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1-善解寬容無所求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1-善解寬容無所求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每一天我們要用功於我們的內心,心要保持著純真無染,潔淨大愛,就是要善解寬容、知足無求。 人人若能夠時時保持這念純真,不受外面的境界來污染,保持著我們本具如此乾淨的,這分大愛的心情;對於事事善解,人人包容,時時我們就要起著那分真正的知足。若能這樣,人生就能夠過著真正很寬廣快樂的日子,沒有什麼來束縛。 但是凡夫心,偏偏就是這樣束縛得很狹窄。我們若是心量狹小,我們就看不到別人的好,無法容納別人得意歡喜。所以經文中就這麼說-- 心懷嫉妒,無度彼業;於怨親境,不平等業;耽荒五欲,不厭離業。 所以我們的心若狹窄,我們就容易去造業。什麼業?就是嫉妒。心懷嫉妒,嫉妒是嫉賢妒能,看到人家優秀,我們的心不歡喜;看到別人能力很強,我們也很起煩惱。 我們應該要有一顆寬廣的心,我們要見賢思齊。看到別人優秀,我們應該替他歡喜,我們應該要來向他學習;學習他怎麼能夠那麼優秀?怎麼能夠那麼得人心?如何人人可以那麼佩服他?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所以常常說一句話:「見賢思齊。」 甚至別人有才華,能夠能得意自在,我們就也要為他生起隨喜心。我們若聽到有人考試考上了,又是考上了最好的學校,就讚嘆他:「怎麼這麼棒,你的兒子怎麼那麼棒!」而不是說:「考上這麼好的學校,應該是我兒子,怎麼會是他兒子!」若是像這樣,心中就不歡喜,這樣就是叫做嫉賢,妒能。 或者是:「這個事業,我就應酬得那麼辛苦,這件應該是我可以做的,為什麼會被他拿走這份工作?賺錢的是別人,為何不是我!」一樣心不歡喜。我們應該說:「恭喜喔,你能夠拿到這份工作,你要好好做。若是有需要我幫助時,你儘管告訴我,我一定會協助你,將事業做得很圓滿、很成功。」那這樣就是心量很寬大。 雖然在商場上有過競爭,但是別人憑他的本領,所以他有福他得到了,我們就是要為他高興,為他祝福。甚至我們可以度量更大一點,再來幫助他的不足。 我們應該要有這種的心胸,那這樣才能夠「度彼」,可以去幫助人,那度人的心,假使我們的心量若狹小,就沒有那個度人的心,所以心量要開闊。 再來,經文中說-- 於普通人,生怨親想,名「不平等業」。 我們做人難免就有這種,這是我較喜歡的,這個是我愛的,所以這個人若能夠成功,我很歡喜;假使這個人是我不喜歡的,那這個人所做的,一切我們都把它否認掉,覺得這些不應該是他得到的。有私心,認為能夠洋洋得意,能夠得意的,應該是我親愛的人。 所以在我們的周圍,無論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等等…或者是在一個修行的環境中,我們對人應該要有平等觀,絕對不要有那種怨親分別。我們要好好用心,嫉妒的心會破壞,我們修行的心態。 過去在佛陀的時代,也曾經有說過這樣的一段經文,就說-- 有一位心很清淨很寬大,他體解了大道,了解了身外的東西皆是虛幻,所以他覺得說應該要和大家分享,有福要同享。他擁有很多的財產,他看到很多的貧窮苦難人,所以他就起了,那分愛心、布施心,每天布施得很歡喜。 天帝看到時,覺得說世間的人,用這麼寬大的心胸,布施他所有的一切,又是每天布施的那麼歡喜,他就想:「這是不是心裡有什麼企圖,將來是不是會來奪我的天位?」所以他就派一位天人,要去試探這位長者。 他就化作一位普通人,來接近這位長者。他就說:「你何苦,為何你擁有的財物這麼多,你要怎麼享受都很多,很夠你享受,你為何要將財產一直布施出去?布施到最後,財產用盡時,那你是要怎麼辦?」 這位長者說:「一切物質是天下共有,不是我一個人所獨享的,所以我應該要和大家分享。」這位天人就說:「你若是有一天這些錢散盡了,接下來得到的就是業。」 長者說:「我所做的這麼多,讓大家共同的生活,豐衣足食,我到底會造什麼業?」天人就說:「你將來要墮入地獄。」 長者很懷疑,問到:「道理難道是這樣的嗎?」天人說:「是的,你若不相信,你再去問人,讓懂道理的人來告訴你。」 他就問另外一位他是懂道理的人,就說:「確實,你若真的這樣財產散盡,再接下來就要受地獄的報應。」長者問:「做好事將來要受地獄的報應。請問你,若是那些被救的人,那些人將來如何呢?」回答說:「讓你救的那些人,得到你布施的人,將來他就能夠生天堂。」 長者聽了之後很高興,說:「若是如此,被我布施,讓我救過的人,將來他能夠生天堂,那這樣我一個人下地獄那有什麼不好呢?這就是我要求的。佛陀的教法,應該就是要用布施的心,布施給天下苦難人,慈悲就是要拔濟眾生。既然眾生得到我的布施,救能生天,解脫了困難,那這樣我何樂而不為?我應該要更加積極一些,眾生的享受,就是我的享受;眾生生天,就是我生天。即使要我一個人下地獄,我也是很甘願。」 天人聽到如此開闊的心胸,如此平等,布施這種平等觀,將人人當作是我們自己,沒有怨親的心念,那這種的心胸實在是很寬廣。所以天帝釋也現身出來了,向這位長者頂禮膜拜,祈求懺悔,覺得說:「你的心量就是佛的心量。你現在在布施,你就是以佛心在布施;所以我誤解你了,所以我有冒犯到你的地方,請你要寬心,我在你的面前祈求你的原諒,在這再像你說懺悔。」 對,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的,我們要時時很知足,用這個淨潔純真的心,我們要真正很寬心,能夠包容,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眾生得解脫,就是我們得解脫。我們難道不是要度眾生嗎?所以我們不應該有怨親的心境。我們若是有怨親的心境,那麼這樣就會去造了不平等的業。 所以修行,我們要有平等觀,眾生都是我的親人,所以我們要平等愛眾生,所以這是潔淨大愛。 我們也不要耽荒在五欲不厭離。我們若能夠常常真正的很滿足,寬大的心,自然我們就不會去耽荒五欲。 那種貪而無厭足,享受的境界,沒有厭離的心,這也是業。 下面又再說-- 或因衣食園林池沼,生蕩逸業,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眾罪業。 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慾念很多,就會造很多的業。在那個衣食,穿衣要先選擇,吃也是飲食無度;有的人吃得很挑剔,穿也是很挑剔;所用的一切物質,甚至居家的環境,就是要用得很享受,環境使用得很寬很大。 現在常常看到人住那個豪宅,或者是真正很廣闊的景觀,整天全都是耽戀在那種境界,住宿的境界,或者是去找尋那個很開闊的浴池,在那裡泡湯。 其實這個身體,我們修行常常就說:「我們要有『不淨觀』。」 這個身體實在是很不清淨,天氣熱,流汗了,全身就覺得很不乾淨;人若多了聚集起來,空氣若不好,人的味道就出來了,不知是什麼氣味,五位雜陳。你看若生病的人,身體若是沒有整理,那又再更加能體會到,一切的污穢,都是從我們的身體出來。 這樣還有什麼可貪戀的?只是為了這個身體,在那裡浪費時間,水一泡就泡很久,那那個浴室佈置得景觀很好,有的人是這樣。還又有的人是在那個戶外挖池子,外面周圍造景。 你想,這難道不是「生蕩逸業」?只是在那裡空過日子,在那裡浪費奢侈這些物質,只是為了這個身體,那樣這就是在造業。 或者是盛年,就是說還是少年、壯年、中年,這個時候正是該做事情時。但是放蕩,不想要好好做事業,那麼放蕩在歌臺舞榭裡。或者是無所事事,這樣在過日子。 這種放恣情欲這樣的人生,造眾罪業,這都是在年輕血氣方剛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墮入陷阱,無論是色慾,或者是財物利欲,不擇手段,都是用他健壯的身體,去造很多的業。這種放恣情欲,所造的業實在是很多。 各位 我們學佛,我們所要學的,是要如何使我們的心,能夠清淨無染,能夠回歸淨潔、大愛無邊際的心量。我們要如何去善解寬容。 每天都是真正的知足無所求,我們要把握光陰,我們真的要為人群付出,所以「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所以我們要時時顧好我們的心,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uzmMoXwkRE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1-善解寬容無所求]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81-善解寬容無所求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