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168-菩薩成道 得大自在

出自幸福奉學網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每一天,還是同樣一句話問大家,心,是不是靜寂清澄?有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嗎?這是我們每一天、每一時間的功課,叫做修行者。修行者的功課,就是要顧好自己的心,要靜寂清澄如淨鏡。我們的鏡子,有沒有再去污染到塵埃、骯髒?要時時照顧,有,有(就)趕緊擦掉。

人生難免,日常生活中言語動作、人我之間,難免會有小小的摩擦。趕快反省一下:「抱歉,剛剛的形態……。」或者是稍微無明動心,要趕緊改過,這是我們每天每天的功課。修行,沒有什麼很奧妙的,只是在這樣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我們前面《無量義經》,就是要自己清淨了我們的心,我們的明鏡清淨,才能夠照耀別人。法的道理甚深微妙,我們要先入心,我們才能夠在人間,人與人之間、人群中互相遊戲。彼此之間,我們要用很認真,但是用遊戲的態度。

認真,就是在道理上,道理甚深微妙,很深、很廣,不是能夠測量,但是它很微妙,是在人與人之間,所以,道理是那麼微妙,我們要認真。但是,在人群中,我們就要用遊戲的態度,要好好演好我們的角色。我們現在扮演的是修行者的角色,修行者對人,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就是要度化眾生。

度化眾生,我們必定要隨順眾生的根機。眾生根機,不整齊,不是只用一種態度,就能夠通通適應,所以,我們必定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對機,這樣也是遊戲。前面所說的是這樣,現在又是這樣說:「或躍飛騰現神足,出沒水火身自由」。

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無量義經》這都是在說心靈的境界。神足,這個神就是精神。精神是在我們的內心,我們的精神理念能夠與外面的境界契合,我們能夠很了解,所以叫做「神境智證通」。

「證」,我們都會聽到志工在說見證,今天在醫院看到人生無常、生老病死等等。看到了,體會到佛法的真理,什麼叫做無常的人生,怎麼知道病的苦根,苦的根源。走入那個境界去體會人生的苦,所以見苦證知,能夠體會、瞭解。證之後,我們通達了,體會之後,我們通達了,所以叫做「神境智證通」。

「神足」 又曰神境智證通 或曰心如意通 隨念即至 可在一想念間 十方國土 同時遍達 變化無窮

又說,這就是心如意通。「或躍飛騰」就是很自由,這種心如意。我坐在這裡,向你們說大愛電視臺,我的腦海中已經浮起了在關渡的周圍環境。看,這個心,已經到了臺北了,這就是「躍飛騰」。躍,就是起來動作,飛,就已經離開這裡,到別的地方了。相信大家若有去過那個境界,我在描述時,你們應該也會想到。只要你們走過、去過那個地方,一點即通,你們的心與我一樣,同樣已經如意通。你們也坐在這裡,我也坐在這裡,但是我們各別都能到同一個地方,這就是「心如意通」。

「隨念即至」,只是一個念頭一動,我們就到達了。這就是我們的精神,內心與外面的境界能夠通達無礙,這叫做「或躍飛騰現神足」。

出沒水火身自由 自由意指自在 所謂見性之後 縱橫盡得的境界 菩薩成道 稱為得大自在

接著「出沒水火身自由」。水火,那就是四大:地、水、火、風。器世間不離開水、火,還有地與風。剛剛是說心,現在說的是身。這個自由,應該也就是自在。有一句,慈濟人都會背,「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善解,我們若能善解,世間還有什麼事情,好令我們煩惱呢?世間,什麼讓我們最歡喜?我們做得到的事情,我們最歡喜,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就很懊惱。所以,福,就是每項我們想做的都做得到,所以叫做「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意思就在這裡。自在,就是我們懂得善解。

這個地方說,「見性之後,縱橫盡得」。我們若能夠體會佛的道理,我們將我們的慧眼反觀自性,將智慧之光回向過來看自己,髒污的地方,趕緊擦一擦,有錯趕緊改,讓我們的心清淨,這叫做「見性」。

見性之後,就「縱橫盡得」。不論要直的、橫的,過去、現在、未來,或者是此處、彼處,一切境界都不會障礙我們。所以,菩薩成道稱為「得大自在」。大自在,就是自由的意思。

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來體會,人生的境界到底是什麼,佛的境界是什麼,凡夫境界又是什麼。所以我們能夠時時用心。

佛說是法華 令眾歡喜已 尋即於是日 告於天人眾 《法華經序品第一》

接下來,那就是《法華經》,「佛說是法華」,現在日月燈明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開始出定了就講《法華經》,當中,很多很多人聽了之後很歡喜。過去所接觸的,就是教如何將「四諦法」認清楚,接下來,若要知道身的來去,是怎麼來、怎麼去?你要去探討「十二因緣」法,這是過去(所講)要真實用功。

到了這時候,佛就要告訴他們,你為自己而修行,明白道理,現在你要去實行菩薩道,要自覺而之後,趕快覺悟他人。這是《法華經》的道理。這種覺悟他人,有很多很多的法已經說了,所以,大眾歡喜,既然自覺,還可以覺悟他人,當然令眾歡喜。

「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日月燈明佛看到大家都能接受了,能自覺,也能覺他了,聽了這個法這麼歡喜,所以佛也安心了。就在那期間,《法華經》講完的期間,那一天「告於天人眾」。

佛陀是人間導師、四生慈父,天人導師、四生慈父,這都是佛,過去的日月燈明佛是這樣,現在的釋迦佛也是這樣。所以,已經到達覺悟的大覺者,都能堪稱四眾稱佛為師。同時天人也來皈依以佛為師,魔王、外道,甚至「釋梵」,釋提桓因、梵天王。釋提桓因還在欲界中,梵天王是在色界。

總之,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所以,所說的「告於天人眾」是包含這些。「悉皆歸命」,這些人都已經來皈依大覺者了,依教奉行,所以這是一個很圓滿的道場。所以「俱作(弟子)」,俱作,都一樣,以佛為師。這叫做天人師。

謂非獨與四眾為師 所有天上人間 魔王外道 釋梵天龍 悉皆歸命 依教奉行 俱作弟子 故號天人師

「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

諸法實相義 已為汝等說 我今於中夜 當入於涅槃 《法華經序品第一》

所有的諸法實相的道理,都跟你們說過了,除了人間、天人、三界之內,連魔王都來歸投了,這是非常圓滿的道場。所以佛陀就向大家,說「諸法實相義」,這個「實相」的意思就是「非虛妄之義」,是真實,不是虛妄。「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

諸法實相者 非虛妄之義 相者無相也 是指稱 萬有本體之語

「相」真的是「無相」。到底是什麼相呢?常以木料來比喻。木料從哪裡來的?那粒種子。種子要俱諸因緣,土、水、空氣等等,所以從幼苗,幼苗而成樹、成大樹,幾十年後,這棵樹就被人砍下來了,開始在我們人的生活中。

我們的境界,頭頂著也是樹(天花板),牆壁圍著的,也是樹(室內隔間),地上坐著的,也是樹(木質地板),眼睛,你們大家所看到的,這張桌子也是樹(木桌)。但是,總名稱是樹,是不是叫做樹呢?窗戶也是木料框起來的,壁也是木料圍起來的,不過它叫做「窗戶」框,它叫做「牆壁」,它叫做「地板」等等,各有名相。

這個相,其實是虛妄啊!這不是它的真實名,也不是它真實原來的相。世間沒有一項是它原來真實的相。你說那朵花,同樣的,它有花種,花種的相,但是,花種從哪裡來?花種就是從那朵花,長成之後、開花之後,謝了,裡面有種子。種子又再因緣和合,又是花了。所以說,真正的,我們說的實相,那就是慧,不是看了之後,結果的「相」,是它真實道理的源頭,這就是叫做實相。

實相,「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萬有本體,所有的萬理的本體裡面的法,這叫做法性。

曰法性 曰真如 曰實相 其體同一也

佛陀所說的法,都是從名相中,說出裡面源頭的法性。所以實相,就是法性,法性的名稱叫做實相,所以「曰真如」;「法性」也能夠稱做「真如」。「真如」就是回歸我們人人的本性來。

所以說,我們這輩子是長成這樣子,我們上輩子長成什麼樣子?我們不知道。來生又是要長成什麼樣子?我們也是不很清楚。但是,同樣我們的不生不滅,本性真理,還是稱做真如本性,也就是叫做實相。

「其體同一」,真正的實體是一項,不論什麼法,都有它的真如實相存在。「真如」就是道理,所以「就其為萬法體性之義」,所以叫做「法性」,法性稱做「實相」。

就其為 萬法體性之義言之 則為法性

總而言之,我們能夠瞭解萬法,無不都是從相(而顯),相的當中,還有真實微妙的道理存在。所以說來,佛法深奧,需要我們的大圓鏡智的智慧,好好去體會、瞭解。要不然,越說越深,越聽越茫。所以要回歸我們的本性,真如體會,這樣才能真正,日常生活的道理,存在我們的心中。

所以,甚深微妙,我們要認真,這個道理在我們的心裡。人與人之間,我們要用隨順眾生,遊戲人間。總之,人人要很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168-菩薩成道 得大自在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