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7-五慳(二)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7-五慳(二)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五慳(一)》說過了,我們的心有五種慳,那就是慳吝,不肯捨、不肯和別人分享,什麼都覺得我要獨有,這就是叫做「慳」。 所以「慳」,第一就是有「住處慳」,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五慳(一)》說過了——「住的我要比別人寬廣;凡是我的範圍就不允許別來來和我在一起。」不只是住的地方是這樣,連要吃飯都不希望同坐一桌,也不希望我不喜歡的人來和我在同一桌用餐;即使是排隊的時候,也不希望我不喜歡的人來和我排在同一隊;諸如此類等等…很多。總是希望:第一、自己可以獨占所有;第二、不喜歡的人絕對不希望讓他和我們靠近,這都是心窄慳吝。這是在地方、物質的方面。 第二就是「利養慳」,若是當有人要付出的時候,最重要的要多給我一些,不希望有利益的時候,可以將利益大家分享。不、完全不希望這樣,就是希望不管有什麼東西都是我獨占。所以有這種「意欲獨得」的這個「意」,也就是心中都是存著「只要有好的東西,就是我要獨占,不希望別人和我一樣,可以得到這麼好的利潤、利益等等…」這些念頭都是錯的,這樣就是「心量狹窄」。 第三就是「稱讚慳」,光是希望「別人讚嘆我就好了,不要讚嘆別人。我什麼事情都做得比別人好。」無論是哪一項都是以自己為中心,這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自戀」。自己戀著自己,自己總是有個「我自己很了不起」的這種想法,我應該要讚嘆。若是聽到別人在稱讚其他人的時候,心理面就覺得不是滋味、很痛苦。無法忍受其他人受到別人的讚嘆,像是這樣的心態稱為「稱讚慳」。 可記得嗎?我們的《靜思語》當中有一句話說:「讚嘆別人是美化自己。」這就是說讚嘆別人也是一種美德,所以我們要常常懂得說好話,讚嘆別人。不要光把被讚嘆佔為己有,若是有著「自己可以被別人讚嘆,其他人都不行被稱讚。」這樣的心態,那就會常常都覺得很痛苦。 第四叫做「財帛慳」。「財」大家都是求之無厭,愈多當然是愈好。但是會賺錢,是不是會用錢呢?擁有家財,是不是這個財務能夠用在人間?這就要看我們是不是有智慧。 所以我們要常常警惕自己,這種財帛的慳吝,不只是會讓自己不肯布施,反過來看到別人布施還會生氣。像是這類的人,常常都會遇到。 記得我們要是出去勸募的時候,我們要募心,希望可以教富濟貧,希望人人都能夠提起這分愛的心念。愛的心念要用什麼來表達呢?那就是願意付出。當別人有缺乏的時候,我們可以付出給他,這樣就是愛了。但是人生欠缺的很多,尤其是貧窮困苦的人,比比皆是。有很多人有力量,我們就可以去勸誘,有力量、有財務、有餘的人,能去幫助有欠缺的人。這叫做「教富」,這也叫做「濟貧」。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很好,但是當遇上我們要向他勸募的時候,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還記得哪?在一九九九年,八月份的時候,土耳其發生了一個大地震,毀掉了多少人的家園!我們不忍心,也希望人人能夠知道「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看看這塊土地,既然是整個地球相連,一大片的土地,無論是那一個地方地大不調,我們就要提高警覺。 所以我說:「驚世的災難發生了,我們就應該要提起警世的覺悟。」雖然土耳其離我們那麼遙遠,認真說起來,我們還是都在同一塊土地之上,所以我們應該在平安的地方,要去幫助不平安的。 何況這是一種覺性。在日常的生活中,從出生到現在,事事都是稱心如意,所以,我們人在福與禍之間,我們若是不常常藉機思考:「為甚麼我這麼有福?」我們若不提高警覺,沒有自己反省,我們不知道自己有福。 因為要能夠警惕我們自我反省的機會也不會很多,我們要藉著人間的苦難,比較看看,「別人是怎麼了,為甚麼會那麼多災多難?」「別人為甚麼家庭的生活那麼的困苦?」「為甚麼這些災禍會在他的身上連綿不休?」在別人的身上,別人的環境中,我們應該要多去瞭解。這也就是佛陀對我們所說的:「苦,就是道理。」 我們在幸福中,一直都是迷迷茫茫,以唯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樣永遠都不會有知覺,無法知道也無法覺悟,所以我們要藉境修心。每當看到在哪麼遙遠的地方有了災難,我們就應該要去想:「為甚麼在那個地方會有那麼多的災難?」我們就要想一想。當然「眾生共業」,這種共業的力量叫做「震動」,所以力量很大的時候就會「動」。我們要趕緊覺悟,當有驚世的災難發生在那個地方,我們就要提起覺悟的本性來。所以要趕緊呼籲,呼籲讓人人都聽得到,呼籲讓人人都知道,在離我們很遙遠的地方,一個叫做土耳其的地方,在那個地方,發生了如此驚天動地的大災難,大家要趕緊覺悟、要趕快知道。 要覺悟什麼?要覺悟大家要趕快一起來造福。一人造一福,每個人都造一個福,人多了,這樣的福業匯集起來,就會有很多的福,大家聚集起來,看看能否減少那分業!所以當強的惡業愈多的時候,災難也就會愈大;但若我們福的福業若是聚得愈多,安定的力量也會愈大。所以,善惡兩邊就像是在拔河一般。 所以那時候趕緊呼籲大家:「來啊,人人一善。最少,也要起一分同情的心。」至少也要讓他知道在遠處有這樣的災難發生。所以我們用專案的方式推動勸募。 感恩慈濟人,大家都提起了「愛」,實行在力量中,所以街頭勸募。在當時的街頭勸募,實在是發生了很多令人感動得事情。還記得嗎?有一個故事: 有一位殘障的人士,他沒有辦法站起來走,他只能夠趴在地上用爬的。他看到慈濟人捧著愛心箱站在前面稍微有點距離的地方,他也想要捐。雖然他自己也是靠街頭別人捐給他的在生活,但是他還是想要捐。 慈濟人雖然一直都很用心、用心的在勸募,但是卻沒有發現在地上有這樣一位一直想要靠近我們,我們只是一直往前走去,而他就在後面一直爬啊爬的跟隨著。儘管他也是一直叫喚著「師姊、師姊!」但是前面的人都沒有聽到。一直到後來有人叫住了勸募的委員,我們才回過頭來看到他。 當回頭看到他的那個剎那,心裡面想:「這個人可能需要我們幫助。」所以我們就趕緊回過頭來看他,問他:「怎麼了?你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不是啦!我也想要捐啦!」慈濟人聽到了,趕快蹲下去,心想:「很好啊!濟貧教富啊!師父也是這樣呼籲,希望貧困的人可以發出一分愛心,這念愛心和富有的人是平等的,所以福也是平等。」所以她彎下要去接受他的捐款。 結果他一放下去就是五百元。我們的委員趕緊說:「太多了!太多了!」他說:「沒有啊!雖然我很沒有力量,但是我會盡心。」 再問他:「你呢?你住在那裡?需要我們幫助嗎?」他說:「不用啦!我一個人而已,我每天可以這樣出來乞討我就很感恩了。這樣還能夠出來啊!」 他在地上爬,腿都變形了,因為長時間的爬行,所以連手都變形了。就算是這樣在靠著乞討求生存,但是他卻能夠將他所有累積的都捐出來了。這雖然是貧,但意是富啊!所以是「貧中之富」。 同樣是這個時候,也有人看到我們在勸募,不但不捐,還破口大罵。不只是沒有說一句讚嘆的話,反過來還開口罵人。罵著:「台灣為甚麼不救?還救到土耳其去!土耳其在哪裡我們不知道。」 不只是破口罵人,有的地方甚至當慈誠舉著那支海報的牌子、委員捧著箱子在勸募的時候,當時所遇到的人,不只是破口大罵,甚至還出手動拳,去搥那支海報的牌子。甚至也有人說:「你們要救濟啊?救濟我啦!我需要啦!」伸手就往愛心箱伸進去。我們的委員,看到他把手伸進去,就趕緊把箱子放低下去。旁邊的人看到了就說:「你這個人怎麼能這樣?」 諸如此類,這種不只是自己不肯布施,看到別人在勸募,看到別人在布施,他還會發脾氣。這都叫做「財帛慳」。 所以,我們學佛,我們一定要學得心量開闊。我們除了要口說好話以外,我們還要常常將心量放寬,我們要有那分能幫助別人的人就是福。 我們要常常警惕——「災難多,是因為眾生共業;能夠社會很祥和,就是因為有福業,有福的凝聚,自然社會就會比較安定。」所以我們要常常提起警惕的心。 第五是「佛法慳」。「佛法慳」的意思就是說——「自己得到了佛法,不願意讓別人也得到這種好的佛法。」 當我們得到了佛法,我們要好好拿來運用。好的法我們應該要再傳承,希望人人都能夠來傳佛法,希望人人都有機會聽好話。不只是聽好話,還要能夠身體力行。所以佛法不只是要說給我們聽而已,好的道理也並非只是要讓我們知道而已。這些好的道理如果只有我們自己一個人知道,天下不明道理的人就會很多。不明白道理的人若是多了,那造業的人也就會多了。 所以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好的道理,我們要人人都有要讓別人也能夠知道的責任。所以不要慳吝佛法,我們不要想這些佛法只要我們自己知道就好,我會說就好,不必讓別人知道。不要這樣啊! 你看我們慈濟人,到處都去愛灑人間,好話就是不斷地再傳承。其實這樣還不夠,天下有這麼多的人,應該要讓更多的人也可以瞭解。所以,不要把這些好的道理蓋藏在自己的心裡,應該要多弘揚。 所以以上所說的五慳造一切罪,我們應該要明白,我們人人不要有此五慳,慳貪的事情,不要放在我們的心中。所以我們要打開心門,不要有慳貪自用的心態,這樣是不對的。 天地浩瀚,我們的心地開闊,這樣的人間才是天下無災難。好吧!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6Zj9fejXO88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7-五慳(二)]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7-五慳(二)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