要趕緊提高警覺,把他斷掉,不要讓他生起來。所以已生惡令斷,趕緊斷;未生惡令不生,所以叫做「諸惡莫做」。不要以為只有一點點,沒有什麼。要知道一點點、一點點,滴久了就成了一缸。 | ||
+ | |||
+ | 尤其是因果不昧,開口動舌、舉手投足,我們若是一個腳步走錯了,那就步步錯了。我們若是做錯了一些,就很容易會將錯就錯,就不斷地一直錯下去。所以我們的心念要顧好,那怕是只有一點點,也不要讓它起心動念,何況去做?所以很多都是由心生。 | ||
+ | |||
+ | 第二,就是要「眾善奉行」,不要以為善只是一點點而已,對我有什麼好處?對人有什麼利益?只是一點點善而已。其實,善也是要從一點點開始,我們要把握當下,無論認為是大善或是小善,在當下我們就要做了,所以不要去分別善的大小,我們要常常保持在我們的心中,常常都要有那分愛。所以我們要「已生善令增長」,只要我們心中已經有了那一分善,我們就要讓他一直增長,不要分別什麼樣的善我才做,什麼樣的善我不做。 | ||
+ | |||
+ | 我們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說:「我只是做這個就好了,這一樣我比較有興趣。我做這一樣就好了,剩下的都是你們的了。」其實像我們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雖然是四大項目,八大腳印。在八大腳印中就會有人說:「那一個腳印我比較喜歡去做,我就一腳深入就好了。單這個腳印我就一直深入進去就好了。」 | ||
+ | |||
+ | 其實,我們應該要把握當下,現在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我們應該要常常提起這分愛心,凡是都不要挑「是什麼種類的善?」那怕是開口動舌。所以已生善要不斷不斷地讓他增長起來,不要善念間斷。 | ||
+ | |||
+ | 那如果是「未生善」就「令速生」要趕快,這念善我們過去不曾有過,現在已經看到了、聽到了、遇到了,有機會了,我們要趕緊把握,能啟發這分善心。我們自己是這樣,我們對別人也要這樣。所以說「濟貧教富、教富濟貧」,我們要經常勸誘人人能一齊來走這一條好路。這條菩薩道路大家一起走,好事要大家一齊做。 | ||
+ | |||
+ | 有一句話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要很多人來做。」所以有的人有這念心,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我們除自己有這念善心、這個善念以外,我們還要趕緊把這念愛心、善念再普及其他人,讓大家能夠同齊一起來做。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善事就能不斷不斷,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這個社會就祥和了。要不然,人人為惡,這個人間的五濁三災就不斷增長。 | ||
+ | |||
+ | 各位,希望人人天天都要用心,從我們的身心下功夫,對外面的境界,我們要提高警覺;對需要我們幫助的,我們要把握當下。所以說「眾善奉行,諸惡莫做」這就是佛陀的教育。 | ||
+ | |||
+ | 所以前面的四心(四無量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六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不能忘記。後面的卅七種來輔助我們要如何行菩薩道的方法,我們也要多用心啊! | ||
==2.幸福分享== | ==2.幸福分享== | ||
−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rYp9s1og8&list=PL3B938DD26062EC42 | + |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VMrYp9s1og8&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3-把心安住] |
==3.幸福茶香== | ==3.幸福茶香== |
2013年1月6日 (日) 06:46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
1.幸福奉學
諸位同修,我們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每天向內自省?每天我們都是忙忙碌碌面對外面的境界,心隨著境轉,很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也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意。凡夫迷失了本性,人人都是這念真心本性迷失,才叫做凡夫。
但是凡夫有這個因緣,得到人身入了佛道,現在開始就是要向內自省,如何這念真心找出來?如何能讓我們的本性,能發揮它的光芒?這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一環,這就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所以我們每一天,雖然忙忙碌碌面對外面的境界,我們自己的內心,還是要時時提醒,向內自省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人人迷失要如何回歸呢?就是要靠四無量心,以及六度。
接下來則是卅七助道法,前面也已經說過了四念處,四念處這是我們最切身的事,那一個時刻不會接觸到呢?
身——「觀身不淨」,大家如果稍微能夠用點心,在我們身上,好好思考看看,這個身體是不是很不淨呢?夏天氣候炎熱,流汗,汗一流,在早上、中午不斷在流汗,身體的汗臭味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天天都要沐浴。有時人群聚會時,人群聚在一起時,也會感覺怎麼氣味那麼差?氣味不好是從哪裡發生的?其實是從人人身上發出來的。
各位,人與人,人群合在一起,看起來人人的身體都很乾淨,但是如果一起聚在同一個大空間,人多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覺得空氣不好、很悶,或是氣味不好。我想這些大家都能感覺到,所以我常說:「人生最髒的東西,最不乾淨、最臭的,就是人的身體。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觀身不淨」,身體是不乾淨的。
健康的人能夠時時整理自己,都還是不乾淨的,何況是生病或受傷破皮的時後。
我到心蓮病房感觸很多,開頭要進去在入口時,看到一位先生坐在旁堂前,看到我時他也很虔誠,很俐落地站起來。看起來他穿的是醫院的衣服,也因為他穿的那一套衣服,所以我知道他是患者。但是看他的態度,好像很自在也很輕安。
我問他:「怎麼了?你怎麼坐在這裡?」他就用手比一下:「我在裡頭住院。」在裡面住院就是心蓮病房,他看起來不像是住在心蓮病房裡面的人,雖然人很瘦,但是在他的臉上是那麼自在,帶著微笑很安然。好像在那裡等待著一件很神聖的事務來臨那種輕安。
跟他打了招呼,我就往裡面走,開始進到裡面,就是很沈重的心了。看到病人在那裡掙扎,醫師也很用心,然而到底我們跟他說話,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他內心有很多話想說,但是他無法表達,醫生、護士用盡心力。
然後看到一些家屬在外面,好像期待我到他們的病房去一下,所以我就進去了。看到裡面有四張床,這四張床的人生都不一樣。
開頭看到的是一位老阿嬤,這位老阿嬤好像在半昏迷中,不過家屬叫她一下眼睛就張開了。家屬就跟她說:「師父來看妳喔,妳很有福氣。」她還會把眼睛睜開,表情笑一下,看起來很累,給她幾句祝福的話,家屬就歡喜了。
後來到了對面床,布簾已經閤起來了,把它掀開時,一個孩子很小,坐在地上,一碗麵放在地上,好像還不會用筷子,用湯匙一直在舀麵,看起來很可愛。大家都知道,如果用湯匙去舀麵,一舀起來就是會滑掉。看他舀得很認真,但是怎麼舀都很難舀,舀得嘴開開的,湯匙舀麵舀不起來。
我走近了就說:「怎麼會有這麼可愛的孩子呢?」在病床上看起來,是一位老先生就趕緊起床,當然很吃力,肚子已經有腹水了,還是一樣很用心、很出力,爬起來坐著。我說:「你有沒有比較舒服一點?」他說有。我看他肚子大大的,我就往他的肚子摸一下,硬硬的。
我就問他:「這個孩子,是不是你的孫子?」他說:「不是啦!是我兒子。」我說:「怎麼差那麼多?」他就跟我說:「我是父老子幼,我年紀很大才娶妻,所以孩子很小。」
看到一個女人坐在他的對面,很年輕。我心理知道,這個女人的反應不是很好,可見這個家庭,這個人要是有個萬一,這個家庭不知道要如何生活?所以我心裡就想:「我回來之後要趕快跟他們說,這床的患者可能將來我們要多關心。」因為這位先生已經肚子很硬了,身體好像柴枝的顏色,所以我為這個家庭擔心。
我就問他:「是不是只有這個孩子而已?」他說:「還有一個十三歲。那個最大。」所以人生要叫他割捨放下,實在是很難。可是這個身體已經由不得自己了,無論醫師、護士,也是很用心在照顧他。
還有一位比較年輕,看起來四十多歲而已,看起來身體壯壯的,為甚麼會有病?為甚麼會住在心蓮病房呢?可想而知,應該同樣也是病情沈重。
這在裡和他們說話的時候,就聽到對面另外一床病床的人,在那裡哀叫。我想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把布簾掀開來看,有我們的志工在那裡,一直拍他,安撫著他說:「他沒有跑太遠,馬上就進來。」我想:「是什麼人呢?」護士就說:「這位阿嬤很有意思,只要阿公稍微離開她身邊一下,她馬上就開始唉,害怕阿公不再回來她的身邊。」這就一位很黏人的阿嬤,都已經年紀這麼大了,怎麼感情還黏得那麼緊?知道她可能是一位很會撒嬌,很黏人的阿嬤。
看到她這樣感觸很深,病痛就已經很苦了,但是心中的情,還是佔有的慾念還是很深。阿公一定要常常在她的身邊,牽著她的手。看,這種人生如此纏綿,你看,最後的一天不知道要怎麼走?實在無法體會。身體有病痛來磨的時候,到底要用什麼心境來面對這個身體?總是有一天一定會離開。
還有另外一位少婦,哭得很大聲,他們跟她說:「師父來看你了。」她還是哭得很大聲,臉都蒙住了。問她怎麼了?她說:「很感動。」那為什麼哭得那麼大聲?無法回答。就有人跟我說:「很害怕、很害怕。」我內心就在想:「人生到了現在難免會怕。」看起來她是一位很愛美的人,就是在病中,也看到她化了妝。看起來是很愛美的人,看落得到了現在年紀輕輕就住在心蓮病房。
我聽到院長跟我說:「她的癌細胞,已經跑到骨頭裡面去了。癌細胞侵蝕到骨頭裡面去,全身都攤瘓了。這麼年輕的生命,她哪裡能接受呢?看到每一床、每一床,都讓人看了心痛。有的人還很年輕,但癌細胞已經侵佔了她的身體,連骨頭也侵佔了。一位看起來才不過四十多歲的壯年人,怎麼會讓病毒侵入他的身體呢?但是那麼維繫的病菌、病毒,就是在不知不覺中侵入了他的身體、全身。所以,我想這位中年、壯年人,我相信他的心裡也是很掙扎。何況看到了父老子幼,何況看到情感糾纏的人。
如果每一個人的身體,能人人觀想「不淨觀」,就不會執著,能夠輕安自在。看看在我要進入心蓮病房之前,在外面遇到的那位先生,我想那位先生應該也是癌症的患者。雖然他很瘦,但是你看他的臉,很輕安自在的感覺。
所以人生還是一樣,我們要好好常常在我們的身體上下功夫,不要每天拖著我們這個身體,空白的過日子。
為這個身體怕它冷,怕它熱、怕它餓、怕它累,把一個身體顧得這麼好,怕去傷害到它。但是日子不斷地過去,總有一天,在我們身邊最愛的人,是我們很親的人,周圍的總有一天,不是他先離開我們,就是我們有一天要離開他,這種生死是這麼自然的法則。但是,我們就是看不開自然的法則,所以身病、心也病了,那種惶恐、那種不捨、那種纏綿,看,人生多苦難啊!
所以,我們應該要把身心照顧好,所以我們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真的很多的苦難,都是身體緣著外面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身體所要求的,這種難免會有很多苦樂的感受,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外了外面的境界,一下子高興,一下子就發脾氣,一下子就覺得受很多委屈苦難。很多的心理毛病,我們要藉著這一生好好去瞭解,藉著這個身體面對外面的境界,好好磨練。
身如果修得好,不苦不樂的心態自然一點,希望我們在這一輩子就可以不受情感所纏,要解脫。
不過要解脫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生死的關頭,實在是不簡單,就是因為不簡單,所以才叫做修行。所以我們「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世間到底有什麼東西,是永住的呢?沒有。所以說起來,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身體,利用這四種觀法,這就是智慧為體。
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可以「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在這四項下功夫,這就是智慧。智慧為體,以此智慧的力量,我們才能把我們的心安住在道法上。
因為卅七道品,這卅七項是要幫助我們在這條菩提的大道上行走,所以我們卅七道的第一項,四念處,我們要照顧好。這就是在啟發我們的智慧,在我們的身、心感受,和天地萬物的境界,教導我們要如何下功夫。所以這四種觀法,就是智慧為體,要以智慧為主。
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只要我們人人啟發出來,就能以智慧為我們的本體。所以我們若能以智慧,來觀察這四項,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安住下來在這一條的康莊大道上。
大菩提直道,我們才能沒有障礙向前行。
除了四念處以外,接下來就是四正勤。各位都知道四正勤,我們必須知「勤」,勤就是「精進」。
但是修行有兩項「事」要選擇,就是「善」與「惡」。有句話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所以在這二項,我們要好好下功夫,所我們要用四正勤。「正」就是沒有偏邪,我們要好好選擇。
第一就是「已生惡令斷」。因為諸惡莫做,我們如果有一點惡念起,我們要即時斷掉,已生惡令斷。
「未生惡不生」。把心照顧好,我們的心如果有一點惡念生起,我們要即時斷掉。萬一外面的境界來誘惑我們,如果我們的惡心生起來,我們要趕緊提高警覺,把他斷掉,不要讓他生起來。所以已生惡令斷,趕緊斷;未生惡令不生,所以叫做「諸惡莫做」。不要以為只有一點點,沒有什麼。要知道一點點、一點點,滴久了就成了一缸。
尤其是因果不昧,開口動舌、舉手投足,我們若是一個腳步走錯了,那就步步錯了。我們若是做錯了一些,就很容易會將錯就錯,就不斷地一直錯下去。所以我們的心念要顧好,那怕是只有一點點,也不要讓它起心動念,何況去做?所以很多都是由心生。
第二,就是要「眾善奉行」,不要以為善只是一點點而已,對我有什麼好處?對人有什麼利益?只是一點點善而已。其實,善也是要從一點點開始,我們要把握當下,無論認為是大善或是小善,在當下我們就要做了,所以不要去分別善的大小,我們要常常保持在我們的心中,常常都要有那分愛。所以我們要「已生善令增長」,只要我們心中已經有了那一分善,我們就要讓他一直增長,不要分別什麼樣的善我才做,什麼樣的善我不做。
我們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說:「我只是做這個就好了,這一樣我比較有興趣。我做這一樣就好了,剩下的都是你們的了。」其實像我們的四大志業,慈善、醫療、教育、文化,雖然是四大項目,八大腳印。在八大腳印中就會有人說:「那一個腳印我比較喜歡去做,我就一腳深入就好了。單這個腳印我就一直深入進去就好了。」
其實,我們應該要把握當下,現在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我們應該要常常提起這分愛心,凡是都不要挑「是什麼種類的善?」那怕是開口動舌。所以已生善要不斷不斷地讓他增長起來,不要善念間斷。
那如果是「未生善」就「令速生」要趕快,這念善我們過去不曾有過,現在已經看到了、聽到了、遇到了,有機會了,我們要趕緊把握,能啟發這分善心。我們自己是這樣,我們對別人也要這樣。所以說「濟貧教富、教富濟貧」,我們要經常勸誘人人能一齊來走這一條好路。這條菩薩道路大家一起走,好事要大家一齊做。
有一句話說:「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要很多人來做。」所以有的人有這念心,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我們除自己有這念善心、這個善念以外,我們還要趕緊把這念愛心、善念再普及其他人,讓大家能夠同齊一起來做。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善事就能不斷不斷,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這個社會就祥和了。要不然,人人為惡,這個人間的五濁三災就不斷增長。
各位,希望人人天天都要用心,從我們的身心下功夫,對外面的境界,我們要提高警覺;對需要我們幫助的,我們要把握當下。所以說「眾善奉行,諸惡莫做」這就是佛陀的教育。
所以前面的四心(四無量心: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六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不能忘記。後面的卅七種來輔助我們要如何行菩薩道的方法,我們也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53-把心安住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