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2-付出良能造福人群
目錄 |
1.幸福奉學
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以身載道。藉假修真當中已經說過了,要起厭離心。世間如果想到我們哪裡有任何一點不太好,就是「惑、業、報」。在六道中輪轉無窮盡,所以我們要趕快起厭離心,這是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以身載道。藉假修真說過的。
因為人生無常,充滿了五濁三災,尤其是生命短暫好像是水上泡一般。而且,我們在《靜思晨語。法譬如水》以身載道。藉假修真看到經文中看到人身有卅六物,非常不清淨。這麼不清淨的身體,我們怎麼還能再為它貪戀?為它起心動念?為它造業?不能這樣,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這些都是不清淨的。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要發菩提心。
佛陀循循善誘,發心的次序,這「發菩提心」就是第四層發心。前面如果沒有發起慚愧心,後面就無法生起警惕的心;沒有警惕的心,就不知道人生一切都是不清淨,一切都是無常,好像水上泡一般。
佛陀設法讓我們能夠一層一層的深入去瞭解,我們在瞭解了之後,我們應該知道身為載道器。因為難得人身,既得人身,「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們要如何自度?我們要利用這個身體,利用這個身體來修行。所以身是載道器。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修行,就要由內心啟發,啟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排在第四。所以經文這樣說:「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我們先看這一段文,我們要知道如何發菩提心?佛陀開示又是教導我們,第一個條件開始我們就要「當樂佛身」,就是應當要對佛身起歡喜心。這個「樂」字就是要很歡喜。看看佛教徒進入寺院,都是很虔誠恭敬的先禮佛,從內心敬愛,這就是「樂佛身」。
「佛身者,即法身也」,其實我們向佛教敬禮,再深入一層就是尊重佛的法身,法身就是佛法。佛陀離開人間,雖然已經兩千多年,但是這兩千多年來,佛陀的教法綿延流傳到現在,尤其是佛法,是經得起世間的考驗。兩千多年前,佛陀用很簡單的話語來說,就已經可以讓現代很多的科學家、學者,分科別門去做研究。
光是很簡單的,當初佛陀行走在山路上,覺得口渴。就說:「阿難我口渴了。」阿難就趕緊往山林中去尋找,看到一條河溝。阿難看到河溝的水很清,就用缽盛了一缽的水起來,趕緊拿到佛陀的面前,恭敬虔誠的呈給佛陀。佛陀把水接過來,在面前看一看,佛陀就對阿難說:「阿難,這缽水有很多蟲。」
阿難探頭看:「沒有啊!佛啊!水很清啊!」佛陀說:「水中有八萬四千蟲。」在這當中,阿難就想:「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呢?明明就是清水啊!」佛陀就跟阿難說:「你看起來是清清的水,但是裡面其實有無數的生命、昆蟲在裡面。」
到後來,我們現在如果去受戒,戒場給我們一個缽、一隻刷子、一塊白布袋,這就是要讓我們洗缽,讓我們把要喝的水要先經過這個白袋子過濾過,這個白袋子就是濾水囊。
我們如果憑這一點去想,佛陀的智慧真的是很科學。現在我們所喝的水,也都說要先過濾過。對啊!要先過濾過,這在兩千多年前,佛陀就已經發明了。佛陀是一位發現天地萬物真理的人,所以佛陀的教法綿綿流傳到了現在,科學怎樣發達,就怎樣證明佛陀的教法。所以佛的智慧、法身,確實令我們尊重、敬愛。所以我們對佛,必定要在心中生起那份「樂佛身」的心念,敬愛佛的教法。
佛陀「從無量功德智慧生」,佛陀成佛已經累積無量功德智慧。
前面也說過,無量塵沙數劫。佛陀成佛以來已經是無量塵沙數劫,既然成佛在無量塵沙數劫,那就表示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很久了。何況在這之前修行的時候,也已經用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來累積修行的時間。在六道中,來來回回疼愛六道一切眾生。
我們佛陀的本生經當中,常常都可以看到佛陀修行的經歷,不單只是在人身,其實在六道當中也是一樣的。
有一段經文說到:
佛陀在修行的時後,在一個大叢林中,是一隻孔雀。這隻孔雀心懷慈悲。有一天在叢林中,看到一隻猛虎,那隻猛虎在撲殺其他的動物,得意洋洋的樣子,他看了覺得心很痛。等到這隻猛虎吞食了小動物之後,卻不知道為甚麼就在那邊打滾。
孔雀看到了,趕緊靠近過去看,原來這隻老虎,把動物吞食之後,有一支骨頭插進他的牙縫當中。很長的骨頭整支插進去,老虎的嘴無法合起來,很痛苦,所以在那裡哀鳴,在那裡打滾掙扎。
這隻孔雀,和猛虎相比,不過只是一隻小鳥而已。但是他看猛虎這樣很不忍心,他就縮小身體,走入這隻老虎的嘴中,用他的喙去啄那支骨頭。經過了幾天,老虎得到解脫了,孔雀趕緊飛出來,停歇在樹上,就跟那隻老虎說:「天地萬物都有他的生命的價值,共生在大地上,必定要共生共存,天地有好生之德,不要再撲殺其他的生靈,不要為了自己的生命來殺害其他的眾生。」他用很輕柔的語調,和老虎說了這些話。
但是這隻猛虎非常生氣,就說:「你剛剛才飛出我的虎口,現在你竟然敢對我說教。」非常憤怒的面對這隻孔雀。當時這隻孔雀看這隻虎發怒,實在是不可理喻,所以就懷著憐憫以及無奈的心,飛離開那個地方。
佛陀就說:「阿難!我說得這個故事,那是在無量數劫之前。你可知到那隻孔雀就是我,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那隻猛虎就是在僧團當中的提婆達多。」
看,在當時佛陀已經在六道中教導眾生,當然也曾經有出生在畜生道中,而且在畜生道當中的故事也有很多。你看,在當時他以經心懷慈愛,視天地萬物生靈如己子,懷著一份慈母心來看待。明知道這隻老虎這麼的猛惡,他一樣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救他。救了希望他能改過,但是換來的是怒目相向,所以他要忍、沒有哀怨,只是覺得無奈。
這就是佛陀修行已經無量數塵沙劫,如此不斷累積。
既然我們知道佛陀在修行時是那樣的忍辱,那樣的尊重天地萬物。那現在我們作人,我們要修行,不是一生一世,必定要抱著無量數劫的決心。而且同樣在這樣的時間當中,也不能夠一念間有所疏忽。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有這樣的耐心,並且還要有慈憫心,要尊重生命、敬愛天地萬物。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厭離心」,我們不要為了不淨身而起了污染心去造惑、造業,然後招來受到六道輪迴生生世世的報應,不要這樣。因為這樣,我們對於六道要起厭離心。
但是我們要修行,所以不能離開六道。要先顧好我們的心,然後同樣要回入娑婆。釋迦牟尼佛不捨眾生,在人、天,甚至三惡道他都去過,如同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們要來,就是要以「倒駕慈航」而來,不要乘著業報而來,這樣苦就無量了。
諸位,我們要「好樂佛身」,佛身就是法身。我們要依教奉行,因為佛是由無量功德智慧,才能夠成就他的法身,所以無量智慧而生此身。
所以我們要時時記得,看到天地萬物的一切,我們都要起敬愛的心。無論你看到什麼東西都是「佛法」,我們都要尊重,因為一切的事物無不是法,無不是在教育我們,所以請諸位要「好樂佛身」、「好樂佛法」。將無量的功德累積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學佛者。
所以請大家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晨語法譬如水042-付出良能造福人群
3.幸福茶香
3-1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