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妙蓮華037-莫讓癡念開諸漏門
目錄 |
1.幸福奉學
【證嚴上人開示】
學佛就是要能成佛,學佛、成佛這個過程中,要從凡夫轉念,才能接近佛的境界,所以佛,佛心大慈悲,佛心清淨如明鏡。
各位,我們的心,是不是時時大慈悲心?視天下眾生如一子,天下人人一家親,那種疼惜的心,我們不知道有沒有?
平時我們的心鏡,是不是有常常在擦,是不是我們有,尚未清除的煩惱微塵呢?
各位,學佛要時時擦心鏡,心鏡本具,只是微塵,灰塵不斷不斷,一層一層遮蓋,使得我們這面心鏡,已經模糊掉了,修行就是在擦心鏡,回歸與佛同等的本性,所以在《法華經》,佛陀就是要為我們「開示悟示」,捨去小乘方便法,要轉我們的心,面向大乘真實道,所以他開講《法華經》。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 萬二千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心得自在
《法華經》<序品第一>在《法華經》裡,開頭的時候,描述了要來聽經的人多少,所以從「如是我聞」開始,一直到描述來的人眾,就是萬二千的大比丘眾,俱足在那裡,大家都是阿羅漢,尤其是諸漏已盡,就無復煩惱。
這些人修行,道心堅定,可以聽佛說法,句句的法都入心,所以不只是法入心,落實在他的生活中,所以諸漏已盡,所以無復煩惱,沒有其他的煩惱,就是一心一志。
其實煩惱是最煩人的事情,世間事本來很簡單,人的心本來也是很單純,就是有了煩惱,所以使得世間複雜了,世間有了複雜,那就是苦難就開始發生。
從個人的心態開始,又影響到家庭,從家庭不和睦開始,就影響到人群社會,人群社會,人心動盪,不單純,就變成了人禍。
人與人之間互相衝突,互相爭端,或者是人人內心那種的貪欲,貪、瞋、癡、慢、疑,就開始在人間擴大翻攪起來了,變成了煩惱如萬重波,真的是使得災難重重。
貪、瞋、癡、慢、疑,這個「癡」字在中間,因為癡叫做無明,癡就是不明道理,癡就是一片都迷糊掉了,都糊塗了,所以一個癡字,使我們的心完全都糊塗掉了,所以事理不分、不明,自然就被這個世間社會種種,把我們牽引出去,迷迷糊糊。
從貪欲開始,那種的貪婪無度,非常的貪,常常有句話說,假如讓你得到「一」,你還會說,那個「九」還沒有得到,這種心不斷不斷由小一直追,追到大,這一個「貪」字,就讓我們很辛苦了,在日常生活中苦不堪,何況得而復失呢?
得失,人生都是得失中在煩惱,若是失去之後又是什麼呢?瞋,或者是求不得,也是瞋,或者是求得了復失,也是瞋。
貪、瞋都是由癡念開始,所以說「癡人造業」,「開諸漏門」,我們癡心一起,這個癡,愚癡的人開始在造業,那就是把我們的心門,開始慢慢開了,開的,不是「開示悟入」的開,它就是將我們的心,裡面的寶藏金庫打開了。
我們人人的八識,凡夫叫做八識,從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這就是前六識,我們的意,意識隨著前面的五識,眼睛所看到的被迷了,耳朵聽到的起煩惱等等,都是從意開始。
這個意識,它只是一時而已,後面還有一個更毒,那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就是前面的境界,意去收納、分別之後,第七識開始就在裡面,不斷在造作、規畫,在計畫,我要如何才得到,要用什麼手段,要用什麼?這是第七識,是後面的作俑者。
所以六識對外,一時過去起心動念,第七識若沒有在後面造作,其實很快就過去了,不一定會怎麼樣地造業,不過既然前六識的門開了,第七識就由不得自己,開始就去做規畫,這個業的源頭,就是從七識、六識,及前五識會合起來,造了,造很多的業。
惡業造多了,就成為種子,這叫做因,去造因,因就是種子,種子就收納下來,收納到哪裡去呢?在八識。
所以業的種子,都是在第八識裡,這都是惡業,前面一直造、一直造,第八識就把它收藏著,惡的因是這樣收藏在第八識。
假如是好的、善的因呢?很不容易,我們可以得到智慧的人,能得聞佛法,耳朵聽、眼睛看,同樣還是從六根門進來,同樣這樣進來。
不過第七識很頑固喔,它過去,都一直在規畫很不好的,如何去得,如何不要失,這都是來自惡念,所以無法將六根門顧好,所以法一進來時,它就有疑,疑念,是不是這樣?
利在我的面前,我如果不去爭、不去取,這樣一失去了,不去相信「不義者勿取」,這一念沒有提起來,不斷在「利」打轉。
我們聽了佛法,我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去布施這個法,我們法若有入心,自然第七識就會去規畫,我用什麼法去轉他的心,那就是我們這念,要去轉心的心輪,一念的好念這種法。
或者是要布施出去,無論是有形的財施,或者無形的法施,假如利在我們心上時,我們自己的法,要轉我們的無明,這個法的念頭若是不夠,這就是信心不夠,這個信心不夠,就是有疑,有疑就是從癡開始,只是一個癡念。
真的在我們的內心,本來就很單純,善法我們接收來,把它藏在我們的第八識,讓我們來去自如,這樣不是很好;不過就是在「思」,過去我對大家說過了,意就是想,將外面的相都納進來,我來分別,青的、紅的、白的、黑的,這都是一種相,「心」在「相」的下面,叫做「想」,六識去受外面的形象。
接下來就是第七識是「思」,是「田」下面再一個「心」,所以若不殷勤,懈怠,這個心田都任憑它長草,任憑它荒廢,如同這樣一樣。
所以這個癡,就是無法將我們的心田耕耘好,都接納一些很不好的東西,所以說起來,若是有佛法入我們的心,我們尚未藏入八識,就己經漏掉了,所心田沒有耕好。
才對大家說靜思,我們的心要常常很靜,好好將我們的心田往內自修,心境若清淨,我們才能自耕心田。
所以癡,就是我們內心的田,沒有好好耕作,好的法,我們沒有入心,壞的事,我們做了一大堆,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各位,我們的業就從這樣開始漏,漏,煩惱很多,清淨的水漏掉了,髒東西卡住了,所以叫做「漏落生死」,在六道中輪迴,若這樣,我們的煩惱不斷,習氣增長,忘記了,所以「忘法身、失慧命」。
我的法身,人人與佛平等的法身,清淨無染的一面圓的鏡子,已經模糊了,所以慧命又是無法起作用,所以大家忘記我們自己,是與佛平等的本性,所以慧命沒有作用,所以叫做「忘法身、失慧命」。
「喪重寶」,也是「損傷惱害行人」,這就像我們的寶藏,都已經被內賊搬出去了,所以我們「喪重寶」,真正的寶藏,我們的內心都是空的,這樣「損傷惱害行人」。
我們既然要修行,就是被癡念損害了我們,來自我傷害,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心在造作,所以我們要修行,沒有人障礙我們,是我們自己障礙自己,所以這就是損傷,我們自己損傷,我們在收穫。
是日已過,命亦隨,各位,大家要好好修心,因為一切煩惱無明,都是從這念痴開始,所以「無明漏落」,「如是煩惱現行」,我們都一直每天都是煩惱現行,真正我們學到的法,不是常對大家說,我們要佛法入心,若入心,我們就要法在行中。
但是我們沒有,我們都是煩惱,在我們日常中現行,「令心流散不絕」,我們的心定不下來,一直流散掉,水入我們的心,像很硬的石頭,放下去就整個漏掉,真的很可惜,這樣叫做漏,漏就是無明,無明就是癡念。
所以說起來,這種無明就像漏掉,像房子破漏一樣,你看房子假如破了、漏了,房子裡面假如沒有打掃乾淨,裡面的東西被漏掉的水漏下來,你們想,那些東西是不是濕、骯髒、爛掉了呢?所以這都是叫做煩惱。
阿羅漢是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阿羅漢都沒有煩惱,因為「因果俱亡」,自然因與果,他都很清楚了,不去造因,自然就沒有什麼結果,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壞的因,緣不要攀,壞的果自然就不會現前,所以我們每個時候,要好好顧這念心。
癡人造業 開諸漏門 漏落生死 忘法身 失慧命 喪重寶 損傷惱害行人 皆由此無明漏落 如是煩惱現行 令心流散不絕
煩惱都是從我們的心生起的,把外面境界的這個相,結合我們的心,我們往往就會起心動念,我們應該把法入我們的心,用心來耕耘,好好將我們的靜思,耕作在我們的心裡,這要時時多用心。
2.幸福分享
2-1 幸福影片連結---靜思妙蓮華037-莫讓癡念開諸漏門
3.幸福茶香
4.幸福彩虹
4-1