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77-戒而無戒成習慣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我們時時要口說好話,這樣就能夠人人敬愛;身行好事,就能夠事事無礙;我們若心想好意,就會人事理圓。

我們要能把握當下, 奉行三好、大愛。「三好」就是「口說好話,身行好事,心想好意」,這就是三好。

把握當下,及時說好話。有時候有人在我們面前,只要我們一句簡單的好話,說不定他能及時感受,感受在心裡,他就用在行中,這樣能及時度人,這叫把握當下。

做好事也是一樣,因緣若錯過,你想要做好事情也不是那麼容易。

這就是要常常培養我們的心,心若能夠時時培養,我們的好心好念好意,自然就能夠常常口說好話,身行好行。其實這是需要天天!

我們前面《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八齋戒》說過:「一個月內六天,持八齋戒,六天八戒不犯叫做齋戒。」戒就是不能去犯,齋就是要守時,身心清淨,一天的時間全都要很清淨;連吃飯也是一樣,日中一食,這樣叫做齋戒。

這八齋是除了我們,常常在說的五戒以外,這一天就是要很素淨。不只是心清淨,尤其是女人愛抹粉,愛戴珠寶、五花十色,在這一天齋戒日就要很素淨。

這一天也不能夠去聽歌、跳舞,這些也不行。那麼平常時家庭的享受,這一天也都不能享受了。

這就是在佛世時,那個時候有錢人都是,請歌伎聽歌作樂,那就是佛陀祂要讓大家感受一下--這個心身清淨的日。那這樣就能夠輕安自在了,這個叫做八齋戒。

這就是我們平常時就要修,所以大家要好好多用心!

不是說要到什麼時候、什麼日子才來選擇要遵行八齋,這六日的設計只不過佛只是開一個方便門,那或者是過去的祖師對俗家的人,開一個方便門。假若你無法每天修行,至少一個月也能有六天,這就是方便法。

其實更加簡單的那就是在每個時刻,我們都要身口意三業清淨,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本分事。

要不然之前說過了犯戒規,好像人人都會去犯戒。只要我們三業守護清淨,尤其是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的身心日常行動,自然什麼戒都不必去怎麼講究。其實能夠「戒而無戒」才是「真實戒」。

好比人家說忍,忍還有一個忍的心存在,他有恨有怨才要忍;若能夠修到無恨無怨,那哪有什麼好忍的?

戒就是會去犯錯了,所以我們要以戒來把我們防止。我們若能夠修到凡事都不犯,那就沒有戒或不戒的差別。所以才說:「戒而無戒才是真實戒。」

要讓我們凡事都不犯,就是要好好把我們的習氣要改好,開口動舌都是在說好話,這也是一個習慣。我們說話就是要說得句句分明,甚至要句句如珠,都像是寶珠一樣,沒有一顆是空心的,這才是真的在說好話。每一句話能令人有受用、起歡喜,這叫做好話。這個好話我們就是平時要修養,我們若能夠已經培養出這種習氣,開口都是好話。

我們若能夠培養出,看到別人在辛苦時,我們都能夠把握當下去幫助人,若能夠有這個習慣,這叫做好事。不一定說:「我等什麼時候,才來出錢來幫助人。」雖然能夠捐錢幫助人是好事,但還不如在日常當中,當你的同修者,或者是同行中,別人提得很重,提不起來,我們只拿很輕的一樣東西;或是我們若可以有另一隻手去幫助他,減輕他的重量,這樣一起走,這也是好事。

所以能夠培養這樣的習慣,這就是不忍別人在辛苦,我們那樣很快就發出動作去為他減輕,這就是培養一個不忍心。

忍而不忍,那就是變成一件平常事情;或者是戒而無戒,這也是我們的習慣。這些事情,我們不只是好事不惜手腳趕快去做,連壞的事情我們看到不會起心動念,我們自然就不會去犯戒。這也是已經把我們的心,已經修到不會受外面的境界把我們誘引;若能夠如此,心常常就都很輕安平靜。

所以修行的目標,要能夠「戒而無戒」,所以不是說一個月,只有這六天的時間你要守八戒。應該就是分分秒秒,時時刻刻,日日月月,我們都一樣要守好我們這個齋戒。

除了八齋戒,再來是「菩薩戒」。什麼是菩薩戒?菩薩戒要怎樣遵守?所以在經文當中這麼說--

或菩薩戒,不能清淨,如說行業;前後方便,污梵行業。

意思就是說,前面所說過的這個「八齋戒」和「菩薩戒」是息息相關,我們不只是僅用說的,或者是只在這六天當中守齋戒。不只啊!我們要時時保持清淨。

所以這裡說「或菩薩戒,不能清淨」,菩薩戒應是時時刻刻、日日月月。我們在這個每日、每月、每時、每刻,若是不能夠清淨,不能夠像我們在說的,那樣去實行;有的人很會說戒,很會講經,很會說道理,但是你會說,你能有辦法這樣實行嗎?你若是不能清淨,如所說出來的一般策勵修行,只知道說:「這就是方便,方便啊。」那就是「污梵行業」了!

有一回從美國回來的,我們的慈濟人就對我說--

在那個拉斯維加,那裡有一個賭城,那個賭城就是旅館裡面,都是在賭博的場所;全世界的人,人人都會去那裡觀光。

有一回就在美國,有人在某一個飯店看到慈濟人,又是委員、又是穿著慈濟的服裝,在那個大飯店那裡走動。那位美國的會員心裡就很納悶,所以他回到加州,他就說:「他說你們慈濟人不是有守戒嗎?」我們的慈濟人就回答:「有啊!我們有十戒。」會員問:「你們十戒中,有沒有包括賭博?」他說:「對啊!我們不能去賭博,也不能投機取巧,連投資股票都不行。」

他說:「真的嗎?我明明在賭城裡,就看到你們有三、五個慈濟人,在裡面走動。」慈濟人就說:「是這樣喔…」

後來他就回來台灣,有一群美國人的慈濟人回來了。在和我開會當中,他無意中就說起這件事情,其中同樣從美國回來的,她說:「你在說的那件事情,那群人就是我們。」

我就問說:「為什麼你們跑到那種地方?」

她說:「我們就去隨同鳳凰城的慈濟人去看那些個案,我們去的時候沒地方住,我們就要去住飯店,所以我們就住飯店。我們絕對沒有去賭博,那是飯店。」

那我就說:「慈濟人出門要很小心,我們不該去的地方你就不能去。」

就有人說,她說:「師姊,妳沒有方法的話,我跟你說--我也曾經去那裡住,但是我若去那邊住,我都和在家人一樣,我也是穿得很美,珠光寶氣的。在那裡,大家只會看我一下,跟我點個頭,我和人打個招呼,都沒有人會說我去賭城。」

我說:「妳穿得多美?」旁邊的人就告訴我:「師父您不知道,她平時就是您在說的,像聖誕樹那類的。」

各位,什麼叫做「聖誕樹那類的」?就是穿戴得全身上下都是珠光寶氣的。你們知不知道,珠光寶氣,這對她而言,就是叫做方便;所以穿戴得很像聖誕樹,就辯稱為方便法。

然而這個方便法到底好不好呢?我們剛才不是有說過了,在齋戒裡中也不能夠珠光寶氣。那麼只在這六天當中嗎?其實真正行菩薩道,我們要身心素淨,平常即使那怕是你沒有穿慈濟制服,平常時你就要乾淨,不是那樣披頭散髮;也不是說那樣珠光寶氣,那樣來顯耀我們的身分,太俗氣了。若像是這類的,這叫做「前後方便」,像這樣也就是「不能清淨,如說行業」--不能像是我們說的那樣,遵守戒規。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不是一直對大家說:「心中要有佛,行中要有法,法中要有禪。」這是慈濟人一個修行的階段。

這個階段我就要對大家說,我們「心不離佛,行不離法,法不離禪」,這就是要把我們的心要定下來。所以平常時我們一定要如說修行;不能「如說行業,前後方便」,不要說這就是「方便法」。所以這種的方便法,就能夠造成我們平時放縱自恣。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連平時都不能放縱;平時我們若是方便、放縱去了,那這樣就「污梵行業」,就污染了。梵就是清淨,我們就污染了我們的清淨業。

所以這段文字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要那樣很謹慎。所以菩薩戒是要志成佛道,之間不得毀犯。

我們要從開始發心,每一個時刻,每一天,每一日,這個之間都不能毀犯。不只是在六齋,不只是一個月六天而已,而是這之間都不能毀犯。不要說以方便法來自己解套,不要這樣;我們自己要守,那若是犯了就是不清淨,所以不清淨就是「毀梵行」。

接下來說--

月無六齋,懈怠之業;年三長齋,不常修業;三千威儀,不如法業。

這個「六齋」,在《地藏經》裡中也有在提倡,這是對平常時都不想要修行,但是對他說:「要不然你一個月六天就好了。」但是他會想:「一個月六天比較容易,但要我素食很困難呢?」所以還是勉勵他:「一個月六天就好。」這是對那種不精進的人,開始要讓他初發心。

但是這六天以外,全都是懈怠不再精進,就有懈怠業。

「連三長齋」,這個就是沒在修行的人,我們就對他說:「要不然你現在六齋知道了,你是不是再求進步,一年修三個月,就是正月、五月、九月。」一年的時間有這三個月,能夠整個月都素食,這叫做「年三長齋」,一年三個長齋,就是三個整月。

「不常修業」,應該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二個月我們全都能月月長齋;難道一定只在這三個月嗎?這三個月之後,就想:「我忍耐一個月了!」忍耐以後要怎麼樣呢?大開殺戒,趕快來補一補,就一直吃。這樣對不對?不對!

所以我們難道一定就要吃魚吃肉?難道一定要這樣這種不修行,放縱自己呢?過著這種奢華,不守戒律的規矩?難道一定要這樣?

看我們人人素食,大家身體難道不是很健康嗎!又是很安心,智慧又明朗,這樣不是很好嗎?所以說起來,六齋或者是三長齋,這都是對這個懈怠或者是不要常修的人,我們更把他設方便。

但是前後會中斷,所以我們還是,時時秒秒分分不離規戒。這樣對我們來說是最保險的、最能夠接近聖道,這就是最保險的慧命成長。

好吧,大家要身口意三業,時時守持清淨,所以各位要時時多用心啦。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77-戒而無戒成習慣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