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5-七使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5-七使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學佛,人人心地本清淨,和佛同等清淨無染的本性,為什麼我們還要再重新學習?到底學什麼?就是學佛! 既然和佛同等清淨的本性,到底還有什麼好學的? 我們最近常常說:「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就只是一點無明,所以使我們很微細的煩惱,在不知覺中產生,產生了一點的煩惱。那種迷失的效應,變成了好像狂風大雨,破壞了我們整個心地。 心靈的大地就是被那分起頭的無明,所以形成了那麼微細,卻生出了這種破壞性強大的六粗煩惱,所以使得我們原來和佛同等的心地風光完全破壞。 我們現在常說拯救大地,拯救天下眾生,我們更需要回過頭來,先來拯救我們的心地,我們也要拯救自我的心靈。所以要救心,要救我們的慧命,就是要不厭其煩的用法水來洗淨我們的心靈。 佛陀的教法,我們一定要真心奉行,我們要真誠的心志去奉行佛陀的教育。我們若是不認真、沒誠意,就算讓你法聽得很多,也一無用處;我們若是用心,一聞千悟,聽一句就能知道、能悟得很多。 若不是很用心,沒有虔誠來面對佛法,這樣我們不論幾次都沒有用,聽千次萬次還是不達一次。所以希望大家要真的用心。 之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七漏》當中已經說過「七漏」,今次我們就來看「七使」。 七使這個「使」字,就是驅使的意思,讓我們會不由自己,心靈被一股無明的力量驅使。所以這種無明的驅使力量共有七種。 第一、「欲愛使」。「欲愛使」就是「貪欲」的意思。很貪,貪欲一切盡我所愛,所以「為貪驅使」。 這個「愛」字,若多了「貪」字出來,這個貪就是非己,不是我們自己所有的,但是我們就是要貪過界,這個貪字不該得,而想盡辦法去得。世間有多麼多不該得,而不擇手段想要取得!這種不守在本分,沒有規矩,貪越,這種自然就會亂了分寸,就會作亂自己、作亂他人、作亂區域、社會境界,無不都為了一個貪字。 無論是貪名、貪利、貪欲、貪愛、貪…很多,就是這個貪字。 所以這個貪很利,一開始和境界會合時,它很快就反射出去。這種驅使還來不及再思考,它就衝出去了。這很危險,所以說「分毫不由自主」。 人人不是說:「我本性善良,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怎麼會突然間發作起來?」 其實這叫做習性,不該做的,他也知道不該,但是做了才想到不該,已經放射出去了。 所以這個「使」字,驅使很厲害,有的人說:「就是讓我們忍不住的行動」。 以下都一樣,這個「使」字一樣的意思,就是驅使。無論是愛、憎等等,都有這個使字。 所以再來第二是「恚使」,恚就是瞋恚的意思,就是受到瞋恚的驅使。 瞋恚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就是愛發脾氣。看到不順眼的也要發脾氣,聽到不順耳也要發脾氣,感受的不順意也要發脾氣,很多都要發脾氣,有理無理都要發脾氣。 這種瞋恚的習氣,實在是惱亂自己,也惱亂他人,所以我們常常說脾氣要改。 有的人說:「我心不錯,只是脾氣壞一點而已。」 我們不也是常常說嗎?「心好人家看不到,我們人要做好,人家才感受得到,尤其不只是人要做好,脾氣要改好。」 有的人則是說:「我喜歡罵人那就是我的習氣,我又不想罵人,我不想罵人,不知道為什麼,我說那句話那麼重。」 這都是習氣,其實人人本性都是那麼善良,就只是這個習氣! 諸位,修行難修啊!聽起來明明那麼容易,只要改一下不要發脾氣就好了,這樣就好了,偏偏就是那麼困難,所以才叫做修行。所以修行就是「難行能行」,就是一個難字,我們能去行,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在每一個人實在是很困難,所以在修行者他就是會遇到這些的困難。 我們也要很用心去培養我們的習氣,培養一個好的習氣,壞的變成好的,好的就是回歸本性。 壞的也是同樣一條路,一直去一直去,迷失了,越迷越廣,怨愈結愈多愈深;不好的也是一條路,一迷失不知道要如何回來? 修行就是修已經迷失的路,要如何反歸回來!這就是一條路,真正正確的道路,回歸我們本性的道路。所以希望大家修行,真的不要想成那很容易。若真的是很容易的事,怎麼會需要常常說呢? 只是一個愛發脾氣、一個欲愛等等而已,怎麼還需要常常被叮嚀、提醒…?所以說,佛陀苦口婆心。因為眾生的煩惱,就是這些病最重,所以他的藥不只是下一次而已;他的每貼藥都要下這一味,讓大家再提醒,讓大家能經常放在心裡,不論是對境對事對人,我們應該要常常養成這分對境不動心,對人互愛的心,能對己常有開闊的心,這就是一條道路,要如何找回來,讓我們不發脾氣的道路。 所以「恚使」就是「瞋恚」,愛發脾氣,在內心不斷煩惱。 有的人是習氣,「我脾氣發一發就好了。」有的人是這麼說。 所以才會不斷地讓那個「恚」字是在內心翻攪,脾氣發過了還沒有過去,他還是一直找理由,要如何無理變有理?因為不改過,還找理由自我辯解,所以才會讓這種毛病又累積下去,變成更加的嚴重。 所以大家要很警惕,很微細地來警惕我們的心。所以要明白,不只是脾氣發過就好,若是驅使的再厲害一點的就是會為自己找辯解,這樣就很煩惱了! 再來「有愛使」。有愛,萬事萬物,凡是你所看得到的東西,我們就去貪著。這種貪戀不捨,在那個境界,迷戀在那個境界裡;人離開了境界,他還是取著那個境界,所以這是一種取著--「耽緬取著」的意思。 所以人家說境過去了,應該我們的心就要放下,但是他放不下,還是在境界中,這叫做「耽著」的「有愛」。 再來就是「慢使」。這個慢,慢就是煩惱。我以前曾說過七憍八慢,只是憍就有七種憍,慢有八種慢,現在如果再這樣拆解下去,沒完沒了。 不過這種慢,意思就是煩惱,就是執著我,所以「我」就會很貢高;一貢高起來,就會自己自誇,誇耀我的見解最對;我的想法最對;我所做的就是最對的;我最行;沒有人比我行。這種自誇自大,這叫做貢高,這叫做我慢。 這種我慢,這種「慢使」,常常自己放射出去,所以這種人十分膨脹自己,不可愛。所以我們學佛,要學一個可愛的人生,縮小自己,微塵人生,才有奈米良能。 第五是「無明使」。無明就是癡惑,貪瞋癡就是來自無明。 三細的煩惱就是貪、瞋、癡,就叫做「無明」。一念無明,生起了三細:貪、瞋、癡,所以這叫做「癡惑」。 「諸惡之根,以不了為性。」這個無明使就是諸惡的根,很多惡業就是從癡的無明所產生出來,他不會分辨道理,就是「貪、瞋」從「癡」開始。 再來是「見使」,這裡的「見」就是「邪見」的意思。 邪見就是「不信罪福,輕欺三寶。」也就是說,我們不相信「為善得福,為惡得禍」,不相信;也不相信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觀念,都不肯相信。既然不肯相信善惡因果,他怎麼能相信三寶呢? 所以這種見使,會使我們造很多的惡,什麼都不怕,這是很可怕的罪惡,社會會這麼動盪,有這麼多的人禍,多數都是起於見使,就是「五見」,尤其是「偏邪」為「邪見」。 第七是「疑使」,就是「懷疑」。懷疑什麼呢?懷疑「四諦之理」或是「常樂我淨」的道理,他就是顛倒,這種叫做疑。他不相信,不相信佛陀開始說法,最初轉法輪時所說的道理。 最初始所說的道理,就是佛陀向大家說出來的佛法。無論是「常、樂、我、淨」,或是「四聖諦」--苦、集、滅、道。這些開頭的道理,初機的道理,他都不肯相信,起懷疑,還有什麼法可學呢? 所以我們如果懷疑這種初機入門,所說的初機入門,也是真道理,但是就開始起懷疑了,還有什麼法可以深入呢? 總而言之,學佛其實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較深的道理,也離不開我們的六根對六塵,對人、對事、對物再怎麼深入,還是離不開這些事情。 各位,學佛真的要很用心。一念無明生三細,就是境界為緣才會長六粗,做出沒完沒了的煩惱,破壞我們的心地,使我們淪苦不休,所以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ShDxu3CFb0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5-七使]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5-七使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