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301-施權顯實歸於佛乘
目錄 |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開經偈〉
各位,看到這樣的文字,這是我們佛教徒,人人一看就能瞭解,它叫做〈開經偈〉。〈開經偈〉就是過去,法師若要講經之前,也就是要先念一段〈開經偈〉,就是要講這部(經)的開始,先讓大家知道聽經要珍惜,要知道所說的法,無不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千經萬論,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若要解釋、要講起來真的是,千經萬論,很多,哪一部經,不是真實無上甚深微妙法?大家聽任何一部經,都要用虔誠、敬重的心,因為,它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既然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現在得到了,難得的已得,得到(又)能夠看到,看到這部經,來讀、來誦,甚至我們若自己讀、誦,還不很瞭解,我們現在還可以聽,聽到有人來為我們解釋,法師來解釋,讓我們從經文中瞭解,再來為我們見證;見證我們所瞭解的,或者是我們不瞭解的,來為我們開導。所以,這是非常難得。
讓我們瞭解經的道理之後,我們要得受持,一定要好好的受持。聽經,要入心,受法,我們要在行中應用,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聽經我們若不入人群中去體會,我們無法瞭解,所以我們必定要發願,入人群中去體會。我們聽到的,有時候怎麼聽都不瞭解,但是在人群中用心體會,說不定從事見理。
昨天,在世俗而言,在民俗叫做中元節,對佛教而言,是解夏日。夏,就是在大自然界,就是有生物等等,繁殖很盛,所以蚊蟲也多,天氣也熱,氣候也是多雨,會常常下雨,或者是風。佛陀就利用夏天,讓大家集合在一起專心聽法,又讓在家居士,有種福、造福的機會;修行者能夠專心聽法,在家居士能夠來如法供養,同時他也能夠接觸到,佛法僧團的莊嚴。所以,這是佛陀的悲智雙運。
在那個時代,佛陀他就是利用夏天結夏安居。看到弟子三個月的時間,很用心、精進,在生活規律上認真聽法,在體解佛陀的真實法。三個月過去了,這個期限結束了,佛陀歡喜了,所以叫做「解夏」。
昨天在我們精舍,也是一樣,因為我們不斷在推動,也是在宏揚,要如何正法入人群中,要如何來引導人人,破除迷信,能夠開啟正法的門。讓人能夠瞭解民俗傳說,所以,這個民俗傳說,有時候也會擾亂了人心,阻礙了智慧的方向,所以要人人能夠打開這一分迷茫的心,讓他能見到真實法。
加上最近國際間,一直在說「溫室效應」,帶來了很多四大不調,天下災難。這種不調和,希望我們能將人心先調和。要調和人心,第一,要破除迷信,人人在正信中,從佛法來求知、求解。能夠瞭解佛法之後,人與人之間自然就能夠平和,生活就有節制。這就是要從人心(開始)。
所以,我們不斷在宏揚正法。很歡喜看到最近,真的人人開始接受正法了,人人已經知道該要改變過去世俗,民間的流傳、迷信的風俗,慢慢地改變過來,這也是讓我們很歡喜,也是很感恩。
這樣幾年來,慈濟人在社會不斷、不斷地宣導、宏揚、在推動,我們能很歡喜的看到正法,已經入人心了。很感恩這麼多的慈濟人,來成就全省各個社區,每個社區都在舉行,不要用殺生普度,要用虔誠祈福,已經展開得很普遍。
所以,「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佛陀來人間為了眾生,要能夠開啟眾生,這一念內心的迷茫、無明,要如何將根深柢固,在六道中不斷不斷薰習,薰習得無明層層疊疊(能解除)。佛陀生生世世來人間,用不同的形態來為眾生說法。所以前面不斷說過了,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希望眾生人人,能與佛同樣的知見。佛陀能知道多少,眾生應該也要知道多少;佛陀對宇宙的道理能夠瞭解,也希望我們人人,都與佛同等能夠瞭解。
不過,談何容易啊!能夠與佛同等,這是肯定的。只是我們知道之後,要趕快精進。發心容易,只是要修行最難的一關,就是「恆心難」。我們要抱持著恆心,當初發什麼樣的願,我要堅持到底,要日日精進,時時接受佛陀的教法。若能夠如此,總有一天,我們也能與佛同樣,佛知佛見,入我們的心。
我們還未很透徹瞭解,佛陀慈悲,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而為眾生 演說諸法 是法皆為 一佛乘故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這段(經)文,我們也曾讀過了。其實「種種因緣、譬喻、言辭」,種種因緣,這種種因緣很多,說之不盡。人人的身上,人人都有各不相同的因緣,佛陀的時代也是一樣,要講法時,也是就近取因緣來說法。人對人的因緣,或者是人對事物的因緣,或者是人對環境的因緣,或者是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因緣,這都叫做「種種因緣」。
佛陀為了要讓眾生瞭解更多,所以「譬喻、言辭」,用種種來譬喻,這一項你們若聽不懂,我再舉例。舉例能瞭解?不瞭解;再舉例其他的。這是佛的慈悲,不捨眾生,不忍讓眾生漏失掉,所以不斷這樣譬喻,用各種的方法。
所以「佛為說一佛乘法」,佛所說的法,無不都是一佛乘,就是要讓大家與佛相同;佛陀既然能夠瞭解,希望我們人人能夠成佛,也可以瞭解。所以,這是佛陀不論是種種因緣,也是為了一佛乘,或者是譬喻、言辭,那樣的法也沒有離一佛乘。所以用權,權教,是為了一實法,一佛乘法,開三乘教法,因緣成熟時,佛陀就要將三乘教法,歸納為一佛乘。這是《法華經》中的精髓。
譬喻言辭: 佛為說一佛乘法 眾中猶不能解悟 故更作三車一車 譬喻說 初許三車是施權 後等賜大車是顯實
佛陀現在一直說一佛乘法,但是「眾中」,在會眾之中「猶不能解悟」,同樣的無法解悟。所以在《法華經》中還有三車的譬喻,那是以後的(經)文,他有三車,其實三車,三輛車,是羊車、鹿車、大白牛車。雖然是應眾生所好,所歡喜的選擇,只要你能夠脫離火宅,只要能夠脫離危險的地方,選擇任何一輛車都可以。所以他用三車來譬喻。
其實,開始時,佛陀譬喻為一位長者,在大火宅,火在燒時,「大家趕快出來啊!快出來啊!」不過,很多都如無知的小孩童,看到火,好像很好玩,還在那裡玩火,還不知道害怕。所以這位長者無奈,只好用一些玩具,好玩的東西,在火宅外面呼喊這些孩子,「出來啊!快出來啊!你看,外面有更好玩的東西。來啊!快出來啊!這些東西任你們大家選。」
這些孩童轉頭看到,有更好玩的東西,他就趕快放棄當時,很危險的地方,火正在燒,他看到外面有更好玩的,他就趕快跑出來;不是害怕跑出來的,是因為外面有更好玩的東西,這才跑出來的。不論是歡喜羊拖的車,還是鹿拖的車,或者是大隻牛拖的車,隨他們選擇,只要他們願意出來,暫時脫離火宅到安穩之處。
這位長者就告訴他們,其實要給你們的不是小車,要給你們的是大車喔!這輛大車,除了你自己能駕駛這輛車,你還可以載很多人去悠遊世界,安穩自在。這種譬喻,就是說,雖然開始「初許三車,是施權」,用三輛車是施權,用方便法,「後等賜大車」,最後,就是給他最後這一輛最大的車。那就是聲聞、緣覺,最重要的就是菩薩;聲聞、緣覺,是方便法接引他進來,最主要的就是能夠,要我們能夠真正行菩薩道,這個方法,我們自己自度,我們還能度他人。
所以,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無非就是要我們人人自度,同時度他;度他,同時是,增長自己成就的方法。這是佛陀的慈悲。
各位菩薩,學佛,我們就要學這樣的大乘法。大家發心立願,在共住的大地上,人心若亂了,就是亂了秩序,連氣候的秩序也會亂。所以我們大家,一方面要趕緊精進聽聞佛法,一方面我們要身體力行,破除迷信,引導正法。這就是我們現在,人人應該要精進,要身體力行。所以感恩人人用心用愛,有志一同,能夠推行正法入人群中。也要我們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301-施權顯實歸於佛乘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