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菩提心要20101023-幸福人生 不計較 的原始碼
←
菩提心要20101023-幸福人生 不計較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小鄭:「我家小明期中考考了第一名,參加演講比賽也得到冠軍。」 老王:「張三家的小兒子是個醫生,月入數十萬。」 小李:「我大學同學開的公司是台灣屬一屬二的大公司。」 從小比到老,從有形的物質比到無形的成就,這些茶餘飯後比來比去的話題,是否也經常在你的週遭出現呢? 證嚴法師: 人生本來就不平等,然而很多人都要求得公平,這是很難的。看看世間什麼事是公平?什麼事是平等呢?在宇宙之間,山河大地本來就是有高、有低。地球上的物質都是高低不平;民生所需的物資也有貴賤;人的地位也一樣有高低,無法平等。 慈濟委員 郭陳貴英: 我進去永久屋的時候,真得我眼淚掉下來,我原本所擁有的很多,為什麼換來只有那一點點。不過想想上人說的,屋寬不如心寬,要知足,因為也是十方大德善心人士捐出來蓋的。 證嚴法師: 心態要平靜,就是要去體會,沒有好用心觀察身外的境界,體會到我們內心的世界,就容易放縱,心放縱就會有計較。我們若將心好好收攝,好好的去思考,大自然的境界,我們若有好好注意它,好好去思考,這樣才能覺悟,才能體會到真空妙有的法。 台中慈濟委員 陳淑娥: 參與慈濟照顧戶的訪視,看完個案後,看見他們這樣的苦,這樣的病,這樣的貧窮。所以我能夠體會,感恩他們示現這樣的苦給我們看,讓我們見苦知福。 證嚴法師: 人生沒有圓滿,但是人心假如知福,就是在苦難中,也有缺陷美。有的人還沒有走入慈濟之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享受的都是別人?為什麼受苦的、勞作的都是我?但是走入了慈濟以後,看到了這樣的苦難,我這樣算什麼?他就會知道,一比起來自己就有福了。 境不轉心轉,換個角度看世界,感受就會變得不一樣,幸福人生也就近在眼前了。 本集精彩內容: 一、觸事無心並不難 二、「知足」「善解」來對治 三、見苦知福 心寬念純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菩提心要20101023-幸福人生 不計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L1NPoZY8N4&list=PL6046812C9B9F3EB4 第01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JWOdk2EKE&list=PL6046812C9B9F3EB4 第02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nT4uEsoacY&list=PL6046812C9B9F3EB4 第03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N7oDZwKBbY&list=PL6046812C9B9F3EB4 第04段] ==3.幸福茶香== 3-1「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這句簡單的靜思語,是提醒著我們要知足,記得一次和孩子參加親子班,其中教孩子的一句靜思語就是「能知足的人,就不會對人產生疑心。」當時對這句靜思語有點疑惑,適巧和旁邊一位媽媽分享,這位媽媽說,知足的人他就能感恩,他不會貪心,當然不會和人計較,誰多誰少,不會對別人懷疑,為什麼他有我沒有,就像我家的先生,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別人有為什麼他沒有,所以常常不快樂。這位媽媽的分享,讓我對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會,也反省到自己是否因為比較讓自己不知足,其實自己已擁有很多了,不看自己有的,卻看自己沒有的。 人生求得愈多,愈會心理不平衡,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擁有了也只是短暫。有求就會有得失心,因為求是無法掌握的,所以得到了就歡喜,沒有如自己所願,就有怨,心裡開始怪罪別人,不平衡的心,讓我們的生活不斷地在抱怨中輪迴,心難平靜當然活得就不自在了。那要怎麼對治這喜歡比較又貪求的心呢?那就是用慈濟四神湯中的「知足、善解」,能知足就不會有求不得苦,能善解就不會有比較算計之苦。知足、善解讓我此刻能心情平靜,靜思己過,想想自己是否也曾這樣不知足不善解,而讓自己的心痛苦呢? 人因為有分別心,所以才會計較,要怎樣對治這愛計較的心,說的容易做得難,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做,所以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當發覺自己有比較計較的念頭時,就要學習感恩,感恩自己已經擁有的,當自己對人產生計較時,就要想到對方的好,如同父母罵子女,子女要學習感恩,調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父母過去對我們的照顧,能感恩的人就不會有怨恨心,也就不會愛計較了。 過去自己沒做好的,希望看過這部以片後,能時時提醒自己,當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有不好的想法時,能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個幸福的人了,我擁有很多,要知足,惜福再造福,要比誰的愛多,比誰的善念多,比人格,要和自己比,過一個知足的人生。 3-2 人生本來就是不平等!上人這樣說,的確是如此。不要說外面的事物各各不同,人有高低貴賤,而有差異,其實連自己跟自己比,也是不公平的。 怎麼說?因為我們自己的人生的旅途也一直在變化,如果往順的方向那還好,但是若往逆的方向,難免就會比較、計較了。逆境來時,我們會比較現在為什麼沒有過去那麼順遂?這是比較。我們也會跟自己斤斤計較,為什麼我要這樣,為什麼我已經如何努力了,為何還是沒有辦法如何如何,這是計較。 但靜思想想,何必呢?要比較什麼呢?譬如說:生、老、病、死,本來就是生命的過程,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老了、體力差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了,我們不該去比較為何不像年輕時如何如何,因為這是自然法則,本來就是如此,去比較、計較,除了感嘆、煩惱外,對自己有何助益呢?倒不如接受這樣的事實,各方面都逐漸退化了,所以要珍惜、要感恩、要善用,珍惜所剩下的時間,感恩自己還沒有老到不能動,病到不能起,我們雖然沒有九,但是至少還有五,沒有五也還有三,沒有三也還有一,我們應該感恩我們還有的,並且善用還有的良能,善用還有的,發揮良能。 我們的生命是如此,而我們生命面對外界又該如何呢?外面,佛陀告誡我們要有無常觀,外界的變化的確是無常的,也許今日的我是富有的,但無常一來,可能一場地震、火災、水災等意外,我們可能一瞬間一無所有,也許今日的我們是健康的,但無常一來,一場意外,我們可能健康一瞬間就不在;所以上人常常叮嚀我們: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的確,真的是不知道啊!當我們在煩惱明天時,我們想過真的有明天嗎?無常今天不會來嗎?真的是不知道啊! 所以,我們何必計較自己與他人,何必計較自己的過去,又何必計較自己的未來呢?真正能夠把握的,只有此時此刻還能夠呼吸的自己,所以佛陀告訴我們:生命有多長?答案是:生命就在呼吸間,只有這一口氣在時,我們的生命才存在,何必計較比較一口氣之外的種種呢? 當然,雖然我們不是不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既然明白了,為何我們還是不滿足、難免不計較、不比較呢?因為我們沒有用心去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口說知足而心不知足,口說感恩而心未感恩,我們知道要善解但無願善解,我們明白包容對我們有幫助,但我們仍跟著習氣走而無法包容,我們沒有真的用心去做。 所以,我們要用心去做、去行,善用自己的良能去付出,在付出的過程中,我們不只幫助了他人,善念也終將回到了自己,我們應該要誠心祈三願:我們一起祈禱,用至誠心情,我們一起發願,用開闊胸襟,如此就能夠「已生惡念令不生」;我們一起祈禱,用謙卑心情,我們一起發願,用慈悲胸襟,我們聲聲祈願為眾生,如此就能夠「已生善念令更增」,而當我們唱:佛陀啊!就是發願「慈悲喜捨、自度度人」。感恩!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菩提心要2010]]
返回到
菩提心要20101023-幸福人生 不計較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