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72-聞法精進 離凡入聖
目錄 |
1.幸福奉學
修行啊!主要我們要透徹「一性圓明自然,法性天地人間,古今諸佛道同,暢演本懷大事。」。
一性圓明自然 法性天地人間 古今諸佛道同 暢演本懷大事
我們都要瞭解,還有什麼行好修?最重要的,我們要回歸本性。一性是圓明自然,長久以來、無始以來,一直都是這個自性圓明,與天地自然合為一體,所以法性天地還是在人間。古今諸佛,佛佛道同,無論是過去諸佛、現在釋迦牟尼佛,還有未來無量無數諸佛,性,法性自然。
哪怕是每天,一直告訴大家,佛性、眾生性都是平等。所以,諸佛出現人間,就是(為)同一件事,佛佛道同,為了說法,為了能讓眾生體會、瞭解真理,所以來人間。來人間的一大事,就是要暢演他的本懷。
我們也說過,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的說法,循循善誘、種種方便,也就是要能讓人人能體會,可是眾生根機鈍劣,所以佛陀要用很長的時間,應眾生的根機說法。那麼,四十二年過去了,佛陀不得不依照大自然的法則,所以也即將是要滅度之時,不得不捨方便,顯真實法,那就是暢演本懷。
有向大家提起,佛陀在法華會上放光顯瑞,彌勒與文殊(菩薩)互相對答,引起(回顧)過去日月燈明佛。如此,已經過去的日月燈明佛,有二萬位同名,叫做日月燈明佛。同樣也是說法,最後也是說大法,名叫做《無量義》,同時是演說《法華經》,過去的二萬佛也是同樣,這就是佛佛道同。
最後的日月燈明佛,有八子,八個兒子都能夠統領天下。但是,看到他(們)的父王出家了、成正覺了,這個境界,他的八個王子感覺,人生,再大的權力、如何的享福,還不如能透徹人生的道理,瞭解天地宇宙,真諦的道理,所以也棄捨王位同時出家。
那就是在日月燈明佛的當時,有一位叫做妙光菩薩,日月燈明佛的八子皆師妙光,就是拜妙光菩薩為師父,妙光菩薩就引導這八位王子,深入大乘教理。這是前面一段時間,已經解釋過了。
當日月燈明佛他在定中出來時,他就要向大家宣布:「大家要用心!佛法難逢,真理難會,可是人人要很瞭解,法與理本來就是永住人心,人人若能一理通徹,那本性自然。要知道,佛最近也即將要入涅槃了,諸佛真正難得、佛法難聞,大家要用心把握。」所以向大家宣布,佛即將入滅了。
大家聽到佛將要入滅了,心就很擔憂。所以,「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眾,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
聖主法之王 安慰無量眾 我若滅度時 汝等勿憂怖 經文《法華經序品第一》
「聖主法之王」,什麼叫做聖主?佛就是諸聖中之上,他是諸聖的上首。所說的「聖」,就是有小乘、中乘、大乘的聖人。小乘的聖人就是聲聞,已經覺悟但是還未很透徹;或者是中乘,緣覺;大乘就是發心修菩薩行。如此也是叫做聖人,不過還是還未圓滿,所以佛稱為諸聖中之上首,所以叫做聖主。
我們人人若能發心修行,那就是要往賢與聖的方向。賢人就是賢與能,就是善心的人;聖就是要超凡,脫離凡的境界,入聖的佳境,這就是修行者的目標。所以,學佛從小乘獨覺開始,一直到發心要兼利他人,入人群中的菩薩道,一直到佛,這樣非常圓滿的境界,這叫做聖主。
所以「聖主」就是諸聖的上首,他已經覺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自在,輕安、自在,沒有畏懼,這叫做聖。
佛即將入涅槃,對佛而言他很自在,這是大自然法則,所以很自在。但是他看到大家這麼擔憂,所以他就會來安慰「大家不必擔心,我若滅度時,汝等免憂怖」,全都不用擔憂,因為,後面還有一尊菩薩,即將成佛。「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他的名稱叫做「淨身」,「亦度無量眾」。
是德藏菩薩 於無漏實相 心已得通達 其次當作佛 號曰為淨身 亦度無量眾 《法華經序品第一》
佛若是將要入滅時,一定授記好了未來將要成佛者,還有人能來繼承(佛法),在人間還是不斷,佛法能延續下去。所以這尊菩薩叫做德藏。
這尊德藏菩薩,他於無漏實相,「無漏」之意就是諸法實相的道理,這個理體──道理的本體,就是無垢清淨。就如佛陀告訴我們:「我們人人內心本具佛性。」佛性本來清淨,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皆同樣清淨,所有的法,天地萬物皆有其法,這叫做自然法則。
如同我們的心,心地是清淨,所以外面一切萬法都是清淨。但是我們眾生凡夫迷失了,我們就是在外面,受了很多的污染,種種的法,我們都讓它漏掉,清淨的法都漏掉了,才又再來重新學。
佛性人人本具,人人都與佛同等的智慧,為何佛陀講話講那麼久?因為佛陀要來將就我們的根機,看我們的知識多高,說我們能懂的法。其實,我們與佛的智慧皆平等,為何我們現在那個「智慧」消失了?「知識」要再培養,知識還有高、有低,這就是我們人。
所以說來,「無漏」就是清淨無煩惱之法,就是我們人人的本性。外面的煩惱,貪、瞋、癡、我慢、懷疑,這些東西都沒有染著到我們的心,這叫做「無漏」。我們還是很充足的慧命存在,一點都沒有漏掉,具足本性是清淨,這叫做清淨無染、無煩惱的法,就是三乘聖人。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後,運悲入群眾中度眾生,這就是完全都沒有污染著心,如此就是覺行圓滿,這叫做大乘聖人。
三乘聖人他(們),一定要從戒、定、慧開始。我們要守戒,戒能「防非止惡」。「防非」,就是不對的事,我們要很清楚這是不對的,我們不要去犯。不該做的,我們若去犯,這叫做犯戒。若是犯戒就是造業。我們修行就是不想再造業,所以我們要第一步要「戒」。惡的事情到我們面前,我們要及時防止,如此叫做「防非止惡」,叫做「戒」。
我們瞭解了、道理清楚了,「大時代(需)明大是非」,我們修行是一大事,所以我們要是非分清楚。
「戒」之後,我們心要「定」。知道人生的方向,我們要將這個方向,心若認定,方向正確,我們的心就定下來,不會受周圍環境影響。
有的人就想要修行,倘若外面的境界來誘惑我們,或是是有苦難事現前時,心就又搖動了,這叫做沒有定心。修行必定心要定,這個業過去既造,周圍的環境難免時時現前,我們必定要穩定自己的心,無論何種欲境現前,我們也不會受誘引,或者是我們有何坎坷的環境現前,我們也應該要把握。
現在我的環境,是過去所造(而得),過去有這個因,我現在有這個果,但是我現在所造作的,是為未來種因;這就是心能定,道理都很清楚,這叫做智「慧」。有智慧的人,他能分別是非,瞭解道理。心能定,道理就會現前,這叫做「戒、定、慧」。
「戒、定、慧」就是在佛的道理中。聽,聞、思、修——要用心聽,聽了之後要好好思考,思考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精進。若能如此,戒定慧具足於我們的心,就叫做「無漏」,沒有漏失。智慧充足沒有漏失,這就是「出世無漏法」。我們要知道,學佛就是要學得出世無漏。
我們前面曾說過,佛陀安慰大家:我若滅度後,還有現在的德藏菩薩,將來也將成佛,他能在無漏智慧中來成就。所以,世間的實相,他很具足、瞭解,心都一切通達,通達一切道理,所以「其次當作佛」,他即將成佛了。他距成佛的時間還有一段,所以未來成佛,他的名稱叫做「淨身」,「亦度無量眾」。
這就是佛陀要告訴大家,自然法則是如此,哪怕是成佛,還是有入滅的時刻。不過,佛陀入滅、入涅槃之後,後面還會有佛出現人間,因為人間的道理不能消滅。所以這尊佛若是滅度,又再授記,還會有佛來教育人間。所以,這是日月燈明佛,向大眾宣告他將要入涅槃,同時向大家宣告,他入涅槃後,德藏菩薩即將成佛,同樣以世間實相、無漏無染清淨的道理來教化人間。
所以這段(經)文,完全就是在敘述日月燈明佛,在法會上向大家宣告。也是在暗示大家,佛陀,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也就是將要準備入涅槃的時刻了。這也是在暗示、警告,人人要虔誠精進用功。各位菩薩,大自然法則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72-聞法精進 離凡入聖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