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8-四念處: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我們每天靜坐下來時,我們的心是不是內觀身心?修行要殷勤,要有精勤不懈,還要有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各位,世間沒有什...)
 
 
(由2名用戶作出的4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 7 行: 第 7 行:
 
世間有很多的事情來困擾我們的身心,所以「外觀世態精明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  
 
世間有很多的事情來困擾我們的身心,所以「外觀世態精明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  
  
還是一樣,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在外面,看看外面的世態。每天在生活中人來人往,這外面世界的那個形態,我們有沒有警惕自己?  
+
還是一樣,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在外面,看看外面的世態。每天在生活中人來人往,這外面世界的那個形態,我們有沒有警惕自己?  
  
 
就像似現在常常聽到溫室效應,氣候異常,地球不斷在受破壞。哪一個國家有什麼災難?這個地質不斷不斷在移動,讓我們覺得很擔心。  
 
就像似現在常常聽到溫室效應,氣候異常,地球不斷在受破壞。哪一個國家有什麼災難?這個地質不斷不斷在移動,讓我們覺得很擔心。  
第 15 行: 第 15 行:
 
我們應該更還要精明,我們要很精,我們應該要了解的世要更多;了解了很多的事情,我們更不能懈怠,更要精進,這就是世界觀。世界事,我們就是在現代地球的世界人,所以不能不了解世間的事,所以我們更要憶念不忘--「法」。  
 
我們應該更還要精明,我們要很精,我們應該要了解的世要更多;了解了很多的事情,我們更不能懈怠,更要精進,這就是世界觀。世界事,我們就是在現代地球的世界人,所以不能不了解世間的事,所以我們更要憶念不忘--「法」。  
  
佛陀已經跟我們苦口婆心,用種種的方便教法,就一直要讓我們了解人間無常,國土是危脆,我們應該要好好殷勤精進,慎勿放逸。因為我們若了解得愈多,我們就能夠捨離世間的貪。一切的災難,無論是人禍,無論是天災,都是由於一念無明--貪、瞋、癡。  
+
佛陀已經跟我們苦口婆心,用種種的方便教法,就一直要讓我們了解人間無常,國土是危脆,我們應該要好好殷勤精進,慎勿放逸。因為我們若了解得愈多,我們就能夠捨離世間的貪。一切的災難,無論是人禍,無論是天災,都是由於一念無明--貪、瞋、癡。  
  
 
所以這個三毒的中,貪是為第一,所以這個貪念一起,瞋、癡就跟著走。所以我們若能了解,就能夠捨世貪憂,這個貪念若去除,我們就海闊天空,無憂無慮;世界應該就更無災難,人更沒有人禍。  
 
所以這個三毒的中,貪是為第一,所以這個貪念一起,瞋、癡就跟著走。所以我們若能了解,就能夠捨世貪憂,這個貪念若去除,我們就海闊天空,無憂無慮;世界應該就更無災難,人更沒有人禍。  
第 22 行: 第 22 行:
 
所以我們從前面所說的了解到,佛陀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要斷無明。」所以時時一直就要我們斷無明。無明的源頭我們若能夠斷除,我們才能進入那個靜寂清澄,那個涅槃的境界。這樣,我們就能夠永遠安逸。不過,還尚未能永遠安逸之前,那我們就要修行。  
 
所以我們從前面所說的了解到,佛陀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要斷無明。」所以時時一直就要我們斷無明。無明的源頭我們若能夠斷除,我們才能進入那個靜寂清澄,那個涅槃的境界。這樣,我們就能夠永遠安逸。不過,還尚未能永遠安逸之前,那我們就要修行。  
  
之前也說過了八聖道,就是八正道法。這八正道法還不夠,還有其他來幫助的法,所以就是三十七道品。
+
之前也說過了八聖道,就是八正道法。這八正道法還不夠,還有其他來幫助的法,所以就是三十七道品。
  
 
這三十七道品,又有一個名稱叫做「三十七助道品」,就是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很容易能了解,幫助我們如何看世間,如何來看身心,所以讓我們更清楚。  
 
這三十七道品,又有一個名稱叫做「三十七助道品」,就是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很容易能了解,幫助我們如何看世間,如何來看身心,所以讓我們更清楚。  
第 48 行: 第 48 行:
 
所以就是「觀身不淨」我們才能夠警惕自己。常常照顧好我們的身體;照顧身體,就是為了要能夠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要利用來修菩薩道。  
 
所以就是「觀身不淨」我們才能夠警惕自己。常常照顧好我們的身體;照顧身體,就是為了要能夠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要利用來修菩薩道。  
  
那第二呢,受念處就是--四念處之二:「觀受是苦,謂觀感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
+
那第二呢,受念處就是--四念處之二:「觀受是苦,謂觀感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
 
   
 
   
 
因為我們一早到晚都有感受。就像這個時刻,我這樣說,不知你們有沒有感受入心?或者是不是一直在看時間,「時間到了沒?我的腳酸了。啊!時間到了沒?這些話我好像似聽過了…」那有沒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也叫做感受,現在就有感受了。
 
因為我們一早到晚都有感受。就像這個時刻,我這樣說,不知你們有沒有感受入心?或者是不是一直在看時間,「時間到了沒?我的腳酸了。啊!時間到了沒?這些話我好像似聽過了…」那有沒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也叫做感受,現在就有感受了。
第 62 行: 第 62 行:
 
所以要知道「觀受是苦」--我們若是在那兒計較、妄想、雜念,這都是很苦的事情。  
 
所以要知道「觀受是苦」--我們若是在那兒計較、妄想、雜念,這都是很苦的事情。  
  
再來就是心念處。心念就是無常。所以接著要說--四念處之三:「觀心無常,謂觀此識心,我們要生滅無常也。」
+
再來就是心念處。心念就是無常。所以接著要說--四念處之三:「觀心無常,謂觀此識心,我們要生滅無常也。」
 
   
 
   
 
我們的心識就是常常那樣不定,定不下來;總是心定不下來。這心為什麼定不下來呢?那就是有「生、住、異、滅」四相遷流。
 
我們的心識就是常常那樣不定,定不下來;總是心定不下來。這心為什麼定不下來呢?那就是有「生、住、異、滅」四相遷流。
第 92 行: 第 92 行: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3-1
 
3-1
 +
捨世貪憂,人生沒有什麼好貪戀的,上人一語道出,人生的貪戀何其多,身濁染世,心濁染缸,無不在引誘我們,今早上人用了「五蘊」中的色來開示,一朵花就有各種顏色,紅的、白的、粉紅的、黃的各種顏色都有,這些色無不在試驗考驗著我們,每日受這些色受想行識,當然就有了煩惱心,貪戀心,這是我們要時時警惕的。
 +
 +
四念處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觀身不淨」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沒有好的身心,也無法自度度人,看到現在吸毒那麼多,而且都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更漸漸年齡下降,真是讓人擔憂,觀身不淨,期盼人人都能遠離毒品,不要讓毒害折磨身心。四念處二「觀受是苦」苦是人生的本質,活在這世上,誰沒有苦,但是苦中有喜樂,常常我們看見那些拾荒者,他們好苦,還要這麼辛苦,常常我們看見那些很多人工作很辛苦,但是上人說的甘願受,只要是甘願做的何來其苦,苦也是樂。反而那些愛計較愛妄想愛憎恨愛怨懟不也是更苦。四念處三「┤觀心無常」,我們的心定不下來,是因為生、住、異、滅,這裡生,那裏滅,移來移去的心,就變異了。原來人心是善變的,隨著境轉,所以既已學佛,就應守好自己的心,看到別人反反覆覆的心,也能善解包容,然後警惕自己反觀照鏡。最後四念處「觀法無我」今世能生而為人,是很多因緣的聚會,既是因緣的聚會,那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所以聚、散、散、聚哪一個才是真正有的有呢?生命也是如此,有的先走,有的慢走,有的緣長,有的緣短,人生的無奈也只有祝福。
 +
 +
「四念處」寫完,自己有了一些想法,也體悟了一些道理,生命中難以割捨的親情死別,在這裡得到了些許的智慧水,了解觀法無我,少了一些執著,當對生離死別思念來臨時,只有用祝福的心虔誠的祈禱祝福。
 +
 +
--------------------------------
 +
 +
3-2 佛陀慈悲開示:四念處,要讓我們明白,人生執著什麼?世間人都愛美,自己愛美,也喜愛把美佔為己有。但無論多美?能美多久?幾天沒有盥洗清潔呢?甚至一口氣上不來,沒有氣息了,也沒有人願意與這樣的美為伴了吧?又或者年紀大了,若沒有人照顧,就算你年輕時再美,排泄物沒有整理,也是惡臭難聞,因為我們的身體總是不斷的產生穢物,哪裡真的美?
 +
 +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世間苦難、考驗皆多,每天一醒來,就不自覺的開始感受、煩惱,其實即使是睡眠,腦袋也常常還是煩惱雜生,哪裡有真的平靜無波的時候呢?尤其隨著年歲的增加、生活工作上等等的各種經歷,更讓我們的心,習慣去思、去想,以致念頭總是不止,卻又大多數都不是智慧的念頭,而是煩惱的念頭,不斷地煩惱這個、擔憂那個,每一分每一秒念頭都不斷,心想要想要不想、不受、寧靜不動,都似乎十分困難,根本難以自己作主,確實是苦啊!
  
 +
而所謂我們所執著的我,又是真實的嗎?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生命真的是無常,我們根本不曉得到底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這個我,若一口氣缺乏了,也就滅了,哪裡是恆久的呢?生命真的如泡沫如夢,一瞬間可能就消失了,因此我們應該不要執著色身的慾念,反而要透過色身來修行我們的慧命,因為慧命是一直跟著我們走的。佛陀告誡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
如今我們既然得人身,應該要善用人身,靜思反觀,跟隨諸佛菩薩的腳步,觀四念處而能放下種種執著,做一個走向自在解脫的人間菩薩,用正知正見,用慈濟四神湯:感恩、善解、知足、包容來對待外界,用37道品來輔助我們不迷失方向,用心盡力走在菩提大直道上,幫助自己、也善待他人,走向光明慧命的方向。感恩!
  
 
==4.幸福彩虹==
 
==4.幸福彩虹==

2014年8月15日 (五) 07:12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每天靜坐下來時,我們的心是不是內觀身心?修行要殷勤,要有精勤不懈,還要有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各位,世間沒有什麼好貪戀的!

我們坐下來時,是不是時時記住,昨天才說過的法?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能警惕我們心的一句話?那怕即使是真正很普通的一句話,能夠讓我們有那分人生、還有正確的軌道。

這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能夠時時去感觸,去體悟,體悟後我們能夠放在我們的心裡,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專心憶念,不忘我們所修、所受的法。若能夠如此,我們才能有辦法捨世貪憂。 世間有很多的事情來困擾我們的身心,所以「外觀世態精明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

還是一樣,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在外面,看看外面的世態。每天在生活中人來人往,這外面世界的那個形態,我們有沒有警惕自己?

就像似現在常常聽到溫室效應,氣候異常,地球不斷在受破壞。哪一個國家有什麼災難?這個地質不斷不斷在移動,讓我們覺得很擔心。

外面世態不只是在我們身邊,在我們所住的地方,我們應該要宏觀天下。外面的世界我們應該要多了解,因為我們是在世界上其中的一分子;地球國際世界觀我們也要知道,我們若知道得愈多、知道得愈廣,我們愈能夠見證溫室效應,或者是氣候異常…自然我們就會想到國土危脆,在這人世間如此無常。

我們應該更還要精明,我們要很精,我們應該要了解的世要更多;了解了很多的事情,我們更不能懈怠,更要精進,這就是世界觀。世界事,我們就是在現代地球的世界人,所以不能不了解世間的事,所以我們更要憶念不忘--「法」。

佛陀已經跟我們苦口婆心,用種種的方便教法,就一直要讓我們了解人間無常,國土是危脆,我們應該要好好殷勤精進,慎勿放逸。因為我們若了解得愈多,我們就能夠捨離世間的貪。一切的災難,無論是人禍,無論是天災,都是由於一念無明--貪、瞋、癡。

所以這個三毒的中,貪是為第一,所以這個貪念一起,瞋、癡就跟著走。所以我們若能了解,就能夠捨世貪憂,這個貪念若去除,我們就海闊天空,無憂無慮;世界應該就更無災難,人更沒有人禍。 這就是在於人人的心,所以我們要聽法、受法,行於法中。

所以我們從前面所說的了解到,佛陀就是這樣告訴我們--「要斷無明。」所以時時一直就要我們斷無明。無明的源頭我們若能夠斷除,我們才能進入那個靜寂清澄,那個涅槃的境界。這樣,我們就能夠永遠安逸。不過,還尚未能永遠安逸之前,那我們就要修行。

之前也說過了八聖道,就是八正道法。這八正道法還不夠,還有其他來幫助的法,所以就是三十七道品。

這三十七道品,又有一個名稱叫做「三十七助道品」,就是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很容易能了解,幫助我們如何看世間,如何來看身心,所以讓我們更清楚。

還有一個名稱叫做「三十七菩提分」。這個「菩提」就是「覺」,就是有三十七種幫助我們覺悟之道。

三十七助道品,第一是「身念處」。什麼叫做身念處?那就是--四念處之一:「觀身不淨,謂觀此色身,皆是不淨也。」簡單的說是觀身不淨。

我們的身體實在很不乾淨,天氣一熱流汗了,一天沒洗澡,就一直自己覺得很不舒服;或者是幾天都不洗澡,味道就出來了。自己有時候可能沒感覺,和人走近一點,就被人聞出來;這不只是自己很不舒服,其實要和人在一起,也讓人不是很歡喜,讓人心理也是很不舒服。這是我們平常健康時,在人群中或者是自己獨處,我們的身體真的是很不乾淨。

在過去也曾經說過:「九孔常流不淨物。」想想看,光是你的臉部,看得到的就有不淨物了,流了眼淚要趕緊去擦掉;流鼻涕若不擦掉也是很難看,也是很不乾淨。那吐痰,你看,或者是耳朵,一段時間若不去清理它,它也有耳垢等等…我們的七孔都是不乾淨。

何況真的健健康康時,自己不清理,這個身體那種異常的氣味就出來了。所以說起來:「觀身不淨。」

何況若生病的時候,生病了比較沒人照顧,除了沒清理身體之外,有時候磨破皮了褥瘡的時候,皮破了血流了,或者是化膿了,沒有人清理,那這個身體爛了。還沒死就先爛了,那個氣味也是很不好。

何況我們一旦一口氣不出來時,或者是沒進去時,想想看我們這個身體,不必幾個鐘頭就有味道了。因為內臟腐壞掉了,氣味就出來了,很不好聞。

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我們現在的身體健康,我們要好好為我們的身體做一番清理,清理得乾乾淨淨,然後我們要把握健康的時間,我們處群入眾,去做利益的志業,這就是行菩薩道。「身就是載道器」,若我們身體健康,也是可以幫助我們修行--修菩薩行的方法。

所以身心健康,那我們就要好好修四念處。「觀身不淨」就是一項,因為身不淨,所以我們要好好修。我們要禮佛時不就是要端正,要清淨我們的身心,這即是表示我們的虔誠;我們對人的尊重也是一樣,衣冠整潔,身體要整理得整整齊齊,這就是對人的尊敬。其實回向回來,就是對自己的自愛、尊重。

所以總而言之,修行,對自己或者是對人群,或者是對諸佛菩薩,我們要用感恩心來整理好我們的身體,利用我們的身體行菩薩道。

所以就是「觀身不淨」我們才能夠警惕自己。常常照顧好我們的身體;照顧身體,就是為了要能夠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要利用來修菩薩道。

那第二呢,受念處就是--四念處之二:「觀受是苦,謂觀感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

因為我們一早到晚都有感受。就像這個時刻,我這樣說,不知你們有沒有感受入心?或者是不是一直在看時間,「時間到了沒?我的腳酸了。啊!時間到了沒?這些話我好像似聽過了…」那有沒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也叫做感受,現在就有感受了。

或者是一邊聽法,心有煩惱,家裡的事情,或者是恩是怨,是事業,是人我是非,是否仍然有心結還是打不開,這也是叫做感受。

不論是過去、未來,或者是現在心中的這種感受,無論是好是壞,這全都是苦。

所以「受」是「苦」,所以我們受的念處,要如何才能夠常常把我們的心守於現在?注意在現在?我們要用什麼心去付出?這甘願做的感受,若常常雖然很辛苦,但我很甘願,這個感受我很喜歡,若能夠這樣甘願做、歡喜受,這種歡喜的感受,就能夠轉苦為樂。所以還是要培養那分甘願。

既然來修行,就是要很甘願修行。既然發這念菩薩心,為眾生去付出,也很甘願,若能夠如此就轉苦為樂了。所以我們也要常常去了解這個受。

所以要知道「觀受是苦」--我們若是在那兒計較、妄想、雜念,這都是很苦的事情。

再來就是心念處。心念就是無常。所以接著要說--四念處之三:「觀心無常,謂觀此識心,我們要生滅無常也。」

我們的心識就是常常那樣不定,定不下來;總是心定不下來。這心為什麼定不下來呢?那就是有「生、住、異、滅」四相遷流。

我們的心,「生」起了一念很歡喜,我今天聽到這個法很受用,法喜充滿,很歡喜。然而,這個法是不是能帶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呢?雖然在接觸到這個法的時候,能夠很快就生出這個歡喜心;但是一旦離開了這個道場--聽法的道場,還是會起心動念。到這個時候,心裡面剛才所聽到的法跑到哪裡去了?那就是「異」!從這個移到那裡,這個心就跟著從這裡移到那裡,心一樣也就變異了。

所以這種生,生起了法喜的心,自然覺得法喜充滿。但是一旦越過這裡,遷移一個境界那就是異了,就是轉換過去了,那就滅了。這就是說我們的心,也是很無常。所以常常說「觀心無常」。

沒幾天前《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四住地煩惱》才說過而已,因為心有生住異滅,所以大家時時要將心顧好。

那第四就是法念處。那觀法就是無我--四念處之四:「觀法無我,謂觀諸法從因緣生,皆無有我也。」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大家都會背,只是我們沒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真的是天下萬物,哪一個是我呢?都是諸法會聚。光是說我們這個身體,怎麼會生在這個地方呢?我怎麼是這對父母生的呢?我怎麼在這種的環境生活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幾天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二因緣(一)》和《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二因緣(二)》也說過了,是十二因緣來會合。這十二因緣一開,那還有什麼是你、是我呢?

就僅說我好了-- 隨著十二因緣,無明緣行,那樣行一直聚過來,等到與父母有緣投胎。又再長大,在這個世間又再開始,受啊、愛啊、觸啊…等等,又再匯聚;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又造無明,當然將來又再延續下去。

我們這一生是不是常常在?沒有,四大假合很快就沒了。所以「人生苦短」。

其實「集」很多的法,把因和緣來會合,所以有哪一個是我呢?總而言之,觀法無我!

各位,這些法都常常在說,請大家對於這「四念處」除了會背,還要用在日常生活。多想、多去思考、多去體會,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28-四念處

3.幸福茶香

3-1 捨世貪憂,人生沒有什麼好貪戀的,上人一語道出,人生的貪戀何其多,身濁染世,心濁染缸,無不在引誘我們,今早上人用了「五蘊」中的色來開示,一朵花就有各種顏色,紅的、白的、粉紅的、黃的各種顏色都有,這些色無不在試驗考驗著我們,每日受這些色受想行識,當然就有了煩惱心,貪戀心,這是我們要時時警惕的。

四念處其實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首先「觀身不淨」我們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沒有好的身心,也無法自度度人,看到現在吸毒那麼多,而且都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更漸漸年齡下降,真是讓人擔憂,觀身不淨,期盼人人都能遠離毒品,不要讓毒害折磨身心。四念處二「觀受是苦」苦是人生的本質,活在這世上,誰沒有苦,但是苦中有喜樂,常常我們看見那些拾荒者,他們好苦,還要這麼辛苦,常常我們看見那些很多人工作很辛苦,但是上人說的甘願受,只要是甘願做的何來其苦,苦也是樂。反而那些愛計較愛妄想愛憎恨愛怨懟不也是更苦。四念處三「┤觀心無常」,我們的心定不下來,是因為生、住、異、滅,這裡生,那裏滅,移來移去的心,就變異了。原來人心是善變的,隨著境轉,所以既已學佛,就應守好自己的心,看到別人反反覆覆的心,也能善解包容,然後警惕自己反觀照鏡。最後四念處「觀法無我」今世能生而為人,是很多因緣的聚會,既是因緣的聚會,那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呢?所以聚、散、散、聚哪一個才是真正有的有呢?生命也是如此,有的先走,有的慢走,有的緣長,有的緣短,人生的無奈也只有祝福。

「四念處」寫完,自己有了一些想法,也體悟了一些道理,生命中難以割捨的親情死別,在這裡得到了些許的智慧水,了解觀法無我,少了一些執著,當對生離死別思念來臨時,只有用祝福的心虔誠的祈禱祝福。


3-2 佛陀慈悲開示:四念處,要讓我們明白,人生執著什麼?世間人都愛美,自己愛美,也喜愛把美佔為己有。但無論多美?能美多久?幾天沒有盥洗清潔呢?甚至一口氣上不來,沒有氣息了,也沒有人願意與這樣的美為伴了吧?又或者年紀大了,若沒有人照顧,就算你年輕時再美,排泄物沒有整理,也是惡臭難聞,因為我們的身體總是不斷的產生穢物,哪裡真的美?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世間苦難、考驗皆多,每天一醒來,就不自覺的開始感受、煩惱,其實即使是睡眠,腦袋也常常還是煩惱雜生,哪裡有真的平靜無波的時候呢?尤其隨著年歲的增加、生活工作上等等的各種經歷,更讓我們的心,習慣去思、去想,以致念頭總是不止,卻又大多數都不是智慧的念頭,而是煩惱的念頭,不斷地煩惱這個、擔憂那個,每一分每一秒念頭都不斷,心想要想要不想、不受、寧靜不動,都似乎十分困難,根本難以自己作主,確實是苦啊!

而所謂我們所執著的我,又是真實的嗎?上人說:「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生命真的是無常,我們根本不曉得到底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這個我,若一口氣缺乏了,也就滅了,哪裡是恆久的呢?生命真的如泡沫如夢,一瞬間可能就消失了,因此我們應該不要執著色身的慾念,反而要透過色身來修行我們的慧命,因為慧命是一直跟著我們走的。佛陀告誡我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如今我們既然得人身,應該要善用人身,靜思反觀,跟隨諸佛菩薩的腳步,觀四念處而能放下種種執著,做一個走向自在解脫的人間菩薩,用正知正見,用慈濟四神湯:感恩、善解、知足、包容來對待外界,用37道品來輔助我們不迷失方向,用心盡力走在菩提大直道上,幫助自己、也善待他人,走向光明慧命的方向。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