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04-轉凡夫心為清淨佛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1.幸福奉學
第 23 行: 第 23 行:
 
洗除垢穢  
 
洗除垢穢  
 
人生自然趨向清淨與光明
 
人生自然趨向清淨與光明
 +
 +
 +
----
 +
【證嚴上人開示】
 +
我們大家每天都是虔誠精進,每一位都是在學佛,要知道「學佛是本分事」,「念佛就是練功夫」。
 +
我們每天都說我是學佛者,什麼叫做學佛者?常常有句話說,「將凡夫心轉為佛心」,這就是真學佛。
 +
所以要學佛,要知道這是人人的本分,也就是要回歸我們的本性,我們已經長久以來六道輪轉,我們的清淨本性,好像一個浪蕩子在外面遊蕩,不知道要回來,我們現在已經聽到,佛陀的呼喚,所以我們應該要知返,要知道回來的時候。
 +
所以我們要知道,回到自己的本家,這就是我們的本分事,本性應該要歸來,我們必定要找一條路,這條路也就是我們的功夫,所以我說學佛是本分,念佛是功夫,我們要將功夫找回來。
 +
學佛是本分事
 +
念佛就是練功夫
 +
將凡夫心轉為佛心
 +
回歸我們的本性
 +
就是真學佛
 +
慈濟這條道路,無不是慈悲道場,慈者能與樂,悲者能拔苦,慈就是教富,教導人人富有身外財,能知道貧窮的苦難,起一分悲心,以身外財富的力量,幫助貧困苦難的人。
 +
另外一種,就是啟發內心的這分愛,外面是有形的財,內心是無形的法財,人人若富有愛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本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本具,與佛平平等等的智慧、大愛,若是能啟發出來,力量很大。
 +
所以人人內心都有與佛平等,慈悲的力量,所以慈就是教富,啟發有情物資的付出,無形的是內心無量愛的力量。悲就是濟度眾生苦難,眾生有的人苦在內心,有的人苦於生活,我們若能起這分悲憫的心,無限量的力量,去拔濟有形與無形的苦,這叫做「濟」,濟即是悲。
 +
我們慈濟從花蓮為起點,現在已經普遍於世界國際間,能發揮啟發愛心,拯救苦難的力量,很多感恩的故事,每一則故事,無不是人間的教材,所以這就是道場。
 +
道場知本分,練功夫,知本分就是要老實學佛,練功夫就是要時時轉自己的凡夫心念、煩惱,為佛與聖人清淨的境界,這就是轉凡夫心為佛心,這必定需要功夫,所以我們若知道本分,懂得好好用功,這就是道場。
 +
禪宗也是這麼說,「擔茶運水無不是禪」,連吃飯喝茶之間,心都不散亂,這就叫做功夫。
 +
佛法除了外行還要內修
 +
付出愛人之時
 +
語默動靜都要用心
 +
若能如此
 +
則無處不是道場
 +
各位,我們慈悲的道場已經開啟了,現在應該要從內心深入,來洗除煩惱垢穢之時,所以《慈悲道場水懺》,我們現在要開始進入,聖賢大德如何啟發我們。
 +
水懺的起因,就是因為悟達國師,長了人面瘡,然後因為迦諾迦尊者,為他解釋冤結,所以感念過去尊者的恩德,所以他體悟佛的慈悲,就在那裡修行,老老實實修行,體佛心,憫眾生,所以造水懺。
 +
我們凡夫,誰人無錯,誰人無過,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語默動靜,難免有錯。你看,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戒律森嚴,道德高隆,在十世之前,結了這個怨,因為十世之前袁盎斬晁錯,晁錯,被殺的人那分怨氣,頭顱滾到地上,一顆石頭掉進口裡,石頭被咬碎了,那分恨心有多大?
 +
所以這分冤業,十世的時間一直想要報仇,但是十世的高僧,道德興隆,讓他無隙可入,業門不開,冤業不來,不是不來,而是無法進入。
 +
這輩子,悟達國師受皇帝所寵愛,賜他沉香壇,一時的歡喜,業門就開啟了,那分歡喜是貢高驕慢,所以只是那一念貢高,一國之尊對我禮座,那一念,所以業門就開啟了,多可怕。
 +
如此人面瘡折磨他多久的時間,後來就是迦諾迦尊者救他,但是要讓人救,也要有原因,迦諾迦尊者他生病了,悟達國師起了憐憫心,所以去照顧他。這分照顧的悲心,你看,得到後來他有災難時,就有人會救他,前因後果一念因,就有無限的果報,十世的冤業就這樣解除了。
 +
各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語默動靜都要好好用心,人與人之間,待人接物、說話等等,我們要常常顧好我們的心,對人的態度,對人的誠懇,對人的尊重,每一個動作無不是一顆種子,所以我們要常常,對自己提起警愓的心。
 +
舉頭三寸有神祇,不可以想說,我現在這樣做,沒有人在我的身邊,有啊,有天,有地,因為我們心明即神明,你在做什麼無明事,舉頭三寸還是一樣有神明,以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愓自己的心,如此才是真正啟發「懺」。
 +
懺就是徹底改過的意思,懺就是洗除垢穢的意思,我們若是沒有徹底的覺悟,沒有好好地時時用心悔過,這樣我們的人生,垢穢愈積愈厚,什麼叫做垢穢?就是業,業愈做愈多。
 +
所以我們慈悲水懺,水懺就是水譬如法,《無量義經》我們不是說過,若江、若河、若井、若池,無論是江、河、池、井的水,都可以洗滌垢穢,意思就是說,佛法如水,眾生心中的垢穢,煩惱,必定需要法,以法來洗滌。
 +
東西髒了
 +
需要有水才能滌清
 +
人心也一樣
 +
法譬如水能淨化心靈
 +
開啟懺悔法門
 +
法水入心
 +
徹底改過
 +
洗除垢穢
 +
人生自然趨向清淨與光明
 +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法,好好地用心來接受,接受了法,更需要的是力行,我們要身體力行,不知道的時候迷迷茫茫,知道之後,我們時時都要自我警愓,警愓也是法,所以不要想,法,我聽經時才叫做法。
 +
我們要學佛就是希望能成佛,學而不成就不必學了,每一尊在尚未修行之前,和我們都一樣,要經過一番修行的過程,這個修行的過程,要發大心,立大願,大心就是大慈悲心,大願就是力量,願力,這就好像一個人的兩隻腳,雙腳平齊,走路就好走,走得通,能從凡夫的境界,通達到佛的境界,這就是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個過程的名稱叫做菩薩道,所以這叫做法。
 +
我們學佛,知道這條道路很長,心靈境界的風光很多,我們要如何選擇,我們內心有很多的境界,如何去降伏不好的境界,如何能讓我們康莊的道路,通向佛的境界,而不受凡夫的境界所迷惑,這也是法。
 +
要如何消除,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那些煩惱、業的境界現前,要如何破解,這也需要法。破解那些煩惱,就是要時時懺悔,遇到好人,我們要虛心就教,起感恩心。遇到壞人,我們也要以敬重心,感恩他現境讓我們消業。
 +
《法華經》中說到,佛陀在授記時,提婆達多也同樣,在授佛記之列,而且成佛的世界,還比其他的人時間更長,被度的眾生更多。
 +
有的人就問,提婆達多這麼壞,佛陀,你為什麼?為他授這麼長的時間?佛陀就說,感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若沒有提婆達多,我怎麼有辦法,以種種方法教化大家,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成就我。
 +
諸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趕緊警愓,無論是故意來折磨我們,我們要趕緊說,感恩,你要來成就我,感恩,不能口說感恩,而心中有怨,心中若有怨,就忘了我們的本性。
 +
不可以想要做一件好事,想到一件事情,境界現前而忘了我們的初發心,我們若是忘了初發心,煩惱一起,法不入心,若這樣,水懺誦得再多也沒有用,所以我們有時誦水懺,要時時將內文用在日常生活。
 +
懺就是法,懺,譬如水,能洗滌垢穢,所以我們自現在開始,在慈悲道場,現在大家要很用心,以懺的法水,來洗滌我們的垢穢,因為現在五濁、三災,不斷地發生,我們應該要再提高警覺,敬天畏地,方法就是佛陀的智慧,和過去古德祖師們的體會,法法無不是如清水,來洗滌我們的心。
 +
所以各位,時時要提高警覺,對人、對境一切的境界,在菩薩道中難免有境界出現,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愓,什麼樣境界在我們面前,我們都要及時,這股清淨的法水,要趕緊入我們的心,來洗滌垢穢,就是要時時起懺悔心,希望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幸福分享==

2012年12月29日 (六) 20:10的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學佛是本分事 念佛就是練功夫 將凡夫心轉為佛心 回歸我們的本性 就是真學佛


佛法除了外行還要內修 付出愛人之時 語默動靜都要用心 若能如此 則無處不是道場


東西髒了 需要有水才能滌清 人心也一樣 法譬如水能淨化心靈 開啟懺悔法門 法水入心 徹底改過 洗除垢穢 人生自然趨向清淨與光明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大家每天都是虔誠精進,每一位都是在學佛,要知道「學佛是本分事」,「念佛就是練功夫」。 我們每天都說我是學佛者,什麼叫做學佛者?常常有句話說,「將凡夫心轉為佛心」,這就是真學佛。 所以要學佛,要知道這是人人的本分,也就是要回歸我們的本性,我們已經長久以來六道輪轉,我們的清淨本性,好像一個浪蕩子在外面遊蕩,不知道要回來,我們現在已經聽到,佛陀的呼喚,所以我們應該要知返,要知道回來的時候。 所以我們要知道,回到自己的本家,這就是我們的本分事,本性應該要歸來,我們必定要找一條路,這條路也就是我們的功夫,所以我說學佛是本分,念佛是功夫,我們要將功夫找回來。 學佛是本分事 念佛就是練功夫 將凡夫心轉為佛心 回歸我們的本性 就是真學佛 慈濟這條道路,無不是慈悲道場,慈者能與樂,悲者能拔苦,慈就是教富,教導人人富有身外財,能知道貧窮的苦難,起一分悲心,以身外財富的力量,幫助貧困苦難的人。 另外一種,就是啟發內心的這分愛,外面是有形的財,內心是無形的法財,人人若富有愛心,這就是人人本具的本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本具,與佛平平等等的智慧、大愛,若是能啟發出來,力量很大。 所以人人內心都有與佛平等,慈悲的力量,所以慈就是教富,啟發有情物資的付出,無形的是內心無量愛的力量。悲就是濟度眾生苦難,眾生有的人苦在內心,有的人苦於生活,我們若能起這分悲憫的心,無限量的力量,去拔濟有形與無形的苦,這叫做「濟」,濟即是悲。 我們慈濟從花蓮為起點,現在已經普遍於世界國際間,能發揮啟發愛心,拯救苦難的力量,很多感恩的故事,每一則故事,無不是人間的教材,所以這就是道場。 道場知本分,練功夫,知本分就是要老實學佛,練功夫就是要時時轉自己的凡夫心念、煩惱,為佛與聖人清淨的境界,這就是轉凡夫心為佛心,這必定需要功夫,所以我們若知道本分,懂得好好用功,這就是道場。 禪宗也是這麼說,「擔茶運水無不是禪」,連吃飯喝茶之間,心都不散亂,這就叫做功夫。 佛法除了外行還要內修 付出愛人之時 語默動靜都要用心 若能如此 則無處不是道場 各位,我們慈悲的道場已經開啟了,現在應該要從內心深入,來洗除煩惱垢穢之時,所以《慈悲道場水懺》,我們現在要開始進入,聖賢大德如何啟發我們。 水懺的起因,就是因為悟達國師,長了人面瘡,然後因為迦諾迦尊者,為他解釋冤結,所以感念過去尊者的恩德,所以他體悟佛的慈悲,就在那裡修行,老老實實修行,體佛心,憫眾生,所以造水懺。 我們凡夫,誰人無錯,誰人無過,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語默動靜,難免有錯。你看,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戒律森嚴,道德高隆,在十世之前,結了這個怨,因為十世之前袁盎斬晁錯,晁錯,被殺的人那分怨氣,頭顱滾到地上,一顆石頭掉進口裡,石頭被咬碎了,那分恨心有多大? 所以這分冤業,十世的時間一直想要報仇,但是十世的高僧,道德興隆,讓他無隙可入,業門不開,冤業不來,不是不來,而是無法進入。 這輩子,悟達國師受皇帝所寵愛,賜他沉香壇,一時的歡喜,業門就開啟了,那分歡喜是貢高驕慢,所以只是那一念貢高,一國之尊對我禮座,那一念,所以業門就開啟了,多可怕。 如此人面瘡折磨他多久的時間,後來就是迦諾迦尊者救他,但是要讓人救,也要有原因,迦諾迦尊者他生病了,悟達國師起了憐憫心,所以去照顧他。這分照顧的悲心,你看,得到後來他有災難時,就有人會救他,前因後果一念因,就有無限的果報,十世的冤業就這樣解除了。 各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語默動靜都要好好用心,人與人之間,待人接物、說話等等,我們要常常顧好我們的心,對人的態度,對人的誠懇,對人的尊重,每一個動作無不是一顆種子,所以我們要常常,對自己提起警愓的心。 舉頭三寸有神祇,不可以想說,我現在這樣做,沒有人在我的身邊,有啊,有天,有地,因為我們心明即神明,你在做什麼無明事,舉頭三寸還是一樣有神明,以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愓自己的心,如此才是真正啟發「懺」。 懺就是徹底改過的意思,懺就是洗除垢穢的意思,我們若是沒有徹底的覺悟,沒有好好地時時用心悔過,這樣我們的人生,垢穢愈積愈厚,什麼叫做垢穢?就是業,業愈做愈多。 所以我們慈悲水懺,水懺就是水譬如法,《無量義經》我們不是說過,若江、若河、若井、若池,無論是江、河、池、井的水,都可以洗滌垢穢,意思就是說,佛法如水,眾生心中的垢穢,煩惱,必定需要法,以法來洗滌。 東西髒了 需要有水才能滌清 人心也一樣 法譬如水能淨化心靈 開啟懺悔法門 法水入心 徹底改過 洗除垢穢 人生自然趨向清淨與光明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法,好好地用心來接受,接受了法,更需要的是力行,我們要身體力行,不知道的時候迷迷茫茫,知道之後,我們時時都要自我警愓,警愓也是法,所以不要想,法,我聽經時才叫做法。 我們要學佛就是希望能成佛,學而不成就不必學了,每一尊在尚未修行之前,和我們都一樣,要經過一番修行的過程,這個修行的過程,要發大心,立大願,大心就是大慈悲心,大願就是力量,願力,這就好像一個人的兩隻腳,雙腳平齊,走路就好走,走得通,能從凡夫的境界,通達到佛的境界,這就是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個過程的名稱叫做菩薩道,所以這叫做法。 我們學佛,知道這條道路很長,心靈境界的風光很多,我們要如何選擇,我們內心有很多的境界,如何去降伏不好的境界,如何能讓我們康莊的道路,通向佛的境界,而不受凡夫的境界所迷惑,這也是法。 要如何消除,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那些煩惱、業的境界現前,要如何破解,這也需要法。破解那些煩惱,就是要時時懺悔,遇到好人,我們要虛心就教,起感恩心。遇到壞人,我們也要以敬重心,感恩他現境讓我們消業。 《法華經》中說到,佛陀在授記時,提婆達多也同樣,在授佛記之列,而且成佛的世界,還比其他的人時間更長,被度的眾生更多。 有的人就問,提婆達多這麼壞,佛陀,你為什麼?為他授這麼長的時間?佛陀就說,感恩提婆達多,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若沒有提婆達多,我怎麼有辦法,以種種方法教化大家,提婆達多就是我的善知識,成就我。 諸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趕緊警愓,無論是故意來折磨我們,我們要趕緊說,感恩,你要來成就我,感恩,不能口說感恩,而心中有怨,心中若有怨,就忘了我們的本性。 不可以想要做一件好事,想到一件事情,境界現前而忘了我們的初發心,我們若是忘了初發心,煩惱一起,法不入心,若這樣,水懺誦得再多也沒有用,所以我們有時誦水懺,要時時將內文用在日常生活。 懺就是法,懺,譬如水,能洗滌垢穢,所以我們自現在開始,在慈悲道場,現在大家要很用心,以懺的法水,來洗滌我們的垢穢,因為現在五濁、三災,不斷地發生,我們應該要再提高警覺,敬天畏地,方法就是佛陀的智慧,和過去古德祖師們的體會,法法無不是如清水,來洗滌我們的心。 所以各位,時時要提高警覺,對人、對境一切的境界,在菩薩道中難免有境界出現,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愓,什麼樣境界在我們面前,我們都要及時,這股清淨的法水,要趕緊入我們的心,來洗滌垢穢,就是要時時起懺悔心,希望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01- 轉凡夫心為清淨佛心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