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214-深信實相之法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華嚴世界無量莊嚴,圓融果海交徹無礙,信滿心思解了妙法,心境一如即契實相。

華嚴世界無量莊嚴 圓融果海交徹無礙 信滿心思解了妙法 心境一如即契實相

就是要告訴大家,華嚴世界是無量的莊嚴。什麼叫做華嚴世界?那就是佛陀覺悟,心、星會合,那一剎那間的心靈世界,就是華嚴世界。

徹見本性,那一分的靜寂清澄,這種的境界就是無量莊嚴。那個境界是,非常非常的莊嚴,用什麼樣的境界來比喻都很難。難得能將這個境界發現,從佛的內心,浮現出這種莊嚴的境界,所以這就是「圓融果海」。

「圓融果海」,是我們的本性圓融,應該也能叫做「因核果海」,那個因的核心,就是能散出去,非常的遼闊,所以放諸四海而透徹,這種心靈的寬闊,真的是無量無邊,所以這種交徹無礙。這心靈的境界,我們要瞭解這樣的境界,還是要告訴大家:「信」;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心。

「信滿心思」,我們的思惟,必定要與信時時會合。我們要有這個堅定正信的心,就不會被這些邪思、邪念雜揉,來散(亂)了我們這念的正信、正思念。所以,佛所說的法,我們要相信,尤其是一乘、大乘,一乘的實法,我們一定要相信。

這是在這個心靈世界之內,你若欠缺這個信,無法透徹瞭解。所以「信滿心思,解了妙法」,就能瞭解這個妙法。我們必定要心與境要一如,這樣才能會,會合這個實相。

我們人人心靈,人人本具的實相,只是我們的心讓它散開了。我們現在要將心境合一,回歸本性,如此就能契合實相。所以我們的《法華經》,一定是要從方便法回歸於實性,這必定要從我們內心深處的信,一定要凝聚起來,才能會合回歸到我們人人,本具清淨無染的華藏世界,這種莊嚴,我們才能夠去體會。

所以,前面我們說過了,「諸佛弟子眾,曾供養諸佛,一切漏已盡,住是最後身,如是諸人等,其力所不堪」。

諸佛弟子眾 曾供養諸佛 一切漏已盡 住是最後身 如是諸人等 其力所不堪

過去的諸佛,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弟子,很多都是用心供養、親近、奉事過所有的佛,生生世世不離。大家修行已經到了「一切漏已盡」,就是煩惱都已盡除,尤其是「最後身」,這個分段生死,最後。 雖然已經修行,漏已盡,「住是最後身」,還是「如是諸人等」,這些人,同樣「其力所不堪」。要你們大家都已經徹底乘於法,回歸,還是力量不夠,所以叫做「其力所不堪」。我們的力量還是不夠,還無法真正體會,心與宇宙會合的境界。

接下來再說:「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

假使滿世間 皆如舍利弗 盡思共度量 不能測佛智

舍利弗是在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像舍利弗這樣的智慧,他「盡思共度量」,都還無法體會,所以我們還是要很用心,還要很用功。

「假使滿世間」,世間,什麼叫做世間?時間、空間合起來,叫做「世間」。

時間,就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量無始的過去,以及我們現在,現在也是不斷在過去;還有未來,未來還有很長很長,無終的未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等等,都叫做時間。這個時間稱為「世」,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的過去,無量無始以前,一直到現在,一直到未來,這都叫做「世」。

東、西、南、北、上、下、十方上下,都叫做空間。東邊、西邊、東、西、南、北邊、東南方、西北方等等,稱為「十方」。

空間、時間總合起來,叫做「世間」。世間,也就是乾坤、天地間,天下都叫做「世間」。天地之間,就是乾坤之間,什麼叫做乾坤、天地呢?天地、乾坤是同一種,名詞不同,是相同的意思,那就是在地球,我們人的世間。在這個地球的時間、地球大地這個空間,我們人就住在地球的世界裡,所以說起來,就是我們人間的這個世間。

我們要瞭解這個世間,不只是人而已,世間森羅萬象,山河大地,種種形形色色的東西,都是在地球上,這就是眾生所依靠的,叫做「器世間」。在這森羅萬象,我們所看到的,人要生活的等等,這個世間所有具足的東西,叫做「器世間」。

就如我們現在,我們能依止於我們的道場中,我在這裡講話,你們在那裡聽話,這也是叫做「器世間」。我們有這森羅萬象,有這片土地,有能讓我們成就這樣的道場,我們依靠在這道場中修行。所以,這就是眾生依靠,乾坤、國土,通通叫做「器世間」。哪怕是我們現在大家所依止,也是器世間其中之一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學佛中,我們要很瞭解。

我們就是依靠在這器世間,天地森羅萬象,讓我們有種種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依靠,之後就有眾生。眾生,就是生物,人與動物等等。這些眾生大家所共住,共住,就共造業。

業是從哪裡來、從何處來?眾生人人都是不同的習氣,所以不同的行為,有善、有惡。造善業,那就是福報的世間。若是造惡業呢?造惡業,眾生共業,就會惹來很多天災、人禍,這就是眾生所造作。

那為何會造作?就是無明。無明從何起?從心開始。心的一念無明,生起了三項:貪、瞋、癡,就會去造作,所以才會造業。眾生共業的結果,就是惹來了禍端,天災、人禍,這就是共業。

人人都有生死存亡,存在世間之時,就是善、惡業雜揉。有的人起一念心,發心、立願,做好事,但是心性不定,還是又起心動念,還是貪、瞋、癡。所以,眾生是善惡雜揉,所以造成了這個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間」。我們人與人之間,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之間等等,這都叫做「有情世間」。

這種的「有情」,就是我們會去分別,知道是冷、是熱,我愛、我不愛等等,這都叫做「有情」。但是,我們人間有情,都是在迷,所以我們要修行,我們要覺,所以叫做「覺有情」。我們要學覺者所修的行,所走的路,所以我們要發心立願覺有情。

之前我們說過了,「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假使大家都如舍利弗。這是佛陀在讚歎,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要讓大家知道,大家若如舍利弗這樣的智慧,要來瞭解這一乘實相的道理,哪怕他集中心思,還是不夠。可見,佛陀要告訴我們,這個一乘實相,他的那個心靈境界,我們與他還是有一段的時間、一段的空間,所以鼓勵我們還要再加緊腳步的意思。

所以,舍利弗就是聲聞中智慧第一,在這法華會上是第一位,唯獨能夠開悟圓乘,圓融實乘,能夠瞭解。他瞭解佛陀要棄捨過去的,方便權巧,現在是要直接說出他內心,一乘實相之法。這當中唯有舍利弗第一位能夠體會到。所以在〈譬喻品〉中,舍利弗是佛陀弟子之中,第一位得到授記。

舍利弗,梵語叫做舍利弗,譯作我們華言的意思,名詞是叫做「鶖子」。意思就是說他的母親,母親長得很美,很聰明、有智慧,母親那個美,那一雙眼睛非常的清澈,就如鶖鷺鳥一般,所以大家就將舍利弗的母親,稱名為鶖鷺。舍利弗生下來,從母得名,鶖鷺的孩子,所以叫做「鶖子」,也叫做「鶖鷺子」。叫做「舍利弗」,「舍利弗」是梵文,翻譯過來叫做「鶖子」,具足的名稱叫做「鶖鷺子」。這是從母立名,所以叫做舍利弗。

梵語舍利弗 華言鶖子 其母眼如鶖鷺 從母立字 故名舍利弗 善解諸法 故稱智慧第一

舍利弗善解諸法,所以稱智慧第一。在這個人間,他能夠瞭解種種,佛陀要說的法,他很瞭解。只是他這一念心,原來本具的本性,要真正與佛的心會合起來,這個一乘實相,還有一點距離。

總而言之,舍利弗在〈譬喻品〉即將接受佛陀的授記。所以我們要用心,要用在「華藏世界,無量莊嚴,圓融果海,交徹無礙」,我們一定要知道,要能夠瞭解。真正要集中我們的信,我們的「信滿心思」,那就「解了妙法,心境一如,即契實相」。

各位,「信滿心思」,請大家要多用心於我們自己,思考這個信。我們要從《法華經》中的道理,雖然是這麼深,佛陀一直告訴我們這樣、這樣……,還是無法體會。但是我們自己要知道,絕對可以,只要我們把信集中起來,(充)滿於我們的思考、行為中,我們一定能夠瞭解佛陀的妙法。對自己要有信心!

只要我們的心與境,外面的境界,常常能夠會合起來,每一項東西,都含藏著妙法存在,多用一點心思去體會天地萬物。在這世間上,「佛法不離世間法」,離開世間求佛法,就如在龜上求毛,在兔上求角,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佛法一定是與世間法合一。因為佛陀一大事因緣,就是來人間講佛法,所以人間佛法、世間佛法,這我們一定要相信。雖然是很深,不過,一切無難事,只要有心人,所以「一切唯心造」。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214-深信實相之法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