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16-五利使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常常都是這麼說:「莫逞一時之意氣,莫執自我、或斷、或常,暢順一時為之快意,交遊近惡邪師、損友,毫釐之差就成萬般的錯。」

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只為一時的快樂,或者是常常都執著是我,或者是執於斷或常。

我們難道不是常常說:「一失人身萬劫難再。」所以不要執常。

但是呢?也不要執斷,以為撥無因果,這樣也是不對。

或者是我們老是說:「我現在很風光很得意,我很快樂。」沒有想到這回的風光,是用什麼手段得來的;沒有想到這回的風光,是別人如何付出的?

那他就會常常去應酬,應酬中間難免就會去結交ㄧ些不好的朋友,那這些朋友慢慢把他帶入了那種人生的險道、罪惡的淵源,慢慢就接近去了,所以有損的朋友愈來愈多。這實在是很危險。

所以經文裡面也這麼說:「執斷常煩惱,明狎惡法,起見取煩惱,僻稟邪師,造戒取煩惱。」

這段文字也就是在警惕我們,不能執斷或者是執常,這些全都是煩惱。

剛才說過了,若是執斷就撥無因果。

這一生過了之後,我們還是有來世,他不知道我們有隨業受報的因果,以為一切都是常,總是可以得生人身。常常再說的六道或者是五道,那捨了這個身命,隨著我們的業力去赴感受報。這是我們佛教徒,時時都要提醒的,真的要再來得人身不容易,是很困難。但是他執常,所以認定他一定來生還是人,所以才會一直犯過惡而不悔。

有的執斷就說:「沒有!沒有來世!」或是說:「沒有啊!沒有因果!」像這種是撥無因果。

否則他就是執著常——「這輩子怎麼做就是已經做了,假使有因果下輩子再說。」這樣子是執常。

一旦錯了,知道錯了就要趕緊改,趕快改就能夠彌補,也能夠造得少一點。我們若是知道錯了,及時反省,過去的錯誤我們要趕緊懺悔。

我們若是執斷,或者是常,這種煩惱我們就是永無出期。

或者是遇到觀念偏邪的朋友,我們若是常常與這種朋友接近,自然他們就會把我們引導至邪師邪法,去接受邪法。有的人到底是信仰什麼呢?自己也不知道。若是有朋友一拉,那就一直跟著人走了。無論是做事、做人,或者是心靈的信仰等等…都是會偏頗。

那在無形中,也是在無意中,就會接近著惡的方面。若是接近著惡、或者是邪——邪信,那這樣就被邪師把你牽引過去了,就接近了惡法;接近了邪——邪師,就會「見取煩惱、非果計果、非法計法」,就是容易偏差了。

過去我們有說過了五利使,這就是五利使——執斷、執常、接近惡友、近邪師、取邪戒。 

這五種「五利使」,我們過去都說過,就是五種急性的煩惱。

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五鈍使煩惱》也說過了五鈍使。五鈍使就是我們的根和境去緣著,慢慢在那裡起了貪愛的著染,就會慢慢地培養一些習氣、習性起來。 

但是這個五利使就很強了,只要你一起執著,那個見解的煩惱——「身見、邊見」,一切都是我大。那我要執斷、執常,只要他一但執著下去,就難得把它改過來;那是很利很利,不是慢慢來,那真正的很急進。

急進就是很急地向前進取,這就叫做五利使。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像這樣在修行的路程,即使我們有一點偏差,要再回頭那就很難了。

所以我們在選擇朋友,選擇法等等…我們都要很用心,不要有一點點偏差去了。

接下來的懺文再說:「乃至一切四執,橫計煩惱,今日至誠,悉皆懺悔。」 

四執煩惱,就是有、無、非有、非無,這都不對。

我們常常說:「我們要瞭解世間都是——苦集滅道,這樣才是正確的。」那麼他在這四樣他全都撥無。

這無論本來是苦,他說:「不會啊!哪有什麼苦?」他不知道人生。我們如果好好細思,很詳細去把它思量去想:「真的是很苦!來到這個世間,哪一個人是快樂的呢?」那怕即使是在享受中的人,你問他:「快樂嗎?」他也是很累,不斷地在紙醉金迷當中去找尋快樂,他也說很累。

那正在享受的人,看他有的東西很多,如果你問他:「夠了嗎?」他也會說:「還不夠,我才想著什麼時候,哪一家委託行,某某人說要來帶我去看哪一件衣服很美,或者是珠寶店等等…」都還是不夠。

生意那種連鎖,一直做下去、一直做下去,一家開過了又開一家。連鎖店、連鎖公司,光是在一個國家還不夠;還要做到全球的規模。再去問他:「夠了沒有?」他也會說:「還不夠。」

問他:「你為什麼都要做那麼多?為什麼都不稍微收一下?」就會說:「師父我現在欲罷不能。我這樣也是在做好事,您看那些員工這麼多。」

有時候我就會問他:「這都是你自己的?都不必去借錢是嗎?」他會回答:「那可不!做事業若沒借錢不風光!這事業做得愈大、錢借得愈多,那樣才能真正有辦法打開銀行的門;我們若能夠打開銀行的門,我們才有辦法走入世界,去開這個世界企業的門。」

「打開銀行的門」,意思就是說要去借錢。每一個國家的銀行,就是靠這些企業家的利息。錢借得愈多,銀行利息愈收愈多,那企業家擔的負債愈重。萬一哪裡出了差錯,就好像推骨牌一樣,一張如果倒了,就連續一直倒下去。這都不講情的!

像這樣,事業大是不是很快樂呢?其實擔子很重,責任很大。萬一有了差錯,那時候再來叫苦就比較遲了。

所以世間,你說他很風光的時候,其實那個裡面在造業、在競爭,那樣默默和人競爭他不知道。他都說:「事業若愈大,幫助的人就愈多,就業的人愈多。」不知道這樣到底是對或是不對?

世間有很多,其實覺得到的都是那些錯覺,所以無法去一一分析,到頭來時候,錯覺幻滅了,一切都是苦不堪言。

無論是名利、地位等等…我們人,苦相還沒有現前之前都是執著。那執著是苦的,他把它計樂,是無常的他把它計常,那是常的他把它斷掉了等等…這種全都是偏。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學佛我們要如何用心去正思惟:「什麼才是真常?」我們有一個真常,那個「空中妙有」。

雖然我們一直都說:「空,就像空花水月。」但是我們人,都不會去思考這些事;所以在那個無常中,到底是不是全都無常呢?其中有一樣是常的,是常的他卻執斷。

什麼是常?那就是「妙有」!我們人人佛性常住,人人都有這分的佛性;那麼這分佛性常住,我們都沒有去把它覺察到,那是常,我們將之執斷為無常。

是無常的,我們卻執常。以為現在擁有就是有,財產再怎麼爭、怎麼爭,要更多、再更多,甚至想:「我若享受不到,也要留給子孫。」像這樣,以為全部永遠全都是,全都有,這都不對。 所以有、無、非有、非無,這全都是他的執著。

各位,學佛我們就要將這些道理,真正用心去把它透徹了解。不能說隨著這種的無常而去造業。

下面又一段懺文這樣說:「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守惜堅著,起慳吝煩惱,不攝六情,奢誕煩惱。」 

各位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只是惜於一物,我們身外的東西,每一樣都把它惜、惜、惜…

你們可知道,像我們的委員常常去幫人清掃,裡面的垃圾一清出來,好幾輛車。無論什麼東西都撿回來,來囤積起來,這種也是捨不得捨棄,連垃圾都捨不得。

何況說有的人就是守財奴,有錢就是守著,那叫他捨一點去幫助別人,他就是捨不得。捨多會捨不得,捨少會沒面子。

所以一直常常聽到慈濟人說:「師父若要向有錢人勸募很困難。」我說:「正常的,因為捨多他捨不得,捨少他沒面子。所以你要去向有錢人勸募,當然就是困難。」這呢,就是惜!

「守惜堅著」,他就是有個堅著在,有這種的慳貪。他就很執著:「這些財務都是我的。」這種的慳吝煩惱,這就叫做「慳吝煩惱」。

「不攝六情」,所以他自己一直會很奢華,不肯去幫助別人,只是為了自己享受,或者是做一個連自己也捨不得用,那只會做守財奴,這種慳吝的煩惱等等都有。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六情就是我們的六根,在跟外面馳騁,所以會使我們的心就生起貪、瞋癡等等的煩惱;真的都不知道說,這些等等的欲求都會使我們煩惱。

就像我們所累積的功德財,就是全被六情搬運走了,所以光是想著享受,將之據為己有。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所感受到的一切,我們全都要慳吝,貪為己有。這都是很可憐的!

人生真的是要好好顧守自己的行為,無論讓你官做得多大,企業做得多好,其實你若是慳貪,那種心念都是「守惜堅著」,就會生起那種慳吝的煩惱。

這種的人,有一類是很有錢,但是家裡面放得很破,他就是守財奴。錢財都守住了,對自己都省吃儉用了,哪裡捨得再去救濟別人呢?

這樣到底他往生後,又是如何呢?罪名叫做「守惜慳吝」,因為起慳貪吝惜,所以這種人往生之後只能受苦一輩子;又再慳吝,所以沒有再去造福,到來生他還是無福。像這樣的人生不斷延續輪迴,那就真的苦不堪言了,

所以我們每天要好好守好我們這念心,不可精神偏差。一旦有了一些的偏差,身心有錯,那信仰的錯誤,或者是生活上的錯誤,若是讓這個五利使若來驅使我們,那實在是很快就會苦不堪言了。

這個五利使就是讓我們的善根要斷就斷了,無論如何去救就都沒辦法;所以這是精神心靈的癌症。

那各位,很多事情我們都要好好思考,不要逞一時的意氣,我們真的要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316-五利使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