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3-回歸清淨本性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3-回歸清淨本性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說,我們應該要起懺悔心。懺悔我們才知道有慚愧,我們才知道原來人世間有很多的陷阱,我們要時時提高警覺,要常常提起那分恐怖的心,我們有恐怖的心,我們才知道要厭離。「唉啊!六道很可怕。」所以要厭離,就能夠趕緊脫離六道。 學佛就是為了要成佛,如果不是為了要成佛,那我們為甚麼要學佛呢?成佛到底是什麼樣子?覺悟,回歸本性,回歸我們自己的佛性,如果我們清淨的佛性保持好,再來人間就是乘願而來,倒駕慈航,回入娑婆來廣度眾生,來教育眾生,這就是回歸本性。沒有煩惱,沒有迷茫,我們以佛心、以智慧,在人世間中以身作則、修行、教化人,這都是清淨的本性。 修到什麼時候才會有清淨的本性?「立地即是!」這個時候你如果能聽進去,這念心保持住,無論是八萬六千四百秒,秒秒念念中,我們都要保持好,污染的心、煩惱的心,不要讓他覆蓋。清淨的心、佛的本性,時時現前,立地即是。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把握在短暫的那時的好心、好念當中,所以上人常常說:「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剎那的那念心,就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從厭離,起了厭離六道輪迴的心,一定要「發菩提心」,這就是第四。 經中說,我們要「樂佛身」,希望我們人人聽到佛名就能起歡喜心,看到佛像能起恭敬心,這就叫做好樂佛身。 「佛身者及法身也」,所以現在所說的「好樂佛身」,也是「好樂佛法」。因為佛離我們兩千多年了,我們現在寺院當中所以看到的都是像。所以說正法過後就是像法,像法有很多人造佛像,那個時候大家都尊重佛,將佛像留在人間,希望讓人看到佛像可以心生歡喜,讓人知道佛陀曾經在人間、佛陀曾經為人間說法教化,所以就是以人間事相,要顯出佛的智慧教理,這就是正法過後,那就是像法時期。 像法轉時,接著就是末法,所以眾生垢重,眾生有很多很多的煩惱。正法既然已經不住在世間,像法也已經漸漸破滅了。世間只要是有形的東西,就一定有破滅的時候,這叫做「成、住、壞、空」。只要有形像的東西,就是會受到破壞,這是很自然的境界。 但是我們現在,佛陀的法在人心也慢慢微弱去了,大家也都覺得佛法、佛陀所說得教法,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有多少人可以把佛陀的教法放在心中?可以將佛陀的教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呢?好像很難喔!所以,正法已經漸漸消失了,像法也已經轉了,現在已經進入末法了。 不過人人這念心,本來自性三寶不生不滅,我們有與佛平等的自性「佛、法、僧」住在我們心中。我們心中有佛,自然我們能有與佛同等的心;我們心中有法,其實道理就是永住不變的。住在哪裡呢?住在人心。所以我們有與佛平等的智慧,這個法自然會常住在我門的內心,這就是自性法。 但是如果我們要有自性佛、自性法,我們就要有自性僧。僧就是要守規戒,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遵守的規矩,我們是否有用在日常中?如果有用在日常中,法就已經在心中。如果不以自性僧,把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這樣法就已經不住在我們的心中。 所以這段經文跟我們說,要「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佛身就是法身,法身是「從無量功德智慧生」,法,真正的真理,是從哪裡產生出來呢?就是從無量功德智慧。我們要不斷不斷地累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修行不要獨善其身,我們如果獨善其身,封閉了自己,不能和人打成一片。其實常常都在說「三人行必要我師焉」,我們要能夠「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這必定我們要在人群當中,如果我們可以在人群當中,我們就能夠得到很多的教訓,我們能夠得到很多教育的道理。遇到壞人我們就得到了教訓,得到了好人,我們就得到很多的道理。這無不是在受教育。 所以我們必定要守好我們的自性僧,要守規矩,如果能守好規矩,就能夠用在日常生活中,就用在佛法中。所以說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住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所以這就是無量功德智慧。我們要時時向他人學習,另外一方面也要時時付出,一邊學習,一邊付出。所以菩薩是「上求佛道」,上求佛道就是不斷地在學;「下化眾生」,所以下化眾生就是救濟眾生,愈學智慧就愈增加、愈做功德就愈累積。就是這樣,以很長的時間來累積無量功德智慧。這就能生出佛身、法身,就要「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還要「從慈悲喜捨生」。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我們學佛絕對不能缺少的。 「布施」,布施是這麼的重要,布施就是付出,付出、再付出,如此三輪體空無所求,不斷地付出。佛陀三藏時二部經,這麼多都不離開六度所說得教法。 在佛經當中,其中有一位在修行者,在無量劫之前有一位「仙歎」,是一位長者,富有財務,好樂佛法。他認為六度要做,很重要第一就是要布施。不過在當時那位國王仁德治世,所以當時多數人的生活都過得去,但是他又看到,雖然人人富有但是一半病了就苦不堪言。所以他臨機一動,他就到國外貿易了很多的藥草回來,很好的藥,就請人來做施醫施藥,從此開始,有人生病就開始找這一位長者,只要人來,這位長者一定是免費請人診治,讓他能夠藥到病除。 這個名聲不斷的拓展出去,要來求醫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這位長者就主動到各個地方、到遠途的地方去做義診。人愈來愈多,他只好向國王借錢買藥,但是要去施醫施藥的範圍,愈來愈大,國王的錢也要還。所以這位長者就去遠洋貿易,又去做生意了。 做生意又賺了很多錢,回來的時候,離開了海洋就要在陸地上行走,他帶了很多賺回來的錢和一群商人同行,經過的那段路上乾旱,大家口渴沒有水喝。經過了一個鄉,荒野當中有一口井,那是已經荒廢的地方的一口井。 大家看到他所帶的東西,有很多寶物價值很高,這些商人所有的東西集合起來也沒有他多,所以大家就起了歹意,這些人就在那邊計謀,只要把他殺害了,就可以得到很多東西。當看到他在井那邊探頭看井水,要用什麼方法才可以舀到水的時候,就把他整個人推下井去。當這個長者被推下井去的時候,還好井裡面有東西卡住了他。但是那些人只看到把他推下井去就很高興,大家把長者帶回來的商品分一分,就回國去了。 這位長者在井底要怎麼辦呢?在那裡他沒有埋怨,很鎮定,只想著要怎麼才能夠回到地面上去。但是井很深,後來看到一道光明,原來是一個洞。順著這個洞走了七日的時間,才回到他的故鄉。 回到故鄉後,他就去向國王稟報說:「我這回出去,什麼都沒有得到,國王你借我的錢我會慢慢還。」國王實在是無法相信他出去了那麼久,怎麼可能會一無所得,所以國王就叫人去調查。後來國王知道在路途上曾經發生過這些事情,就把那些商人通通都調集過來,追回那些商品,然後又把那些人全部都下放到監獄裡面去。 這位長者很過意不去,覺得為了這些東西害這麼多人下監獄,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國王求情,國王被這位長者感動了,就把東西還給他,之後也把那些人給放了出來。這些人覺得,這位長者平生弘佛,所以有這麼大的心胸,願意原諒他們,還願意保釋他們出來,所以這些人也都被感化了。這是一段在過去生中,佛陀修行的過程。 其實在經典中這類的法,只要對人有幫助,這都叫做佈施。這都叫做愛。這都需要長久的時間累積,這都離不開無私大愛的佈施,這就是「六度以佈施為首」。 所以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當中,秒秒念念我們都要照顧好,人生無常,我們的心念要守好,我們才能自性三寶永住,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gpEYxlPg15s&list=PL3B938DD26062EC42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3-回歸清淨本性] ==3.幸福茶香== 3-1清靜的本性是什麼?沒有煩惱,人怎可能沒有煩惱,凡人的煩惱有多重,苦就有多重,但是也有一種人,看清楚了自己的煩惱,都是無明的煩惱,他用什麼看?用心看,用智慧的心去看清楚自己的煩惱,所以煩惱反成了增長智慧的機緣,所以如果以清淨的心,以沒有汙染的心,來看事情,事情就不會被煩惱所覆蓋,但這不是能馬上作得到的,都是需要不斷的自我覺悟,自我反省,從做中去領悟,也要自己肯去改變得來的。 清靜的本性,也是恆持剎那初發心,就是一念好念,很多事情都在一念間,俗話說,善與惡只是一線間,一念善,保握住,就能與眾生結善緣,一個微笑,一個給人的溫暖關懷,一句出自內心讚美的話,都是一念善,帶給人歡喜,自己也得到回饋;一念惡升起,雖然沒有做出真的壞事來,但念頭在,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也會傳給別人,所以不要小看那一個念頭,如何保持清靜的本性?能察覺自己的一念善一念惡,並走向正道,內心自然不會被烏雲覆蓋。 心中有佛,心中有僧,心中有法,要善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心中有佛,就是我們有佛心,這佛心,可以是發菩提心,善心,慈心,佛的心本來就是真善美的,人人心中有佛心,看人是佛,自然內心清淨沒有是非;心中有僧,也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守規矩,生活中的規範,不是要束縛我們的生活,相反的,反而是要我們建立一個正常的生活,依著四季正常運行;心中有法,就是永遠不變的道理,就是真理,相信法,真正的信,知道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願意相信,有了這三個常住在我們的心中,清靜的本性自然能感受到。 最後布施,布施是學佛最重要的,人人都有布施的能力,布施不求回報,是發自內心,不斷地付出,布施可以讓我們的心快樂,快樂的心,就不會有無明的煩惱,能用正向來看事情,回歸清淨本性,不管事事多困難,都要用一顆清靜的心來提醒自己去面對,人生的苦已夠多了,更要保持好自己的心,何苦再拿更多的煩惱在自己的身上,用什麼心來保持清淨的心,那就是一念心,專心,有智慧的心,菩提心,佛心,萬事萬物都有一定的準則,心也要受著這準則運行,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心跟著物境,外界的緣,跟著是是非非,起起伏伏,堅定好自己的正念,專注自己的思想,警覺自己的念頭,願我能時時拂拭自己的心鏡,照見自己的混沌無明,看見自己的真心,原來不是那麼難,而是自己不願打開鏡子,好好地看自己,好好的面對自己,在內心常問自己這是真正的心嗎?感恩! 3-2 人生真是苦,苦在自己把自己有的都顛倒了,眼睛是用來看的,卻忘了把心用上,結果越看越迷,越看越貪,看東看西,越看越分別,東好西不好,你好他不好,喜歡這個、討厭這個,把自己搞得顛倒又錯亂,卻怎麼也無願也忘記了,眼睛是用來看,但如果沒有加上心,還不如望遠鏡、顯微鏡看得清楚,人的心不用上,能看到什麼呢?所看的不過增加自己的分別與欲望而已,有眼還不如無眼。 人生真是苦,明明有腦袋會思想,偏偏想的都是[得],而不是[捨],沒有的想得到,得到的想得更多,得到更多的想永遠保有,又有什麼時候真的能夠「有」呢?永遠都處在不安中,得不到的患得,得到了患失,好像沒有抓住什麼,就沒有樂趣一樣,但人生又有什麼真的可以抓住呢?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保持永遠健康,不老化,又有什麼能夠真的有呢?佛陀慈悲告訴我們「捨」才能真得,又有幾人真的相信、真的跟著佛陀的教誨走呢?人有腦,卻沒有真的思,所謂的思,究竟在思什麼?思自己如何回到心家,還是離開心家,去外面追尋與心違背的什麼呢?放著自己心的寶藏不要,卻想在水中撈月,能夠不苦嗎? 人生真是苦,慈悲的菩薩諄諄的教誨,卻將它當作是一杯無味的水,哪有什麼值得跟隨的呢?有味的感覺不是才更有味道嗎?卻不知真的滋養我們生命的,不是有味的水,有添加劑的水,而是無色無味的水,是這看似平凡無奇的水真正讓我們能夠延續我們的生命,這無味的水,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生活所喜愛,更何況是清淨的法水呢?無染無求的水,能夠涵養我們慧命的水,人們既不信也不求,所求的盡是有染有著的人事物,清淨、靜思為何物?早已不是我們重視、珍惜,願意看一眼的了。 人,明明有清淨的種子,但無信無願無行灌溉自己的種子者比比皆是,卻勤於追逐對自己的心田無益的種種,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只是佛陀告誡我們的方向,其實人貪的何止如此,真是數也數不盡,貪才華、貪聰明,真是太多太多了。偏偏就是忘了貪清淨本性,發心立願把自己的清淨本性找回來?失去了清淨本性的人,擁有全世界又如何呢?連自己的心都無法守護、無願守護了,還有什麼用呢? 人啊!清淨本性本自有,又何必往外求?何必以為自己沒有寶藏呢?!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3-回歸清淨本性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