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3-身處法海安自在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3-身處法海安自在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佛在心中,慈心本具;法在行中,智慧深海。」 大家難道沒有這樣的感覺嗎?師父每天都對大家說:「我們的心和佛心同等。」佛的心入我們的心,自然佛心是大慈悲心,所以慈心本具。人人本來就有大慈大悲,只是我們不知幾生幾世,已經受到習氣蒙蔽,所以慈心被掩蓋住。要不然人人的慈心都是與生俱來,這叫「人之初,性本善」。 「法在行中,智慧深海。」--發現我們的心與佛同等,發現人人本具這分慈心,付出是那麼歡喜的事;替人做的事,心就是那麼歡喜自在。當然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所以生活中就是有法,有那分樂於幫助人;幫助人之後,是那麼歡喜輕安自在。 選擇「付出」和「求得」,這兩項我們到底要選擇什麼呢?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我們若是要「求得」,貪心欲門一開,貪無止境。有了貪心,就會生出很多盜與偷;或是不義之財而取,就會造成了很多的業報--無論是心靈的枷鎖,就是沒有自由,或是法律制裁,腳銬手鐐等等…這就是沒智慧的。 原來我們人人只要慈心一起,法在行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付出而無所求,就能體會到,原來我們有這麼多的力量。透過不斷去幫助別人,就能發現這種智慧潛能實在無窮盡,所以是智慧如海。 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我們的心--「人人自性三寶」,只要你願意去付出,我們有源源不斷,如清泉湧出的水;也如大地所成就的種子,有無量數可收穫的果實。 這是在我們的自性,我們有一片清淨的福田。只要我們在行為中,只要我們能正正當當行於正道;行正道正,菩薩道直。 大家都背得出「八正道」,我們能有八條線的康莊大道。我們若能在這條菩薩直道,行在八正道中,我們時時在任何地方,都是問心無愧,走到哪裡都能抬頭挺胸。我們很輕安自在,所以逍遙自在,法海芸芸持之不絕。 佛法原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一望無際,隨手拾來都是法,都能用在人我之間,都能使我們輕安自在。這實在是好好用,好好用心,自然法就在我們的身旁,非常富有,一點都不欠缺。 所以佛陀教我們「富有心法,自在無礙」。 接下來這段文字,是要說明因為先有前面的懺悔,懺悔清淨之後,使得我們的身心輕安莊嚴,所以一切眾生靠近我們,就會覺得很安樂--無論聽聲,無論見形,都心開意解很歡喜。 這就是我們要很殷勤,殷勤懺悔,殷勤求法。法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人品典範已經建立,所以眾生看到我們時,就聞聲見形,皆得歡喜自在。這就是因為過去一段一段,不斷懺悔下來,我們法入心,行在人群中讓人相信。 所以這都是因為佛法浸潤我們,所以我們才能得到法的真髓。因為如此,我們一定要感恩。 感恩就是表現於虔誠,所以我們要虔誠禮佛,還有要擔心、防範凡夫心又再恢復回來,所以我們就要再「次復懺悔」,懺悔我們過去,說不定還是有犯到那些劫盜的罪。 在經中說言:「若物屬他,他所守護。」假使東西是別人的,別人東西,他都有權利守護他的東西,他如果沒有說要給我們,我們就去拿--無論是明是暗,是公的是私的--,主人若沒有允許,我們去拿,都名為「盜」。 所以經中說「物屬他」,所以「他所守護」,他有權利。 我們常常看到現在的社會,劫盜常常發生。就像在新聞中看到,晚上商店裡只有一個人在顧店,他大搖大擺進去;他去拿了一個酒瓶,把它打斷之後,用酒瓶的玻璃,就要恐嚇顧店的人。 只不過是一位弱女子,這位大男人一進來,劫持住她,叫她打開錢櫃,裡面總共一萬多元,他全掃了入袋中之後。怕她在店裡呼救,這樣會來不及逃,所以他就劫持這位女孩。想說他摩托車騎走了,她呼叫也抓不到,這是他的想法。 然而現在的科技發逹,不只是店裡也安裝了監視器,店外一樣也有,所以這個作案過程的身影,從頭到尾都拍下來。而且警察也在附近,馬上人、警察都圍過來,很快就抓到了。 像這樣,是東西本來屬於他人的;這位店員是人家僱請的,她的責任就是顧守這家店,在賣東西,她有責任。但是人家盡她的責任,他卻來偷盜,等於是明目張膽,竟然大搖大擺進來作案。像是這樣的盜,不義而取叫做「盜」。 現在好像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就算同樣有監視器,同樣還是人的頭腦很糊塗,還是一樣不斷發生。這就是因貪因癡,所以起了盜心。 所以這段懺文再說-- 於他物中,一草一葉,不與不取;何況竊盜! 我們應該大家,正常人就是守正常的本分,這叫做人道規則。不屬於我們的世間所有的東西,即使一草一葉,人家園子裡所種的東西,不屬於我們的,我們也不能隨意挖。無論是花草,無論是一葉一朵花都不行,這就是規矩。主人沒有答應,不與不取。 有的人在路上,水果結實纍纍,口渴了,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於是伸手去摘,若被抓到一樣是做賊。 所以總而言之,若是正常人,都能懂得規矩,別人的東西,即使「一草一葉,不與不取」,「何況竊盜」!在大地上的東西,沒有人看顧,我們這樣走過去都不行了,何況是有人看顧的地方呢! 有的人強盜去搶,甚至殺人,甚至為了搶東西做壞事而滅口,人心一分糊塗起,為了貪盜那些東西,所以造成了一生後悔,這是一輩子的遺憾。常常說:「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後悔。」等到後悔,一切都來不及了。事情已成就了,這樣身心就不得自在。 所以說:「於他物中,莫道是多是少,他若不與,切莫能取。」這是警惕我們只要人家不允許,你就不能拿人家的。大人教小孩開始就要這樣教,不要等到長大時,他去偷去取,若如此,到時候要教就很難了。 所以說來,我們要教育到大地上,我們所看到的,屬於人的東西,連一葉一草,我們都不能取,不然無論多少就都算是竊盜。 所以下面這段文-- 但是眾生,唯見現利;故以種種,不道而取。致使未來,受此殃累。 很多人都只看現在,看到目前「這個東西我需要,我需要,我高興,我要取。」這種人也很多,這就是懵懂的眾生。 只看眼前,沒有想到未來,所以他種種不道而取。不是我們的東西,沒道德,沒有道理的東西,我們也要去取。 什麼叫做沒道理?不是我們的,我們也要去取,就沒道理了!所以不照規矩,就叫「不道」。 我們若是不道而取,這種沒道理,「致使未來」--總是有一天,未來時間,無論到底是長或是短呢?我們總是會遭災殃。 就像剛才說的,那位走進別人的店裡,去劫持人開錢櫃,錢拿走,人順使劫持到外面。你們想,多久的時間就被抓了?前後不到幾十分鐘,馬上被人抓了。 所以這是很快很短的時間,他在做時,做了之後,時間沒多久,他就得到這種「殃累」。 「殃」就是「災殃」。災殃是什麼人給他的呢?自己去造的,不道而取,所以自己招惹災殃!到底會被判多久呢?不知道,但是判多久還有期限;竊盜這種行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的人格一輩子,說不定就毁了他說不定。 這就是我們人都是在一念懵懂。所以眾生,有的人也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也不是他有欠缼,有的就是習氣。偷東西是他的習氣,有的人不是偷錢;有的人是心理變態,去偷一些不三不四的東西,這也有,這叫做「心病」。 這種習性,已經不是他的生活有欠缼,不是的!是已經養成這種習氣。所以久而久之,犯這種錯誤也不覺,不知道他這樣不對,所以每次被人捉到,如何教誡他都是沒辦法改。 這讓人覺得,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治這種偷的習氣?或是心病要如何去除?去改過?這很困難! 各位,學佛我們要從我們的心,要很清淨。不只是對待眾生要有平等的愛,疼惜一切眾生,照顧眾生的世界,這都是之前說過的。 現在還要疼惜人家的東西,人人的東西,屬於他人所有的,我們就不能去損害,也不能去取著,這都要從內心開始,這都是習氣。 所以我們學佛,要常常學得「愛人愛物、各屬所有」。我們要好好顧好我們的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W1Qu8FLjd5E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3-身處法海安自在]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3-身處法海安自在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