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3-十慚(五)瞋忿纏 覆纏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在團體生活中,我們要有團體生活的規律,就像我們一早敲板一樣,香燈一定要很準時;或是一般的營隊,時間也要把握地很好;或是在大學的鐘聲,什麼時候要上課了,同樣要準時。準時生活規律,就是聽準時的號令聲音,這就是一個整體。

不只是在生活中的整體,團隊的整齊,就是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都要守規矩,我們也要準時生活動作,這也是做人的規矩。

但是有人就是會亂了規矩,一個人亂了,在一個團體中就受到影響了。團體中的人受到了影響,人人就會對這個人有了瞋忿,或者是恚怒的心情生起。

其實這不只是在現在,在過去佛在世的時候,一群比丘同樣生活規律,也要整齊。甚至他們也和我們現在一樣,有香燈要負責,時間幾點開始就要叫喚,那時候是要用叫的,要叫大家趕緊起來;或是用…等等方法,總而言之就是要有一位負責叫喚的人,他們也是用輪流的。

在這之間,有一位新來不久的比丘,發心隨佛出家,不久就輪到他負責這個職務了,派他做叫喚。讓大家知道時間到了,趕緊要起來。

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時鐘,要知道時間都是看太陽,然而,天未亮哪有太陽?所以就要靠感覺。所以那時輪到這位比丘,他就無法去感覺,不知道時間是否到了?該不該叫?他都沒有感覺到,所以只要他一清醒過來,他就開始叫了,不管是初夜、中夜、後夜,就是這樣亂了團體大眾的時分,要休息的時間就被他擾亂了。

等到天亮了以後,到了佛陀開始講經的時候,大家就打瞌睡比較多。所以有一回,一天早上,大家已經筋疲力倦了,所以心裡就起了忿怒,忿忿不平,就大家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佛陀看到了,走過來就問:「大家到底在議論什麼?三五成群,倒底有什麼事情?」這一群比丘就推派其中一位作代表,像佛陀報告,就說:「有這位比丘,新來的比丘,亂了時分,令我們的作息都亂了。大家沒精神聽法。」

佛陀聽了,走過來就坐了下來,大家趕緊圍過來,來聽佛陀說這位比丘是什麼因緣。佛陀就說——

在過去、過去的古時代,有一個團體,這是一個婆羅門教的團體。那個時候婆羅門教的教師,他名聲很大,大家都知道有這位很好的教師,所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這裡來,有五百位學生。

在這之間他們也有他們的生活規矩、作息。那時他們要如何得知現在是要起來,是要用功的時候?他們長年養一隻雞,這隻公雞牠會準時叫更,所以大家都是依照這隻公雞的啼聲報時而作息,牠一啼叫時,大家就起來,準備今天一天的功課。

經年累月,大家都是靠著這隻雞。然而,有一天這隻雞突然往生了。那要怎麼辦?大家就不知道時間了,一睡就不曉得醒,要醒也不知道時間。所以大家又開始去找替代的方法。

剛好有一位學生,要去瞭解生死大事,所以他跑到墳塚間,想要去瞭解身後的環境,以及身後的去處,所以他就到墳塚間去了。在這個時候他剛好看到有一隻公雞在墳塚間跑來跑去,所以他就把這隻公雞網住了,就趕緊抓回去,把牠關在一個籠子當中,希望時間到了的時候牠會啼叫。

但是這隻公雞被關在籠子裡,變成不曉得時間,想要叫就叫,不論是白天或是夜晚,或是清晨,就是該叫的時候牠不叫,不該叫的時候,牠亂亂叫,惱亂了這群要修行的宗教者。所以一段時間,大家被這隻公雞鬧的通通都沒有精神。

後來,有一天,牠又在那邊亂叫,有一位就走過來,把籠子掀開來,把雞抓起來,往脖子扭下去,這隻雞就往生了。這個時候,婆羅門教的教師剛好出來,就搖搖頭嘆息,對大家說話:「你們可知道,這隻雞,生長在墳塚間,根本就沒有受過教育;牠是野生在墳塚間,沒有受教過,竟然在這裡,亂了你們團體的時間,被你們如此對待,牠也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被殺死的。牠從來就沒有受過教育啊!」

說到這裡,這位宗教師對這隻雞感到很可惜,心裡耿耿於懷啊!

佛陀說到這裡,就對這些比丘說——

你們要知道,現在這位比丘也才剛來而已,還沒有受過叢林團體的教育,牠不知道規矩。其實他就是過去那隻雞,生長在墳塚當中,沒有受過教育。現在才剛來到這個團體,他也還沒有受過教育。

那群為了這隻雞起忿怒的人,就是和你們現在一樣,為了一位剛來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因為一個人叫喚不準時,大家起了這麼忿怒的心態。其實現在的我就是當時那位教師,從那隻雞被殺了之後,就總是耿耿於懷,心裡很不忍。

所以大家學佛,你們要修行,你們必定要制服瞋忿的心,要用愛相處,彼此好好互相教育。

這是過去佛的時代的事情。現在我們在讀佛的教法,在十纏當中,第九,就是「瞋忿」。瞋就是愛發脾氣,忿就是忿怒。這種恚怒就是心裡不歡喜,所以容易從內心發出來,起於行動,這叫做恚怒。

所以就是說,我們人:「於違情之境,不順己意,便發恚怒,而忘失正念也。」

我們人不是常常這樣嗎?總是有一點點不順意的境界,就開始「恚」——內心的毛病,這種愛發脾氣的念頭,就開始生起,就反映在我們的形態上,這叫做「恚怒」。

即使我們平時也要聽法,平時我們也會互相勸導,平時都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是境界現前就不知道了。就像那個婆羅門教的團體,五百位弟子,就只是為了叫喚亂時的那隻雞,就起了殺心。這都是在我們的一念沒有控制好,所以這也叫做「瞋縛」,把我們綁住了!

因為我們無法真正開心,這念心無法開朗,無法看到什麼境界都能忍受,我們無法忍耐在這個環境當中,讓我們不如意的事情,如此就像縛住了我們一般,所以「瞋」會把我們綁住。所以說「忿怒之心名為瞋」。

內心埋藏這種忿怒的習氣,這就容易發瞋,所以說:「眾生於五塵違意之境。」在五塵——色、聲、香、味、觸——中,在這五項中,有一項不順意,如此就讓我們忿怒成瞋。

忿怒是在內心,就起了瞋,所以就起諸惑業。在這之間不只是發脾氣,其實很多事情一生氣之下,什麼都道理不明白了,所以會起諸惑業。

你如果看他平時平靜的時候,什麼道理都很好說,若是一生氣,什麼道理都很難講了。有的委員平時回去都說:「我們師父怎麼教、怎麼教,所以我現在對你要很好。」有一天什麼事情不順意的時候,開始發脾氣了。先生就說:「你師父是怎麼說的。」她就說:「我今天先跟師父請假!」

像這樣,道理人家明明提醒我們了,一股氣壓不下來,竟然還可以這麼聰明的說:「今天請假。」這就是「惑」,所以無法及時轉境,所以這就是瞋把我們綁住了,讓我們無法解脫。所以才說是「因被纏縛,不得解脫。」所以也就是稱為「瞋縛」。

所以我們要時時照顧好我們的內心,要不然就像報時、叫時,若是有一點偏差,大家就會騷動,就會議論紛紛。我們應該知道,我們要怎麼去教他,這樣我們可以把這個人的習氣,拿來做教育,用耐心去影響、去教他,如此這樣一個團體才能夠互相進步,這才叫做團體精進,所以要先降服瞋忿。

再來,第十就是「覆」,也就是「覆者、藏也,謂隱藏所做過惡,惟恐人知,不能悔過而遷善也。」

這相信大家都差不多有,有的輕、有的重。我們若是作不對事情,都會想要掩蓋著,不要讓別人知道。因為會不好意思,所以怕被別人知道。

我們之前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十纏(一)無慚纏、無愧纏》說的「慚、愧」這兩種纏,是一種無慚、無愧。慚愧應該是知道我已經錯了,所以我要趕緊懺悔。有的則是另外一種,沒有慚愧心的人,反而說:「不對就不對,怎麼樣!我不怕你知道!」這樣也不對。

但是這裡的覆藏,就是錯了,我們趕快把它藏起來,不讓別人知道。大家都不知道,所以我可以再做,這種一次又一次,錯了之後又再覆藏,既然叫做覆藏,就是雖然現在沒有人知道,但是到將來,業還是會跟著你去,你的錯,將來還是要受報。

所以我們不能做埋沒良知的事情,覆藏等於是蓋住了我們的良知,如果我們覆藏了,就會再找機會做出不對的事情。所以我們才說要發露懺悔!

慈濟人有一句話說:「漏氣求進步。」就是自己說出來:「我過去怎樣、怎樣,我從前這樣就是錯了,我現在要讓大家知道,我的錯誤就是這樣。」讓別人知道,我過去曾經做錯這些事情,同時也當作別人的鏡子。

讓其他人知道——過去我有這樣的「黑」,但是我現在已經懺悔了,而懺悔則清淨,所以就不怕別人在背後議論我些什麼,因為我已經說過了!

到背後如果有人議論,聽到了人就會說:「我聽過了,他自己有在說。」這樣,到了哪裡他都很自在。

因為他在發露懺悔之後,已經有了心理建設——「大家都知道我的過去,而現在我已經改了,這些大家都知道。」這樣不會怕被知道,就不必費盡心思去覆藏,而且自己也已經改了,在面對過去的錯誤的時候,心裡就會自在。

如果我們習慣覆藏過失,我們自己就很容易犯錯再犯錯,這就像種子埋在第八意識當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我們不要有所覆藏。

眾生就是這樣,若是做了惡行,就會很怕別人知道。有時候看到別人,他們三、五人一堆,就會想:「他們是不是在說我什麼?」這樣疑心就會不斷、不斷生起,心裡也無法自在。

所以我們若是有不對的,要趕緊把這些趕快說出來,發露懺悔,「懺悔即清淨」。所以我們應該悔過改新,要趕快改過來,如此,我們就不會流轉在生死中。

各位,一切都是習氣,所以習氣能改,我們要好好用心改掉過去的習氣。如果這樣,相信我們修行一定能夠進步。所以日日在精進,我們要精進就一定要在人群中,互相體諒人家還沒有受到教育,或是他的習氣還在,我們要如何包容?我們要如何原諒?不要因為別人的過失,而讓自己的瞋忿,或者是讓這樣的習氣愈累積愈大,這樣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所以大家還是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233-十慚(五)瞋忿纏 覆纏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