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44-四種觀行(九)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44-四種觀行(九)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前面《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少苦因長好緣》我們說到了「觀自身」--我們自身,這個身體本來就是四大假合;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內在卻有這分靈光。 我們若有能夠明瞭「正因」的靈光在我們心中,就能體悟到這個身體是隨著業力而有。一段一段的生命,無論是前世、今世、來世,乃至於無量無數的前世,也都是四大假合,藉著父母的因緣,所以生在人間。來到人間時,就是隨著形命;形命是隨著身體自然的法則。所以不斷的循環,就是在這種內在和外境--外境就是時間,自然法則的循環;以及我們的身體內在--在互相糾結,讓我們的形命隨著境界變動。 但是我們這念清淨的本性,正因靈覺不增不減,本來就有;無論幾千世、幾百萬世,這分靈覺本性都是不增不減。所以雖然身體是四大假合,隨著我們累生累世所造的業帶來,形命隨著時光變動,但是靈性不變,它是不變的靈覺。但是卻因為我們受到了無明污染,所以在污染之後,我們自己透漏不出那分光明,所以變成無明。 所以要怎麼解開這個無明?既然我們學佛知道了,我們也已經知道因緣,之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前因後緣成就果報》、《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因緣果報》也說過因緣觀、果報觀,現在還要瞭解我們的「身」,所以還要「觀自身」。所以要「觀自身」就要將我們過去所學得的「因緣果報」慢慢套上去運用,好好想:「我們為什麼有這個身體?對了,就是四大假合。」同時,我們要還要相信清淨的本性還在。 但是要如何回歸將無明去除?這就是我們每天、每天都在聽的,每天要去瞭解的--我們在每一個時刻都發心要去除無明。但是我們同樣還是凡夫,所以「無了因力,不能得顯」--因緣果報,我們還沒有真正瞭解,聽是聽了,知道是知道,我知道因果,我知道因緣,我知道果報;知道是知道,但是我們沒有徹底瞭解,所以一股的力量,要去掉無明的力量,我們還無法顯現出來,所以「不能得顯」。 「無了因力」這句話我們要徹底去瞭解,雖然只有四個字,這和前面的文與法是連貫在一起的。我們若是對因緣果報很透徹,自然就能痛下決心,顯出這股力量;但是凡夫心,發心容易,恆心難,聽起來瞭解容易,要徹悟難,所以我們要一次、再一次的深入去瞭解。 雖然我們知道了,雖然我們瞭解了,卻還沒真正發出能力出來;瞭解因緣的力量,還不是很透徹。所以我們現在,我今應當發起勝心,破裂無明顛倒重障。 大家每天都這麼說:「我們應該發起勝心。」勝心就是力量,真正強而有力的力量,我們才能得勝。看看,我們若是要和敵人打仗,兩軍相爭,若是欠缺力量,絕對是一敗塗地。所以我們的「智慧」和「無明」也都是常常要力爭,無明若戰勝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心地自然;若是常常被無明覆蓋住,就會煩惱重重。所以我們也是一樣,智慧也要戰勝無明。 所以在《四十二章經》也說過--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所以我們修行,要像穿鎧甲上戰場,去和無明軍戰鬥。外在要慈悲喜捨,對天下人人、一切物命,我們都要發揮那分愛;但是內在也要建立我們的力量,誠正信實。 我們若有誠正信實,這就是一股力量,我們如何把虛偽的心,用誠正殺除掉;我們若能殺除虛偽,誠正才能提起來。我們一定要將無明去除,信念才能發揮出來。所以同樣內在,必定要有這分力量,才能降伏無明。 所以常說一句話:「外柔內剛。」我們若能內剛,剛在哪裡?堅強在哪裡,誠正信實,這是我們內在應該要建立的;絕對不能受虛偽無明,來掩蓋了我們的信實誠正。若是被無明掩蓋,有了虛偽無明,那麼對外的慈悲喜捨就偏了。所以內在一定要有這分力量,所以要發起這分勝心,這是願。 我們的心願一定要堅定,不要讓無明在覆蓋我們的心;我們一定要將我們智慧的力量建立起來,這叫做「發起勝心」--只勝不能敗。 既然要修行,入道場來了,我們修行要修成功,不能失敗,這就是我們的這念心要照顧好,這樣我們才能「破裂無明」。所以這裡說的因力,就是修德,那就是性德--我們本性的德行。 我們的本性德行,若沒有好好照顧好,我們若沒有發起智慧的力量,這個「修」若沒發起,可能我們永遠沉淪在無明的巨海,生死就了無出期。所以我們要好好發起增上勝妙的善心。 「增上」就是有很多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就像「三十七助道品」,或是「六度」,或是「四無量心」。六度大家都知道,是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再加上三十七助道品,這都是在幫助我們,能增長我們這股的勝妙力量。 所以我們要發起增上勝妙善心,就不離開之前我們說過的,幫助我們增長我們的六度、四無量心,能夠增長我們這念心。若仍不夠,就是三十七助道品來幫助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再懺悔。 每天都告訴大家:「要懺悔!」我們每一天人事物,要常常提高警覺。一句話錯誤了,要趕緊常常再重複自省--「我什麼時候說錯話了?」不要一句話,讓人起了錯誤觀念,這樣叫做顛倒亂想。所以我們要照顧好自己,我們也要照顧好別人;所以我們要時時起懺悔的心,才能破裂無明。 自己的無明要常常消除,別人的誤解,我們也要不斷解釋,這樣才不會彼此顛倒,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若能如此,我們才能「斷滅生死,虛偽苦因」。 我們一定生死虛偽的苦因,一定要斷,在四諦法中,苦集滅道,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轉十二行法(一)》、《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三轉十二行法(二)》當中也已經對大家說過了--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是佛陀第一轉的四諦法;次轉四聖諦法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是佛陀第二轉的四諦法,讓大家知道:「你們應該要知道,是這樣的苦,是這樣招攬來的,這能修自然你就能解脫。」 三轉四諦法輪:「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佛陀就說「此是苦我已知」--我向大家證明這是苦,這是我知道,我透徹了解的;知見我已經知道,知道苦的道理。這些等等…大家應該還記得。 所以若要斷滅生死,就要知道「苦、集、滅、道」。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明瞭「苦、集、滅」之後,就發起「勝心」修行於道。 要斷苦就要修道,要修道我們就要知道,滅無明煩惱的方法。無明煩惱從何而來,我們也該知道;知道是從集,集很多人我是非,集外面的境界,我們的心起貪念,所以我們才會去造作,才會受到那麼多的苦。 所以我們在三途六道之中,輾轉不休,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斷滅。為何沒有斷滅?因為我們不知苦因,苦的因來自生生世世。 這種生死虛偽,到底那一世才真正是真的?死了之後是不是完全都沒了?其實捨此再投彼,如何生、如何死,這都已經在這一世所做的一切「善、惡業」當中定下來了。 有人會說:「那個人那麼好,怎麼那麼短命呢?」或是:「那個人也做了很多好事,怎麼會遇到這麼多的逆境?」其實這都是以訂好的定律,因為過去已經做了,種了因。 就如同在大地上已經把一粒豆的因種下去了,你才想到:「錯了,我不是要豆子,我要的是穀子!」但是豆子種下,已經發芽了;當然發芽了,豆苗就長出來了,結果還是豆子,這就是種下了這個因,你想要得到其他的果,這是不可能的。既然過去已經造了業,那就是種下了「因」,我們只能夠轉個心念,很歡喜的接受,這樣才能消業、了業。 我們要提高警覺,同樣這片心地,種子若已經成了,你就要歡喜去收。然後要自我警惕,要知道:「我下一季想要得什麼果,我現在就應該要種什麼種子(因)。」所以,現在你就要開始好好耕心地,好好種你想要的種子,這就是因。所以你種如是因,必定得如是果。 造了因,就會讓我們在生死中輪轉不休,無法脫離凡夫地,不能控制自己,無法讓我們自己選擇。因為你懵懂的業因已經造下了,所以我們在懵懂中,還是在這個緣境之中的果報;所以一旦緣盡了,要留也留不住。 所以人生命的長短,就要看我們過去所造做的「業因緣」的長短。這個業因緣若盡了,不論是福業享盡,他也得去;或是惡業未受盡,他也去不了。所以說來,這個業因緣的長短,就是由不得自己。 這些道理我們若看清楚了,在健康時,大家就能夠互相珍惜,互相感恩;若是有了疾病,在還有生命時,盡心照顧;若是拉不回來時,要祝福他,這樣我們的痛苦就不會那麼多。 所以既得人生,在這生死之間要知道--我們應該如何處事待人--,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斷滅生死,虛偽苦因」,這是我們要修行的方法。否則永遠心地黑暗,透不出光明,那就苦不堪言。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fKsVgRVmpaI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44-四種觀行(九)]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44-四種觀行(九)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