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1-心靈的煩惱 的原始碼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1-心靈的煩惱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時間一直在過,分分秒秒沒有止境,但是不論它如何流轉,對我們人來說,就是過去、現在、未來。 所以過去的不斷過去,現在的不斷在現在,但是未來還是不斷的未來。這種不斷的意思,就是一直流逝過去,所以我們的心,能夠「住」下來嗎?沒辦法。還是隨著時間,不斷在流動,不斷在生住異滅。 在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變異無常,有了變異無常,所以我們有不斷的煩惱。 時間不斷流轉 心也隨著時間 不斷生住異滅 所以煩惱不斷 在煩惱中,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到底我們的心,造了多少的煩惱業?什麼叫做煩惱?煩惱就是憂愁恐懼。這種憂愁恐懼,就是起自欲愛,欲愛,因為有了欲、有了愛,我們就會很擔憂,擔憂的,一樣是得,一樣是失。要怎麼樣才能得到呢?為了愛不擇手段,為了要得很辛苦。得到之後滿足了嗎?還沒有,很擔憂會失去。所以有得失的煩惱,就有恐懼的心念。 煩惱、憂愁、恐懼 起自欲愛 為了得而不擇手段 得到後又患得患失 有得失的煩惱 就有恐懼的心念 所以這種心靈的煩惱,隨著我們的人生、慢慢的隨著年齡,一直一直成長。歲月、環境,彼此之間,互相要求、互相付出,所以變成愈來愈複雜。愛的範圍愈大、貪的範圍愈多,這種煩惱一直演變到今天。到了今天是否就結束了呢?還沒有,因為還有未來。 人就是隨著年齡歲月,和大空間不斷會合,根、塵、境不斷會合、不斷在增長,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煩惱。在這種煩惱,得失、要求,起心動念、舉止動作,我們到底累積了多少的業力? 什麼叫做業?煩惱積聚在內心,表達出來的行動,這就已經是造業了。 我們表達出來的,若是對人有損,或是對己有傷,或是對事物等等若有損傷,這就已經造了惡業。 同樣的,我們若是同在這個行業之中,我們若能瞭解道理,也能夠淡欲、淡愛,淡一些,不要那麼多,淡薄了愛與欲,自然我們的煩惱就不會那麼多。要去貪、要去取的等等,這股力量就不會出來,所以就不會去造業。 去造業也是一股力量,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惕。 心中積聚煩惱 表達出來的行動 就會造業 若能淡欲淡愛 煩惱減輕了 自然少造業 最重要的,我們要常常反省。佛陀對我們這麼多的教誨,尤其是佛陀的在家弟子,最起碼要守五戒,最少也要再行十善。 再來出家了,我們發心要追隨佛的芳蹤,佛陀如何的生活?居住在什麼樣的環境中,能讓我們靜心修行?能讓我們知道真正的人間,結業的源頭是怎麼來的?我們都知道,很清楚,所以讓我們懂得關閉業門。 外面的欲,不要那麼容易就進入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把貪念、欲愛的門關起來。不只是關起來,我們還要自我消除。我們若能看透,人間的愛恨情仇。有愛就有恨,有愛就會生感情;有感情就會彼此不滿意,互相結禍連仇。這些道理我們都能知道,因為知道,所以我們就要自己消除這種愛的欲念。 如此,我們的心就能清淨,與外面的境界,就沒有結業的機會。互相交結、結業連仇就沒有了。所以這就叫做修行。 懂得業的源頭 就要關閉業門 消除貪念愛欲 心能清淨就是修行 不過,人與人之間誰能保證,我們內心這念很微細的心,不會跑出去?有誰能一聞千悟呢? 聽了之後,我們立志、立願、眾善奉行、利益眾生,還能諸惡莫做,一切錯事,我們不要去犯,這就叫做聞而悟。而且說一樣,我們就知道很多事情。 說起來很容易,眾善奉行,不論你是獨善其身,還是兼利天下,我們總是說好話,或是培養我們的好念,哪怕你真的是獨善其身,最起碼這三樣,我們也做得到。 或是兼利天下、行菩薩道的人,哪一件事我們做不到呢?從最微細的待人接物、起心動念,或是舉步投足、舉手行動,都能去做真正利益人的事情。 這雖然聽起來這麼容易,它已經包含了,普天之下所有的善。利益人群,我們都能做的事。不只是能做,還要精進去做。容易,但是真正守得住,實在是不容易。 我們多數聽了之後,「知道!知道!應該做!應該做!」 「要精進!」 「對!應該精進。」 但是到時候你能精進嗎?能年年、月月、時時、日日,都是抱著精進的心嗎? 我們有時候真的要自問自己:「我們有沒有精進呢?我們是不是時時都在對人行善、利益人群?這也需要我們常常自我警愓。所以我們也要常常問心,問我們的心:「我們起心動念了嗎?」問我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朝正確的方向?精進,日日精進?」若能如此,這實在是覺悟的覺者、覺悟的人。 時時反省自己 朝正確的方向 日日精進 才是真正覺悟的人 不過,我們大家都還是,有一種自命凡夫,我們都會說:「哪有可能?我犯錯是應該的,因為我是凡夫!修行哪有那麼容易?」就是因為這樣就會鬆懈掉了,修行非常殷勤精進,這股力量就慢慢放鬆了。所以在放鬆的時候,外面的塵、境,很快就誘引我們的六根,就和六塵很快的會合起來,這個環境讓你在無意間就造了種種的業。 所以我們要常常起懺悔、慚愧,把我們的心念,若是有一點點錯誤,要趕快將之消除,所以這叫做「懺悔」。 「法譬如水,能滌垢穢」,意思就是說我們的心中若能有法,智慧的清水,就能常常保存在我們內心。起心動念難免,我們就趕緊用智慧的清水消除,它就不會很容易現行、很容易和外面的境界結合,那就不容易。有一股力量,錯誤的方向往外一直衝出去,所以我們要時時懺悔。 有一點點錯誤,不論是看到別人,我們也要對自己作警惕;或是自己的心念一動,我們自己要趕緊反省。有警惕、有反省,能夠坦白地表露,這樣叫做懺悔。 犯錯能趕緊反省 以法水洗心、坦白表露 就叫做懺悔 我們要常常有這種自我警惕,因為我們自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所說的無始,無始不只是這一生而已,生生世世,我們都是不斷在造業、造業,只是過了一生之後,帶著他業的種子而來,來到人間,再重新開始。 就如土地,土地上什麼都沒有,但是已經有一顆種子了,這顆種子再把它種入土地中,慢慢就發新芽。所以因為幼小,它需要依靠,依靠周圍的環境、依靠這塊土地的養料,依靠大地的水分、空氣、陽光等等。 就像我們人一樣,生來如此單純,就是我們的業力來助緣。因為我們過去所結的緣,隨著我們的業力而來,所以你周圍的環境、塵與境,隨著我們六根的成長,不斷不斷配合起來。所以我們是從無始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們有很多很多的煩惱,從一、二、三、四,一直到現在的五,這個五住,也叫做五住地,也叫做五住煩惱。 什麼叫做「五住」?其實之前,我們曾說過「四住地」。過去的四住地,已經為我們分析過了。 四住地:見一切住地、欲愛住地 色愛住地、有愛住地 第一就是,見一切住地,我們慢慢成長,我們看到周圍的環境,不論是見、或是聞,或是思,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一切,自然使我們的內心,生出那分惑,惑就是煩惱,我們若是想到惑,惑就是煩惱。所以在這之間,慢慢因為根、塵和外面的緣,慢慢一直結合起來,所以附合造業。 我們對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的塵不斷不斷結合;我們的愛欲、欲念,不斷產生出來,所以由不得自己。 愛恨情仇你看不到,但是這股力量,就一直把你誘引過去,所以造罪。它和外緣結合起來,它就赴惑,就是這樣跟著它一直去了,隨著無明煩惱一直去了。所以我們的心力,這種無明的力量,實在是很大。所以我們隨著煩惱而去,之後要怎麼辦呢?就是結成苦果。 我們這個心念一動,受到業力由不得自己,跟著它一直去了,之間不斷在造業;造業的過程中,最後那就是苦果了。 業的種子與外境結合 欲念不斷產生 心就會被無明煩惱所誘 造作出無量業 結下纍纍的苦果 各位,這才是第一項「見一切住地」,這只是五住地的第一項而已。各位,我們要知道,心力的業力強盛是多麼可怕!我們這生中的過去生,就已經帶著業種而來,在現在這一生中,我們若沒有好好關業門,我們若不好好裡面自我清除,洗滌我們的煩惱,業就是不堪設想。 各位,我們有幸,不論是出家或是在家,我們都很有幸,能得聞佛法。佛法就像清水,能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希望人人要用心,好好將我們內心的清泉,智慧之泉讓它不斷、不斷湧現,才能夠清除煩惱垢穢。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U4LaPrdDkdg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18-心靈的煩惱]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 [[category: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返回到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21-心靈的煩惱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