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妙蓮華113-佛德普令眾生成菩提 的原始碼
←
靜思妙蓮華113-佛德普令眾生成菩提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要好好地用心啊!每一天都是跟大家談心,這個「心」字,可以讓我們成就一切,一念心,也能讓我們造成很多惡業,一切皆由一念心造。 我們前面說過了「善逝」,善逝,也是同樣一念心,佛陀十號具足,也就是十德具足,「德」,就是修來的,平時要用心,心用在生活中,用在人、事、物、理中,我們要好好用心,來去就可以自如了。 佛之十號: 如來、應供、 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調御丈夫、 天人師、佛世尊 佛陀可以「善入於無量世界」,這無量世界,眾生世界、物質世界等等,佛陀進出自如,我們人都是受這個世界環境,影響我們,讓我們的心不得自在,佛陀大覺,他可以進出自如,隨順眾生的心欲來說法,所以這是已經明了世間的苦難。 所以佛陀說法的次序也是一樣,開始向大家就說「苦」,苦、集、滅、道,釋迦佛已經了解世間的苦相,苦的真理,任何一個人來到世間,就是不離開這個苦難,尤其是這個苦難是從眾生心欲所造成的。 我們人來的時候,源頭不就是父母的欲嗎?父母心欲,不就是我們眾生過去,與父母所結的緣呢?所以眾生這個苦難,就是來自於心欲所造成的。 善逝 佛善入無量世界 隨順眾生心欲 以為說法 明瞭世間苦難 從眾生心欲造 所以從: 生死煩惱中 而能令眾生 聞法歡喜 善能導向無上菩提 這是佛德,佛德了解眾生苦的源頭,是從心欲開始,來到這個世間,芸芸眾生,個人的習氣不同,所欲不同,今生來,一輩子所造的業,到頭來就是死,這中間他的煩惱牽纏不休,這種習氣要他聽法實在有困難,聽法能接受,也是不容易,接受進去能夠入心起歡喜,這更不容易。 不過,佛陀他的悲智雙運,他不受障礙,眾生的煩惱對佛來說沒有障礙,所以他能夠從生死煩惱中,而使令眾生能聽法歡喜,這就是佛陀他的善逝,來去自如,不管什麼樣的眾生,什麼樣的境界,他入那個眾生境界,他就可以善逝,進出沒有困難,目的就是要使令眾生聽法歡喜。 又再「善能導向無上菩提」,這就是佛陀的悲,已經在過去的慈悲,與眾生累積了很多的好緣,所以眾生聽到他說法就會歡喜。 我們過去不是說過嗎?有緣的人,說的話都是法,如果無緣的人,說的話再好,都會變成是非,總是讓眾生聽了不歡喜,若是有緣,就歡喜,歡喜就能接受,所以能夠「善能導向無上菩提」,讓大家歡喜,這是佛陀過去的慈悲,跟大家結的好緣,運用他的智慧在人群中說法,這叫做「善逝」的德。 再來就是「世間解」,世間解,就是說: 世間解 謂佛於有情世間之 一切眾生種心欲 種種癡昧業報 及器世間之物體 成住壞空 悉能解了 有情的世間,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叫做有情,一切的有情都有心欲,你看哪一種動物,不是因為心欲再衍生呢?不管什麼樣的身形的動物,牠可以一直衍生下去,再下一代的下一代,想一想,不管是什麼動物,動物的世界就是這樣,這個心欲,種種癡昧的業報,心就是煩惱,癡,就是暗昧,心很暗,沒有光明,所以這都是我們眾生的業,煩惱。 再來「及器世間之物體」,「成住壞空」,「悉能解了」,這就是佛陀他的智慧,能夠解了世間,不管有情、無情,只要你的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或者是我們住的空間,這叫做器世間,器世間所有的物體,皆是成住壞空,沒有一項永遠在,說天下大地山河,山河大地是不是永遠都不變呢?還是一樣會變,有時候大自然法則,大自然的四大,四大威力很大,它若是四大調和,那就是風調雨順,山河大地就平平安安,或者是一不調和,山河大地,那就會受毀傷,一夕之間就變了。 所以想一想,,佛陀對有情世間一切眾生,種種的心欲,眾生的生死苦難等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法則,在這個人世間,有情六道輪迴中,沒有一項不清楚,尤其是在這個空間,這個器世間,所有的物體世界,佛陀更加了然清楚,好像是看手上的手紋清清楚楚,所以佛陀對人很了解,對世間很了解,在教育,他也是用智慧。 有一個時間,佛陀在世時,剛好是結夏安居過後,不久的時間,有一位弟子,從遠方來,他向佛陀恭敬頂禮、問安,佛陀看到這位弟子,從這麼遠的地方來,坐下來,他就問他說:「你從哪裡來?」 這位弟子回答:「我是從脅山而來。」 「路途遠吧?」 「有一段時間,從結夏安居結束之後,心思念佛,所以從那時候就開始起步,一直到現在才可以來到這裡,看到佛陀,向佛陀請安。」 佛陀就問他說:「這一次結夏安居平安嗎?」 這位弟子開始就回答了:「佛陀慈悲關心,今年我結夏安居在脅山的地方,環境很好,我們在那裡,心很安靜,生活還可以,進出也是平安,只是有一個缺點而已。」 佛陀就問:「什麼樣的缺點呢?」 他說:「如果到了黃昏夜晚時,鳥很多,都會聚會到所安居的周圍,鳥聲很吵,晚了,想要安定打坐,就是鳥聲很吵、很雜。」 佛陀就問他說:「這樣你還想再回去那裡安居嗎?還歡喜那個地方嗎?」 弟子就回答說:「那個地方真的很適合我們修行,只是唯一的缺點是晚上鳥多,鳥聲吵雜,比較困擾,晚上無法安心靜心下來。」 佛陀就教他一個方法:「這樣的話,你如果回去,開始黃昏的時候,聽到鳥聲來,你要很虔誠合掌,向鳥這麼說,諸鳥啊!我很需要你的毛,我要你的鳥毛,我需要供養你的鳥毛鳥。」 開始來的時候並不多,卻是聽到比丘群合掌向鳥祈求,希望牠們獻出,牠們的鳥毛來供養,這些鳥開始,鳥群就趕快去開會了,現在比丘對我們開始有所求了,他們所要求的,是我們身上的鳥毛,各位,大家想清楚,我們到底要將我們的鳥毛,供養出去嗎? 鳥兒聽到了,所有的鳥群就說,我們身上最寶貴的是我們的毛,我們怎麼能把毛供養出去呢?若是不能供養,我們就不要聚集在這個地方,比丘所要求的,我們既然無法給他們,我們要趕快遠離,果然從這樣開始,那晚開始就靜悄悄了,鳥兒們都不敢靠過來。 過不久,比丘來向佛陀感恩,佛陀教我這個法,現在修行的環境,白天很清涼,晚上很寧靜,果然是一個修行最好的道場。佛陀又再向大家開示,比丘啊!大家要知道,連鳥兒是有情的眾生,牠自己也會疼惜牠的羽毛,何況我們眾生,人啊!人類應該要更能自愛,我們要疼惜我們的慧命,時間能夠成就我們的慧命,法,能夠成長我們的慧命,我們難道能不如鳥兒,疼惜牠的生命嗎?這就是佛陀的智慧,用這樣的環境來教育有情。 所以這個器世間物體、環境,一切都有它的,環境優點、缺點存在,有情都有共同追求的欲,也有自己要保護自己的情,這就是有情界,這種有情界都是在迷茫,在癡昧中,所以佛陀要不斷來人間,向人間說法,這必定要有他的福與慧,才能領導世間,向世間有情說法。 再來就是「無上士」,無上士,也是佛陀十號之一的德行,也就是說: 無上士 謂以種種法 使令一切眾生 未種善根者 令種 未成熟者 令成熟 已成熟者 成菩提 最近我常常跟大家說,佛陀來人間為一大事因緣,無非是要將這些愛的種子,智慧的道路,就是要鋪出來,鋪給人人能夠走上這條路,覺悟的種子在人人的心地,要讓人人的心地,去經營這顆有情,覺悟的心地。 常常說拓荒者,拓荒者,佛陀就是在眾生,很荒亂的心地中,要來教導我們,如何將心地整理好,好好地整理,將它拓荒,將這個亂象除掉;如何讓這個心境,製造很美妙的心境;如何讓善種在這片心地經營,讓它種子落地。 這就是佛陀來人間所要教育的,他的智慧面對著眾生的方法,就是用種種方法,使一切眾生未種善根令種,未成熟讓他快成熟,已成熟要讓他能夠立菩提林,要成菩提。 各位菩薩,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有了慈悲才能有好緣,結好緣,眾生才能起歡喜心,歡喜心,才能接受法,能夠接受法,有情於迷茫中才能夠覺悟,利用人人覺悟,還要讓他了解這個器世間,種種的道理,不管有情、無情,一切都是在佛覺悟,佛陀他瞭如指掌,就如反掌來看手紋這麼的容易,卻是我們眾生還是很迷茫。 所以請大家,要覺悟的是我們的本性,覺悟不困難,只要我們時時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t4cAOlAg&list=PLYfJOvcvKb2S1FnycltDUEBREZMQJ9eW7 靜思妙蓮華113-佛德普令眾生成菩提]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妙蓮華]]
返回到
靜思妙蓮華113-佛德普令眾生成菩提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