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66-菩薩總持一切法: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1.幸福奉學== 心,真的是要好好穩住我們的心。前面所說,「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
 
 
(由2名用戶作出的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第 129 行: 第 129 行:
  
 
==3.幸福茶香==
 
==3.幸福茶香==
 +
3-1 在這裡,我知道了「無漏」和「有漏」的意思。這意思說的真好,人間是苦難,看看這世間誰能說沒有煩惱,所以我們的身來到人間就是用「有漏」的心,在人間生活著,那什麼是「有漏」┬的心,就是貪嗔癡等的煩惱。這些煩惱又是從何而生,其實很簡單,都是源自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常常任由這六根進出房間,例如眼看的不一定是真相,也許是表相,但我們卻寧願視而不見心的真正聲音,我們選擇聽了另一個錯誤的呼換,讓自己的正確的心關閉,不正確的心卻一直升,這時我們開始聯想了,凡夫不知斷,不知趕快關閉這外緣,任由他生,然怪「有漏」,漏掉了我們本具的清淨心,漏掉智慧,卻助長了無名的煩惱。這就是「有漏」的煩惱人生。常常自己在過著「有漏」的人生,任六根門攀緣,墜入心獄裡,了解了道理,我要學習「無漏」的生活,縱使在做不到時,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陷入無窮無盡的「有漏」人生苦。
  
 +
在這裡,我還學會了要四個弘法的方法,弘法前當然要先了解道理,這裡的弘法,我們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中。
 +
例如我們要教孩子靜思語這時「義無礙智」就要用出來,就是我們自己要撤ˋ底得先了解靜思語的意義。接著「 法無礙智 」靜思語道理了解後,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來讓孩子了解呢?是用說故事,還是用演戲,什麼時候說,這個時間適合嗎?這些都是靠著我們的經驗和智慧來做出判斷。再接著「辭無礙」這靜思語我們要從多方面告訴他實踐的方法,在家裡怎麼做,在學校要怎麼做等,最後「樂說無礙」我們不要怕這靜思語教學麻煩,不做怎麼會知道孩子行不行呢?不做怎會看見美麗的彩虹,或有耀眼的星星出現呢?學習了靜思語,不只是在度人,也是在度己。自度度人,這是學佛的妙用和最終目的。
 +
 +
信願行,走到今日,我發現,每日都應精進,才能增加自己的信,才能達成自己的願,才能在行中看見美麗的風景,這和學習任何件事的道理都是通的。
 +
 +
--------------
 +
3-2 人生雖然苦難偏多,生活似乎很艱難。其實,卻是因為造作而來。人生要輕安自在,原本是簡單的,因為只需要一滴水的功夫,因為一滴水可以變成一桶水。但凡夫眾生總覺得一滴水太慢,何時才能夠變成一桶水、一池水,其實不是一滴水太少,而是沒有人願意一滴水、一滴水的點滴聚成一桶水。因此用各種的欲望,想要一次一桶水、一池水,所以用貪、嗔、癡去追求,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求外界的欲樂,因而變得無明,障礙了內在的智慧與光明,而把自己的智慧與光明遮蔽了,把自己自在的本性纏縛起來。即使偶爾有一些善因、善緣,也空過漏掉,因而內在越來越加空虛。
 +
 +
若有此領悟時,便應當靜思反省佛菩薩的開示,走上菩提大道直的正知正見正路。人生茫茫似苦海,隨境轉向何去何從,隨著風浪漂浮確實無奈也悲苦,此時才知菩薩的慈悲與不捨,才知自己的無知而發心立願,捨去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重新做人」。重新以虔誠靜思之心,日日聆聽上人說法,日日在法水中,灌溉自己茫然的心田,堅持專注走在菩提道路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無漏、眾善奉行就是一滴水。
 +
 +
如此持之以恆,時時護念己心,無論順與逆,都專注走在菩提大直道上,哪有不走到南海的一天呢?感恩!
  
 
==4.幸福彩虹==
 
==4.幸福彩虹==

2014年8月11日 (一) 23:34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1.幸福奉學

心,真的是要好好穩住我們的心。前面所說,「無漏無為緣覺處,無生無滅菩薩地」。

無漏無為緣覺處 無生無滅菩薩地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我們要知道,身,來到人間就是苦難處多,很多的煩惱,構成了生生滅滅、生老病死,所以來來去去由不得自己。那就是我們時時都是以有漏的心在人間生活。「有漏」,就是貪瞋癡等等的煩惱。

我們不是說過了,一切「有漏」,就是從「六根門」:眼、耳、鼻、舌、身、意,去緣著外面的境界來煽動我們的心,所以一直法、真理一直漏失掉。所以,「六根門」常常打開,所以將我們的智慧就是這樣不斷洩漏掉。所以智慧洩漏,無明不斷累積,如此就會「漏」,這個煩惱讓我們入三惡道,這叫做「漏落三塗」,這個「漏」讓我們落入三塗中。所以雖然說來很簡單,卻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要注意。

甚至我們要修行到「無生無滅菩薩地」。無生,無滅,我們若無生,自然就無滅。也說過,我們有無始以來本具就有的佛性,所以這是不知道要說多久前生來,就是與生俱來,所以叫做「無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叫做真理,這就是如來藏。因為他無生,自然沒有滅,讓我們的心能常常穩定。

其實,這就是菩薩的境界。所以,菩薩除了在「無生無滅菩薩地」,他還能「或得無量陀羅尼」,尤其是無礙辯才。

或得無量陀羅尼 無礙樂說大辯才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陀羅尼」是梵語,解釋為華言的意思是「能持」,也就是說,「菩薩能持諸善法令不散失」。

梵語「陀羅尼」 華言能持 謂菩薩能持諸善法 令不散不失

諸善法不散不失,這就是菩薩的定境。他的智慧,選擇對的事情,堅持做就對了,絕對是堅持到底,讓它諸善不散、諸善不失。這就是菩薩的心境。「陀羅尼」,又再解釋叫做「總持」,總持一切法,也就是持善不失,持惡不生。

「陀羅尼」 又云總持 謂能持善不失 持惡不生

佛陀的智慧,那就是宇宙的真理,對天地之間一切的善惡法,分明了了,每件事都瞭解,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一切善都是在諸佛菩薩的心境,所以他能總持一切法,一切的善法不失;也瞭解一切惡,這一切惡他也能堅持令惡不生。所以這個陀羅尼,叫做「總持門」,所有的法全都瞭解了。所以,「總」就是總一切法,「持」是持一切善。既然是善的,那就是眾善奉行;既然是惡的,就眾惡莫作。這是陀羅尼。菩薩是總持善法,隨順一切眾生,開導正信,行諸善法,令滅諸惡不生。

菩薩總持善法 隨順一切眾生 開導正信 行諸善法 令滅諸惡不生

「令滅諸惡」,所有的惡都不生。這說來也是很簡單,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既然是佛的弟子,承擔起如來家業,一切善應該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們身的行為中。如此,自然令人見了就會感覺到這是一位有道行者,所說的話值得我們信任,所教的法值得我們依賴。這就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行動出來。

再來,「無礙樂說大辯才」。無礙樂說,就是在四無礙智之一。修行要了徹道理,了徹道理後,必定要向芸芸眾生解釋。常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要如何弘揚佛法的正教?我們必定我們要先瞭解它的道理,道理瞭解之後要如何向人說法,所以有四種方法。

四無礙智: 一、義無礙智 二、法無礙智 三、辭無礙智 四、樂說無礙智

第一、我們瞭解道理之後,要與人說話,我們要有「義無礙智」。我們要瞭解道理內含的意義,這種的智慧。

第二、要有「法無礙智」。道理都瞭解之後,用什麼方法來對境說法、對機逗教?要對人說話,因人、因時、因地。我要向這個人說話,因人、因時,這個時間妥當嗎?這個時間雖然可以,但是在這個地點適合嗎?所以,我們要說法,儘管道理都瞭解,真正度人的方法,也要知道對機逗教,應機施法。

(第三)還要「辭無礙」。辭無礙要很多名詞的解釋。有很多各方不同的文化、語言的含義,這都叫做「辭」,辭無礙的智慧。

還要「樂說無礙」。你已經道理都知道,方法也瞭解等等,只是懶得說,你不說,對方哪會知道呢?你瞭解,那就是要從你的音聲發出,發出來,人家才會瞭解。學佛不只自度,我們還要度人,所以我們必定要有「無礙樂說大辯才」。

無礙樂說大辯才 四無礙智之一 謂菩薩 隨順一切眾生根性 所樂聞法 而為說之 圓融無滯 故名樂說無礙智

就是說,「菩薩隨順一切眾生根性,所樂聞法」。這就是要看眾生根機,應機說法,所以他歡喜聽什麼,我們就隨他的根機,所以「而為說之」,能「圓融無滯」。「無滯」就是無障礙,所說的道理真正圓融,絕對沒有其他的障礙。

所以,我們要歡喜說法,也要講說得通的法。所以我們要用心在佛所教的法,要虔誠,拳拳服膺,聽(法)後不要漏掉,要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才能將我們的習氣,慢慢解除、煩惱去除,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法華經》開始,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因為日月燈明佛,他已經在法座上,開始放光現瑞,照耀了一切的境界。大家都很歡喜,虔誠期待,要聽聞日月燈明佛所說的妙法。下面這段(經)文就說:「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

天人所奉尊 適從三昧起 讚妙光菩薩 汝為世間眼 《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天人所奉尊」,就是天人稱佛為師。現在在這道場裡是日月燈明佛,所以天人在日月燈明佛的道場,見到這麼多的瑞相,見到這麼多日月燈明佛的弟子四眾,四部眾都是如此精進,所以諸天很歡喜。所以,「所奉尊」,就是最尊敬的,就是日月燈明佛。這是在日月燈明佛的道場裡,諸天要來供養那個道場,那就是日月燈明佛。

「天人所奉尊」 即天人尊稱為師 指日月燈明佛

所以日月燈明佛「適從三昧起」,開始從這個三昧出定了,在這個正定慢慢已經出定,開始用著非常慈悲、莊嚴的形態,他就是讚歎,讚歎妙光菩薩。日月燈明佛這樣說:「汝為世間眼」。「世間眼」,就是「佛能為世人之眼」。佛陀的智慧,佛陀慈眼視眾生,佛陀的慧眼能觀見宇宙萬物真理,所以佛眼就是能為世間人的眼。這是讚歎。使令世間人人能瞭解,人人就是在這種複雜的器世間生起了很多無明煩惱,所以「使令見正道」。

因為人生茫茫,何去何從,在這種煩惱的大海中沉沉浮浮,唯有佛,佛的智慧能引領、指導眾生的方向,所以,佛能為世間人的眼目,方向、見解正確。

「讚妙光菩薩」,這就是由日月燈明佛的口中開始來證明,妙光菩薩是智慧第一,他所說的教法,人人應該堪得肯定與信賴。這就是互相宣揚正法,菩薩來輔佐諸佛,諸佛是讚歎菩薩、肯定菩薩的智慧。這是彼此之間如何將正法能宣傳,能讓人人安心受持。這是佛與菩薩的智慧境界。

「汝為世間眼」 佛能為世人之眼 使令見正道 讚妙光菩薩 智慧第一 故云 汝為世間眼

所以,「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

一切所歸信 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說法 唯汝能證知 《法華經序品第一》

這是(日月)燈明佛讚歎妙光菩薩,大家應該堪得皈依、信賴,你能奉持法藏。「法藏」就是如來藏,是法性之理。我們的「如來藏」人人本具,我們人人都有法性真理存在,一般人都有,何況佛與菩薩之間。所以佛陀讚歎「能奉持法藏」,就是自己,妙光菩薩自己都已經透徹瞭解,還能使令人人也能清楚,人人本具佛性,所以能奉持。因為大家都很肯定、信賴,甚至能奉持。

大家瞭解人人本具法藏自性在,這是法性含藏無量,人人都有含藏無量的性德,這是人人本具,「故曰法藏」。

「法藏」 亦名如來藏 法性之理也 法性含藏 無量之性德

日月燈明佛說:你所說的一切(法),就如我說的,(毫)無差(異)。我所要說的法,你已經很清楚了,「唯汝能證知」,唯有你能宣說我所說的法。

各位,這就是佛與菩薩心心相印。佛所說的法,不是人人都能說到佛的本懷裡,所以,佛的本懷到底要說多少法,來教育我們正確的方向,那也要看我們眾生用什麼心情來接受,所以我們要依教奉行。

佛陀的教法,其實佛佛道同,發心的菩薩也要用心,才能體會佛的本懷,何況我們凡夫。請大家還是要有自信,不過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66-菩薩總持一切法

3.幸福茶香

3-1 在這裡,我知道了「無漏」和「有漏」的意思。這意思說的真好,人間是苦難,看看這世間誰能說沒有煩惱,所以我們的身來到人間就是用「有漏」的心,在人間生活著,那什麼是「有漏」┬的心,就是貪嗔癡等的煩惱。這些煩惱又是從何而生,其實很簡單,都是源自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我們常常任由這六根進出房間,例如眼看的不一定是真相,也許是表相,但我們卻寧願視而不見心的真正聲音,我們選擇聽了另一個錯誤的呼換,讓自己的正確的心關閉,不正確的心卻一直升,這時我們開始聯想了,凡夫不知斷,不知趕快關閉這外緣,任由他生,然怪「有漏」,漏掉了我們本具的清淨心,漏掉智慧,卻助長了無名的煩惱。這就是「有漏」的煩惱人生。常常自己在過著「有漏」的人生,任六根門攀緣,墜入心獄裡,了解了道理,我要學習「無漏」的生活,縱使在做不到時,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陷入無窮無盡的「有漏」人生苦。

在這裡,我還學會了要四個弘法的方法,弘法前當然要先了解道理,這裡的弘法,我們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中。 例如我們要教孩子靜思語這時「義無礙智」就要用出來,就是我們自己要撤ˋ底得先了解靜思語的意義。接著「 法無礙智 」靜思語道理了解後,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來讓孩子了解呢?是用說故事,還是用演戲,什麼時候說,這個時間適合嗎?這些都是靠著我們的經驗和智慧來做出判斷。再接著「辭無礙」這靜思語我們要從多方面告訴他實踐的方法,在家裡怎麼做,在學校要怎麼做等,最後「樂說無礙」我們不要怕這靜思語教學麻煩,不做怎麼會知道孩子行不行呢?不做怎會看見美麗的彩虹,或有耀眼的星星出現呢?學習了靜思語,不只是在度人,也是在度己。自度度人,這是學佛的妙用和最終目的。

信願行,走到今日,我發現,每日都應精進,才能增加自己的信,才能達成自己的願,才能在行中看見美麗的風景,這和學習任何件事的道理都是通的。


3-2 人生雖然苦難偏多,生活似乎很艱難。其實,卻是因為造作而來。人生要輕安自在,原本是簡單的,因為只需要一滴水的功夫,因為一滴水可以變成一桶水。但凡夫眾生總覺得一滴水太慢,何時才能夠變成一桶水、一池水,其實不是一滴水太少,而是沒有人願意一滴水、一滴水的點滴聚成一桶水。因此用各種的欲望,想要一次一桶水、一池水,所以用貪、嗔、癡去追求,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求外界的欲樂,因而變得無明,障礙了內在的智慧與光明,而把自己的智慧與光明遮蔽了,把自己自在的本性纏縛起來。即使偶爾有一些善因、善緣,也空過漏掉,因而內在越來越加空虛。

若有此領悟時,便應當靜思反省佛菩薩的開示,走上菩提大道直的正知正見正路。人生茫茫似苦海,隨境轉向何去何從,隨著風浪漂浮確實無奈也悲苦,此時才知菩薩的慈悲與不捨,才知自己的無知而發心立願,捨去貪嗔癡、勤修戒定慧,「重新做人」。重新以虔誠靜思之心,日日聆聽上人說法,日日在法水中,灌溉自己茫然的心田,堅持專注走在菩提道路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就是無漏、眾善奉行就是一滴水。

如此持之以恆,時時護念己心,無論順與逆,都專注走在菩提大直道上,哪有不走到南海的一天呢?感恩!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