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9-十一遍使(六)疑見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9-十一遍使(六)疑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看到大地草木,一片茂盛,我們在如此舒適、適當的環境中生活,是否人人心生感恩? 往往我們的生活中,就是疏忽掉了應該回報一分感恩心,這都是眾生容易疏忽掉了。雖然菩薩對眾生就是不求回報,但是眾生對菩薩也要時時感恩。 怎麼樣的人是菩薩呢?當然就是利益我們在生活中,我們都要稱他為菩薩。什麼樣的人會利益我們的生活呢?從我們的父母開始。父母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生我們、養我們,令我們成長,庇護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無憂無慮長大,甚至讓我們求學。 求學時,老師也是我們的菩薩,是我們的生命中開拓我們智慧的菩薩,所以老師也是。 除了老師以外,還有益友,很好的朋友,能互相勉勵,和我們作伴。 當然在人群中除了益友之外,有的朋友讓我們很不稱意、很不順心,但是我們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好的型態對我們,我們也要感恩。他們雖然損害我們,但是對我們的智慧,也是讓我們成長,幫助我們的人,使我們成功,我們要感恩。 我們有力量做幫助別人的人,也是同樣要感恩。我們慈濟人不也是常常說:「付出無所求,不只無所求,還要說感恩不求回報。感恩能接受我們幫助的人。」 我常常說:「見苦才會知福。」我們若是沒見到苦難的眾生,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比別人有福呢?所以「見苦知福」。像這樣是不是他們也是在利益我們?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 我們若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不只是對天地萬物要感恩,即使對周圍的人群,無不都是令我們感恩的人。不過我們人人都是缺少這一點--「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 就像大地萬物,在大地上有土地,萬物生長在土地上,土地對一切物都是平等的。大地是平等的,無論有什麼好的種子種下,它也是同樣讓他成長;壞的種子種下,它也讓它成長。好人生在大地上,一樣讓他成長;壞人在大地上,同樣也讓他成長。大地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我們依大地而生。 不過只有大地就夠了嗎?不夠還要有水分,水分和大地,它就是使萬物滋茂,能滋茂大地、滋養大地,讓大地一切生物得以茂盛。 儘管大地對萬物不求回報,即如菩薩對眾生一樣,是不求回報,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稱為「菩薩」。 但是我們生為人,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雖然他們無求,我們自己本來就是要懂得感恩,感恩天地萬物、感恩一切群生來成就我們。所以我們如果可以時時感恩心,這不就是,這個世間除了萬物茂盛、氣候溫和、人人和睦,這不就是增添一分美景嗎?這樣美的境界,不就是淨土嗎? 人人既然在這樣美的境界,為什麼我們會常常在這之間起煩惱、起執著?這是不是很辛苦,就是缺了一分感恩心! 這麼多的辛苦,來自我們的本性受污染。所以該感恩的我們不知感恩,所以生出很多煩惱,情、仇、怨、恨,這都是從我們的心地生起。 所以我們說「十一遍使」那種心地的境界,就是缺少我剛才說的:「菩薩對天地感恩的心態。」就是缺少這些。 我們前面說了,就是有「我見」、「有我」、「無我」、「執常」「執無常」。或是不該取的去取,取著別人的規矩,用在我們的生活,或是不求「因」的正確,他只求現成的果報。這都是我們前面說過的--「不順道理去行,這樣我們會造很多業」。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疑見」,疑就是容易產生「癡」的念頭。 因為「疑」就是道理不清楚,真正的道理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能依教奉行,我們會懷疑,疑心一起就會偏差。所以這個「疑」字,對我們眾生都是有損無益。 尤其我們修行者、學佛人,更不能有疑。我們在諸法「或執有我」,以為在所有的法當中會有一個不變的我。然而諸法有我嗎?諸法無我!我們都已經了解了。常常在說「諸法無我」,好像芭蕉樹一樣,你若一直剝、剝、剝到最後根本裡面沒有一個實心的東西,都是芭蕉樹的皮一層一層剝。 我們不是這樣嗎?在世間看到的,這個東西是我的,那樣東西我想要,都是「我、我」,這個地位應該是我的,那些利潤應該是我的,怎麼有那麼多「我」呢?這些東西,這些名、這些利,我們的人生只有幾十年,離開了我們的呼吸以後,這些到底試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唯有我們所造作的一切業。所以在世間,道理看清楚,就沒有什麼「我」了。 「無」,若是執著無,這樣對不對呢?不對,我們看現在的人天體,他說:「人來到人間,萬物都一樣,其他的動物都沒有穿衣服,為什麼我們要這麼麻煩?還要穿衣服?」也有這種裸體運動,以為「無」,就是什麼都沒有。 怎麼會是「無」呢?你既然生為人,人是萬物之靈,我們要有禮義廉恥,我們要有對人的禮節,我們懂得愛別人,我們懂得尊重別人,這是我們人類「有」。有這個禮節,這是我應該要走的路,怎麼會沒有「我」呢? 每個人的「我」,順從「有」的禮節,應該要「有」的生活。你說:「無我」,我們要生活,我們要「有」營養,我們要「有」身體,我們要「有」力量,怎麼說「無」呢? 有,我要「有」健康的身體,我要「有」很好的力量,我要「有」很正確的思想,我要「有」…。所以我們學佛不能偏執,但是我們行於中道,也不能執常。 「有啊!師父說我們不能執『無』,就是要說『有』。『有』就是『常』。」這種的「常」豈不是又回過去,執「有我」呢?世間真的是無常,雖然有人間,一切我們的生活,周邊的生活等等… 剛才我已經說過,大地一切無不是我們應該感恩的菩薩,大地也是,它供應我們生活,我們要感恩;水分也是,這些都是。還有人,從父母一直一直,到我們現在周圍一起相處的人,一切一切都有。但是既然是「有」,但是「無常」,有朝一日,無論感情或是緣份等等,世間無常。 所以我們若知道無常,我們更要珍惜現在。所以我們要瞭解無常,不要執於有常,心想:「我今天沒有回報,今天沒有感恩,沒關係,還有明天。我今天失了這種氣度,但是明天再來彌補。」凡事等到明天都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常常知道,立地就要趕緊悔改,要能懺悔,要趕緊改過,不要現在不改還要等明天。其實是不是還有機會,讓你彌補呢? 所以我們要常常有「無常觀」,不要執常。如果說不執常,那「或執非常」,那不就是「既然沒有常了,一切都是無常,那我還做那麼多幹嘛?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我還有什麼要保護的?」這也不對。 總而言之,我們要行於中道,今天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好好顧好,今天我們現在的心,顧好我們現在面對萬物,該用的東西、該應對的人,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對物?就是要用「感恩心」去應對的人。還要知道,我們要用什麼態度應對,尊重。所以感恩、尊重、愛,這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生起。 各位,絕對我們的心不要起疑。從第七的「疑見」,一直往前推,不離開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不離開我們所接受的教法,那種正確,或是不正確的,都為我們說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若是有疑,「心生猶豫」,就「不能決了」,真正的正法在我們面前,我們不懂得把握,不能受用,這就稱為「疑見」。 若是疑心一起,就無法守志奉道。我們若是守志不堅就容易生疑,志若不堅定就會生疑心,所以從疑而起癡的念頭,所以我們若是疑而後癡。 你看那個「癡」字,是「疑」再加一個「病」,那就是因為有疑,所以心生病,變成了「癡」。癡就不明白道理了,不明白道理,所做的一切都是造業。所以我們大家要很用心,我們若是多癡,我們對如何在世間,世間的方法如何建立就無法認識與了解。 大家都已經生活在世間,不能忽視了世間法,應該要很了解,剛才開頭師父所說的那些--生在大地,我們開始就要感恩,從父母開始一直一直,這即是世間法,禮義廉恥也是世間法。所以我們處世的世間法,我們要很了解,而且我們要身體力行。 何況我們學佛,學佛要出世,處世我們還要更超越。所以我們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所以出世的精神是什麼?事和理要圓融。出世的精神就是道理,我們不能脫離了軌道,才能投入人群中做事。 無論是理還是事,要能圓融,首先要看人的行為。還記得嗎?師父對大家說過:「人圓、事圓、理才會圓。」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得如何做人能做得很圓滿?人若要做得很圓滿,就是我們的見解、行為要正確,見解、行為若是正確,自然對人、對事、對理,都能很圓滿。 所以各位,學佛不離開這個法--「時時用感恩心面對一切,時時以正確的念頭,面對萬事萬物。」若能如此,人圓、事圓、道理就圓了。不要事事起疑心,要以智慧選擇,不要對正確的道理起疑。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sE-YXr-dPU4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9-十一遍使(六)疑見]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9-十一遍使(六)疑見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