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妙蓮華005-法華經序04 的原始碼
←
靜思妙蓮華005-法華經序04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每天都在說,懺悔發願,是的,懺悔就是要時時反省自己,過去做了之後,是不是我們很虔誠地,把過去所做的一切全都發露?是不是發露之後,我們的身心行為,都已改過了沒有? 我們若全都能改過,除了身體的行為以外,心理是不是時時都是起善念,沒有偏差的惡念,我們是不是有這樣呢? 到這樣的程度就是叫做懺悔清淨,懺悔清淨之後,我們就要發願了,發願,這兩個字,我們也要很清楚;毫釐之差,善惡分途,願是無窮,祈求我家裡的什麼人,若能如何,我就發願為他素食,我就發願要做好事,我就發願…,這都是有所求的願,有所欲的願,有所回報的願,這種的願,實在是錯誤的願。 我們要付出而無所求,才是叫做願,要求的願,要能好好選擇,我們有很多所求,所以求願無窮,永不滿足。 我們人生的苦,就是苦在多還要再多,好還要更好,這種的求,所以從前的人一句話說,山高未是高,人心節節高,意思就是說:「這樣夠了嗎?」 「還不夠。」 「來,再這樣夠了嗎?」 「還不夠。」 不斷不斷這個心,真的是高不夠高,永遠都不夠高,深不夠深,永遠都不夠深,所以這個心,是一個很無底洞的貪念。 所以因為這樣無從選擇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到底方向要往哪裡去呢?我發願的道路要怎麼走呢?無所適從,我想要選擇這條路,對不對?對我有沒有利益?一直在那裡無所適從,不過光陰不斷消逝,這是不是浪費時間呢? 同樣佛陀說法,其實佛陀說法,他一覺悟了天地宇宙真理,開始就已經說真實法,因為他講,華嚴;華嚴,就是佛的心靈世界,不過,眾生就是根鈍聽不懂,為什麼會根鈍呢?就是這個心貪求煩惱雜念很多,所以他無法去體會那個境界。 所以就讓佛陀,以四十多年的時間循循善誘,你想,這四十幾年的時間,是不是人人都能,等到四十多年呢?這時光不斷地過,能夠接觸到佛陀,是不是能夠直接就是接到佛陀,能體會佛心,若能體會,這樣見佛聞法就不枉然了,他就馬上能得到。 不過,我們人就是這樣,要經過這種的方便法,到底這個方便法,是不是能體會到,浪費了多少的光陰?就是佛陀在世時,他這樣開始,離言法華,開始說的時候,所說的,離言法華,就是佛陀在那裡坐下來,進入他的三昧無量義的境界,回歸他的佛心。 這之間要如何,把權,就是方便法去除,趕快回收回來,變成真實道,所以在那裡發光,其實那時就是在,離言法華;不是用言語說的,是心靈世界,大家在那裡面面相觀,一直到佛陀真的要講真實法時,五千人退座。 想想看,是佛在世時,所以佛陀看到,這些人竟然才開始要講真實道,五千人退席,佛陀,心也很難過;不過,退亦佳矣!既然根機還沒成熟,還無法接受,好吧!這樣退去也好,留下來的就是能接受的。 是不是能接受,我們再想到,佛陀看大家聽法之後,這個人間菩薩道,來負責拯救世間,到底有多少人呢?也是沒有人敢出來說,我勇敢承擔,這種無從選擇,不是在現在的凡夫,即使佛世的時代,佛陀親身說法,是不是真正能啟發人人的心,能體會佛心,能投入人群,真的也是很不容易。 我們現在就說我們現代的人,就是因為無從選擇,哪怕你是學佛,是要小乘呢?或是要大乘?是要獨善其身,或是要兼利他人?同樣在修行,也是同樣無從選擇,這就是我們所以會,迷失真心,流轉六道,在生死中流轉生死。 毫釐之差善惡分途 求願無窮因不滿足 無從選擇光陰消逝 迷失真心流轉生死 這就是我們應該懺悔的地方,其實沒有什麼困難,培養我們一念的愛心,我們不用如何發願,就我們一念愛心,這個願就是我們的心要清淨;錯的,不知道,過去就已經錯了,現在開始要洗心革面,要趕緊換一個人生的心態,我們人生的心態趕快換過來,這樣就是對,這就是發大願。 只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若能培養這念愛心,你時時日常生活就沒有錯誤。 在蓮池大師的「戒殺文」裡,它就有這段,「再生受福」的文章。 他說,在蘇州城,有一位叫做王大林,他平時樂善好施,尤其是放生,非常地保護生靈。 有時候看到孩子在玩,灌蟋蟀,抓蟲…,很多種,哪怕這麼小的生靈,孩子在玩時,這位王大林如果看到,他就很慈祥,把這些孩子召來,說道理給這些孩子聽,要孩子能懂得疼惜這些生靈;其至也會用錢,或是用糖果…種種,跟這些孩子結好緣,跟孩子們勸說,不要傷害生靈。 這種像田野教育一樣,整個村莊裡的孩子都很喜歡他,所有村裡的家長,長輩等等也很感恩他,感恩他替他們教孩子,人人有慈悲、有愛心,自然就懂得孝順,這是人人所尊重的一位。 到了他61歲那一年,忽然間一場大病,已經醫師看了都說,你應該要準備後事了;在這期間,忽然間聽到一個聲音,很清楚的聲音這麼說:「因為你平時放生,大慈悲心,疼惜所有的生靈,時時勸人放生,這種慈悲,無形中累積下來的功德,能讓你這輩子再延壽、延福。」 所以這位王大林,到了97歲那一年,五代同堂,無疾而終。 想想,他都不求什麼,只是那念心,那念愛心、慈悲心,疼惜生靈的心,所以他不只是自己做,他能教大家做,從孩子開始到整個村莊,所以他能得到延福、延壽。 看,我們的心態多麼重要,所以我們說要發願回向,發願回向,我們前面已經說過: 【法華經 序品第一】 至心懺悔 弟子眾等 與一切眾生 從無始以來 迷失真心 流轉生死 我們都迷失了真心了,只想要求、發願,其實本來的心就是愛,本來的心,就是無窮盡的弘願,有愛心、大愛,那就是大願了,不過,我們的心迷失了,所以流轉生死。 【法華經 序品第一】 六根罪障 無量無邊 圓妙佛乘 無以開解 一切所願 不得現前 「六根罪障」就是,貪心貪念緣著六塵,所以我們的六根緣著六塵起六識,所以會有很多貪念,貪的願就很多,無量無邊。 「圓妙佛乘,無以開解」,這麼直指人心見性,如此圓妙能回歸本性,這個法我們一直,「無以開解」。 「一切所願,不得現前」,只曉得要求願,要求的願都不能事事如意,本來就說了,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為我們迷失,我們所求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就是,「一切所願,不得現前」。 【法華經 序品第一】 我今禮敬 妙法蓮華經 以此善根 發露黑惡 過現未來 三業所造 無邊重罪 皆得消滅 「我今禮敬,妙法蓮華經」,我們現在開始能得到,《妙法蓮華經》,佛陀已經開始,直指人心見性的真實道,這真實道無非也就是菩薩道,所以我們要很珍惜,所以我們若是拜<法華經序>,一字一拜,每字是寶,所我們要很虔誠,用心深入,佛陀心靈的境界。 不只是誦,要去體會,體會我們做到了沒有,佛心的境界,我們有沒有做到,所以我們禮拜,誦持《無量義經》也好,《法華經》也好,「以此善根,發露黑惡」,我們若深入經藏裡,慢慢培養我們的善根,善根一直一直成長,這就是叫做「慧命成長」。 善根不斷地成長,這樣我們就會「發露黑惡」,這叫做「懺悔」,時時我們的無明所做的,成就的錯誤,我們要不斷發露懺悔,錯都錯了,我們要趕快改過來,改過來,我們要不怕人家知道,我們以前的錯誤,這樣我們才能乾淨,所以叫做「發露懺悔」,已經過去了,我再也不敢犯了,所以這就是懺悔。 「過現未來,三業所造」,這就是過去了,過去所做的,或是現在我們的心又沒顧好,起了一念不正確的念,或是邪念,或是惡念,只要心一起念,我們就要趕快懺悔;所以「過現」,過去就已經過去,現在有錯誤,我們要趕快終止,尤其是未來,我們的三業,我們要趕快改變方向。 口要常常說好話,身要行好行,心要念好事,所以過去的就已經過去,現在我們的三業不能再造惡,我們若再造了惡,「無邊重罪」,罪就很重,所以我們若改過了,那就是「無邊重罪,皆得消滅」。 【法華經 序品第一】 身心清淨 惑障蠲除 福智莊嚴 淨因增長 「身心清淨,惑障蠲除」,我們的心很自在,雖然我過去曾做錯事,不過,我都說出來了,說過了,人家再怎麼說,我同樣很自在,我不怕人批評我,因為我自己發露過,我現在已經都改好了,所以「身心清淨」,再也不會有污染、無明再回來。 所以已經心都清淨,「惑障蠲除」,我們的無明都完全掃除了,自然就福智莊嚴,「淨因增長」,好的因緣不斷一直來,好人與好人一起,彼此成就,所以清淨的淨因增長,我們所看的,沒有什麼會污染我們的心,所聽到的都是好話,所與大家一起的,都是好人。 即使有對我們不軌,或是要來誘引我們,我們周圍也有很多的善知識,說不定我們的力量更大,也能轉變了另外不正見的人,也會讓我們度進來。 所以我們發願就是要徹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好我們的心念,舉止動作一切,我們都要把我們的心淨化,淨化了我們的心,就是不求的願同樣也自得。 因為自然的生活就是利益人群,自然的生活就是在教育人群,所以這就是願而無願,就是弘願,所以人人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sCRS70PMA&list=PLYfJOvcvKb2S1FnycltDUEBREZMQJ9eW7 靜思妙蓮華005-法華經序04]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妙蓮華]]
返回到
靜思妙蓮華005-法華經序04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