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0-八垢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0-八垢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周圍的境界如此靜寂清澄,但是人心的境界不知道是不是能志玄虛漠? 常常說:「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就是我們學佛所要追求的那種永恆的境界,而且要進入菩薩康莊的大道,雖然我們的心已經無染著了,我們更要處群入眾,在芸芸眾生中,心不受凡夫的境界所轉。所以雖然我們人在塵境中,但是心卻能超塵離垢,這也是很重要!要如何超越紛擾的塵的境界?如何才能脫離不淨垢穢的凡夫境界?這就是我們要用功了! 我們現在就要來解釋如何淨除「八垢」? 「八垢」就是八種染污,這些垢就是穢染,就是汙穢來染著的意思。 在這裡所說的「八垢」,我們大體上分為八種: 一、不敬佛;二、不敬法;三、不敬僧;四、不孝父母;五、不敬師長;六、不濟貧窮;七、不看病人;八、不憐畜生苦。 首先,不敬「佛、法、僧」,這就已經有了三垢。這三垢就是起因於對三寶非但不生敬仰之心,又不肯去禮讚宣揚,而且心還懷有惡意。意思就是-- 人的心,不只不肯生出信仰;他沒有信仰,當然身體就不肯禮拜,所以這在身口意這三業中就累積了垢。因為他在信仰上不只是不肯遵守奉行,也不肯禮拜讚頌,還心生惡念,所以這就是身口意在信仰中有了染垢,沒有清淨的心。如此一來,在我們的三業之中,就已經有三垢了,就有了三種垢穢。 再來,第四就是「不孝父母」,我們要知道人生,身體從哪裡來呢?當然前面《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凡小八倒(三)》中說到人有五種不淨的「種子不淨」也說過了,我們帶著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就來到有緣的父母中間,父精母血混合起來,所以由這對父母懷胎受生,就在這個家庭裡了。 在這個家庭裡,要知道凡夫親子的情,無論是父母、孩子、兄弟、姐妹等等,必定要起那分感恩孝順的心,因為來到人間,就是受到父母的疼愛,從小父母疼惜栽培,長大了成家立業。 等到成家立業,父母已經年老衰邁,這個時候應該是孩子要回報的時候;但是不順情、不順理的,他就是不孝,這叫做逆。不順就變成逆,逆了孝道叫做不孝,這叫做「不孝父母」。如此這就是心已經受垢染,不順情理的心,就是已經受垢染。 第五,「不敬師長」,這是第五個垢穢。 我們要知道,我們生下來,除了在父母身邊以外,我們慢慢長大了,長大之後我們要成家,我們要立業,我們要有謀生之道,所以從小開始我們就要學。 從前的人,沒有什麼機會去學校讀書,但是他有一藝在身,他一生的人生都無憂慮了。 所以從前都說拜師父、拜師傅,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謀生的生活中,他要有師傅傳他手藝。 有人說:「木匠也要三年四個月的功夫。」在這三年四個月就要拜師,就要趕緊去叩頭禮拜。或是要學做衣服,一樣還是要三年以上,在家裡幫他打雜,才能學到一手功夫,對師傅是多麼恭敬尊重。 不論什麼行業,離開師傅家門之後,他終身感恩,因為師傅傳給他手藝,他才能生活安定,這叫做敬師尊師,這也是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能安定生活,這是感恩心。 近代以來就好命多了,社會重視教育,所以建立了很多學校,現在的教育更入微、很深奧,老師本身也要讀很多書,要志為人師,才能將他的知識,非常開闊的知識不斷再研究、不斷再傳授教育。 現在的老師和從前傳功夫的老師就不同了,所以我們要用感恩心,能尊師重道,學才能入心;我們若不肯尊師重道,儘管老師很認真敎,學生沒有認真要學,這樣對自己的生命、知識就很枉然了。 滿心都是心垢、污染,欲,貪玩貪遊戲,浪費時間,所以無法認真受教,心也已經受垢穢了,所以在學術上,要成功的人就很少。讀書的人很多,真正學而成就的,實在有些困難。這就是現代人之所以無法有大成就,就是因為心中有垢穢,不肯尊敬師長,這就是心的垢穢。 註:請參考《人間菩提》勤儉顧本致福慧 (12/30) 第六「不濟貧窮」,這就是第六種心的垢穢。 為什麼他會不濟貧窮呢?因為他的心充滿了貪欲,他欠缺了那分愛,他要把財產守住,再多他都覺得不夠。因為他不夠,心中缺愛,就是心靈貧窮;為什麼他的心會缺愛呢?就是已經貪著,這個貪字一起,永遠都不夠;總是覺得什麼都不夠,他會想:「給自己都不夠了,哪能給別人呢?」所以心貧,心貧就是因為貪;有了貪心,心就會貧乏;所以因為如此,就不肯去濟貧窮。 有的人布施是為名,這也是貪著名,是「為了一個名,所以我去捐錢救濟。」如果這樣就不清淨,這樣的心一樣有穢垢。或是「我如果救人,我就有功德。」這一樣是心貪功德。有的人貪名、有的人貪功德,有的人就想:「我救人就能消災難。」這都不對! 真正要把心的污垢去除,我們能去幫助貧窮,這是順道理,天經地義;我們生活安定,我們還有餘能去幫助欠缺者,這才是真正的道。 所以說來,我們若是不順理,還是一樣叫做垢穢,所以「不濟貧窮」是第六種垢穢。 再來,就是第七,「不肯去看病人」。 知道人生本來就苦,苦中之苦是生病的人,我們若能對生病的人,起一番憐憫心,關懷幫助,有的人連家裡的人,連親人生病他都怕,他不敢去接觸,像這樣也是不順情理。所以不肯去關懷病人,這也是心的垢穢。 第八是「不憐畜生之苦」。 你們想,畜生本來就苦了。畜生在佛法來說是三惡道之一,一切的動物,佛陀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所以我們人應該要能憐憫畜生。我們若能好好尊重所有的生命,這就是學佛者應該提升的愛。 要革除前面五種的垢,就要勤耕「恩田、敬田」;還有後面三種的垢,擇是要勤耕「悲田」 來淨化。 敬田就是尊重三寶;恩田就是孝順父母、敬重師長,我們要十分敬重感恩。 再來後面還有三樣,就是悲田,悲田就是憐憫貧困。 各位,在慈濟,這八福田大家都做到了,所以我們也敬重三寶,我們也禮敬三寶,我們也讚揚三寶,這身口意三業都在敬中,所以這叫做敬田,我們做到了。 再來,凡是慈濟人都知道感父母恩,或是感師長恩,這我們也做到了,敬田、恩田我們都做了。 再來,我們對貧窮苦難的人,我們也用了很多心去做救濟,看看慈濟人,人間的活菩薩,哪一個地方有苦難,哪一個地方慈濟人就出現了。無論多辛苦,我們還是想盡辦法去膚慰、去陪伴,無論是老或年輕、或是殘廢或是病苦,這些事,慈濟人人間菩薩都做到了,我們應該就像人間的農夫在耕福田。 但是這個垢穢的心,不但不肯耕福田,不肯去造福去耕田以外,還不恭敬、不知報恩、不憐憫眾生,這三樣分開了,變成八種垢穢,這樣就容易造業。各位,業從哪裡來?大部分就是從心靈的垢穢而來,心有垢穢就是逆道理。 所以我們如何才能透徹道理?我們要順道理。我們要如何超越人事悟道理?超越這種凡夫的顛倒?我們要如何才能超越小乘四種不明道理的顛倒? 我們若能超越,將人事物會合在理中,若能如此,我們的心就不會受這些垢穢來染著我們的心,這樣我們就能「靜寂清澄」,還能夠再加上「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如此,天下間的「福田」都能由我們耕耘得福。 所以天下福田多,所需要的是用心耕福田的人間菩薩,所以請大家心田,心的福田要用心耕,所以還是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list=PL9895432C34174E8B&feature=g-all&hl=zh-TW&v=g63kxuSqL70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0-八垢]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00-八垢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