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8-知無常 得自在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人總是貪,但是,諸位,一個人的生活能夠用多少呢?一張嘴能同時吃幾口飯?一張嘴能同時品嚐幾種口味呢?

其實,就算是想要品嚐「甜」和「苦」的滋味,也都要依照前後次序,我們才能夠知道「這是苦的東西;這是甜的東西;我所選擇的是什麼樣的口味。」其實,能夠辨別的,也不過只有那一張嘴而已。而食量也一樣是有限的,有限量,吃了就飽了。所以需要多少呢?其實我們所需要的都是有限量的。

一個身體能夠同時穿多少衣服呢?就算是在很冷的天氣,也只不過是穿那幾件衣服而已。一個身體能夠同時穿著多少種顏色呢?可以專著幾種形狀的衣服?可以配戴多少種的裝飾品呢?也無法一次就在身上展示很多種顏色。也一樣是一個身體,各種各形的衣服也都是要輪流穿。所以,我們何必貪呢?就算是有再多的衣服,也只是為了要遮蔽身體這樣的作用而已。

一個人一個身體,也不過是一張床。需要多大的床?三、四尺就足夠翻身了,何必要比這三、四尺大?何必還要貪求更多呢?就算是鑲金嵌銀的水龍頭,也不過是這樣的在供水,也是同樣的作用啊!而就算是鐵錫所作的水龍頭,同樣也是一樣引水下來用而已。作用都一樣!不過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就算是在電梯中也都鍍金,洗手間裡面也一樣鑲金嵌銀,這是我曾經見過的。

每一次如果到了這種地方,內心總是一種感嘆。人生愚昧顛倒,物質只要能夠供應我們日常生活,功能順暢,這樣不就應該要滿足了?超過功能以外,這種物質是不是多餘呢?人生就是因為多餘的產物,這種有形有色的物質,可知道令人多辛苦?甚至身敗名裂!

佛陀不是跟我們說:「無私——世間無所執著。」我們如果被物質所迷惑,我們的心執著於一切物質,這樣就跳脫不出來。無論是財、利,或者是名,在即刻中就會令我們迷失。

所以佛經中處處都在教導我們無常,一切幻化就如水沫泡影。為甚麼對這些物質那麼認真?所以,只是追求擁有自己,就是因為貪為私有,才會發生問題。

所以,佛陀的教化我們應該要實用,所以「不要在順境中生大歡喜」,那樣只會讓我們「在不知覺中通身(全身)俱縛(被綁住)」。會在不知覺中被綁住,就是因為那個時候的得意歡喜;所以才會造成在不知覺中,就被它(歡喜的境界)綁住了,而失去自由。這樣的人多可憐啊!

有的人就是在福中再造福!看到一則新聞,泰國的皇后是如何慶祝她七十一歲的生日呢?剛好她生日那天,就是泰國的母親節。當天既是泰國的母親節,也剛好是她的生日。那個國家有一群青年團,為了向皇后慶賀,所以就提議了慶祝的方式,這個慶祝的方式就是——

有一些人非常的貧窮,有時候會作奸違規、有時候擺路邊攤違規,有時會有種種的違規。泰國的政府就會開罰單,如果沒有錢繳納就要坐牢。另外還有這一類的,比如開車也要開罰單,但是他沒有錢繳納,既然沒有錢繳罰單,就要被關;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菸毒,吸毒也是一樣犯法,現在在泰國同樣的也是犯法,所以就會強制勒戒。但如果他戒不掉又再犯了,就把他關起來!所以類似這種犯法被關的人當中,因為沒有錢可以繳納罰單的人就有三百o九人。

所以在那個月的時間當中,青年團就去幫這些人代繳罰單,讓這些人能夠重獲自由,不會欠政府錢。因為這些人已經對於政府已經沒有了負債,所以就能夠重獲自由。再讓他可以好好的回到家庭當中,可以去找工作、去做生意,能夠自由的賺錢來養家。

而對於那些吸毒罪行比較輕的人,這些已經反悔的人,已經開始進行勒戒要改過的兩千多人,泰國也頒布特赦令,讓這些人可以提早重獲自由,讓他們在外面重新悔改,重新做人。

看,為了一個人的生日,能夠庇蔭兩千多人同時得到自由,可見得這位泰國的皇后應該也是很有福!平常時應該也相當的得人心,所以才能夠在她生日的這一天,為了要慶賀她的生日,以這種代繳罰單以及特赦的方式,讓兩千多人同時得救。

所以學佛,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我們平時就要修好,要多累積一些福。不只是這輩子付出、造福、利益人群,這樣不只是這一輩子,無論來生到了那裡,都會因為有你的關係,所以身邊的人都會為了你而造福。像這位皇后,就是因為她的生日,所以能夠讓那麼多人得到自由,這就是她的福。

所以我們應該要懂得造福人群。我們若是有力量,不要有私心,我們要去發揮大愛精神,為人群多付出,才不會發生問題。所以大者影響整個社會、小的影響家庭,更小的則是影響自己的人格。

其實「人格事大」,無論是哪一個人,都不要想說:「我只不過是一個微末的老百姓而已,我的人格能值幾兩?」在這裡要對你們說:「每個人都不能夠輕視自己,每一個人都要自我尊重自己的人格。我們自己尊重自己,自然人人都會尊重我們。」

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需要有這種互愛、互相尊重的人。我們平時要能夠愛人、平時要尊重大家,別人自然就會愛我們、自然就會尊重我們。所以這是一種善念的循環,彼此都可以在這樣善的循環當中互相影響,所以我們要很謹慎。

前面所說得是貪縛,因為貪會使我們失去自我,會讓我們的身心受到很多的煩惱捆綁。

接下來,第二,是「瞋縛。」

那「瞋」就是愛發脾氣,因為我們人的習氣,造成我們動不動就要發脾氣。

同樣有一個團體回來,這是一個國外的團體。在這個團體裡面,也有一位,其實他也是很投入的在做事情,為病苦、貧窮者也很用心在付出。但是同時卻也有人跟我說:「某某人好的時候雖然很好,但是人人對他都很不滿意。所以他如果發起什麼活動,就算是應該做的,大家都還是覺得很反感。」

我說:「為甚麼要反感?既然是應該要做的,那就應該去作啊!」

他說:「因為他的脾氣很不好,和他一同做事情當然是應該要作,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慈濟的事情本來就應該都要歡喜的做,但是他有時候就會不高興。當他不高興的時候,他就會說:『這個人我不要,我不要他和我一起作。』而且是馬上就不要。或者是會說:『我想要再找個什麼樣的人。』就算別人對他說,他想要找的那個人,做事情的品質不佳,找他來做並不可行,但是他就是會照著自己的選擇。」

師父常常都說:「生命都是平等的。」有一群人這麼富有愛心,應該就是要顧守好這一群的人,大家一起來做才對。雖然這是一個很美的團體,對那個地方很有貢獻,但若是隨著自己那麼隨興,要就要,不要就不要,臨時想要換就一定要換,這樣也會為這團體帶來一些瑕疵。

若是他自己本身如果可以改一下,能夠把習氣稍微改一下,相信他自己也會做得很歡喜,沒有埋怨。很多和他一同做事的這些人,相信同樣也可以做得很歡喜。就是因為其中有一個人脾氣容意發做,其實他也是很好的人,但是任由這種脾氣在人群團體中發作,這樣就會讓周圍的人很辛苦。

這個愛發脾氣的人不一定是你,也說不一定是我。但無論如何,有時候脾氣一發,可能事後就會想:「其實我也是很好的人,我明明就是很好的人,我也很有愛心,但是我就是有這個脾氣和習氣降不下來。」所以就會讓彼此都很煩惱。其實自己是用繩子綁住自己、綑住自己,就算他自己也不想要這樣,但是就是這一時的氣吞忍不下去,所以心就得不到自由。

在現代的世間,有很多這種的愛恨情仇,在那裡糾纏不清。有的人只是一點點的事情,平常時給他很多好處、很疼他、很照顧他,只不過有一點點的不滿意,他就總是把那種不滿放在他的心理,甚至想盡辦法去報復。

佛經當中也有這樣的一段故事:

有一個人,心中很不快樂,為甚麼不快樂?因為他對一個人很怨恨瞋怒,所以他每天都是以怨恨瞋怒的心,想盡辦法要去消滅對方那個人,所以到處去尋找方法。

後來找到了一位巫師,這位巫師就是一位會催符唸咒的人,他就像他請教:「我很想傷害那個人,你如果能夠用催符唸咒的方法,能夠損害到他,我不惜任何的代價都要學會。」

但是這位巫師對他說:「你想要學的這個毘陀羅咒,這個咒非常的靈驗,而且這個咒語你如果學會了,你想要傷害誰,誰就一定會被你傷害。但是我要先告訴你,這個咒之所以能夠靈驗,是在你用這個咒傷害別人之前,一定會先傷害了你自己。」

他聽了之後覺得:「只要能夠如我所願,去折磨他、去傷害他,即時我得到什麼樣的傷害我也甘願。」

看,這是不是愚癡呢!在我們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種種的恩怨情仇當中,如同這個故事這類的事情,是不是常常都在發生呢?是什麼東西致使它發生呢?就是「瞋縛」。

瞋縛是逆境——只要是不順我的意的,那都叫做是逆境——來的時候,就像這個人我不喜歡,為甚麼被我遇到,這也是一個瞋縛。這個時候起瞋、起怨、起恨,這都是捆綁住自己的內心。

所以各位,我們若是一念私心起貪念,累積起來又去造作、然後又累積的業報,真的是苦不堪言。

同樣的一念「瞋心」——就是瞋怒、愛發脾氣——的習氣生起,這種人同樣也是每天拿著繩子綁住自己,讓自己的心不得解脫,不能輕鬆、不得自由,多痛苦啊?其實周圍的人看到了,也很不自在。這是不是一個習氣,愛發脾氣的習氣,我們被發害得多慘?

所以,要除害,想要除去貪縛、瞋縛等等…只有一個方法——「清除內心的煩惱無明」。

所以大家時時要多掃除心地的無明,要多用心啊!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108-知無常 得自在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