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0-以慈悲心修福慧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0-以慈悲心修福慧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我們要時時謙卑,不要自大傲慢,以強欺弱。 在《無量義經》第一功德中,也是這樣告訴我們—— 無有慈心起慈心,好殺戮者起悲心,嫉妒重者起喜心,愛染深者起捨心。 在這段文字,佛陀如此教育我們,要時時自我警惕自己,不要自大不要傲慢;若能如此,這分求教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就比較多了。 學佛,應該要培養這分慈心,有的人長久以來,不知道什麼是慈心。在《無量義經》從德行品、說法品一路一直下來教導我們,我們應該都知道了「要如何轉禍為福、轉愚癡為智慧?福慧要如何修?」 然而沒有慈悲心的人,如何能造福呢?所以「無慈心者起慈心」這就是學入心。本來對眾生一點慈心都沒有,學佛之後,慢慢的法點滴入心,自然在我們的心版中,慈已經在我們心中。 看到外面的境界,很快反射出去的就是那分慈——「大慈的心」。就是期待整個境界是祥和的境界;所有的生命都是幸福的生活,這叫做「慈」。在我們的心版已經深刻下去了,所以對外面的境界,就是那樣的期待與付出。 若是「好殺戮者起悲心」,既然我們希望眾生幸福、社會祥和,當然好殺的心,自然會慢慢壓制下來,甚至慢慢去除掉。我們就能培養那分「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種大悲心施予一切眾生,眾生不就一樣和我們的身合而為一了嗎?我們怎麼捨得傷殺牠?所以我們的心態,培養出這分悲心,不忍心殺害眾生。 「嫉妒重者起喜心」,那就是若是嫉妒心重的人,就會起「喜心」。「嫉妒」是「嫉賢妒能」,聽到人在讚美對方,怎麼那麼棒!這個人實在很好!很有修養、事事都很包容,這樣在讚歎他!我們聽了嫉恨的心就生起了,這種嫉賢妒能實在很辛苦。 我們應該培養那分見聞隨喜——看到別人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別人能夠那麼有能力,我們要起尊重、生歡喜心,所以叫做「見聞隨喜」。 「愛染深者起捨心」,愛欲若陷得很深,我們的人格就會為了愛欲一敗塗地。好不容易做人而人格成功,好不容易能做到人品典範;假使我們若是陷於這種愛欲、男女之情之欲,名利地位的染著等等…這還有什麼人格能對人說呢? 所以我們修行,要把我們的心清淨,我們的心真的要誠正。若能如此誠正,將所有外面的貪染愛欲全都去除掉,我們就能成就他人、維護他人,別人成功我們都很歡喜。 所以我們若能這四種都做得到,不就是慈悲喜捨嗎?這就叫做四無量心。若能如此,就能在菩薩道中很開闊,我們事事都行得通,沒有什麼能障礙我們。 所以下面這段懺文說—— 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以鞭杖枷鎖、桁械壓拉、拷掠打擲、手腳蹴踏。 這一段就是為我們解釋,不知從何時開始,無始以來,應該也是與生俱來,這個傲慢的心、習氣,已經種在我們的八識田中,一直到現在。 因為我們有這個慢使——「使」就是驅使驕傲。有這樣的「我慢」驅使我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人、對事物;我們都很放大自己,所以這個慢就使我們生罪,所以這個慢就是「根本惡法」。我們與生俱來很多的惡,都是從慢使中生起;所以我們要常常很注意。 「以鞭杖枷鎖」,那就是用棍子杖打人。想想看,有時我們人對畜生動物,有的人只是看到動物,自己就起了傲慢自大的心;看到動物過來、狗過來等等…或是任意打他,用棍子打;或是用繩索鏈子鏈住,這都是傲慢,以為人能驅使一切動物,這實在是不對! 或是「桁械壓拉」,有的人對這些動物畜生,或是人對人也有。我們常常聽到被綁架的,綁在什麼地方?這樣對他行刑、要他簽支票、要他說出銀行號碼等等…有時看到社會新聞,看了覺得令人心驚喪膽!實在覺得人怎麼會這樣呢?這種殘酷的心,這個殘酷的心就是從慢使而來。 因為心中無慈,對人或是眾生殘酷,所以才會用種種刑器,或是「拷掠打擲」用刑具去推他,或是抓起來摔。這種不論是用手打、用腳踢等等…這都是人殘酷的心,以種種刑罰來對人;或是對動物、一切生靈,不但沒有憐憫心,還好殺戮,這樣去殺牠,或是去虐待牠等等… 所以我們應該要培養的是慈悲心。慈悲心就要先將我們傲慢的心,先制伏下來,才能生起慈悲喜捨的心。所以我們有很多都要用心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 接下來再說—— 拘縛籠繫、斷絕水穀、如是種種諸惡方便,苦惱眾生。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這段文字也很淺顯。相同的,拘縛就是令人不自由,或是用牢籠,把牠拘束起來;有的甚至斷水,不給牠水喝、不給牠飯吃。以這樣「種種諸惡方便」使眾生受到很苦惱,這都是惡的行為。這種惡的行為,今天開始我們要用至誠,最虔誠的心,向十方佛尊法聖眾要趕緊懺悔。 到底我們過去生造了多少惡?有時今生多遭遇障礙,我們常常都是怨天尤人,到底要怨什麼人?若要怨就要怨自己,不知道過去生造了多少惡?在今生自己不知覺,不論大小輕重的罪業,我們都做了,但是我們都不知覺。 說一個故事讓大家了解——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字良臣,這位是一位窮秀才,他很有學問;但是家庭很窮。從前都有科舉,憑你的本事,看你的學問多大?你作出的文章,科舉到了,你能參加考試。他的學問很好,但是一輩子連續不知幾場考試,他都落第。自己以為這篇文章寫出去,一定會中第,但是一直都落第,無法得中。 尤其是他前後生養了九個孩子,其中的七個都夭折了,一個走失了,不知到哪裡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個女兒,這個女兒自閉,自己封閉了自我,從不出門。所以這位窮秀才的家庭,一次再一次在科舉中失意;在家庭裡人丁、孩子又不斷不斷一直夭折。所以他覺得很不平衡,他的心很怨嘆。 因為他會寫文章,他每年都用黃紙寫疏文,就給灶神。古代灶王公很大,所以他滿腹的恨意、滿腹的埋怨;所以他就以黃紙,寫疏文燒給灶神,向灶神稟告他的遭遇 ——「怎麼這麼苦、為什麼他的才華這麼好等等…」炫耀自己才華很好,一直埋怨人不公平等等… 經過了很多年,終於有一天晚上夢見灶神來和他聊天、和他說話。他知道他是灶神,開始吐苦水:「從小我很認真讀書,現在我什麼都知道了,我的文章也很好;我交朋友也辦了一個文昌社,文昌社我也義務講學,我也替人寫信,為什麼我的命運是這麼多的厄運?如此坎坷?」 灶神就開始告訴他,他說:「這全是你的惡意。雖然表面上看來,你好像很知書達禮,看起來讀書讀很多,看起來對人很有禮數、知書達禮;但是你的念頭充滿疑慮和嫉妒的心,對很多事情都是用怨、用恨,恨怒世間的一切。尤其你平時又愛吃肉,吃掉了多少生靈的肉,而且不懂得愛惜小動物,尤其是常常愛和人去釣魚,這樣造下了很多的惡。應該你想要如何運通?有一樣,你要好好應用你的才華,好好用你的文筆寫一些好文章;真實地把你一生的遭遇也寫下,這樣能把你的人生、你心裡的怨和惡都要寫下來。」 他聽了之後,醒來了。開始反省自己,真的自己平時的心念,沒有一次是好的念頭;表面上看起來我知道很多事情,懂得很多道理,對人也有禮貌,但是常常暗中陷害別人。因為他嫉妒,嫉賢妒能,所以寫了很多文章都是很不好的。所以現在他開始轉變了,甚至也素食了;若是不好的念頭再出來,就趕快去佛前懺悔。 就這樣經過幾年後,年紀也大了;果然科舉寫出去的文章己經中了狀元。但是這幾年下來,他的心理都調整過來了,雖然得中狀元,他覺得:「名利沒什麼,年紀也大了,證明我的才華也被人肯定,這樣就好了。」所以他棄官回鄉,回家陪伴妻女。 之後他的孩子也生了七個孫子,很健康;他也陪伴他的養母,他自小失怙,別人撫養他長大,陪伴他的養母到終老。 所以我們從這段故事就知道,表面上看起來優秀沒有用,在我們的內心真的要培養出這分慈悲喜捨。我們絕對不可有那種貢高我慢,若能這樣培養好我們的心,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5G86S0lRxrI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0-以慈悲心修福慧]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410-以慈悲心修福慧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