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3-六疑(二)迷心背理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是很重要的,我們在人與人之間若互相不相信,也無法成就什麼事情。何況我們要如何成長慧命,選擇法門很重要。無論你想要從那個宗教入門,都要用智慧去選擇,既然選擇相信了,就不要再有疑心。

不只是「出世間法是這樣,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世間法就是在於人與人之間,若是人與人沒有信的互動,彼此之間就有了疑心,這樣要互相相處也是很困難。所以說「疑」就是「煩惱」,很多的煩惱都是從這個疑而發生。

所以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心靈的迷》當中也已經說過了:「迷心背理,於正法猶豫不決。」就是沒有辦法作決定。所以「不能深信」這種就是「疑結」。

我們過去也曾經說過卅七助道品當中的八正道,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法門。所以我們不能有疑,凡是正法,我們要信受奉行。

所以文中又說:「世間法常懷疑惑,於出世間法其疑尤甚。」在世間法中,我們就已經這樣也懷疑、那樣也懷疑。在一個家族當中,父母之間也懷疑、兄弟之間也懷疑、姑姨叔伯之間也懷疑,乃至於親戚朋友之間懷疑,這樣在一個家族當中,有了一個疑字,家族就會很亂了。無法和睦,如何成為家族?

家族都無法互相相信,在鄰居、社區,再大的是社會,再更大的是國家,若是民與民之間互相的懷疑,那就是社會亂、社區亂,鄰居與鄰居之間亂,這種新聞每天都在產生。所以說起來這個疑字,在世間法就是有疑惑煩惱了,何況在正法,所以我們還是要記得這個「疑」就是會「以妄亂真」,這個「疑」就是「妄」,因為不時在的事情才叫做疑,不實在的事情就會亂了真。這裡所說的「真」就是「真理」、「真如」,「我們的本性」。

就是因為受了妄的煩惱,亂了我們的真如本性,不正確的事情亂了正裡,所以「以妄亂真、以邪亂正,顛倒是非」,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能夠清楚。若是這樣,就會造很多的罪!

我們應該還記得,我們在六數的六之中,有這麼多的東西:

或因六根造一切罪;或因六識造一切罪;或因六想造一切罪;或因六受造一切罪;或因六行造一切罪;或因六愛造一切罪;或因六疑造一切罪。

這些的罪都是在於我們人在不經意之間就造做出來了,這個不經意,是一點點的煩惱引起的。

我們已經以很長的時間來解釋這些名相。這些名相都是從「一念無明生三細」,所以才會生出很多的「境界為緣」長出了「六粗」。

「六粗」就是六種很粗重的煩惱,有多少種類的六粗呢?有很多啊!這只不過是指出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容易和我們生活中的動作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舉出這幾種和大家分享,來解釋人的心態。

倒底像這麼多,從何時開始?無始以來。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一念無明起,所以我們的六粗的煩惱產生了,生生世世、重重疊疊,「萬般帶不去,為有業隨身」。這些業的牽扯,從一生牽引到下一生,一生又再牽引過一生,業愈積愈多,愈積愈厚。

所以在大自然的境界,隨著眾生的業,愈造愈多,愈積愈大,所以變成眾生共業。眾生一共業,天地就四大不調,那種摧毀性的災難,隨著眾生的共業而來。

所以說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就是佛法說的壞劫,也就是長時間的累積,到現在地球已經在破壞中,所以叫做壞的時間。這個時代裡,這也是從很長的時間所累積下來的。

我們人也是一樣,從幾生幾世很長的時間一直累積,人與人的恩怨仇恨,這種的恩怨仇恨,不知道從多少世以前,就一直恩怨仇恨累積下來的。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社會新聞這樣在報,很多青少年在路上走,都沒有怎麼樣,只是回個頭多瞄一眼,就會惹來殺生之禍,這不是業力的牽引嗎?

業力若是現前,逃也逃不過。看看釋迦佛的弟子當中,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是他在過去生當中曾經造了殺業。因為他有一世,就是在海邊捕魚的人,一張網撒下去,收回來就是無數的生命,這些生命在水中悠哉悠哉的生活,魚水調和,但是就是因為一張網丟下去,所以開始無數的生命掙扎受苦,到最後,就是命修了,這就是業。

這種的殺業在無數、無數生之前所做的,他就要生生世世不斷、不斷受報、受報,一直到最後,他在佛的時代是最後的受報。所以他也知道這回出去,可能無法再回來了,就來向佛陀告假。佛國也是用慈祥和慈眼看釋目犍連離開,往前走去。

當時還有其他人也有神通,知道目犍連現在出去,已經不知能否平安回來,所以就詢問佛陀。佛就嘆一口氣說:「唉!業如虛彌山,不可轉啊!」弟子就說:「難道就算以佛的大神通也無法轉嗎?」佛陀說:「我也有不能的地方,我無法轉眾生的業。所以眾生有業要自受,我只是能為眾生開一條道路,所以有了業就要受,不過重業會輕受,或是多生的業能夠一生受。所以目犍連就是多生的業在這一生當中可以受完。」

果然,目犍連已經往前走,到了一座山下,在那裡打坐,外道教的人看到了目犍連,就從山頂把一顆石頭推下去,目犍連救被那顆大石頭打為肉醬,全身粉身碎骨。

所以說起來,業都是多生累積,很多生中不斷累積過來了。

才常常和大家說,不要我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有道理。明明沒有道理的事情,偏偏要去做,苦難來的時候就要甘願受了,若是不甘願,就是苦中再加苦。那種冤冤相報無了時,這樣又要怎麼辦?所以我們學佛就是在顧在很微細的地方,因為那念的無明就是如此的微細。所以說:「一念無明生三細。」

這三細就是「貪、瞋、癡」,這三念就是如此的微細,你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都是在人的心、觀念、習氣。在「六根」對著外面的境界「六塵」的時候,若是有這種心念、觀念、習氣,這種六根對六塵之後它就會牽引出「六識」,有了意識去緣、去分別。

意識分辨外面的境界之後,離開了境界還不斷在想、在想。你看想這個字,就是「相」在「心」的上面,也就是離開了境界之後,相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所以有六想。再來,六想不斷有內心的感受,不論是心中的煩惱,加上境界的感受,它就會造很多的業。

這些「六根、六塵、六識、六想」等等的「六」數名詞,都是會造業的名相。

至於說到六行,六行我們之前也已經用了很長的時間來說明,等於是五十幾個名相,已經向大家解釋過了,這是佛菩薩之行,這就是正道。但是假使一線之差,就會變成外道六行。這些外道的六行,會讓你修行修得很辛苦,但是因為是不正確的修行,不但只會造成這一生這一生的身心折磨,就算是到了來生來世也還是在邪道當中。所以這也是會造一切罪。

尤其是「六愛」,這些六愛也是根源於六根、六塵。乃至於「六疑」也是一樣,這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對境修心》與《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心靈的迷》當中我們都已經說過了。


所以說起來:「如是等煩惱,無量無邊,惱亂六道一切眾生。」

各位,前面說過的這些六數,除了佛菩薩的六行以外,我們若是偏向外道六行,你想,這都是煩惱啊!這些煩惱,讓我們產生無量無邊,不只是惱亂人道,甚至也會惱亂六道。包括天、人、地獄、餓鬼、畜生,當然其中就有阿修羅,那叫做六道。所以六道中,就是因為那念無明的煩惱,所以才會產生無量無數的煩惱。



所以「一切眾生,今日慚愧發露,皆悉懺悔。」我們應該要慚愧,我們應該要發露懺悔。

從前面所說過的這麼多的名相,我們到底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到,我們有沒有犯了這些事情?絕對是有。所以我們應該要慚己愧人,慚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聽了這麼多的法,我們還無法吸收?為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的規矩,為什麼規矩還是沒有辦法守好?

看看別人,別人已經向前精進了,別人能夠聞一十悟,我們怎麼「聞十」連一樣都不瞭解呢?不但不瞭解,我們還自以為我已經懂得很多了。

像這種的貪、瞋、癡、慢、疑,這些種種的我們倒底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犯?如果有,我們就要發露懺悔;發露,就要懺悔。

所以法譬如水,我們若是能懺悔,就像法在洗我們的心一般。對於聽到的法,凡是聽到就趕緊改,這就是法水洗身,這就是法水在讓我們懺悔,就像懺悔一般!

所以法譬如水,我們不能一犯再犯,如果我們我執太強,要懺悔就很困難了。各位,但願人人修行要真的知福惜福,所以在福中,我們要趕緊用心,自己要自愛、愛人,還要再造福,福慧要雙修。

光是說造福,但是智慧都沒有,這樣也不行。我們要懺悔清淨,這樣我們的本性真如才會發亮。所以請各位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93-六疑(二)迷心背理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